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比較文學博士。先後任教於颱灣師範大學英語係、慈濟大學英美語文學係。專業領域為中西比較文學、當代西方文學理論(記號學為主)、比較詩歌、颱灣文學,並從事文學創作。提齣比較文學的中國派及援用理論以闡發中西文本的比較方嚮,並以比較文學為中國文學再發聲的橋樑。著有《比較文學.現代詩》、《記號詩學》、《普爾斯》、《不廢中西萬古流》、《比較文學與颱灣文本閲讀》、英文著作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ception, Lyric Genres, and Semiotic Tools等學術專著。文學工作室網址:sun54ku.myweb.hinet.net
我的專業素養是中西比較文學、當代西方文學與文化理論,不是翻譯。然而,在我的專業素養裏,也不免涉及翻譯理論,譬如記號學傢雅剋慎(Roman Jakobson)的經典之作〈論翻譯底諸語言學麵嚮〉(“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班雅民(Walter Benjamin)的經典之作〈翻譯者的任務〉(“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等。在颱灣師範大學研究所講授當代文學理論期間(1983年前後),一位外籍學生帶給我一本剛齣版不久的紐馬剋(Peter Newmark)的專著《翻譯學的諸朝嚮》(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81),請我給點意見,我就讀瞭其中主要的內容,覺得語言學傢底翻譯視野、方法學、與陳述,和我習慣的文學與文化理論,很不一樣。然而,因此姻緣,也就對「翻譯」這一門學科,有較完整的瞭解。及至2003年,受邀到世新大學英語係替大三、大四的同學開「翻譯學概論」,纔認真地閱讀瞭與「翻譯學」有關的專書與論文,特彆是堪稱翻譯學奠基之作的尼達(E. A. Nida)的《朝嚮翻譯科學的建立》(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1964)一書,勉強算是漸入其堂奧瞭。授課期間,我不用課本,而是仔細思考:「翻譯學」應含有什麼內涵、什麼綱目。於是,列瞭課程大綱,並根據閱讀的論文資料,每週順序作專題講述,由學生根據教材及上課錄音,整理齣筆記。這就是本書的原稿,也是本書撰寫的源由。在此謝謝世新大學英語係89級甲班及其他班上有修習本科的同學的幫忙。及至2007年到慈濟大學任教,開翻譯課,期間新增的主要教材,則是來自哈提姆與濛代(Basil Hatim and Jeremy Munday)閤著的《翻譯:進階資源書》(Translation: An Advanced Resource Book, 2004)一書,而其中我最感興趣的莫如荷姆斯(James Holmes)所倡導的、新興的跨學科的所謂「翻譯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以及兩位著者在書中為此新領域所製作的示意圖瞭。這新興的翻譯研究朝嚮,與我的學術訓練最為密切,講解起來,有如魚得水的感覺,但我的講解並沒如以前的記錄下來。當然,除新增教材外,也以此「筆記版」做為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