剩餘價值理論導讀《下冊》

剩餘價值理論導讀《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馬剋思主義
  • 剩餘價值理論
  • 資本主義
  • 經濟學
  • 政治經濟學
  • 經典著作
  • 導讀
  • 學術研究
  • 理論分析
  • 經濟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剩餘價值理論》是馬剋思1861—1863年《政治經濟學批判》手稿的主要部分。馬剋思在這裏圍繞剩餘價值理論,廣泛考察瞭資産階級經濟學傢的各種理論和觀點,並且闡發瞭自己的理論,其中有些是新的理論發現。《剩餘價值理論》連同手稿的其餘部分的寫作,為《資本論》做瞭重要準備,是馬剋思經濟學說形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下冊內容共六章,分彆針對托·羅·馬爾薩斯、李嘉圖、拉姆賽、捨爾比利埃、理查·瓊斯等經濟學傢的經濟理論提齣研究與分析,針對李嘉圖的理論提齣反對政治經濟學傢的無産階級反對派研究,並收錄收入及其源泉·庸俗政治經濟學的重要資料。
 
《人類思想的軌跡:從古至今的經濟學流變》 一部宏大敘事,剖析經濟思想的演進、碰撞與革新 本書並非對某一特定經濟學派的細緻解讀,而是一部橫跨數韆年,梳理人類社會經濟思想發展脈絡的恢弘著作。它以時間為軸,以思想的“斷層”與“飛躍”為裏程碑,力圖描繪齣一幅由原始的財富觀念萌芽,直至現代復雜金融體係構建的完整圖景。我們不再局限於對某一特定經濟學傢的理論進行逐句拆解,而是著眼於宏觀的曆史背景下,經濟思想是如何隨著生産力的變革、社會結構的重塑以及哲學思潮的更迭而發生質變的。 第一部分:前古典的曙光與財富的原始形態 本部分將追溯人類對“價值”、“交換”和“稀缺性”的最早認知。我們將探討古代文明——無論是美索不達米亞的泥闆契約、古埃及的賦稅記錄,還是古希臘的城邦經濟學思想——是如何在實踐中孕育齣早期的經濟概念。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對財産、公平分配以及手工業者地位的探討,構成瞭西方政治哲學對經濟現象最早的哲學反思。我們審視這些早期思想如何受製於農業文明的內在綫性結構,以及它們對“自然秩序”的絕對依賴。 隨後,我們將進入中世紀的思潮。焦點集中於經院哲學,特彆是托馬斯·阿奎那對“公平價格”的界定。這不僅僅是價格的數學計算,更是道德神學對商業倫理的審視。我們分析當時神學對高利貸的禁令,如何深刻地影響瞭中世紀晚期商業資本的原始積纍方式,以及商業行會製度在規範市場行為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重商主義與國傢權力的崛起 隨著地理大發現和民族國傢的興起,經濟思想的核心焦點轉嚮瞭國傢財富的積纍。重商主義並非一個統一的學派,而是一係列旨在增強國傢實力的政策集閤。本書將深入剖析其核心信條:金銀是財富的最終體現,貿易順差是國傢富強的唯一途徑。我們將對比法國的重農抑商政策與英國的航海法案,探討各國如何通過關稅壁壘、殖民地壟斷以及對國內製造業的扶持,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財富的零和博弈。 本部分還會考察重商主義的內在矛盾——即國內物價上漲與國際競爭力的衰退之間的張力,為後來的古典學派對其的批判埋下伏筆。 第三部分:古典經濟學的基石與“看不見的手”的構建 古典經濟學是經濟學史上的一次結構性革命。我們將重點分析亞當·斯密,但並非停留在對其著作的錶麵解讀。我們將追溯其思想淵源,考察其如何綜閤瞭蘇格蘭啓濛運動的哲學思想、洛剋對私有財産權的論述,以及魁奈的自然秩序觀。重點分析“勞動價值論”的早期形態,以及“分工如何促進效率”這一核心命題的社會學基礎。 緊接著,本書將詳細梳理李嘉圖的貢獻:比較優勢理論如何從簡單的貿易模型中抽象齣國際分工的必然性,地租理論如何揭示土地要素的稀缺性及其對利潤分配的影響,以及他與馬爾薩斯在人口與糧食增長之間的悲觀論戰。本書將討論大衛·李嘉圖的理論體係如何在邏輯上達到瞭古典學派的巔峰,同時也隱含瞭其自身的局限性。 第四部分:工業革命的陰影與社會主義思潮的湧現 工業革命帶來瞭前所未有的物質豐裕,但也暴露瞭資本主義內在的深刻矛盾——周期性的經濟危機、財富分配的兩極分化以及勞工階層的睏境。 本部分著重分析早期社會主義流派,如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傅立葉)對人類理性與社會重構的宏偉藍圖。隨後,我們將進入一個關鍵的轉摺點:馬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係統性構建。我們不會僅關注其對資本積纍的批判,而是深入其對剩餘價值概念的哲學基礎——即勞動力的商品化及其在生産過程中創造的新價值——的論證邏輯。本書將嚴謹地審視其如何將古典的勞動價值論推嚮一個徹底的、曆史唯物主義的解釋框架,並分析其對後世社會運動和國傢政策産生的深遠影響。 第五部分:邊際革命與新古典主義的數學轉嚮 麵對古典學派在解釋價格形成和資源配置效率上的睏境,19世紀後期爆發瞭“邊際革命”。本書將詳細闡述傑文斯、門格爾和瓦爾拉斯如何獨立地將經濟分析的焦點從“生産成本”轉移到“消費者主觀效用”上。我們將解析邊際效用遞減法則如何成為解釋供需關係的關鍵,以及帕纍托效率作為衡量資源配置最優性的數學標準是如何確立的。 新古典經濟學的確立標誌著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的成熟。本書將探討馬歇爾如何融閤古典的生産成本觀與邊際的效用理論,形成瞭我們今日熟悉的供給與需求麯綫模型,以及他如何引入“時間維度”來區分短期與長期均衡。 第六部分:凱恩斯革命與宏觀經濟學的誕生 兩次世界大戰和1929年的大蕭條,徹底動搖瞭古典經濟學中關於市場自我調節能力的信心。本書將細緻分析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是如何顛覆瞭既有的薩伊定律,並構建起一套全新的宏觀經濟分析工具。我們將深入理解有效需求不足的機製,對“流動性陷阱”的闡釋,以及國傢乾預——通過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實現充分就業的理論依據。 凱恩斯主義的興起,標誌著國傢與市場關係進入瞭一個全新的“混閤經濟”時代。 第七部分:戰後的思想交鋒與當代經濟學的多元化 二戰後,經濟學領域進入瞭多元和衝突的時代。本部分將考察對凱恩斯主義的反思與修正。我們將研究以弗裏德曼為代錶的貨幣學派,如何重新強調貨幣供應在經濟波動中的核心作用,並倡導放鬆管製和最小化政府乾預。同時,我們將探討理性預期學派如何試圖將微觀基礎的嚴格性引入宏觀模型,挑戰瞭傳統政策乾預的有效性。 此外,本書還將開闢專門章節,探討不同分支對主流經濟學的補充與挑戰: 製度經濟學: 探討法律、文化、産權和組織結構等“非市場因素”如何塑造經濟成果。 發展經濟學: 聚焦於貧睏、增長的障礙與“大推動”理論的興衰。 行為經濟學: 挑戰“理性經濟人”假設,將心理學洞察融入決策模型。 通過以上七個部分的詳盡梳理,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清晰的、動態的經濟思想進化地圖。它強調,經濟學理論的每一次重大轉變,都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對特定曆史時期經濟現實的深刻迴應與理論重構。我們希望讀者能夠理解,經濟學並非一套永恒不變的真理,而是一個不斷自我批判、自我修正,並努力捕捉復雜經濟現實的動態學科。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剩餘價值理論
( 《資本論》第四捲 )
下冊

[第十九章] 托·羅·馬爾薩斯----16
[(1) 馬爾薩斯把商品和資本這兩個範疇混淆起來] ----17
[(2) 馬爾薩斯所解釋的庸俗的「讓渡利潤」見解.馬爾薩斯對剩餘價值的荒謬觀點] ----22
[(3) 十九世紀二十年代馬爾薩斯主義者和李嘉圖主義者之間的爭論.他們在對待工人階級的立場方麵的共同點] ----24
[(4) 馬爾薩斯片麵地解釋瞭史密斯的價值理論.他在同李嘉圖的論戰中使用瞭史密斯的錯誤論點] ----25
[(5) 馬爾薩斯對史密斯關於不變的勞動價值這一論點的解釋]----26
[(6) 馬爾薩斯利用李嘉圖關於價值規律的變形的論點反對勞動價值論] ----28
[(7) 馬爾薩斯的庸俗的價值規定.把利潤看成商品價值附加額.馬爾薩斯對李嘉圖相對工資見解的反駁] ----29
[(8) 馬爾薩斯的生産勞動和纍積的觀點同他的人口論相抵觸]----31
[(a) 生産勞動和非生産勞動] ----31
[(b) 纍積] ----32
[(9) 馬爾薩斯所理解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33
[(10) 馬爾薩斯的價值理論(補充評論)] ----34
[(11) 生産過剩.「非生産消費者」等等.馬爾薩斯為「非生産消費者」的揮霍辯護, 把它看成防止生産過剩的手段] ----36
[(12) 馬爾薩斯同李嘉圖論戰的社會實質.馬爾薩斯歪麯西斯濛第關於資産階級生産的矛盾的觀點.馬爾薩斯對普遍生産過剩可能性的原理所做的解釋的辯護實質] ----38
[(13) 李嘉圖學派對馬爾薩斯關於「非生産消費者」觀點的批判]----42
[(14) 馬爾薩斯著作的反動作用和剽竊性質.馬爾薩斯為「上等」階級和「下等」階級的存在辯護] ----43
[(15) 匿名著作《政治經濟學大綱》對馬爾薩斯的經濟理論原理的闡述] ----44

[第二十章] 李嘉圖學派的解體----47
[(1) 羅·托倫斯] ----49
[(a) 史密斯和李嘉圖論平均利潤率和價值規律的關係] ----49
[(b) 托倫斯在價值由勞動決定和利潤源泉這兩個問題上的混亂.局部地迴到亞當·史密斯那裏和迴到「讓渡利潤」的見解] ----51
[(c) 托倫斯和生産費用的概念] ----53
[(2) 詹姆斯·穆勒解決李嘉圖體係的矛盾的不成功的嘗試] ----54
[(a) 把剩餘價值同利潤混淆起來.利潤率平均化問題上的繁瑣哲學.把對立的統一歸結為對立的直接等同] ----55
[(b) 穆勒使資本和勞動的交換同價值規律相符閤的徒勞嘗試.局部地迴到供求論] ----58
[(c) 穆勒不理解工業利潤的調節作用] ----60
[(d) 需求、供給、生産過剩(直接把需求和供給等同起來的形而上學觀點) ] ----61
[(e) 普雷沃放棄李嘉圖和詹姆斯·穆勒的某些結論, 試圖證明利潤的不斷減少不是不可避免的] ----62
[(3) 論戰著作] ----64
[(a) 《評政治經濟學上若乾用語的爭論》: 政治經濟學上的懷疑論;把理論的爭論歸結為用語的爭論] ----65
[(b) 《論馬爾薩斯先生近來提倡的關於需求的性質和消費的必要性的原理》匿名作者的資産階級的局限性.他對李嘉圖的纍積理論的解釋.不理解引起危機的資本主義生産的矛盾] ----67
[(c) 托馬斯·德·昆西無法剋服李嘉圖觀點的真正缺陷] ----69
[(d) 塞米爾·貝利] ----69
[(α) 《評政治經濟學上若乾用語的爭論》的作者和貝利在解釋價值範疇中的膚淺的相對論.等價物問題.否認勞動價值論是政治經濟學的基礎] ----70
[(β) 勞動價值和資本傢利潤問題上的混亂.貝利把內在的價值尺度同價值在商品或貨幣上的錶現混淆起來] ----77
[(γ) 把價值同價格混淆起來.貝利的主觀主義觀點.關於費用價格和價值的差額問題] ----82
(4) 麥剋庫洛赫----85
[(a) 在徹底發展李嘉圖理論的外錶下使李嘉圖理論庸俗化和完全解體.肆無忌憚地為資本主義生産辯護.無恥的摺中主義] ----86
[(b) 通過把勞動的概念擴展到自然過程而對勞動的概念進行歪麯.把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等同起來.把利潤解釋為「纍積勞動的工資」的辯護性觀點] ----89
[(5) 威剋菲爾德在勞動價值和地租問題上對李嘉圖理論的局部反駁] ----93
[(6) 斯特林用供求關係對資本傢的利潤做庸俗解釋] ----94
[(7) 約翰·斯圖亞特·穆勒直接從價值理論中得齣李嘉圖關於利潤率和工資量成反比的原理的徒勞嘗試] ----95
[(a) 把剩餘價值率同利潤率混淆起來.「讓渡利潤」見解的因素.關於資本傢的「預付利潤」的混亂見解] ----96
[(b) 成品的生産和生産這個成品的不變資本的生産結閤在一個資本傢手裏會不會影響利潤率] ----107
[(c) 關於不變資本價值的變動對剩餘價值、利潤和工資的影響的問題] ----109 [(8) 結束語] ----111

[第二十一章] 以李嘉圖理論為依據反對政治經濟學傢的無産階級反對派----112
[(1) 小冊子《國民睏難的原因及其解決辦法》] ----112
[(a) 把利潤、地租和利息看成工人的剩餘勞動.資本的纍積和所謂「勞動基金」之間的相互關係] ----113
[(b) 簡單再生産條件下和資本纍積條件下資本和收入的交換問題]----118
[(c) 小冊子作者的功績及其觀點在理論上的混亂.他提齣的關於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對外貿易的作用以及「自由時間」是真正的財富等問題的意義] ----121
[(2) 萊文斯頓把資本看成工人的剩餘産品.把資本主義發展的對抗形式同資本主義發展的內容本身混淆起來.由此産生的對生産力的資本主義發展成果的否定態度] ----123
[(3) 霍吉斯金] ----126
[(a) 資本的非生産性的論點是從李嘉圖理論中得齣的必然結論]----127
[(b) 反駁李嘉圖的資本是纍積勞動的定義.關於並存勞動的見解.對物化的過去勞動的意義估計不足.現存財富同生産勞動的關係]----129
[(c) 所謂纍積不過是一種流通現象(儲備等是流通的蓄水池)]----135
[(d) 霍吉斯金對資本傢為工人「纍積」生活資料的見解的駁斥.霍吉斯金不瞭解資本拜物教化的真正原因] ----139
[(e) 復利, 根據復利說明利潤率下降] ----142
[(f) 霍吉斯金論勞動的社會性質以及資本與勞動之間的關係]----146
[(g) 霍吉斯金的基本論點在其《通俗政治經濟學》一書中的錶達]----147
[(h) 霍吉斯金論資本的權力以及論財産的權利的變革] ----149
[(4) 政治經濟學傢的反對派布雷] ----150

[第二十二章] 拉姆賽----153
[(1) 區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嘗試.關於資本是不重要的社會形式的觀點] ----154
[(2) 拉姆賽關於剩餘價值和價值的觀點.剩餘價值歸結為利潤.關於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價值變動對利潤率和利潤量的影響問題的不能令人滿意的說明.資本的有機構成、纍積和工人階級的狀況]----155
[(3) 拉姆賽論「總利潤」分為「純利潤」( 利息) 和「企業主利潤」.在他關於「監督勞動」「補償風險的保險費」和「超額利潤」等觀點中的辯護因素] ----163

[第二十三章] 捨爾比利埃----167
[(1) 把資本區分為兩部分: 由機器和原料構成的部分以及由工人的「生活資料基金」構成的部分] ----167
[(2) 關於工人人數同不變資本量相比不斷減少的問題] ----169
[(3) 捨爾比利埃關於利潤率取決於資本有機構成的猜測.他在這個問題上的混亂.捨爾比利埃論資本主義條件下的「佔有規律」]----170
[(4) 關於作為擴大再生産的纍積問題] ----176
[(5) 捨爾比利埃的西斯濛第主義因素.關於資本有機構成問題.比較發達的資本主義生産部門的可變資本絕對減少.在資本有機構成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價值比例的變動.資本的有機構成以及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之間的不同比例.資本週轉的差彆及其對利潤的影響] ----177
[(6) 李嘉圖和西斯濛第的互相排斥的見解在捨爾比利埃著作中的摺中主義的結閤] ----181

[第二十四章] 理查·瓊斯----183
[(1) 理查·瓊斯《論財富的分配和稅收的源泉》, 第一部分: 《地租》, 1831 年倫敦版.地租曆史觀的因素.瓊斯在地租理論的個彆問題上勝過李嘉圖之處以及他在這方麵的錯誤] ----184
[(2) 理查·瓊斯《1833 年2 月27 日在倫敦皇傢學院講述的政治經濟學緒論.附工資講座大綱》1833 年倫敦版.「國傢的經濟結構」的概念以及用它來說明社會製度的不同類型的嘗試.關於「勞動基金」的混亂思想] ----190
[(3) 理查·瓊斯《國民政治經濟學教程》1852 年哈特福版]----193
[(a) 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曆史觀的萌芽同關於資本隻是「纍積的儲備」的資産階級拜物教觀點的結閤.生産勞動和非生産勞動問題]----193
[(b) 瓊斯論資本主義生産形式對生産力發展的影響.關於追加固定資本的使用條件問題] ----199
[(c) 瓊斯論纍積和利潤率.關於剩餘價值的源泉問題] ----202
附錄 收入及其源泉·庸俗政治經濟學----205
[(1) 生息資本在資本主義生産基礎上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關係的拜物教化.生息資本是這種拜物教的最充分的錶現.庸俗經濟學傢和庸俗社會主義者論資本利息] ----205
[(2) 生息資本和商業資本同産業資本的關係.更為古老的形式.派生的形式] ----212
[(3) 剩餘價值的各個部分獨立化為不同形式的收入.利息和産業利潤之間的比例.收入的拜物教形式的不閤理性] ----214
[(4) 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的硬化過程以及這些形式同它們的內在實質即剩餘勞動日益分離的過程.生息資本是這個過程的最終階段.把産業利潤看成「資本傢的工資」的辯護觀點] ----216
[(5) 古典政治經濟學和庸俗政治經濟學的本質區彆.利息和地租是商品市場價格的構成要素.庸俗經濟學傢企圖賦予利息和地租的不閤理形式以閤理的外觀] ----221
[(6) 庸俗社會主義反對利息的鬥爭(蒲魯東).不理解利息和雇傭勞動製度之間的內在聯係] ----228
[(7) 關於利息問題的曆史.路德在進行反對利息的論戰時勝過蒲魯東.對利息的觀點隨著資本主義生産關係的發展而發生變化] ----229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剩餘價值理論導讀《下冊》》這書,我已經開始瀏覽瞭。感覺它就像是在給上冊的內容進行一次深度挖掘。我個人一直對經濟學理論在解釋社會現象方麵的能力非常感興趣,馬剋思的學說無疑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切入點。尤其是在下冊,我期望作者能夠更深入地探討剩餘價值理論在理解資本主義經濟周期、生産過剩危機等問題上的應用。這些問題,往往是經濟生活中最令人睏擾的方麵。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具體的曆史事件作為分析案例,來印證理論的解釋力?例如,曆史上幾次大的經濟危機,是否都能在剩餘價值理論的框架下得到閤理解釋?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在這方麵給齣一些獨到的見解。另外,我也有點想知道,書中是否會涉及關於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進一步論述,以及這些矛盾是如何驅動社會變革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更加宏觀的視角,讓我能夠跳齣日常的經濟瑣事,去理解更深層次的經濟規律。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作者能否將復雜的理論,以一種易於理解和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

评分

《剩餘價值理論導讀《下冊》》這本書,我還在慢慢消化中。有些概念確實需要反復咀嚼,纔能體會其中的深意。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的部分感到好奇。這部分聽起來就很有深度,它涉及到技術進步、生産效率以及勞動在生産成本中所占比例的變化。我個人一直覺得,理解資本的“有機構成”和“價值構成”之間的區彆,對於把握剩餘價值的動態變化至關重要。書裏是如何解釋這兩個概念的關聯性的呢?是不是會通過具體的圖錶或者公式來展示?我期待作者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即使對於非專業讀者也能有所啓發。另外,我也有點關注,書中是否會探討隨著生産力的發展,剩餘價值的絕對量和相對量會如何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工人和資本傢之間的關係會産生怎樣的影響。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些曆史數據或者案例研究,來佐證他的觀點,這樣讀起來會更有說服力。畢竟,理論最終還是要落腳到現實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更係統、更全麵的視角,幫助我理解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復雜現象,而不是僅僅停留在一些錶麵化的理解。

评分

這本《剩餘價值理論導讀《下冊》》讀起來,感覺像是踏上瞭一段探索經濟運行底層邏輯的旅程。我特彆想知道,下冊會比上冊更深入地觸及哪些方麵。我關注的一個重點是,書中會如何闡釋剩餘價值的“形成”和“實現”這兩個關鍵環節。一個理論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在於它能否解釋現象,而不僅僅是構建概念。我希望作者能夠詳細分析,資本傢是如何在生産過程中榨取剩餘價值,以及這些剩餘價值又是如何在市場流通中被轉化為資本傢利潤的。這其中涉及到復雜的供求關係、價格波動以及競爭等因素,我期待作者能夠給齣一個清晰的脈絡。另外,我也有點好奇,書中是否會探討當技術進步、生産效率提升時,剩餘價值的形成機製是否會發生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又會對勞資關係産生怎樣的影響。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些具有啓發性的案例,讓我能夠更好地將理論與現實聯係起來。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讓我增長知識,更能引發我對社會經濟問題的深入思考。

评分

讀完《剩餘價值理論導讀《下冊》》的某個章節,我腦袋裏像是炸開瞭一樣,有種豁然開朗又夾雜著一絲沉重的感覺。上冊給我的是一種理論構建的宏大敘事,而下冊則開始觸及那些更尖銳、更具現實衝擊力的問題。作者在解析“剩餘價值”如何産生,以及它如何在資本傢手中不斷增殖的過程中,引齣瞭一係列令人深思的討論。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否會詳細闡述資本積纍的必然趨勢,以及這種趨勢對社會結構可能造成的長遠影響。我們常常聽到關於“剝削”的討論,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將剝削這個概念,置於一個嚴謹的理論框架下進行分析,讓讀者能夠更清晰地理解其背後的經濟機製。我特彆留意瞭作者在引用曆史材料和案例時,是否能做到客觀公正,並且能否將這些案例與理論緊密結閤,從而增強理論的說服力。另外,我也有點好奇,這本書會不會在某個地方,探討不同曆史時期、不同國傢,剩餘價值理論的適用性和解讀方式上是否存在差異。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些引導性的思考,而不是簡單地陳述事實,這樣纔能真正激發讀者的獨立思考能力。畢竟,理解剩餘價值理論,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重要的是能夠將其應用於分析我們周圍的現實經濟活動。

评分

《剩餘價值理論導讀《下冊》》,這本書我拿到手已經有一段時間瞭,趁著最近空閑,終於能好好坐下來啃一啃。不得不說,光是書名就很有分量,感覺不是那種隨便翻翻就能理解的。我特彆好奇下冊會探討哪些更深層次的問題,畢竟上冊已經為我們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我個人一直對經濟學理論,尤其是那種能解釋社會現象的理論很有興趣。馬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在我看來,就是這種能夠穿透錶象、觸及本質的學說。我特彆想知道,在這一冊裏,作者會如何進一步剖析資本主義的運作邏輯,會不會涉及到更復雜的經濟模型或者曆史案例分析。我很期待作者能用清晰易懂的語言,將原本枯燥晦澀的理論講解得活靈活現。我尤其關注的是,這本書會不會探討剩餘價值理論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現實意義,它是否還能指導我們理解當下的一些經濟現象,比如貧富差距的擴大、技術進步對就業的影響等等。另外,我個人背景並非經濟學專業,所以對於那些過於專業的術語,我更希望能有詳盡的解釋和相關的背景知識補充。總之,我抱著極大的熱情,希望通過這本《剩餘價值理論導讀《下冊》》能夠獲得更深刻的理解,也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啓發,更好地認識我們所處的經濟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