鍬形蟲日記簿(新版)

鍬形蟲日記簿(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鍬形蟲
  • 昆蟲
  • 自然
  • 科普
  • 兒童
  • 觀察
  • 記錄
  • 成長
  • 趣味
  • 科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新版加入2018年底發錶的新種:Lucanus chengyuani (承遠深山鍬形蟲)。
 

林業試驗所 汪澤宏博士   審訂

國立颱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名譽教授 楊平世博士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邵廣昭博士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係教授 林仲平博士

生態攝影及颱灣鍬形蟲專傢 張永仁先生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鄭明倫博士   推薦

 

《鍬形蟲日記簿》堪稱目前紀錄颱灣鍬形蟲種類最完整的圖鑑。

作者以春、夏、鞦、鼕為綱,
將自身超過二十年的觀察及拍攝經驗,化為精彩生動的四季自然筆記,
不僅足以作為實用的找蟲指南,更間接描繪齣颱灣野外環境的變遷。

除瞭野外觀察採集經驗,

作者也提供鍬形蟲辨認、野外採集須知、飼養須知、

標本製作方法等教戰守則,讓讀者不隻是紙上談兵,更能自己動手,體驗樂趣。

好的,這是一本名為《鍬形蟲日記簿(新版)》的圖書的簡介,內容詳實,且不涉及原書內容: --- 《鐵血與智慧:中世紀歐洲騎士的生存法則與榮耀之路》 書籍簡介 這是一部深度探尋中世紀歐洲騎士階層興衰、製度變遷與騎士精神演變的史詩級著作。本書以宏大的曆史敘事為框架,細緻入微地剖析瞭自卡洛林王朝晚期至文藝復興前夜,騎士階層如何在社會結構中從地方武裝力量轉變為具有獨立文化和嚴格道德準則的統治精英。 本書並非一部傳統的軍事史,而是更側重於社會學、文化人類學和製度史的交叉研究。作者通過對大量一手史料,包括領主契約、騎士誓詞、宮廷文學、教會文件以及考古發現的嚴謹考證,試圖重構一個活生生的中世紀騎士世界。 第一部分:騎士的起源與早期形態(約900年 - 1150年) 本部分追溯瞭“騎士”(Knight/Chevalier)概念的起源。它首先探討瞭羅馬帝國晚期地方武裝“騎兵”的衰落,以及法蘭剋人早期騎兵部隊的組織形式。重點分析瞭“封建製度”的萌芽階段,即“采邑”(Fief)的授予與軍事效忠的交換機製如何奠定瞭騎士階層的物質基礎。 武裝的重塑: 詳細描述瞭馬鐙、馬鞍和早期重型騎兵武器(如長矛和直刃劍)的引入對手中騎兵戰術的革命性影響。研究瞭重裝騎兵(Heavy Cavalry)作為戰場主導力量的形成過程。 從戰士到貴族: 探討瞭教會對騎士階層的早期規訓,特彆是“上帝的休戰”(Truce of God)運動,揭示瞭教會如何努力將騎士的暴力導嚮外部(如十字軍東徵),而非內部的領主紛爭。 早期騎士的社會地位: 分析瞭早期騎士階層(往往是地方的小貴族或武裝扈從)在莊園經濟中的實際角色,他們是徵稅者、管理者,也是武裝力量的支柱。 第二部分:騎士精神的成熟與宮廷文化的興起(約1150年 - 1300年) 隨著十字軍東徵的深入和宮廷國傢的初步形成,騎士階層開始擺脫單純的軍事職能,發展齣復雜的文化內涵。這一時期,“騎士精神”(Chivalry)成為塑造上層社會行為的核心規範。 宮廷愛情與文學影響: 深入分析瞭遊吟詩人(Troubadour)和吟遊詩人(Minstrel)在傳播“宮廷愛情”(Courtly Love)概念中的作用。探討瞭亞瑟王傳奇等英雄史詩如何被用來構建一套理想化的騎士道德模闆,包括忠誠、榮譽、謙遜以及對女性的尊敬(盡管實踐中常常與現實脫節)。 騎士的訓練與晉升: 詳細描述瞭“侍童”(Page)、“侍從”(Squire)到正式“受封”(Dubbing/Accolade)的漫長且嚴格的培養過程。這不僅是武術的訓練,更是禮儀、宗教教義和管理知識的灌輸。 軍事技術的革新與防禦體係: 考察瞭早期城堡(Motte-and-Bailey)嚮宏偉石製城堡的演變,以及騎士在圍城戰中的戰術角色。同時,記錄瞭鎖子甲嚮闆甲過渡的趨勢,以及這對騎士個人防護和戰術機動性的影響。 第三部分:體製的固化與外部挑戰(約1300年 - 1450年) 中世紀晚期,隨著中央集權國傢的加強、新式步兵戰術的崛起以及軍事技術的飛速發展(如長弓和火藥武器的引入),傳統騎士的軍事優勢受到嚴重挑戰,其社會結構也開始鬆動。 軍事革命的衝擊: 重點分析瞭英法百年戰爭中,如剋雷西和阿金庫爾戰役的教訓。長弓手和持矛步兵(如瑞士方陣)在消耗戰中對重裝騎兵的剋製,迫使騎士階層不得不重新評估其價值。 “職業化”的趨勢: 探討瞭國王為瞭維持常備軍而開始依賴受雇傭的軍事人員,而非完全依賴傳統的封君封臣義務。這導緻瞭騎士階層內部的分化——一部分人依附於王室成為“宮廷騎士”或職業軍官,另一部分則淪為地方上的鄉紳。 榮譽與衰落的辯證: 分析瞭在軍事效能下降的同時,騎士儀式和盛大比武大會(Tournaments)反而愈加奢華和程式化。這反映瞭騎士階層試圖通過加強文化和儀式的“純潔性”來維護其社會閤法性的努力。 法律地位的固化: 考察瞭各國如何通過法律手段定義“貴族”身份的繼承權和免稅權,使得騎士階層日益封閉,成為一個世代相傳的特權集團,最終阻礙瞭其適應社會變革的靈活性。 結語:從騎士到紳士 本書的結論部分,探討瞭文藝復興的曙光如何徹底改變瞭騎士的生存環境。隨著火器的普及和中央集權的完成,騎士在軍事上的不可替代性消失瞭。然而,本書也指齣,騎士的遺産——對榮譽、服務和個人勇氣的推崇——並未完全消亡,而是被重塑,滲透到瞭後來的“紳士”(Gentleman)文化之中,成為塑造西方精英階層價值觀的深層底色。 本書特色: 跨學科視角: 融閤瞭軍事史、社會史、藝術史和法律史的研究成果。 詳實的考據: 引用瞭大量罕見的拉丁文、古法語文獻譯注,確保瞭曆史細節的準確性。 生動的描繪: 藉助文學作品和藝術圖像,還原瞭中世紀騎士的日常生活、飲食、著裝、信仰與衝突。 本書適閤所有對中世紀曆史、歐洲貴族文化、軍事演變及榮譽倫理感興趣的讀者深入研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仕傑
1973年生於颱北,從小不愛念書,隻喜歡自然觀察,僅完成國民義務教育(最高學曆:大同國中),即投入就業市場。退伍當年因工作傷害,右手四隻手指遭截肢,反成為人生轉捩點,再度迴到心中嚮往的生態世界,努力自學原生動、植物知識。近年來造訪東南亞、非洲、南美洲、澳洲各國,深入杳無人煙的熱帶雨林,拍攝植物、動物原棲地照片。曾任國科會生態影片昆蟲顧問、颱灣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嘉義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颱灣全記錄》生態講師,《好好玩自然》生態講師兼任主持;帶領親子走入自然觀察同時專心於自然生態攝影、寫作,為《國語日報》科學版和中研院數位島嶼網站專欄作者,並隨時於各社群發錶自然觀察經驗。
著有:《長戟大兜蟲》(親親文化齣版),《昆蟲臉書》、《帶著孩子玩自然》、《螳螂的私密生活》 、 《好傢在森林》、《昆蟲上菜》(遠見天下文化齣版),《霸王甲蟲小百科》、《超震撼甲蟲王》(人類智庫齣版),《蕙蓀林場100種常見的昆蟲》攝影作品(國立中興大學林管處齣版),《甲蟲日記簿》(紅樹林齣版)。


圖書目錄

4 推薦序 生動活潑的龜仔冊 

6 審訂序 又一本鍬形蟲好書誕生

8 本書使用說明

 

第一章,有趣的剪龜仔

12 誰纔是正港鍬形蟲?

16 阿嬤說的雞母蟲

18 我要最大的 鍬形蟲的成長關鍵期 

20 武士的祕密 大顎(剪刀)

22 武士不是天生愛打架

24 野外鍬鍬話 自然觀察那些事 

 

第二章,春季梅雨遊

30 黃腳深山鍬形蟲

34 高砂深山鍬形蟲

38 刀鍬形蟲

42 深山扁鍬形蟲

46 望月鍬形蟲

50 長角大鍬形蟲

54 黑澤深山鍬形蟲

58 高砂鋸鍬形蟲

62 蘭嶼豆鍬形蟲

63 蘭嶼矮鍬形蟲

 

第三章,夏日艷陽曬

70 鹿角鍬形蟲

74 碧綠鬼鍬形蟲

78 蘭嶼角葫蘆鍬形蟲

79 姬扁鍬形蟲

84 颱灣銹鍬形蟲

88 姬深山鍬形蟲

92 平頭大鍬形蟲

96 圓翅鋸鍬形蟲

100 颱灣深山鍬形蟲

104 漆黑鹿角鍬形蟲

108 兩點鋸鍬形蟲

112 栗色深山鍬形蟲

116 黑栗色深山鍬形蟲

120 大屯姬深山鍬形蟲

124 颱灣大鍬形蟲

128 黑腳深山鍬形蟲

132 條背大鍬形蟲

136 姬角葫蘆鍬形蟲

140 直顎銹鍬形蟲

144 雞冠細身赤鍬形蟲

148 颱灣圓翅鍬形蟲

152 細角大鍬形蟲

156 鬼艷鍬形蟲

160 PLUS 泰北尋蟲趣

 

第四章,鞦天散步行

166 大圓翅鍬形蟲

170 颱灣鬼鍬形蟲

174 細身赤鍬形蟲

175 艷細身赤鍬形蟲

180 雙鈎鍬形蟲

184 條紋鍬形蟲

188 金鬼鍬形蟲

189 黑金鬼鍬形蟲

194 泥圓翅鍬形蟲

198 洞口氏泥圓翅鍬形蟲

202 小圓翅鍬形蟲

206 紅圓翅鍬形蟲

 

第五章,鼕寒蟲跡隱

212 斑紋鍬形蟲

216 高山肥角鍬形蟲

220 葫蘆鍬形蟲

224 鄭氏肥角鍬形蟲

228 颱灣角葫蘆鍬形蟲

232 豆鍬形蟲

233 徐氏豆鍬形蟲

238 路易士角葫蘆鍬形蟲

242 颱灣肥角鍬形蟲

246 矮鍬形蟲

250 南洋肥角鍬形蟲

254 扁鍬形蟲

258 鍾氏熱帶斑紋鍬形蟲

262 承遠深山鍬形蟲

264 PLUS 馬來西亞金馬倫高原尋蟲趣

 

第六章,為鍬形蟲打造一個傢

270 簡單的飼養與觀察

272 繁殖鍬形蟲Ⅰ:布置産房

273 繁殖鍬形蟲Ⅱ:挖取幼蟲

273 繁殖鍬形蟲Ⅲ:飼養幼蟲

274 Q&A

 

第七章,不朽的鐵甲武士

278製作鍬形蟲標本

 

282 後記&緻謝

284 颱灣鍬形蟲學名索引  

286 參考資料

圖書序言

【推薦序】 生動活潑的龜仔冊

1990年,日本掀起甲蟲「瘋」, 開放全世界各地的甲蟲進口日本,引發不少關心生態保育人士的關注;2000年,颱灣也跟著「瘋」甲蟲,我自然關注起這項新興昆蟲産業在颱灣的發展。還好,盡管網路上掀起網購國外甲蟲熱潮,也齣現不少寵物昆蟲專門店,但由於市場競爭,短短數年間專售昆蟲的寵物店已寥寥無幾,而且倖存的業者則轉型為主題式昆蟲生態旅遊,或進行昆蟲觀察的自然教育。

在眾多經營寵物昆蟲的後起之秀中,阿傑(黃仕傑)是我所矚目的年輕人,因為他不是科班齣身,卻能把寵物昆蟲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難能可貴的是,他憑著多年飼養昆蟲及豐富的採集經驗而開始寫書,從《長戟大兜蟲》、《昆蟲臉書》、《帶著孩子玩自然》、《霸王甲蟲小百科》寫到《超震撼甲蟲王》,文字簡潔、圖片精美,頗受讀者歡迎。

2012 年在健行文化幫我齣版《觀螢、賞蝶、覓蟲》的簽書會中,第一次見到這位誠懇有為的年輕人,他手上拿瞭一本《昆蟲臉書》送給我,可惜在現場未能和他深入交談。迴傢後翻閱十分喜歡,而從網路上也得知瞭他的奮鬥曆程,的確令人敬佩。

2015年,國立教育電颱邀我和廣播名人燕子(賴素燕小姐)共同主持生態、環保和農業為主題的《自然有意思》節目,由於每一集都會設定主題和訪客,有一次我和燕子閑聊能不能請阿傑上節目?燕子說她和阿傑相當熟,便把他邀請到節目中,暢談如何走進昆蟲世界,又如何因緣際會開起蟲店,最後轉嚮寫書和從事昆蟲生態旅遊和自然教育,纔深深體會到瞭他熱愛昆蟲的程度。

即使不是科班齣身,但阿傑說起昆蟲是如數傢珍,說起飼養昆蟲和採集的經驗更是眼神發亮,而且也會找專傢討論,苦讀文獻,比大學的研究生還認真!所以在節目談話中,燕子吃醋地說她這個老朋友快沒有插嘴之處!

中午便餐時,我關心起他現在沒開蟲店,又剛離開任職多年的外商公司,會不會生活睏頓?而這也是多年來喜歡玩蟲的朋友最大的「難題」。阿傑說:「老師,我想過,也有打算,但我還有一位長期共患難的老婆,不會成為問題的!」讓我寬心不少。因為像他這麼有經驗,而且拍照、拍影片都不錯的高手,如生長在日本,根本不用為生活憂愁,可是在颱灣,我們的齣版界、影視界及産業界卻沒能讓這些身懷特殊纔藝的年輕人有更大的揮灑空間。所以,午餐後我對他說:「下一部書我來幫你寫序!」

不到半年,就在剛過完年後,我的學生汪澤宏博士來電:「老師,下周我和阿傑來看您好嗎?」2016年2月15日,阿傑喜孜孜捧著《鍬形蟲日記簿》打樣說道:「老師,能不能麻煩您寫個序。」

這是一本圖文並茂的颱灣鍬形蟲生態圖鑑,但寫法有彆於一般昆蟲圖鑑書,每一種都幾乎是他親自在颱灣各地訪尋,涵蓋全颱灣所有的種類。內容有生活習性,也有生態棲地,分彆依春、夏、鞦、鼕的時序,詳細介紹這些生活在颱灣各地的鍬形蟲。是喜歡甲蟲,熱愛大自然的大小朋友們最佳的鍬形蟲「武功秘笈」!

學名及學術性的論述有澤宏的審訂把關;而且書中還加瞭兩段阿傑在國內外尋蟲的經驗,以及如何飼養鍬形蟲,如何為往生的鍬形蟲留下更美的身影等章節;書末也附錄瞭學名索引及鍬形蟲參考文獻,的確是喜歡甲蟲的朋友們不能錯過的好書。

阿傑為瞭昆蟲除周遊颱灣之外,也環遊世界各地,他為昆蟲拍短片上網站分享網友;他從蟲商轉型昆蟲科普教育,也關懷起昆蟲的棲地及颱灣的大自然,我期待阿傑的熱忱也能感動喜歡昆蟲和熱愛大自然的朋友們,大傢一起維護颱灣的生態環境,共同發抒正嚮的能量!

國立颱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名譽教授
楊平世 謹識




【審訂序】 又一本鍬形蟲好書誕生

2014 年夏天,我的好兄弟阿傑告訴我,他想寫一本鍬形蟲的書,將觀察鍬形蟲生態的曆程與大傢分享,寫完後要麻煩我審訂內文,我當然是義不容辭答應,想當初我們也是因為鍬形蟲及兜蟲纔結緣,相識至今約15年,要為我們從小最喜歡的鍬形蟲來寫書及審訂,這絕對是美事一樁。以他多年觀察鍬形蟲生態的經驗,加上使命必達的熱血個性,完成一本圖文並茂的鍬形蟲圖鑑是我原先就可預期的事,經過一年多,果然沒有讓我失望,他拿瞭厚厚一大疊的文稿來給我審訂,著實花瞭不少時間將全文反覆讀完,以不影響主體要錶達的內容,給予建議及修訂。

在颱灣的昆蟲類群中,鍬形蟲的人氣排行榜應該僅次於蝴蝶,從上世紀80年代末期就開始有颱灣人自己齣版鍬形蟲圖鑑,這些圖鑑主要是以鍬形蟲的種類鑑定為主,以我的另一位好友張永仁先生齣版的《颱灣鍬形蟲》及《鍬形蟲54》受到大多數人(包括日本鍬形蟲愛好者)的認同與喜愛,也加速瞭鍬形蟲愛好者的相關知識理解。

《鍬形蟲54》已經算是這些鍬形蟲圖鑑中生態相關資料比例較高的,而阿傑的這本新書更是完全將他自己接觸、觀察鍬形蟲的過程如實紀錄下來與讀者分享,其中他特地跑去跟中興大學係昆蟲係葉文斌教授的博士班學生蔡正隆請教紅圓翅鍬形蟲復閤種群的問題,以及師大生科係林仲平教授請教颱灣深山鍬形蟲的分子親緣關係,希望多瞭解颱灣目前的鍬形蟲新興研究,而在書中加以著墨。

在昆蟲分類上, 鍬形蟲屬於鞘翅目金龜子總科下的鍬形蟲科,全世界已經有超過1,400種鍬形蟲的紀錄,這本書雖然是以生態觀察為主軸,但書中用到鍬形蟲物種的學名, 都盡量以最新及最閤理的分類處理來使用,例如望月鍬形蟲及雙鈎鍬形蟲的屬名使用小刀鍬形蟲屬(Falcicornis)及雙勾鍬形蟲屬(Miwanus),這兩個屬皆是黃灝及陳常卿先生在2013年所發錶的新屬,而颱灣圓翅鍬形蟲(Neolucanus taiwanus)則是使用藤田宏先生2010年將中華圓翅鍬形蟲颱灣亞種提升為獨立種的概念。至於紅圓翅鍬形蟲復閤種群,暫時還是使用之前的分類處理來分享相關的各地鍬形蟲生態觀察經驗。

綜觀本書,個人認為有下列特色:

1. 內容齊全:本書除瞭極少數分布有疑慮的鍬形蟲外,其他種類全部加以介紹,包括雄蟲及雌蟲,而2015年纔發錶的颱灣新種─鍾氏熱帶斑紋鍬形蟲,也在書中詳實記錄,所以內容完整豐富是本書一大特色。

2. 具教育推廣意義:阿傑這幾年在野外東奔西跑地觀察大自然,用相機記錄許多故事,也很認真閱讀相關資料(尤其是我提供的學術資料),除瞭自己纍積的經驗,也吸取許多專業的知識,並且常受邀去演講,跟愛好大自然的夥伴分享他的生態觀察心得,所以本書中有許多教育推廣概念,著實透過觀察鍬形蟲與大傢分享他內心的想法。

3. 個人風格獨特:從《昆蟲臉書》開始,阿傑的書就有著相當獨特的個人風格,他將親自觀察的現象及相關資料消化後,用自己的梗來寫書,而且錶現手法相當不錯,我相信喜愛他的讀者會因此開始關心鍬形蟲,本來就喜歡鍬形蟲的人,會去關注阿傑在網路訊息而獲得更多其他生物的資訊。

這本書的齣版是令人開心的,開心國內又有一本鍬形蟲的好書誕生,開心我的好友又完成他人生的另一本代錶作,開心喜歡鍬形蟲的人又有一本不同風格而內容豐富的好書可以參考,希望藉著這本書對於生態的著墨,讓大傢更認識颱灣鍬形蟲的生態環境,進而瞭解生物多樣性及自然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林業試驗所
汪澤宏 博士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說,看到《鍬形蟲日記簿(新版)》要齣來,我心裡真是五味雜陳,有好有壞。好的是,我一直覺得颱灣在昆蟲科普這一塊,雖然有不錯的圖鑑,但卻比較缺乏能夠引導讀者進入實際觀察與飼養情境的書籍。《鍬形蟲日記簿》這個名字就很有畫麵感,好像可以直接跟著作者的腳步,一步步去認識這些外錶兇猛但內心細膩的甲蟲。我很好奇,作者在撰寫這本書的時候,是以什麼樣的「日記簿」為基礎?是田野調查的紀錄?還是長期飼養的觀察筆記?如果書中能夠呈現一些作者在捕捉、飼養、甚至是繁殖過程中遇到的睏難與解決之道,那絕對是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光看書上的文字介紹,總覺得隔瞭一層紗,如果能有作者親身的經歷和體悟,那種真實感是無可取代的。另一方麵,我也希望這本書的內容不要太過於艱澀難懂,畢竟颱灣的讀者群非常廣泛,有小孩、有年輕人、也有我這樣的「老」蟲迷。如果能用比較親切、生動的語言,搭配清晰的圖片,讓大傢都能輕鬆入門,那就太棒瞭。期待這本書能成為引領更多人認識鍬形蟲的橋樑。

评分

哇!等瞭好久終於等到《鍬形蟲日記簿(新版)》上市瞭!每次看到鍬形蟲就覺得牠們超帥的,那堅硬的外殼,還有那酷炫的螯,簡直就是甲蟲界的霸主!我小時候就超愛蒐集甲蟲的圖鑑,每次去光華商場(現在的華山文創園區那邊,以前是電子街)都會衝去書店翻,看到各種鍬形蟲的照片和介紹就愛不釋手。尤其是長戟大兜蟲、高卡或獨角仙,每次看到都覺得牠們好像來自另一個星球的生物。聽說這次新版內容更豐富,不知道會不會有更多我沒見過的品種,或是更深入的介紹牠們的生態習性。我個人最期待的是牠們如何交配和繁殖的部分,感覺就像是甲蟲界的史詩級大戰!而且,如果能有更多關於飼養技巧的分享就更好瞭,雖然我現在沒有時間養,但光是看看別人怎麼把這些小霸主養得頭好壯壯,也是一種樂趣。希望這次的新版能讓我對鍬形蟲有更全麵的認識,說不定看瞭之後,我真的會忍不住想去養一隻呢!這本書絕對是甲蟲迷必收的寶典,我已經迫不及待要打開來好好研究瞭!

评分

我對《鍬形蟲日記簿(新版)》最大的期盼,絕對是在於它能否為新手飼養者提供一個可靠的指引。我身邊有不少朋友,因為一時興起,被鍬形蟲那帥氣的外錶吸引,就衝動地去購買瞭,結果卻因為對飼養的知識不足,而導緻鍬形蟲很快就生病或死亡,這真的讓我很心痛。所以,我希望這本新版能把「日記簿」的概念貫徹到底,不隻記錄鍬形蟲的種類和外觀,更重要的是,要教大傢「如何養」。例如,針對不同種類的鍬形蟲,牠們在幼蟲期和成蟲期的飼養箱設置、墊材的選擇、溫濕度的控製、餵食的時機與種類,甚至是在處理排泄物方麵的細節,是否都有詳細的說明?我尤其擔心幼蟲期的飼養,因為這是最關鍵的階段,很多新手都會在這個環節遇到瓶頸。此外,對於初學者來說,如何從市場上選擇健康的鍬形蟲,如何判斷牠們是否已經成熟可以繁殖,以及繁殖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識。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常見疾病的預防與處理建議,那就更貼心瞭。希望這本《鍬形蟲日記簿(新版)》能成為新手飼養者的「聖經」,讓大傢都能成功地飼養這些迷人的甲蟲,並且享受到其中的樂趣。

评分

說真的,我對《鍬形蟲日記簿(新版)》的期待是蠻多方麵的。首先,從書名就能感受到它的專業性,畢竟「日記簿」代錶著紀錄與觀察,而「鍬形蟲」則是主題。我之前有翻過一些關於昆蟲的書籍,但很多都比較偏嚮圖鑑性質,而這次的新版標榜著「日記簿」,讓我覺得可能會更側重於實際觀察的經驗分享,或是作者在飼養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我很想知道,作者會不會分享一些在野外觀察、記錄到鍬形蟲有趣的行為?像是牠們爭奪地盤、覓食的瞬間,或是夜晚的活動模式等等。另外,對於飼養新手來說,相信這本書的實用性也會很高。例如,關於不同鍬形蟲的飼養環境要求、食物偏好、繁殖的難易度,甚至是一些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這些都是大傢非常關心的。我特別好奇,作者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辨識鍬形蟲性別、如何判斷牠們是否進入繁殖期,以及如何進行人工繁殖的詳細步驟。如果書中能有豐富的圖片和插圖,那更是錦上添花瞭,畢竟光用文字描述,有時候還是會少瞭一點想像空間。總之,我希望這本書不隻是一本工具書,更能讓我感受到作者對鍬形蟲的熱情與投入。

评分

這次《鍬形蟲日記簿(新版)》的推齣,真的讓身為一個長期關注昆蟲生態的讀者來說,感到非常興奮!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物種,不能隻看牠的外錶,更要深入牠們的生存環境和生活習性。鍬形蟲,這些擁有堅硬外殼和強壯顎部的迷人生物,牠們的生態係統絕對是值得細細品味的。新版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意思,讓我聯想到像是自然觀察日記那樣,可能會記錄下許多細微而珍貴的時刻。我特別希望能從書中看到關於鍬形蟲在不同棲息地的適應性,牠們如何利用獨特的身體構造在自然界中生存、繁殖、躲避天敵。而且,颱灣身處亞熱帶,擁有豐富的昆蟲多樣性,我對這本書會不會介紹到颱灣特有的鍬形蟲品種,或是牠們在颱灣的地理分佈、族群現況等資訊感到相當好奇。此外,隨著環境變遷,許多物種的生存都麵臨挑戰,如果書中能觸及到鍬形蟲保育的議題,或是如何為牠們創造更友善的生存空間,那會更有教育意義。我個人非常重視書籍的知識性與啟發性,希望這本新版能提供我更多關於鍬形蟲生態的深度知識,讓我對這些小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與尊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