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兒童的文明史4:古書裏的寶藏(二版)

寫給兒童的文明史4:古書裏的寶藏(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曆史
  • 兒童讀物
  • 文明史
  • 古籍
  • 文化
  • 教育
  • 科普
  • 閱讀
  • 知識
  • 少兒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文化部金鼎奬最佳圖書齣版奬
★「好書大傢讀」年度好書

  ◎一部專為小朋友設計的人文知識百科,從「書」的起源開始,認識人類文明的開端。


  半夜裏,小蓮傢的閣樓傳來細微的聲音,好奇的小蓮不由自主地爬上閣樓
  沒想到樓梯竟然變成一階階的書階,甚至連門都變成一本書的封麵!
  小蓮的爺爺說過,這閣樓是一座寶庫,難道裏頭真的有寶藏嗎?
  大大的「書門」緩緩開啓,突然將小蓮吸瞭進去……
  在門的後麵,小蓮會遇到什麼奇妙的事情呢?

  請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
  迴到中華文化的源頭,原來────
  中國古代的文字是寫在龜甲、青銅器、竹片和絲綢上的,
  它們是如何被創造?發展齣什麼樣的文化?又經曆瞭哪些興衰起伏?
  這些古老的書裏,處處都是連金銀財寶都比不上的寶藏,
  隻等你打開書來看……

專傢推薦

  李政勛/雲林縣崙背國小校長
  林玫伶/颱北市國語實小校長
  許慧貞/花蓮縣明義國小教師
  陳欣希/颱灣讀寫教學研究學會理事長
  陳孟萍/新竹縣竹中國小教師
  葉錦蓮/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會長、弘立書院圖書館館長(小學部)
  劉怡伶/2016年教育部閱讀推手、颱中市全國super教師

  *適讀年齡:6~8歲親子共讀,9歲以上自己閱讀
探秘失落的國度:史前文明的遺跡與圖騰 圖書簡介 本書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長河,深入探索那些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深刻印記,卻又在曆史洪流中逐漸隱匿的史前文明。我們將聚焦於那些尚未被完全解讀的岩畫、神秘的巨石陣、以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古代遺址,試圖重構那些在文字誕生之前,人類祖先如何思考、如何生活、如何與自然共存的恢弘圖景。 第一章:冰河世紀的迴響——舊石器時代的藝術與信仰 本章將重點考察舊石器時代晚期,智人開始展現齣驚人的創造力。我們不會涉足後來的農耕文明,而是聚焦於狩獵采集者留下的直接證據。法國和西班牙的洞穴壁畫,如拉斯科和阿爾塔米拉,是理解早期人類精神世界的鑰匙。這些壁畫不僅僅是簡單的狩獵記錄,更蘊含著復雜的宗教和巫術信仰。我們將詳細分析壁畫中的動物形象、手印符號,以及是否存在可能代錶早期宇宙觀的幾何圖案。通過對這些藝術品的細緻考察,我們可以推斷齣早期人類如何通過集體創作來強化部落凝聚力,以及他們對生命與死亡的最初認知。 第二章:巨石的語言——新石器時代的工程奇跡 進入新石器時代,人類開始定居,社會結構也隨之發生巨變。本章的焦點是那些橫跨數韆年、至今仍令考古學傢睏惑的巨石建築群。我們將深入探討英國的巨石陣(Stonehenge)的建造技術與天文學意義。這不是關於誰寫瞭書,而是關於那些沒有文字的人如何利用簡單的工具和天文知識,完成如此宏偉的工程。我們將比較地中海地區如馬耳他神廟遺址(如哈格薩傑爾神廟)的建築風格,分析它們在宗教儀式中的作用。這些石製結構,往往指嚮特定的天象,反映齣早期人類對時間、季節和宇宙秩序的深刻理解。我們探討的重點是“工程學”本身,而非任何書麵記錄。 第三章:兩河流域的曙光前夜——史前聚落的興衰 在文字齣現之前,一些地區已經發展齣瞭復雜的聚落形態。我們將考察土耳其的哥貝剋力石陣(Göbekli Tepe),這座被認為是已知最古老的巨石神廟遺址,它的發現徹底顛覆瞭傳統的“農業先於宗教”的理論。這座遺址的T形石柱上雕刻的動物浮雕,其復雜程度遠超同時期任何已知的藝術品。我們關注的重點是:在沒有成熟的農業支撐下,如何組織大規模的勞動力來建造如此核心的宗教中心?這暗示瞭人類社會組織能力在早期就已達到驚人的高度。同時,我們會提及賈莫(Çatalhöyük)等早期定居點的房屋布局和生活痕跡,分析早期社區的社會分工。 第四章:美洲大陸的寂靜之聲——前哥倫布時期的早期印記 本書還將目光投嚮美洲大陸,探索那些在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前,已經留下瞭獨特文化印記的早期文明的雛形。例如,秘魯沿岸的卡拉爾-蘇佩(Caral-Supe)文明,被認為是美洲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我們不會討論印加帝國的成就,而是深入探究卡拉爾的祭祀中心、金字颱階式建築以及他們所使用的復雜的繩結記事係統(Quipu)的原始形態(注意:此處的Quipu討論聚焦於其原始的、非文字的計數和信息儲存功能,與後世復雜的記錄係統區分開來)。我們關注的是其社會結構如何在大河流域沒有文字的情況下得以維持數百年。 第五章:符號的起源——史前陶器與裝飾的密碼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技術史上的重大飛躍。本章將分析世界各地齣土的史前陶器上的紋飾。從中國仰韶文化的彩陶圖案,到美索不達米亞的薩馬拉文化幾何紋飾,這些重復齣現的圖案是人類早期交流的載體。這些圖案是“語言”嗎?它們是否是更復雜符號係統的先聲?我們將從符號學的角度分析這些陶器上的螺鏇、鋸齒、網格和人形符號,探討它們在部落間信息傳遞、財産標記或氏族身份識彆中的潛在功能,強調它們是視覺溝通的早期形式,而非成熟的文字係統。 第六章:環境塑造者——史前氣候變遷與人類遷徙 為瞭更好地理解這些文明的興衰,本章將迴顧舊石器時代末期至全新世初期的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聚落的影響。例如,末次冰期結束帶來的海平麵上升如何導緻瞭沿海聚落的消失,迫使人類嚮內陸遷移,從而催生瞭新的社會形態和技術革新。我們將探討歐亞大陸的“後拉斯科文化”如何適應環境的劇變,以及這種適應過程如何間接推動瞭不同人群之間的文化交流與技術擴散,這都是在沒有詳盡書麵記載的情況下,通過地質學和考古學證據推斷齣來的曆史。 總結:被遺忘的智慧 本書的宗旨在於展示:在書寫文明齣現之前,人類的智慧、組織能力和精神生活就已經達到瞭令人驚嘆的復雜程度。我們通過考察岩石、陶片和土地上的遺跡,重新發現瞭那些依靠口頭傳統、集體記憶和精湛工藝得以流傳下來的史前文明的獨特光芒。這不是對古老文獻的解讀,而是對人類起源之初的物質證據的深度探索與重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衛平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係畢業,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於一九八六年成立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專門齣版少年兒童圖書,現任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及小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在颱灣眾多少兒讀物中,獨樹一幟,力求培養中文兒童讀物寫作、編輯人纔,為文化生態奠定必要基礎。自一九八七年,中國海峽兩岸開放交流以後,緻力於兒童文學領域的對話與切磋。一九九○年曾率颱灣兒童文學界訪問團赴北京、天津進行座談。一九九七年上榜美國Who’s Who in the World名人錄。他發起並推廣「中、小學班級讀書會」活動,以及「繪本閱讀與欣賞」觀念之普及運動,並參與講評及討論。作品有《寫給兒童的中國曆史》(榮獲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2015年中國大陸文津奬童書奬第一名)、《寫給兒童的世界曆史》(榮獲文化部金鼎奬最佳兒童讀物)等。譯作有《群眾與權力》、《國傢的神話》、《世界電影史》、《羅素》、《科學的進步與問題》等。
 

圖書目錄

1 龜甲殼鑰匙
2 在古書裏相逢
3 青銅器,彆生氣
4 竹迷宮
5 珍貴的明珠
6 爺爺的寶藏
7 寫在絲綢上的書
8 功與過
9 明天再見
挖掘齣來的古文明

 

圖書序言



知識誕生的奧祕


  人是很奇妙的動物。

  從數十萬年前,幾位全身毛茸茸、眼神迷茫的原始人在冰冷的山洞裏,想盡辦法生起第一堆火開始,人就注定和其他動物不一樣瞭。

  因為人會「創造」。

  從原始人在他們的洞裏,用樸拙的綫條畫齣狩獵圖案時,我們就能知道,多年後,人類將會畫齣《濛娜麗莎的微笑》。

  因為人有強大的、無中生有的創造力。

  鬆鼠、狐狸、牛和鯨魚仍過著和韆萬年前大同小異的生活。

  而今天,我們將瓦斯爐的鏇鈕一轉,就打齣火焰;老祖宗狩獵用的標槍,已經變成瞭洲際導彈。人類已經用強大的創造力,建造齣一個新世界。從古到今,人類的創造力永不停止,不斷地有新發明齣現。

  新的建築、新的衣服、新的做生意方法、新的音樂、新的繪畫、新的法律規定、新的交通工具、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禮儀、新的打招呼方式、新的交友方法等,都寫在新的奇奇怪怪的書裏……

  人類所創造的這一切,我們把它叫作人類的「文明」。

  今天,走在繁華的大街上,看著色彩繽紛的霓虹燈、巨大的廣告牌、擁擠的車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人群、電視牆裏播齣的世界各地新聞,你會不會偶爾也停下腳步,問問自己:

  這一切是怎麼來的?

  現代人會問這種「傻問題」的已經很少瞭,因為大人們都很忙,隻顧著賺錢,他們隻關心「這一切以後會怎樣」,因為這可能會影響到股市的漲跌、市場的變化。

  而孩子們呢?孩子們則以為這一切都是「變」齣來的,像變魔術一樣。

  在孩子們的世界裏,很多美好的東西都會「自動」地齣現。掉瞭扣子的衣服,第二天早上就已經被縫好放在床上;肚子餓瞭,餐桌上會準時「齣現」一盤盤好菜;美麗的圖畫書,精采的小說、漫畫……更是「天生」就在那裏等著他們。

  他們看不到半夜縫衣服的媽媽;想不到為瞭這桌好菜,媽媽費盡心思,揮汗如雨;更不懂得人類今天會有書,是經過瞭幾韆年的努力。

  孩子們世界裏的「好東西」沒有來源、沒有過程,他們不過問這些,也沒有人告訴他們,他們像生活在美麗的童話世界裏。

  然而我們卻帶著這套書走進孩子們的世界。

  我們要告訴他們這一切是怎麼「變」齣來的,不不不,我們不是要破壞孩子們美麗的童話世界,我們隻是要帶他們到「後颱」,看看魔術師的帽子裏藏著什麼奇蹟,袖子裏藏著什麼奧祕,告訴他們「人類文明」這場偉大的魔法是怎樣一步步「變」齣來的。

  這是一場「奧祕大公開」的錶演,多有趣,多精采!

  現在你們手邊的這十本書,要告訴你們的是:知識誕生的奧祕。

  知識誕生的奧祕是一切奧祕的開始。

  因為有書載著知識繞著這個地球飛翔,人類文明纔會這麼燦爛,是書本把一個人的知識,隔著韆山萬水、韆年時光,還能帶到另一個人的頭腦裏,人類纔不會永遠在原地打轉。

  親愛的孩子們,我們就是要告訴你們,書是怎麼來的。

  可彆聽到「書」就打退堂鼓,當一本書靜靜地躺在那裏,你們想不到它的背後有那麼多動人的情節、精采的故事,甚至滄桑的往事。

  一位在龜甲上一刀刀刻字的老人……
  一名在羊皮書上畫著美麗花紋的修道士……
  一本古老的中國書捲,流浪到瞭「沙漠裏的大書坊」……

  一幕幕「書的往事」將在你麵前展開。而在書誕生以前,我們先要帶你們去「尋根溯源」。如果可以將現在擺滿書的書店形容為大瀑布,我們就將帶你們去找到瀑布最早發源的那條小溪——文字、語言的誕生;從神祕洞穴裏的圖畫、金字塔裏的字謎……一直到「還沒有人說話」的「無言的世界」。

  而在書誕生後,我們還有一趟「書的巡禮」,看看在為孩子們寫的兒童文學世界裏,已經有哪些被孩子們當寶貝看的傑作;而在大人的書堆裏,又有哪幾本威力比炸藥還大的「改變世界的書」。

  這是多麼盛大的一次「書之旅」!你們不用擔心會迷失方嚮,因為我們為每一冊都精心設計瞭一位主角,可以當你們的嚮導。

  你們也不用擔心會讀來無趣,因為,為這套書傾注多年心血的我們,可不是想做一套有「催眠」效果的教科書。相反地,我們在編輯部無數個「失眠」的夜晚,嘔心瀝血,時刻不忘的是「如何讓孩子讀得快樂」。

  因此,我們希望呈現在你們麵前的是:
  一套充滿幽默與智慧的書。
  一套時常讓你們發齣「啊,原來是這樣,真沒想到!」的書。
  一套像在說故事,卻又有著像百科全書般豐富畫麵的書。

  文字要精美,插畫不但要有魅力,還要與眾不同——我們簡直是在苛求自己瞭。我們甚至希望文字不隻是文字,還能讓你看到畫麵;插畫不隻是插畫,更是能「說」齣文字說不齣的「弦外之音」。

  一個真的認為文明是憑空「變」齣來的「未來主人翁」,也有可能在未來像變魔術一般地把人類文明變成廢墟。

  如果我們能讓孩子們為這套書著迷,讓他們因為瞭解瞭書的曆史,而對書産生情感,懂得敬畏知識的力量,同時從心底升起一股感恩之情,感謝過往無數歲月中,那些默默傳遞知識的人……

  那麼,也許他們將會珍惜現在的一切,而我們也可以期待人類將有一個更美好的文明。

  我想知道人類從野蠻走到文明每一步的情形。
 
法國文豪 伏爾泰

圖書試讀

前言

半夜裏,閣樓中傳齣一陣細微的聲音。迷迷糊糊起來上廁所的小蓮聽到聲響,不由自主地朝閣樓爬瞭上去。

樓梯窄窄小小的,一盞小燈昏昏暗暗,看不太清楚,會是誰呢?

這裏原來是爺爺的書房,自從爺爺去世後,便很少有人上來。書房裏堆滿瞭各式各樣的古書,要不是爺爺生前交代不準賣掉,恐怕早被媽媽賣給資源迴收的瞭。

爺爺常說,這閣樓是一座寶庫。小蓮不太明白,於是問爺爺:「那一堆破舊的書,怎麼會是寶藏呢?」爺爺隻是笑瞭笑說道:「金銀島上的寶藏都沒我這兒多呢!」

小蓮慢慢往上走,突然,她整個人都愣住瞭,那一階階的樓梯怎麼變成一本本的書瞭呢?更叫人驚奇的是,閣樓的門居然變成瞭一本書的封麵,上麵寫著六個大字:

古書裏的寶藏

難道爺爺迴來過?難道閣樓裏真的有寶藏?難道……

一連串的問題浮現在小蓮腦海中,這時候那扇門,哦,不,應該說那本書打開瞭,一道強光自書中射齣,將小蓮吸瞭進去。

1 龜甲殼鑰匙

哇,好多烏龜啊!

小蓮纔推開門,就被眼前的景象嚇住瞭,閣樓裏怎麼會有這麼多烏龜呢?她不停地眨著眼睛,以為自己看花瞭眼,可是沒錯,閣樓裏真的有很多烏龜。牠們背上馱著一本本的書,神氣又驕傲,那模樣就好像第一天去上學的小學生似的。

牠們一隻接一隻,排著整齊的隊伍,一邊從這本書爬過那本書,一邊還搖頭晃腦地齊聲念著:「舊書不厭百迴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舊書不厭百迴讀……這是什麼意思呢?」

小蓮看得齣神,她很想弄明白烏龜們到底在念什麼,可是來不及瞭,烏龜們已經鑽進古書堆裏瞭。

「等等我呀!」

小蓮連忙將古書堆搬開,突然,她驚叫一聲,古書堆後麵居然還有一扇門。

「難怪爺爺說閣樓裏有寶藏,原來這裏有間密室。」

爺爺經常說閣樓裏有寶藏,可是沒有人相信,大傢總覺得爺爺是個書呆子,成天躲在書堆裏,書堆裏能有什麼寶藏?就連小蓮也很少上閣樓來。

「爺爺……」小蓮感到一陣難過,她突然好想念爺爺,而且還有一個奇怪的想法:「說不定爺爺就在密室裏……」

四周籠罩在一片黑暗裏,隻有那扇門微微散發著光芒,小蓮這時纔看清楚,那是一扇用龜甲做成的門,龜甲上還刻著字。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次終於讀完《寫給兒童的文明史4:古書裏的寶藏(二版)》,心裡真是充滿瞭感動與成就感!這本書之所以能讓我如此喜歡,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巧妙地將「閱讀」這件事情,與「歷史」和「文明」連結起來。它讓孩子們明白,我們現在能夠輕鬆閱讀到的知識,是經過無數古人努力、記錄、傳承下來的。書中很多關於古籍製作過程的介紹,像是用羽毛筆寫字、用油燈照明、用羊皮紙書寫,都讓孩子們對以前人們的艱辛與智慧肅然起敬。而「寶藏」的概念,不單單是物質上的,更多的是知識、思想、文化上的寶藏。它鼓勵孩子們去探索、去發現、去珍惜這些來自過去的智慧結晶。我常常在陪讀的時候,也跟著一起學習,發現很多我以前不曾知道的細節。這本書不隻是一本給孩子的書,也是一本能讓大人重新認識歷史、重新思考閱讀意義的啟發之作。

评分

坦白說,我原本對《寫給兒童的文明史4:古書裏的寶藏(二版)》並沒有抱持著太高的期待,認為可能隻是又一本內容比較乾澀的科普書。然而,實際翻閱之後,我對它的內容和編排方式感到非常驚艷。這本書成功地將「古書」這個主題,巧妙地融入到整個文明發展的脈絡中,讓孩子們可以從一個具體的物件,去理解宏觀的歷史變遷。書中對於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文字、書寫工具、書籍形式的描繪,都非常細膩且富有想像力。例如,介紹到古埃及人如何利用莎草紙記錄法老王的功績,或是中國古代學者如何用心抄寫經書,都讓孩子們對古人的智慧和努力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文字的敘述上,使用瞭大量的比喻和譬喻,讓艱澀的歷史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彷彿身臨其境。我認為這本書不僅僅是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啟發孩子們對於歷史的好奇心和對知識的熱愛。

评分

老實說,一開始我對《寫給兒童的文明史4:古書裏的寶藏(二版)》抱持著有點觀望的態度,畢竟「文明史」對我這個傢長來說,有時候會聯想到比較嚴肅的學術內容。但是,實際翻開後,我完全被打動瞭。這本書的編輯和圖文呈現方式,實在太厲害瞭!它沒有使用生硬的歷史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親切、像是朋友在聊天的方式,娓娓道來。書中的每個章節都圍繞著「古書」這個核心,但又不斷帶齣不同的文明發展主題,比如科學的萌芽、藝術的演進、宗教的傳播等等,都跟古書的記載密不可分。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為什麼要讀書」、「書本如何記錄知識」的探討,這很能啟發孩子的學習動機。而且,書中的插圖風格多樣,有時候是細膩的復原圖,有時候是可愛的卡通人物,讓不同年齡層的孩子都能找到共鳴。這本書真的是一本寓教於樂的優質兒童讀物,完全顛覆瞭我對「文明史」的刻闆印象。

评分

這本《寫給兒童的文明史4:古書裏的寶藏(二版)》真的給瞭我不少驚喜,原本以為隻是一本單純介紹古書的書,沒想到內容的廣度與深度都超乎預期。它巧妙地將「古書」這個概念,延伸到與文明發展息息相關的各個麵嚮,像是文字的演變、知識的傳承、甚至影響後世的哲學思想。作者用非常淺顯易懂的語言,搭配大量精緻的圖畫,讓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不同時期、不同文化古籍的介紹,像是古埃及的莎草紙、古希臘的羊皮捲、中國的竹簡和紙張,每一種都讓我對當時的科技和生活有瞭更深刻的認識。而「寶藏」這個詞,更像是點睛之筆,引導孩子去發現這些古籍中所蘊含的智慧和價值。它不隻是歷史的記錄,更是人類文明的瑰寶。透過這本書,我感覺我傢孩子不隻是在讀書,而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知識探險,這對培養他的國際觀和對歷史的興趣非常有幫助。

评分

這次入手瞭《寫給兒童的文明史4:古書裏的寶藏(二版)》,真的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童書!我兒子最近迷上瞭各種稀奇古怪的古老物件,聽到書名裡有「古書」和「寶藏」,他就迫不及待地想翻開來看。結果,這本書完全沒有讓他失望!它不隻是簡單的文字敘述,而是透過好多生動有趣的插圖,把那些塵封在古籍裡的知識活靈活現地呈現齣來。像是以前人們怎麼寫字、怎麼記錄生活、又有哪些充滿智慧的故事,都透過這本書變得不再枯燥。而且,它的文字錶達方式也很符閤小學生的程度,不會太艱澀,又不會過於簡單。我可以感覺到,作者在編寫這本書時,真的非常用心去揣摩兒童的閱讀習慣和好奇心。更棒的是,這本書還引導孩子去思考,為什麼古人要留下這些「寶藏」,以及這些「寶藏」對我們現在有什麼意義。這不隻是一本科普讀物,更像是一扇打開歷史大門的鑰匙,讓孩子們在玩樂中學習,在好奇中成長,這是我最樂見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