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一定要用到的統計:如何證明自己正確研判?彆人的報告哪裏有破綻?産品熱賣是方法對瞭或隻是湊巧?光有大數據還不夠,隻有統計纔能給你答案

工作一定要用到的統計:如何證明自己正確研判?彆人的報告哪裏有破綻?産品熱賣是方法對瞭或隻是湊巧?光有大數據還不夠,隻有統計纔能給你答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統計學
  • 數據分析
  • 商業分析
  • 數據思維
  • 批判性思維
  • 決策分析
  • 産品分析
  • 報告分析
  • 大數據
  • 實戰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新技術或是新商品的效能,被人批評說隻是偶然,你怎麼證明自己?
  ◎「本公司年終奬金平均六個月」,老闆沒撒謊,為什麼員工根本不可能領到?
  ◎形狀不規則的一小塊建地,我怎麼精確計算麵積?
  ◎經濟成長GDP很難保一,但餐飲業整體營收卻大幅成長兩成,

  所以餐飲業值得投入?其實,這是颱灣年輕人低薪的原因。為什麼?
  統計可以告訴你。

  在網路時代,隻要會用電腦和讀取工具,就能蒐集到大量數據,
  大傢莫不被大數據的可能性給驚呆瞭,
  但統計纔是讓大數據說齣真相、派上用場的關鍵。

  作者湧井良幸畢業於築波大學數學係,湧井貞美畢業於東大理學科研究所。
  他用隻需要國中程度的數學能力加上圖解,就能擁有工作上一定用得到的統計能力。

  ◎爆量資訊時代,學統計纔能以簡馭繁。
  蒐集數據不難,隻要懂一點統計的基本原理,你就能檢定驗證各種假設:品牌忠誠度提高瞭嗎?支持率4成4的候選人為什麼輸給支持率4成3的?奶茶和茶奶真的喝得齣來?裝瓶機器誤差很大嗎?

  按計算機很麻煩,本書教你一步步用Excel,立刻能把資料處理成真相。

  ◎懂這些基礎知識,就抓到統計的精髓,彆讓「平均」二字唬弄瞭你。
  ‧資料有兩種:數字與文字,而文字的資料可以用數值替換,作者教你如何整理成高度說服力的錶格和圖錶,看齣變數彼此的關係與特質。

  ‧認識平均數、中數、眾數。大部分報告隻提平均數,會造成偏頗──

  平均薪資5萬的公司待遇很好?可能是一位主管月薪30萬,10位員工都領22K。  
  兩傢公司平均待遇都是4萬,但有提到各自的變異數和標準差嗎?
  這數字讓你看到平均數和事實誤差有多大。

  ◎統計、隨機抽樣,和母體的機率,講這個你就比彆人專業!
  ‧隨機抽樣不等於隨便抽樣。
  為什麼民調抽樣有效樣本1000人還不足以代錶全國?
  但為什麼有些抽樣數目不到30,代錶性卻很高?

  ‧除此之外,將數據「標準化」,可以讓不能比的兩組數據變得可以比較,像是比較全班國文和數學考試的成績錶現、兩個國傢國民的購買力等等。

  ◎資料分析應用,絕對會讓簡報看起來很漂亮。
  用圖錶方便看齣兩件事情的相關性:
  ‧散布圖,容易找齣異常數字、連計算都不必,就幫助你不誤判。
  ‧股市綫圖其實不難懂,根本就是統計圖。
  ‧把混亂的資料分組、畫長條圖,可以很快抓齣其中的規律和秩序。

  ◎估計與檢定,讓你不隨便相信媒體說的話。
  ‧媒體告訴你的任何數字,該相信嗎?傢庭主婦有多少零用錢、棒球選手的打擊率、學生的算術能力提升……媒體報導是否正確,看用什麼統計方法就知道。

  ‧工作上的大小事,如問捲調查結果、用機器工作的誤差、大人和小孩對食物的偏好,估計和檢定能給你「有把握」答案。

  ◎迴歸分析、變異數分析和貝氏定理,絕對是你升職加薪的好夥伴
  想要找齣各種變數的相對關係,隻要運用這3種方式就行瞭。
  ‧用迴歸分析做預測,像透天厝變多,汽車的銷售會增加多少、住宅數與年收入對賣車影響程度、用電越來越兇,將來每戶每月用電量可能多少……。

  ‧變異數分析證明現象非偶然,證明你策略用對、而非運氣好;證明新老師或新的教學方法,真的有效……。

  ‧貝氏定理可以提高推論準度:健康檢查準確度、如何判斷這是不是垃圾郵件……。

  本書逐步圖解Excel的操作步驟,
  當彆人還在為大數據如何解釋而傷腦筋,你已逼近真相的最核心。

各界推薦

  瘋狂賣客網站創辦人/江鑑修
  黛安芬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營業處前副總經理/王靜逸
 
洞察數據背後的邏輯:構建堅實決策框架的實用指南 本書聚焦於如何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對信息進行批判性審視和深入分析,從而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做齣精準的、可被驗證的判斷。我們不探討具體工具的使用,而是深入挖掘支撐有效分析和決策的核心邏輯,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套嚴謹的思維體係。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被海量數據和各種“結論”所包圍。無論是商業策略的製定、科學研究的推進,還是日常問題的解決,我們都渴望得到一個“確定的答案”。然而,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區分錶麵的現象與深層的規律,如何構建一個既能抵禦偏見又能經受住時間檢驗的論證。本書旨在提供一套實用的方法論,幫助讀者穿越迷霧,直達洞察的核心。 第一部分:理解不確定性與偏差的本質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任何單一的觀察或初步的結果都可能隻是偶然的巧閤。本書首先要建立一個基礎認識:任何結論的得齣,都必須建立在對潛在誤差和隨機性的深刻理解之上。 1. 告彆“絕對正確”的幻覺: 許多人在尋求“正確答案”時,無意中陷入瞭確定性思維的陷阱。我們將探討概率思維如何重塑我們的決策觀。你不需要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但你需要知道在當前信息下,不同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權重是多少。這包括對先驗概率和後驗概率的審慎評估,理解貝葉斯定理在日常決策中的直觀應用,而非復雜的數學推導。 2. 辨識思維的陷阱: 為什麼我們總是傾嚮於相信那些支持我們已有觀點的證據?我們將詳細剖析認知偏差對信息處理的侵蝕作用。重點關注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以及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本書將提供一套“反嚮檢查清單”,教你如何係統性地質疑自己的初步判斷,主動搜尋與自己假設相悖的證據,從而確保分析的全麵性。 3. 現象與本質的距離: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隻是一個“熱點”或一個“成功案例”。本書將引導讀者剝離錶麵的光鮮,關注驅動這些現象背後的機製。一個産品大賣,是市場趨勢使然,是營銷策略的勝利,還是僅僅因為競爭對手的失誤?關鍵在於建立一個有效的“歸因模型”,將觀察到的結果分解到不同的影響因子上,並評估它們各自的貢獻度。 第二部分:構建穩固的論證結構 一個好的判斷需要一個無可指摘的論證結構來支撐。這不僅僅是關於數據本身,更是關於數據是如何被組織、關聯和解釋的。 1. 建立有效的對比組: 檢驗任何判斷是否正確的黃金標準,是找到一個閤理的“對照組”(Control Group)。如果沒有對照組,你所看到的“效果”就無法確定是否是你的乾預措施帶來的。本書將探討如何設計和識彆有效的對比框架,即使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也要創造齣“反事實”的思考場景,以檢驗假設的可靠性。例如,在評估一項新的流程改進時,我們如何界定“沒有進行改進”的狀態? 2. 區分相關性與因果性: 這是所有分析中最常犯的錯誤之一。我們強調,相關性隻是因果性的必要條件,但絕非充分條件。我們將深入研究如何通過係統性的觀察和排除法來逐步逼近因果鏈條。重點討論如何識彆混雜變量(Confounding Variables)和中介變量(Mediating Variables),理解它們如何扭麯我們對“A導緻B”的簡單判斷。 3. 論證的透明化與可復現性: 一個經得起推敲的論證必須是“透明”的。這意味著你的推理步驟必須清晰到足以讓一個持懷疑態度的人能夠跟隨你的邏輯,並嘗試在不同背景下進行驗證。本書將指導讀者如何清晰地記錄假設、數據來源、處理方法以及最終的推理路徑,從而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可信度。 第三部分:批判性地審視外部信息 我們接收到的信息大多是經過他人處理和包裝的。要做齣正確的判斷,必須具備強大的信息過濾和解構能力。 1. 報告的“軟肋”探測: 彆人的報告,無論看起來多麼專業,都必然存在其局限性。本書將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漏洞掃描器”。這包括:數據采樣的代錶性(樣本是否足夠隨機和全麵?)、指標設定的閤理性(選取的指標是否真正反映瞭目標?例如,隻看點擊率而忽略轉化率),以及結論的過度推斷(是否將特定情境下的成功推廣到瞭一個更廣的範圍?)。 2. 識彆“敘事陷阱”: 人類天生喜歡聽故事。許多報告的缺陷不在於數據本身,而在於其強加於數據的“故事綫”。我們將教授如何識彆那些為瞭迎閤聽眾或特定利益而構建的“完美敘事”,並將其還原為原始的、未經修飾的數字和邏輯鏈條。學會提問:“如果結果是相反的,這個故事會如何被講述?” 3. 評估信息的“成本”: 信息的價值與其獲取和處理的成本相關。在評估他人的分析時,要反問:為得齣這個結論,他們忽略瞭哪些難以獲取或昂貴的數據?這種“信息差”往往是判斷齣現偏差的根本原因。通過理解信息獲取的壁壘,我們可以更客觀地評價現有結論的完整性。 結語:從信息消費者到邏輯構建者 本書的核心目標是培養一種持續的、審慎的分析習慣。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操作軟件的速成手冊,而是一部引導你進行深度思考的“元認知”指南。真正的洞察力不是來源於掌握最新的“熱詞”,而是源於對證據的尊重、對邏輯的堅持,以及永不停止質疑“我是否遺漏瞭什麼”的求知欲。掌握這些方法論,你將能夠更自信地駕馭復雜環境,構建齣真正能解釋世界、指導行動的堅實判斷框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湧井良幸


  1950年齣生,築波大學數學係畢業,目前從事高中教職,以及從事電腦演算法與統計學研究。

  有多部統計學相關著作,如《用貝氏統計學作為道具》;另和弟弟貞美閤著有《圖解迴歸分析》、《圖解多變量分析》(以上由日本實業齣版社齣版)、《史上最強圖解:這樣一定懂!統計學》、《用Excel學統計分析》(以上為Natsume社齣版)等。

湧井貞美

  湧井良幸的弟弟。1952年齣生,於東京大學理學科研究所碩士畢業後,進入富士通株式會社工作。其後,曾擔任日本神奈川縣立高等學校教師,現為自由作傢,活躍於各書籍以及雜誌的寫作工作。

  已在颱灣齣版《身邊常見的現代化生活科技:讀完變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小博士!》(與哥哥良幸閤著)。

譯者簡介

林信帆


  颱大工商管理學係畢業,日本國立九州大學經濟學碩士,取得中國生産力中心第十屆中日同步口譯人纔培訓研習班結業證書,擅長中日對譯,目前專職從事醫學、核能、光電、機械設備、電機工程、金融商業、美容等口筆譯工作。

  譯有《你是將纔,怎麼被看見?》、《蘋果、亞馬遜都在學的豐田進度管理》、《一人開公司也能搞定的財務管理實務》(皆為大是文化齣版)。
 

圖書目錄

本書結構圖
前言 隻要國中程度的數學就能看懂
 
Chapter 0 爆量資訊,學統計以簡馭繁
1. 為什麼統計現在成瞭顯學?
2. 理解隱藏在資料背後的本質
3. 人類的文明史,其實就是統計齣來的曆史
專欄一 「開放資料」藏好料,可以挖寶
 
Chapter 1  分析資料,懂這些基礎知識就夠用
4. 資料有兩種:量化和質化
5. 整理成錶格,就可以看齣資料有什麼特徵
6. 錶格畫成圖,特徵更是一目瞭然
7. 平均數:資料中最重要的代錶值
8. 中位數、眾數:幫你看齣資料的五官輪廓
9. 變異數、標準差:看齣資料的離散程度
10. 變異、變異數的大小,顯示資料所含不確定性
11. 散布圖:以視覺凸顯兩個變數的關係
12. 相關係數:用數字錶示兩個變數相關程度
13. 交叉分析?就是把清單整理成列聯錶啦
專欄二  兩個以上變數對結果的影響,用多變量分析
 
Chapter 2 統計、隨機抽樣、與正確描述母體的機率
14. 彆講大概,要說機率:一件事可能發生的程度
15. 隨機變數,就是用數字錶示你的試驗結果
16. 統計學的目的:想知道隨機變數的齣現機率
17. 隨機變數的平均數與變異數計算
18. 數字排排站。機率分配的P值、百分位數
19. 標準化:看似不能比的兩組數據變得可以比較
20. 隨機抽樣不是隨便抽樣:纔足以預測全體樣貌
21. 母數:用以錶現母體特質的數字
22. 抽樣取得估計量,希望和母數一緻
23. 自由度:讓抽樣「不偏」母數
24. 誤差總是或多或少,誤差值會呈現常態分配
25. 中央極限定理,讓好的抽樣逼近真理
26. 樣本平均數定理,重復多次抽樣就知道母體什麼樣
27.  95%的信心水準,認為這就是母體平均數
專欄三 迴歸分析:歸納既有事實,預測未來可能結果
 
3估計,與檢定你的估計
28. 用點估計太篤定,用區間估計有信心
29. 區間估計,來自樣本的統計量
30. 我有九成五的把握……
31. 對估計有信心,因為世事多屬常態分配
32. 樣本相同,想提高信心水準、信賴區間就放寬
33. 其實我們常常用統計來檢定想法的對錯
34. 想法正確卻遭到捨棄的機率:顯著水準
35. 想否決的假設,想證明為真的假設
36. 事實的檢定,永遠麵臨型一與型二錯誤
專欄四 因素分析:原因看似很多,共同因素可能隻有一個
 
Chapter 4 預測:迴歸分析、證明某現象並非偶然:變異數分析、提高推論準度,生活中最常用:貝式定理
37. 簡單迴歸分析:用單一變數來預測另一變數
38. 復迴歸分析:用兩個以上的變數來預測
39. 判定係數,判定迴歸模型配適度
40. 調整自由度,刪除無助於預測的變數
41. 證明某現象並非偶然,用變異數分析
42. 變異數分析的關鍵:組內離散與組間離散程度
43. 變異數分析三步驟
44. 計算瑣碎,Excel一秒完成
45. 變異數分析的原理:去同存異
46. 兩個變數對結果的影響:無重復試驗
47. 重復試驗下,分析兩個變數對結果的影響
48. 變異數分析Excel代勞,但要弄懂名詞定義
49. 情人的加分扣分,請遵照貝氏定理
50. 貝氏定理超實用,先看懂四名詞
51. 看似繞口令,其實是推理
52. 貝氏定理:隨著資料增加,推論越加準確
專欄五 主成分分析,把一堆變數歸納成幾個
 
Chapter 5 資料分析應用實例
53. 如何調查兩件事情的相關性
54. 用散布圖剔除異常數字,以免誤判
55. 股市綫圖,根本就是統計圖解
56. 統計圖解,看齣差異和變動
57. 分組、畫長條圖,找齣混亂資料的秩序
專欄六 區彆分析:怎樣的性能條件,價格能定到極緻?
 
Chapter 6 活用機率、抽樣,與描述母體之前……
58. 賭博之前,先算期望值
59. 地皮形狀不規則,怎麼計算麵積?
60. 人生有好運壞運,想得到公平結果,你得……
61. 為什麼醉漢總是能走迴傢?
62. 抽樣至少要超過30個的統計學根據
63. 全國性大調查,樣本多少纔夠?
專欄七 集群分析:把眾多受訪者,按照特性分成幾群
 
Chapter 7 活用估計與檢定
64. 什麼情況下會發生這種事?用最大概似估計法
65. 傢庭主婦有多少零用錢?抽大樣本
66. 隻能抽小樣本,如何檢定假設?
67. 母體變異數一嚮如此,推估目前平均數
68. 推估單身比率、市場占有率的方法
69. 選民支持率的調查,抽樣1000人誤差頗大
70. 上班族的零用錢差異程度
71. 調查吸菸率、支持率是否升高
72. 學生算術能力提升瞭嗎?這樣檢定
73. 新生兒體重變輕瞭?如何檢定
74. 最近十天你睡夠瞭嗎?這樣檢定
75. 調查兩地上班族的零用錢是否相等
76. 比較兩選手的打擊率
77. 裝瓶機器誤差很大嗎?這樣檢定
78. 老闆給我的「粉」,量總是不穩定嗎?
79. 骰子是否公正?檢查方法跟你想的不一樣
80. 某地男女比例是否失衡
81. 奶茶和茶奶,真的喝得齣來?
82. 大人和小孩喜歡的料理不同嗎?
專欄八 質化問題,可以數量化分析
 
Chapter 8 迴歸分析、變異數分析和貝氏定理怎麼用
83. 透天厝變多,汽車銷售會增加多少輛?
84. 住宅戶數與年收入對賣車影響程度
85. 用電越來越兇,將來每戶每月用電高達幾度?
86. 策略用對瞭,不是運氣好的證明方式
87. 新老師或是新方法,真的有效嗎?
88. 營養品或睡眠對膚質的影響(無重復實驗)
89. 營養品或睡眠對膚質的影響(重復實驗)
90. 下注,猜袋中白球有幾顆
91. 健康檢查準確度95%,其實很低喔
92. 有瞭綫索,要不要改變猜測?
93. 綫索可以提高猜中機率的證明
94. 電腦如何判斷垃圾郵件?用貝氏定理
95. 用貝氏定理來猜天氣,準度大增
 
附錄A:用Excel來計算百分位數與各種分配的p值
附錄B:用Excel做迴歸分析、變異數分析

圖書序言



隻要國中程度的數學就能看懂


  時間如果倒轉迴一百年前,一般人應該沒有機會接觸到統計資料!近年來,隨著社會資訊化的快速發展,現在的我們是生活在資訊的洪流中。所以對現代人來說,處理資訊的統計能力已經是不可或缺的知識。特彆是學習統計所得到的以下兩種能力,更是必要的常識。

  第一種就是取得各種資料時,能加以活用的能力。因為在資訊化時代不能正確運用手中資訊的人,不論是在工作上或人生中,都會處於無法做齣適當判斷的狀況。

  第二種則是分辨資料分析結果的能力。一看到四麵八方來的統計資料,大多數人都會以為正確無誤而全盤接受。事實上統計資料一定內含提供者的主觀意識,有時甚至是有意捏造的假資料,所以接受資料的人必須有能力分辨提供者的用意。

  一直以來,日本文科學生當中也有不少人因為高中、大學入學考試不考,選擇放棄學習數學,這麼一來數學的程度就停留在國中。還好現在這個現象慢慢在改善瞭。

  本書是統計的超級入門書,國中程度的人都看得懂。非常希望讀者們都能利用本書,學會統計的素養,讓大傢在現代社會中活得更聰明。
 

圖書試讀

隻要國中程度的數學就能看懂
 
時間如果倒轉迴100年前,一般人應該沒有機會接觸到統計資料!近年來,隨著社會資訊化的快速發展,現在的我們是生活在資訊的洪流中。所以對現代人來說,處理資訊的統計能力已經是不可或缺的知識。特彆是學習統計所得到的以下兩種能力,更是必要的常識。
 
第一種就是取得各種資料時,能加以活用的能力。因為在資訊化時代不能正確運用手中資訊的人,不論是在工作上或人生中,都會處於無法做齣適當判斷的狀況。
 
第二種則是分辨資料分析結果的能力。一看到四麵八方來的統計資料,大多數人都會以為正確無誤而全盤接受。事實上統計資料一定內含提供者的主觀意識,有時甚至是有意捏造的假資料,所以接受資料的人必須有能力分辨提供者的用意。
 
一直以來,日本文科學生當中也有不少人因為高中、大學入學考試不考,選擇放棄學習數學,這麼一來數學的程度就停留在國中。還好現在這個現象慢慢在改善瞭。
 
本書是統計的超級入門書,國中程度的人都看得懂。非常希望讀者們都能利用本書,學會統計的素養,讓大傢在現代社會中活得更聰明。
 
為什麼統計現在成瞭顯學?
 
為什麼統計學現在這麼受到重視?
 
近年來隨著電腦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大傢可以說都生活在資訊的洪流中,所以這個時代又被稱為資訊化時代。每天在推特或臉書等網路社群上,都會産生龐大的資料,正所謂是「大數據時代」。在這種時代,統計分析能力之所以重要,有以下兩個理由:
 
第一就是取得各種資料時,能加以活用的能力。在資訊社會中,如果不知道如何活用龐大的數據,資料就隻不過是一座垃圾山。不過隻要有一點統計分析能力,就可以把這座山變成資訊的寶山。在資訊化時代,不能正確活用手中資訊的人,不論是在工作上或人生中,都會無法做齣適當的判斷。
 
第二則是分析結果的能力。現在來自四麵八方的統計資料,常經過一些人的解釋後,便會公布在大眾傳媒上。問題是這些人的解釋並不一定正確。甚至有人會故意捏造不實的解釋。所以,英國政治傢班傑明‧迪斯雷利斬釘截鐵的錶示,統計是比該死的謊言更大的謊言。不過隻要有一點統計分析能力,就可以戳破扭麯的解釋。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工作一定要用到的統計》絕對是我近年來讀過最有價值的一本書,特彆是對於我們這些在職場上需要不斷證明自己、評估他人、以及做齣關鍵決策的人來說。作者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統計學從一門“數學科”升華為瞭一門“職場思維方式”。他提齣的“如何證明自己正確研判”以及“彆人的報告哪裏有破綻”,這些都是我們每天都在麵對的挑戰。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如何區分方法對瞭還是湊巧”的探討,這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成功秘訣”,可能隻是曇花一現的運氣。這本書教會瞭我,光有大數據是不夠的,隻有運用統計學的思維,纔能真正挖掘齣數據背後的深層含義,纔能做齣更明智的決策。我現在看任何一份商業報告,都會不自覺地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尋找報告中可能存在的“統計盲點”,並且能夠更有信心地去提齣自己的觀點,因為我知道,我手中握有更強大的“統計武器”。

评分

這本《工作一定要用到的統計》真是讓我大開眼界!身為一個在廣告行銷界打滾多年的資深人士,我常常為瞭一個活動或一檔推廣活動的成效,跟團隊爭論得麵紅耳赤。到底是我們創意太屌,還是客戶運氣好?過去,我們隻能憑感覺、憑經驗,頂多就是看看數字,但數字背後的真相,到底藏在哪裏?這本書就像為我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講義,而是用非常貼近我們實際工作場景的例子,來解釋統計學是如何成為我們“救命仙丹”的。我尤其喜歡作者處理“相關性”和“因果性”的段落,過去很多時候我們都會不小心混淆這兩個概念,結果做齣錯誤的決策。書中舉的幾個案例,像是産品上市後的銷售數據分析,或者綫上廣告投放成效的評估,都講得非常透徹,讓我茅塞頓開,原來過去那些“直覺”背後,是可以有嚴謹的統計學來支撐或推翻的。現在看彆人遞上來的報告,我都會忍不住偷偷拿書裏講的技巧去套用,看看有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再深入挖掘,或者哪裏其實是“看起來很美”的數字遊戲。

评分

說實話,我本來對統計學有點敬而遠之,總覺得那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跟我的日常工作離得有點遠。沒想到這本《工作一定要用到的統計》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作者的文筆非常輕鬆有趣,就像在跟你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聊天,娓娓道來統計學在我們工作中的重要性。最讓我驚喜的是,它並沒有直接丟給我一堆公式和理論,而是從我們最關心的問題齣發:如何證明自己的判斷是對的?彆人報告裏的數據是不是真的可靠?一個産品的成功,到底是因為方法正確,還是純粹的運氣?這些問題,我每天都在思考!書裏花瞭很大篇幅講解如何解讀數據,如何識彆報告中的“陷阱”,甚至是如何利用統計學去“偵測”齣潛在的風險和機會。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抽樣誤差”和“顯著性檢驗”的討論,它讓我明白,不是隨便幾個數字就能代錶全部,背後需要有科學的依據。現在,我再也不敢輕易相信那些“未經證實”的結論瞭,麵對那些看似光鮮亮麗的報錶,我學會瞭多問一句“為什麼”,並且知道該往哪個方嚮去尋找答案。

评分

以前我總覺得,現在時代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瞭,隻要收集足夠的資料,自然就能找到答案。但這本書《工作一定要用到的統計》狠狠地給瞭我一巴掌,讓我明白,光有大數據,就像有一堆散亂的零件,沒有統計學這個“組裝手冊”,它就隻是一堆廢鐵。作者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解釋瞭為什麼統計學纔是真正能夠將數據轉化為洞察的關鍵。他舉例說明,一個産品賣得好,到底是營銷策略奏效,還是剛好碰上市場趨勢,亦或是競爭對手失誤?這些問題,單靠數字是無法直接告訴你的,你必須運用統計學的思維,去抽絲剝繭,找齣背後的真正驅動力。這本書最讓我欣賞的一點是,它強調的是“實戰應用”,而不是純理論。書中的案例都非常貼近我們在商業環境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像是如何評估新産品上市的成功率,如何衡量不同推廣渠道的效果,甚至是如何預測客戶流失的可能性。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腦中那些模糊的商業直覺,終於有瞭可以量化的工具來支撐和驗證。

评分

我是一位對數字相對敏感的職場人士,過去也接觸過一些關於數據分析的書籍,但總是感覺少瞭點什麼,不夠“落地”。直到我讀到這本《工作一定要用到的統計》,纔真正體會到統計學在我們日常工作中的“威力”。這本書最讓我驚艷的地方在於,它並沒有將統計學包裝成一個遙不可及的學科,而是把它拆解成瞭一套非常實用的“工作工具”。作者深入淺齣地講解瞭如何利用統計學來“反駁”不閤理的論點,如何“識彆”彆人報告裏的漏洞,以及如何“判斷”産品成功到底是實力還是運氣。書裏有一段關於“假設檢驗”的闡述,讓我恍然大悟,原來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經驗之談”,都可能是一種“統計上的巧閤”。現在,每當我看到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銷售數字,或者聽聞某個“絕妙”的營銷策略,我都會下意識地用書裏教的方法去審視,看看背後是不是真的有堅實的統計學依據,還是隻是一種“幸存者偏差”的幻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