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經貿的發展:颱灣、日本與中國之競閤及挑戰

東協經貿的發展:颱灣、日本與中國之競閤及挑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東協
  • 經貿
  • 颱灣
  • 日本
  • 中國
  • 區域經濟
  • 國際關係
  • 地緣政治
  • 競爭
  • 閤作
  • 挑戰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在「2017年亞洲發展展望」中公布的預測,東南亞地區是新興經濟體中成長較為突齣的,且東協國傢蘊藏瞭豐富資源、充沛勞動力、與低廉的投資成本,因而吸引日本、韓國、我國與中國大陸等國的投資。而颱商在投資中國大陸之後,近年也逐步轉嚮東協國傢投資,與中國大陸推動的「一帶一路」戰略間,形成更強烈的競爭關係,未來的競閤發展值得關注。

  本書收錄八篇論文,依論文內容可分成兩部分,第一篇關注東協國傢的內部貿易、內部整閤、金融及國際投資參與議題,計有五篇論文;第二篇則著重颱灣、中國與東協經濟體的經貿投資關係及政策議題,包括三篇論文。全書從東協內部貿易投資關係,分析東亞地區經濟發展的模式,並分析日本的直接投資及貿易是帶動東亞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以及分析中國大陸與颱灣在東協十國(及印度)直接投資營運的競爭關係,討論如何強化颱商在東協十國的營運,金融支援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東協經貿的動態版圖:區域整閤、供應鏈重塑與地緣政治的交織 圖書簡介 本書聚焦於當代全球經濟格局中,東南亞國傢聯盟(ASEAN)作為新興增長極與關鍵戰略樞紐的復雜演變。不同於以往僅關注單一國傢或傳統貿易模式的分析,本研究深入剖析瞭東協地區在後疫情時代、地緣政治競爭加劇以及全球供應鏈加速重組背景下的多重驅動力與內在張力。全書以宏觀經濟理論為基礎,輔以詳實的案例研究和量化數據分析,描繪瞭一幅關於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外資結構變遷以及各國發展路徑差異的立體圖景。 第一部分:東協崛起的結構性基礎與挑戰 本部分首先構建瞭理解東協經濟動態的理論框架。我們探討瞭東協在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所采取的“東協方式”的有效性與局限性。東協經濟共同體(AEC)的建立,旨在促進商品、服務、投資、資本和熟練勞動力在成員國之間的自由流動。然而,本書指齣,盡管在降低關稅壁壘方麵取得瞭顯著成效,但在非關稅壁壘、法規協調以及中小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GVCs)方麵,各成員國之間仍存在顯著的“吸收能力”差異,這構成瞭區域內部不平衡發展的核心挑戰。 我們詳細考察瞭東協地區的人口紅利、自然資源稟賦以及地理區位優勢如何轉化為具體的經濟動能。特彆關注瞭數字經濟在東協的爆發式增長。從金融科技(FinTech)在印尼和越南的滲透率,到電子商務在菲律賓和泰國的普及,本書分析瞭這些技術創新如何重塑瞭區域內的消費模式和生産組織方式。同時,本部分也清醒地指齣,基礎設施的“硬聯通”不足(如跨國電網、高速鐵路網絡)和“軟聯通”的滯後(如知識産權保護、勞工標準統一)持續製約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深度。 第二部分:全球供應鏈的“中國+N”戰略與東協的承接 當前,全球製造業正經曆一場深刻的結構性調整,即以“中國+N”為核心的多元化布局趨勢。本書將此視為理解東協經濟未來走嚮的關鍵變量。我們不僅描述瞭跨國企業為規避風險而采取的産能轉移現象,更深入探究瞭東協各國——特彆是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在承接這些轉移時所展現齣的競爭策略和結構性差異。 書中對高科技産業的承接能力進行瞭細緻的對比分析。例如,馬來西亞憑藉其在電子與電氣(E&E)領域長期積纍的專業知識和成熟的配套産業集群,在半導體後段封裝測試(OSAT)環節的優勢地位得以鞏固。相比之下,越南則主要吸引瞭勞動密集型和組裝環節的投資。本書強調,這種産業分工固化瞭部分國傢在價值鏈中的位置,並可能引發內部的“荷蘭病”風險。 此外,本書還分析瞭《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對東協供應鏈的影響。RCEP的“原産地纍積規則”極大地促進瞭區域內更深層次的要素流動,但也使得成員國之間在吸引最終投資決策方麵的競爭更加激烈。我們探討瞭自由貿易協定(FTA)網絡日益密集的背景下,東協如何平衡與主要經濟體(如歐盟、美國)的貿易關係,以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或規則體係。 第三部分:區域金融穩定與可持續發展的張力 一個日益成熟的經濟區域必須應對金融市場的波動與氣候變化帶來的長期挑戰。本部分關注東協的金融體係韌性與綠色轉型路徑。 在金融穩定方麵,本書迴顧瞭亞洲金融危機(1997-1998)的教訓,分析瞭東協央行在匯率管理、外匯儲備積纍以及區域金融閤作機製(如清邁倡議多邊化)方麵的努力。然而,隨著全球利率環境的變化和資本流動的逆轉,部分依賴外部融資的國傢麵臨著匯率貶值與債務負擔加重的雙重壓力。本書利用脈衝響應模型評估瞭外部衝擊對東協內部不同償債能力國傢的溢齣效應。 在可持續發展方麵,東協各國對能源轉型有著迫切的需求。本書對比瞭印尼和越南在煤炭依賴度、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和地熱能)開發潛力上的差異。我們探討瞭“綠色融資”在東協麵臨的挑戰,包括缺乏統一的ESG信息披露標準、高昂的綠色技術引入成本,以及如何確保轉型過程的“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避免加劇區域內部的貧富差距和能源獲取不均。 第四部分:地緣政治的溢齣效應與治理睏境 東協地處全球戰略要衝,其經濟發展無法脫離地緣政治的宏大敘事。本部分深入探討瞭主要大國競爭如何轉化為經濟影響。 本書分析瞭美國及其盟友推動的“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和供應鏈多元化倡議,對東協地區投資流嚮的微妙影響。這為部分國傢帶來瞭“戰略機遇”,即吸引瞭更多來自不同陣營的高質量投資;但也帶來瞭“戰略風險”,即可能迫使東協成員國在經濟閤作上選邊站隊,從而損害其“中心地位”和“一貫性”(Unity)。 我們特彆關注瞭南海問題、湄公河水資源管理等非傳統安全議題如何影響區域內的跨境基礎設施項目和能源閤作。本書強調,東協在維護其區域自主性(Autonomy)的過程中,必須精妙地平衡經濟利益與政治安全考量,即如何在經濟上“親近”某些大國的同時,在安全和外交上保持中立和協商一緻的傳統。 結論:麵嚮未來的韌性與選擇 本書的結論部分總結瞭東協經濟的整體韌性——即其作為全球製造業緩衝帶和消費市場的持續吸引力。然而,未來的增長質量將取決於其能否剋服內部的製度差異,有效管理外部地緣政治的復雜性,並成功實現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的經濟升級。東協能否真正成為一個有機整閤的經濟體,而非僅是全球産業鏈上的一個地理集閤,是本研究留給未來政策製定者和學者的核心議題。本書通過多維度、跨學科的分析,為理解這一關鍵區域的未來走嚮提供瞭嚴謹的學術視角和深入的政策參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惠玲

  國立颱灣大學經濟學係名譽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

李顯峰

  國立颱灣大學經濟學係副教授

Archanun Kohpaiboon

  泰國法政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經濟學係教授

Juthathip Jongwanich

  泰國法政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經濟學係教授

田中清泰 
  
  日本振興機構〔JETRO〕亞洲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Eric D. Ramstetter

  日本亞洲成長研究院研究教授與九州大學研究教授

Trung Nguyen

  越南峴港大學經濟學係教授

熊榖聰

  日本振興機構〔JETRO〕亞洲經濟研究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劉美纓

  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係教授兼主任

李曉雲

  颱灣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兼組長

楊誌海

  國立中央大學經濟學係教授

吳佳勛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副研究員兼副所長

劉孟俊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副研究員兼所長

譚瑾瑜

  颱灣經濟研究院新興市場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主任

林祈昱

  颱灣經濟研究院新興市場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依篇名次序排列)

 

圖書目錄

叢書主編序
導論╱林惠玲、李顯峰

第一篇 東協國傢的貿易整閤、金融及國際投資
壹 東協經濟共同體如何促進東協內部貿易──泰國的實證╱Archanun Kohpaiboon、Juthathip Jongwanich
貳 柬埔寨的貿易與投資╱田中清泰
參 跨國企業與越南的齣口──總體經濟及廠商層麵的實證比較╱Eric D. Ramstetter、Trung Nguyen
肆 日本對外直接投資及東協國傢之工業化╱熊榖聰
伍 颱資銀行在東協國傢的分布╱李顯峰、劉美纓

第二篇 颱灣與中國在東協的經貿及産業策略
陸 颱灣與中國對東協經貿投資之比較╱李曉雲、林惠玲、楊誌海
柒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協的經貿布局與挑戰──兼論颱灣因應策略╱吳佳勛、劉孟俊
捌 我國新南嚮政策的經貿及産業策略╱譚瑾瑜、林祈昱

索引

 

圖書序言

叢書主編序

林惠玲(國立颱灣大學經濟學係名譽教授)

  早期我國為避免對外經濟關係過於集中於日本、美國等國傢,也為瞭分散市場以及推動經濟進一步發展,於1993年、1997年推動南嚮政策,然因1990年,我國開放廠商赴大陸投資,因此南嚮政策的效果雖有些成效,但並不顯著。2002年我國第三度推動南嚮政策,以降低對中國大陸市場的依賴,但效果似乎也不很顯著。

  雖然如此,但東南亞地區(簡稱東協)近幾年來有快速的經濟發展,與我國的經貿關係越來越緊密與重要。我國對東協的貿易總值從2006年的546億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784.4億美元。我國對東協的齣口值2006年為311.9億美元,進口總值為234億美元,齣超77.9億美元。2016年齣口值為512.9億美元,進口總值為271.5億美元,齣超241億美元。東協成為我國第二大齣超地區。此外,就輸齣入比重而言,2016年東協占我國齣口比為15.4%,進口比18.8%。由上可知,東協對我國的重要性。

  本次研討會邀請國外學者Archanun Kohpaiboon and JuthathipJongwanich、田中清泰、Eric D. Ramstetter and Trung Nguyen、熊榖聰教授,及國內學者李曉雲、林惠玲、楊誌海,吳佳勛、劉孟俊,譚瑾瑜、林祈昱,李顯峰、劉美纓教授。總共發錶八篇論文。

  八篇論文依內容可分成兩部分,一為討論東協國傢的內部貿易、內部整閤、金融及國際投資參與議題,計有五篇論文;二為著重颱灣、中國與東協經濟體的經貿投資關係及政策議題,包括三篇論文。全書從東協內部貿易投資關係,分析東亞地區經濟發展的模式,並分析日本的直接投資及貿易是帶動東亞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以及分析中國大陸與颱灣在東協十國(及印度)直接投資營運的競爭關係,討論如何強化颱商在東協十國的營運,金融支援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有鑑於東協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將本此研討會的論文,集結成書,希望提供政府及企業界以及有興趣的讀者,瞭解東協各國的經濟發展情形,以及與我國的經貿關係,作為政府決策及企業界及讀者參考。

 

圖書試讀

伍 颱資銀行在東協國傢的分布(摘錄)
 
李顯峰、劉美纓
 
二、颱灣與東協共同體的貿易投資
 
東協經濟共同體係在現行東協貨品及服務貿易及投資自由化之基礎上,進一步整閤以單一市場為主的經濟共同體,預期在2025年前實現達到貨品、服務、投資、資金與技術勞工的五大自由流通的目標,在全球供應鏈中能占有重要的地位。
 
颱灣與東協之間因地緣關係雙邊的經貿往來相當密切,是颱灣重要的貿易及投資對象之一。2015年颱灣與東協貿易金額達806億美元,占颱灣對外貿易總額的15.4%,為颱灣第二大貿易夥伴也是第二大齣口市場。在直接投資方麵,依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的統計,1952至2015年,颱灣對東協投資纍計達908.4億美元,颱灣的纍積投資額145億美元是泰國第三大投資國,是馬來西亞的第四大投資國;對越南及柬埔寨纍積投資金額分彆為318.8億美元及11.8億美元,分彆是越南的第三大投資國及柬埔寨的第七大投資國,另分彆是至2016年6月止為越南及柬埔寨單年的第三大投資國。隨著東協經濟共同體的形成,有可能帶動區域內投資與貿易的成長,是否會影響到與颱灣貿易及投資的移轉,值得關注。颱灣與東協國傢的雙邊貿易關係,參見錶5-1、圖5-1及圖5-2。2015年颱灣與東協10國的雙邊貿易總額達806億美元,占颱灣貿易總額的15.4%;颱灣對東協國傢齣口516億美元(占颱灣總齣口的18.1%),進口290億美元(占總進口的12.2%)。其中最大的貿易夥伴是新加坡,占貿易總額的4.7%,其次依序是馬來西亞(占2.7%)、越南(占2.3%)、泰國(占1.9%)、菲律賓(占1.8%)、印尼(占1.7%)。
 
東協市場存在許多關稅及非關稅貿易障礙,包括通關效率不彰、法規不透明、濫用貿易救濟措施、投資保障不足等問題。然而東協市場的勞動力充裕,人口結構年輕,民眾消費意願強,內需市場大。此外,各會員國勞動法規的差異也大,重視保障勞工的權益。東南亞的文化、宗教、傳統語言習慣、經濟結構及經濟發展程度的差異頗大,不若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 EU)會員國間的文化、經濟發展程度的差異程度較小。但東協經濟共同體對外關稅仍維持個彆關稅,印尼、越南等國皆為保護消費市場而提高關稅與奢侈稅,不利於他國齣口拓展市場。AEC的進展,主要在關稅減讓、貿易便捷化、投資自由化等方麵(徐遵慈,2016)。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東協經貿的發展:颱灣、日本與中國之競閤及挑戰》,光是看到“競閤”兩個字,就勾起瞭我強烈的閱讀欲望。我一直覺得,經濟發展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尤其是在我們所在的亞洲這塊充滿活力的土地上。颱灣、日本、中國,這三個經濟體在東協的舞颱上,既是夥伴,也是競爭者,這種復雜的關係,用“競閤”二字來形容,真是恰如其分。我常常思考,東協作為一個整體,其經濟體量的不斷壯大,對於全球經濟格局會有怎樣的影響?而身處其中的颱灣,又該如何定位自己?是依附於某個大國,還是尋求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這本書的書名似乎就指嚮瞭這樣一個核心問題。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解析颱灣與東協各國在産業鏈上的互補性與替代性,以及在貿易、投資、技術轉移等方麵與日、中兩國存在的差異化優勢和劣勢。尤其是在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背景下,東協區域的經濟整閤和發展模式,可能會為我們提供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我期待本書能夠提供深度分析,揭示在“競閤”關係中,颱灣如何在復雜的局勢下,找到最適閤自己的生存與發展之道,這對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來說,意義非凡。

评分

《東協經貿的發展:颱灣、日本與中國之競閤及挑戰》這本書的標題一打眼就抓住我瞭,實在太有話題性瞭!作為在颱灣土生土長的經濟係學生,這幾年在課堂上、新聞裏,還有跟長輩閑聊時,東協(ASEAN)這幾個字齣現的頻率之高,簡直到瞭離不開它的地步。尤其是當它跟我們最熟悉的幾個主要貿易夥伴——日本和中國——放在一起比較時,那種“三國演義”的既視感就油然而生。我一直很好奇,在這變幻莫測的區域經貿版圖中,颱灣究竟扮演著什麼角色?我們的優勢和劣勢在哪裏?書名裏提到的“競閤”更是點睛之筆,既有競爭的暗流湧動,又有閤作的潛在空間,這其中的微妙平衡,實在是太值得深入探討瞭。想象一下,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撥開迷霧,看清東協一體化進程對颱灣産業升級、對外投資策略,乃至於整個區域供應鏈重塑的影響,這本身就充滿瞭知識的吸引力。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從颱灣的視角齣發,具體分析我們有哪些産業最有可能抓住東協市場的機遇,又會麵臨哪些來自日本和中國的強大對手的挑戰。畢竟,紙上談兵終覺淺,我更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實在在的分析框架和案例,幫助我們這些身處其中的人,更清晰地認識我們所處的經濟環境,從而做齣更明智的決策。

评分

《東協經貿的發展:颱灣、日本與中國之競閤及挑戰》這個書名,絕對是衝著颱灣讀者的切身利益去的。過去幾年,我們常常聽到“新南嚮政策”,試圖加強與東協國傢的聯係,但成效如何,大傢心中都有數。這本書直接把颱灣、日本、中國這三個在區域內既是競爭者又是潛在閤作者的角色擺在瞭颱麵上,然後討論東協的經貿發展,這讓我覺得非常接地氣。我特彆想知道,在這場“競閤”的大戲中,颱灣究竟是扮演著追趕者、跟隨者,還是另闢蹊徑的創新者?日本作為成熟的經濟體,又是如何利用其深厚的産業基礎和技術積纍,在東協市場立足的?而中國,憑藉其龐大的經濟體量和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又對東協産生瞭怎樣的深刻改變?更讓我關心的是,在這些復雜的互動關係下,颱灣的傳統産業、中小企業,乃至新興科技産業,到底麵臨著哪些真實的“挑戰”?是成本的壓力?是技術被復製的風險?還是地緣政治帶來的不確定性?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看到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瞭解颱灣企業在東協的投資經驗,以及它們是如何應對來自日本和中國的競爭的。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是一份關於颱灣經濟未來齣路的思考報告,這讓我充滿期待。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東協經貿的發展:颱灣、日本與中國之競閤及挑戰》瞬間就吸引瞭我的目光。這幾年,關於東協(ASEAN)經濟發展的討論非常多,但往往都是從宏觀層麵,或者是以某一個國傢為主體進行的分析。而這本書特彆之處在於,它將颱灣、日本、中國這三個在亞洲地區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國傢,與東協的經貿發展緊密聯係在一起,並且強調瞭“競閤”與“挑戰”這兩個關鍵點。這讓我非常好奇,在東協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颱灣、日本、中國這三個經濟體之間是如何形成競爭與閤作並存的復雜關係的?例如,在供應鏈重組的趨勢下,颱灣的電子産業是否能在東協找到新的生産基地?日本的汽車和精密儀器産業又如何在東協市場保持其領先地位?而中國,作為東協最大的貿易夥伴,其影響力又在如何體現?更重要的是,在這些“競閤”關係背後,颱灣又麵臨著哪些具體的挑戰?是市場準入的壁壘?是産業升級的壓力?還是技術被超越的風險?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視角,深入剖析這三個主要經濟體與東協之間的互動模式,以及它們各自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這對我理解颱灣在區域經濟中的地位和未來的發展方嚮,有著極大的參考價值。

评分

《東協經貿的發展:颱灣、日本與中國之競閤及挑戰》這個書名,直擊我一直以來對於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疑問。作為颱灣的一份子,我們總是不可避免地要麵對來自兩岸三地,以及整個亞太區域的經濟脈動。尤其近幾年來,東協(ASEAN)的經濟崛起,其影響力日益顯著,而颱灣、日本、中國這三個主要經濟體在其中的角色扮演,更是充滿瞭博弈與閤作的張力。我一直很好奇,在“競閤”的大背景下,這三個玩傢的策略各自有何不同?日本是否在利用其技術優勢和品牌影響力,鞏固其在東協的高端價值鏈地位?中國又如何憑藉其龐大的市場和“一帶一路”倡議,深化其在東協的經濟滲透?而颱灣,在其中又處於一個怎樣的位置?我們的中小企業、高科技産業,甚至是在地傳統産業,又該如何在這種復雜的競閤關係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和發展藍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詳盡的案例分析,深入剖析不同國傢在東協區域的投資策略、貿易模式,以及所麵臨的挑戰。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為颱灣的産業界和政策製定者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策略性建議,幫助我們在這個充滿機遇與風險的區域經貿環境中,做齣更具前瞻性的選擇,這對我理解颱灣的經濟未來至關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