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加入2018年底發錶的新種:Lucanus chengyuani (承遠深山鍬形蟲)。
林業試驗所 汪澤宏博士 審訂
國立颱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名譽教授 楊平世博士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邵廣昭博士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係教授 林仲平博士
生態攝影及颱灣鍬形蟲專傢 張永仁先生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鄭明倫博士 推薦
《鍬形蟲日記簿》堪稱目前紀錄颱灣鍬形蟲種類最完整的圖鑑。
作者以春、夏、鞦、鼕為綱,
將自身超過二十年的觀察及拍攝經驗,化為精彩生動的四季自然筆記,
不僅足以作為實用的找蟲指南,更間接描繪齣颱灣野外環境的變遷。
除瞭野外觀察採集經驗,
作者也提供鍬形蟲辨認、野外採集須知、飼養須知、
標本製作方法等教戰守則,讓讀者不隻是紙上談兵,更能自己動手,體驗樂趣。
4 推薦序 生動活潑的龜仔冊
6 審訂序 又一本鍬形蟲好書誕生
8 本書使用說明
第一章,有趣的剪龜仔
12 誰纔是正港鍬形蟲?
16 阿嬤說的雞母蟲
18 我要最大的 鍬形蟲的成長關鍵期
20 武士的祕密 大顎(剪刀)
22 武士不是天生愛打架
24 野外鍬鍬話 自然觀察那些事
第二章,春季梅雨遊
30 黃腳深山鍬形蟲
34 高砂深山鍬形蟲
38 刀鍬形蟲
42 深山扁鍬形蟲
46 望月鍬形蟲
50 長角大鍬形蟲
54 黑澤深山鍬形蟲
58 高砂鋸鍬形蟲
62 蘭嶼豆鍬形蟲
63 蘭嶼矮鍬形蟲
第三章,夏日艷陽曬
70 鹿角鍬形蟲
74 碧綠鬼鍬形蟲
78 蘭嶼角葫蘆鍬形蟲
79 姬扁鍬形蟲
84 颱灣銹鍬形蟲
88 姬深山鍬形蟲
92 平頭大鍬形蟲
96 圓翅鋸鍬形蟲
100 颱灣深山鍬形蟲
104 漆黑鹿角鍬形蟲
108 兩點鋸鍬形蟲
112 栗色深山鍬形蟲
116 黑栗色深山鍬形蟲
120 大屯姬深山鍬形蟲
124 颱灣大鍬形蟲
128 黑腳深山鍬形蟲
132 條背大鍬形蟲
136 姬角葫蘆鍬形蟲
140 直顎銹鍬形蟲
144 雞冠細身赤鍬形蟲
148 颱灣圓翅鍬形蟲
152 細角大鍬形蟲
156 鬼艷鍬形蟲
160 PLUS 泰北尋蟲趣
第四章,鞦天散步行
166 大圓翅鍬形蟲
170 颱灣鬼鍬形蟲
174 細身赤鍬形蟲
175 艷細身赤鍬形蟲
180 雙鈎鍬形蟲
184 條紋鍬形蟲
188 金鬼鍬形蟲
189 黑金鬼鍬形蟲
194 泥圓翅鍬形蟲
198 洞口氏泥圓翅鍬形蟲
202 小圓翅鍬形蟲
206 紅圓翅鍬形蟲
第五章,鼕寒蟲跡隱
212 斑紋鍬形蟲
216 高山肥角鍬形蟲
220 葫蘆鍬形蟲
224 鄭氏肥角鍬形蟲
228 颱灣角葫蘆鍬形蟲
232 豆鍬形蟲
233 徐氏豆鍬形蟲
238 路易士角葫蘆鍬形蟲
242 颱灣肥角鍬形蟲
246 矮鍬形蟲
250 南洋肥角鍬形蟲
254 扁鍬形蟲
258 鍾氏熱帶斑紋鍬形蟲
262 承遠深山鍬形蟲
264 PLUS 馬來西亞金馬倫高原尋蟲趣
第六章,為鍬形蟲打造一個傢
270 簡單的飼養與觀察
272 繁殖鍬形蟲Ⅰ:布置産房
273 繁殖鍬形蟲Ⅱ:挖取幼蟲
273 繁殖鍬形蟲Ⅲ:飼養幼蟲
274 Q&A
第七章,不朽的鐵甲武士
278製作鍬形蟲標本
282 後記&緻謝
284 颱灣鍬形蟲學名索引
286 參考資料不得不說,看到《鍬形蟲日記簿(新版)》要齣來,我心裡真是五味雜陳,有好有壞。好的是,我一直覺得颱灣在昆蟲科普這一塊,雖然有不錯的圖鑑,但卻比較缺乏能夠引導讀者進入實際觀察與飼養情境的書籍。《鍬形蟲日記簿》這個名字就很有畫麵感,好像可以直接跟著作者的腳步,一步步去認識這些外錶兇猛但內心細膩的甲蟲。我很好奇,作者在撰寫這本書的時候,是以什麼樣的「日記簿」為基礎?是田野調查的紀錄?還是長期飼養的觀察筆記?如果書中能夠呈現一些作者在捕捉、飼養、甚至是繁殖過程中遇到的睏難與解決之道,那絕對是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光看書上的文字介紹,總覺得隔瞭一層紗,如果能有作者親身的經歷和體悟,那種真實感是無可取代的。另一方麵,我也希望這本書的內容不要太過於艱澀難懂,畢竟颱灣的讀者群非常廣泛,有小孩、有年輕人、也有我這樣的「老」蟲迷。如果能用比較親切、生動的語言,搭配清晰的圖片,讓大傢都能輕鬆入門,那就太棒瞭。期待這本書能成為引領更多人認識鍬形蟲的橋樑。
评分哇!等瞭好久終於等到《鍬形蟲日記簿(新版)》上市瞭!每次看到鍬形蟲就覺得牠們超帥的,那堅硬的外殼,還有那酷炫的螯,簡直就是甲蟲界的霸主!我小時候就超愛蒐集甲蟲的圖鑑,每次去光華商場(現在的華山文創園區那邊,以前是電子街)都會衝去書店翻,看到各種鍬形蟲的照片和介紹就愛不釋手。尤其是長戟大兜蟲、高卡或獨角仙,每次看到都覺得牠們好像來自另一個星球的生物。聽說這次新版內容更豐富,不知道會不會有更多我沒見過的品種,或是更深入的介紹牠們的生態習性。我個人最期待的是牠們如何交配和繁殖的部分,感覺就像是甲蟲界的史詩級大戰!而且,如果能有更多關於飼養技巧的分享就更好瞭,雖然我現在沒有時間養,但光是看看別人怎麼把這些小霸主養得頭好壯壯,也是一種樂趣。希望這次的新版能讓我對鍬形蟲有更全麵的認識,說不定看瞭之後,我真的會忍不住想去養一隻呢!這本書絕對是甲蟲迷必收的寶典,我已經迫不及待要打開來好好研究瞭!
评分我對《鍬形蟲日記簿(新版)》最大的期盼,絕對是在於它能否為新手飼養者提供一個可靠的指引。我身邊有不少朋友,因為一時興起,被鍬形蟲那帥氣的外錶吸引,就衝動地去購買瞭,結果卻因為對飼養的知識不足,而導緻鍬形蟲很快就生病或死亡,這真的讓我很心痛。所以,我希望這本新版能把「日記簿」的概念貫徹到底,不隻記錄鍬形蟲的種類和外觀,更重要的是,要教大傢「如何養」。例如,針對不同種類的鍬形蟲,牠們在幼蟲期和成蟲期的飼養箱設置、墊材的選擇、溫濕度的控製、餵食的時機與種類,甚至是在處理排泄物方麵的細節,是否都有詳細的說明?我尤其擔心幼蟲期的飼養,因為這是最關鍵的階段,很多新手都會在這個環節遇到瓶頸。此外,對於初學者來說,如何從市場上選擇健康的鍬形蟲,如何判斷牠們是否已經成熟可以繁殖,以及繁殖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識。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常見疾病的預防與處理建議,那就更貼心瞭。希望這本《鍬形蟲日記簿(新版)》能成為新手飼養者的「聖經」,讓大傢都能成功地飼養這些迷人的甲蟲,並且享受到其中的樂趣。
评分說真的,我對《鍬形蟲日記簿(新版)》的期待是蠻多方麵的。首先,從書名就能感受到它的專業性,畢竟「日記簿」代錶著紀錄與觀察,而「鍬形蟲」則是主題。我之前有翻過一些關於昆蟲的書籍,但很多都比較偏嚮圖鑑性質,而這次的新版標榜著「日記簿」,讓我覺得可能會更側重於實際觀察的經驗分享,或是作者在飼養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我很想知道,作者會不會分享一些在野外觀察、記錄到鍬形蟲有趣的行為?像是牠們爭奪地盤、覓食的瞬間,或是夜晚的活動模式等等。另外,對於飼養新手來說,相信這本書的實用性也會很高。例如,關於不同鍬形蟲的飼養環境要求、食物偏好、繁殖的難易度,甚至是一些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這些都是大傢非常關心的。我特別好奇,作者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辨識鍬形蟲性別、如何判斷牠們是否進入繁殖期,以及如何進行人工繁殖的詳細步驟。如果書中能有豐富的圖片和插圖,那更是錦上添花瞭,畢竟光用文字描述,有時候還是會少瞭一點想像空間。總之,我希望這本書不隻是一本工具書,更能讓我感受到作者對鍬形蟲的熱情與投入。
评分這次《鍬形蟲日記簿(新版)》的推齣,真的讓身為一個長期關注昆蟲生態的讀者來說,感到非常興奮!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物種,不能隻看牠的外錶,更要深入牠們的生存環境和生活習性。鍬形蟲,這些擁有堅硬外殼和強壯顎部的迷人生物,牠們的生態係統絕對是值得細細品味的。新版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意思,讓我聯想到像是自然觀察日記那樣,可能會記錄下許多細微而珍貴的時刻。我特別希望能從書中看到關於鍬形蟲在不同棲息地的適應性,牠們如何利用獨特的身體構造在自然界中生存、繁殖、躲避天敵。而且,颱灣身處亞熱帶,擁有豐富的昆蟲多樣性,我對這本書會不會介紹到颱灣特有的鍬形蟲品種,或是牠們在颱灣的地理分佈、族群現況等資訊感到相當好奇。此外,隨著環境變遷,許多物種的生存都麵臨挑戰,如果書中能觸及到鍬形蟲保育的議題,或是如何為牠們創造更友善的生存空間,那會更有教育意義。我個人非常重視書籍的知識性與啟發性,希望這本新版能提供我更多關於鍬形蟲生態的深度知識,讓我對這些小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與尊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