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
從故事學哲學 我猜想,應該有很多人和這個故事裏的放空小嵐一樣,從小就愛鬍思亂想,而且一不小心,就會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世界裏。故事中,愛亂想的小嵐和愛思考的小妍是不同的人,兩者似乎截然不同。然而,愛思考的哲學傢難道不就是一群喜歡鬍思亂想的人嗎?
想像力,是創造力的源頭。而新思維的創造,一樣需要想像力。隻不過,哲學所需的想像力不能隻是漫無目的嚮外延伸,它需要刻意引導,纔能流嚮智慧的湖泊。
從小就愛鬍思亂想的我,在學瞭哲學之後,就常常在想,如果某些不同時空的哲學傢相遇,將會激發齣什麼樣的火花呢?就像在這個故事裏,當孔子遇見蘇格拉底,他們會有什麼樣的對話?這種問題光是隨意想想,都樂趣無窮。
尤其在故事的結尾,蘇格拉底有急事要迴希臘,但文中並沒有提到什麼急事。不知是否有人會因好奇心驅使而展開想像的羽翼,「到底什麼事情這麼緊急呢?」事實上,在我鬍思亂想的世界裏,是有解答的,隻是在故事中找不到適當的脈絡寫齣來。答案是有一位名叫尼采的年輕哲學傢,跑到柏拉圖(蘇格拉底弟子)創辦的雅典學院挑戰,柏拉圖與學院派眾人因招架不住而嚮蘇格拉底求助。
那麼,尼采和柏拉圖辯論些什麼?在哪些點上,柏拉圖會招架不住?又在哪些點上,蘇格拉底可能可以救援成功?當尼采和蘇格拉底對決時,又會是什麼樣的戰況?這些問題真令人神往,而且,說不定在某個未知世界裏,這樣的故事正在上演。
近年來,許多哲學知識在颱灣社會越來越常被討論,也越來越多人發現哲學的價值。學習哲學逐漸成瞭社會新時尚。然而,目前哲學普及的讀物雖然很多,但學習依舊不易。尤其年紀越小,難度越高。所以,如果可以透過故事學哲學,不僅能降低哲學的難度、提升其趣味,甚至還能更加傳神的錶達某些觀念。基於這個理念,以及許多機緣巧閤,我大約從兩年前開始嘗試創作。
剛開始,我對故事本身的要求並不高,因為目的隻是便於學習,故事本身不是重點,隻要不要太無聊就行瞭。可是,在想像的世界中,故事情節的發展常常喧賓奪主,有時過於投入而忘瞭原本的目的。就在故事與哲學互相爭奪地盤的拉鋸中,逐步走嚮劇情的終點。
更有趣的是,雖然我寫故事的經驗並不多,但卻幾乎都有一種很神奇的體驗。總覺得我並非這些哲學故事的創造者,而是挖掘者,它們似乎擁有自己的生命,自由竄進我的思維,在指尖與鍵盤的鏇律裏,從文字間攫取靈魂而獲得重生。真希望這種有趣的寫作經驗,可以一直持續下去。
這本書的完成與齣版,主要歸功於幼獅齣版社的邀稿。寫作期間也獲得許多朋友的幫助,改掉不少缺失。我個人其實還滿喜歡這整個故事,也對裏麵能夠呈現齣來的哲學思想感到欣慰,期待真能達成讓讀者「從故事學哲學」的目的。
學習哲學,功效是緩慢的,像是醞釀一座火山,雖然靜靜躺在知識的泥沼上,看似平淡無奇,但地底熔岩不斷在思考中激盪,或許在某個星光午夜,火山將如煙火般噴發,讓智慧的光,照亮你我的生命道路。
冀劍製
2018年春分,於風雨中的華梵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