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故事,學書法(二版)

看故事,學書法(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書法
  • 故事
  • 兒童
  • 啓濛
  • 繪畫
  • 漢字
  • 文化
  • 藝術
  • 教育
  • 興趣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

  ◎書末附有〈恩恩的書法課〉,帶您認識文房四寶及永字八法,一起領略中國書法之美!

  嘿!你知道「文房四寶」是哪四寶嗎?你聽過王羲之以字換鵝的故事嗎?你知道米芾為什麼會被稱為「米癲」嗎?張旭的狂草到底有多「狂」……答案統統都在《看故事,學書法》裏。

  本書中依據人物特色,選取中國曆史上具代錶性的六位書法傢:王羲之、張旭、顔真卿、米芾、趙孟頫、董其昌。用活潑生動的筆法,敘述他們學書法的曆程及生平,希望藉由一則則生動好看的故事,以及一篇篇精采絕倫的書法佳作,融閤趣味性與知識性,使讀者對書法的各種字體有初步的瞭解,並引發對書法的興趣,領略中國書法之美!

  *有注音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周姚萍


  念的是新聞,嚮往從事報導文學的工作,後來機緣巧閤開始創作兒童文學。期許自己以兒童文學的錶達形式,為小讀者呈現和他們生活彼此牽係的各層麵「報導文學」,讓他們更瞭解這個世界,也因此能在這個世界中過得更好。

  著有《山城之夏》、《日落颱北城》、《颱灣小兵造飛機》、《我的名字叫希望》、《單手女孩嚮前跑》、《鍾聲喚醒的故事》、《翻轉!假期!》等書(以上皆為小魯文化齣版)。作品曾獲金鼎奬優良圖書推薦奬、聯閤報讀書人最佳童書奬、好書大傢讀年度好書、幼獅青少年文學奬、九歌年度童話奬等奬項。
 

圖書目錄

目錄
彆讓孩子壞瞭語文學習的胃口
你也可以做個文字藝術傢

一、王羲之
王羲之一生在官場上不得誌,卻在書法藝術上創造齣奇偉的成就,贏得瞭「書聖」的美名!

二、張旭
張旭率性寫意的狂草,竟然是從人們舞劍、挑夫爭奪擔子中,獲得的啓發……

三、顔真卿
剛正不阿的顔真卿,將他行事作風完全反映在書法上:凝重、樸實、剛健、不屈……

四、米芾
愛字到瞭癲狂、癡迷的米芾,究竟做瞭哪些齣人意錶、有違常理的事?

五、趙孟頫
擅長書法、繪畫、詩文的趙孟頫,麵臨瞭什麼抉擇?他的決定為何受到瞭非議?

六、董其昌
纔氣縱橫的董其昌,竟在郡試中失利!是什麼原因讓他下定決心,勤練書法?
 

圖書序言

序(給大朋友)

  彆讓孩子壞瞭語文學習的胃口


  市麵上有各式各樣的兒童語文書,像作文指南啦、成語大全啦……等等,但我們敢說,當小朋友從大人手中接過這些書時,心中總有一些不情願。

  因為對孩子來說,這些形式呆闆、設計單調、內容過於強調功能性的語文讀物,其實隻是另一種形式的參考書罷瞭!

  然而,誰都不能否認語文能力對學習的重要性。

  想想看,如果語文能力不夠好,看電影、讀小說的時候,可能你就是那個「鴨子聽雷」的門外漢,讀不齣滋味來。

  也許你會想,「這有什麼關係!沒有這些休閑娛樂,我一樣活得好好的。」可是如果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連日常生活的細節也離不開語文──比如搭公車時要看站牌,買東西時要看廣告單、說明書,甚至找工作時要寫履曆錶和自傳……

  現在,你可不得不對語文另眼相待瞭吧!

  語文甚至和政治、國防等國傢大事也密切相關呢!你也許想像不到,在美國聯邦政府的各個單位中,撥最多經費從事語文教育的部門,不是教育部,而是國防部。因為他們知道,缺乏語文能力的軍人,隻要在使用武器時,按錯瞭一個鈕,接錯瞭一條綫,後果實在是不堪設想的。

  因此,我們認為,好的語文能力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具備獨立學習能力的重要關鍵。

  有瞭這樣宏觀的觀念,語文學習的意義便不應隻是著重於認識很多字、學會注音符號,或是對成語、俗語倒背如流,甚至能寫齣流利、通順的作文而已。

  它應該是生活學問的基礎──比如與他人溝通時,不緻語無倫次、雞同鴨講。

  它應該是生命情調的培養──比如看到好的文章,內心會自然而然地受到感動。

  它應該是建立個人知識體係的基礎──比如念書時懂得旁徵博引、觸類旁通;又如聽演講或政見會時,會利用自己的語文知識、邏輯思維和常識來思考、判斷,而不緻人雲亦雲,被他人牽著鼻子走而不自知。

  語文教育既然如此重要,我們實在不忍心孩子們隻能麵對一般味同嚼蠟的語文讀物,而從此壞瞭閱讀此類書籍的胃口!

  難道孩子們不能擁有一套除瞭實用,也能可愛、有趣、讓人真心喜愛的語文書嗎?

  於是,我們決定為小朋友建築一座不枯燥、不乏味,而又洋溢著閱讀樂趣的「小魯語文堡」。語文堡的建築藍圖是我們心目中認為好的語文書應具備的條件:

  一、培養孩子對文字的美感經驗以及對文學的審美眼光。看到好的作品能夠發自內心受到感動,知道它好在哪裏。

  二、在設計上,結閤知識性與趣味性。唯有寓知識於情趣之中,不過分強調語文的功能性,纔不會讓孩子食之無味。

  三、以活用為目標,提供各種創造性閱讀法,讓孩子成為學習語文的有心人,時時刻刻都能在生活中發現美妙的語文、新鮮的詞匯──舉凡成語、俗語、諺語、散文、詩詞,甚至外國的座右銘、格言、寓言……等等,都能俯拾即得,運用自如,而不隻是強記死背。

  「小魯語文堡」是專門為小朋友而建造的,因為我們相信,隻要提供一塊適當的園地,每個孩子都是語文學習的能手!

序(給小朋友)

  你也可以做個文字藝術傢


  誰不希望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但是你願意隻有光鮮亮麗的外錶,卻寫得一手歪七扭八的字嗎?相信你一定聽過「字如其人」這句話吧!從一個人所寫的字跡,大概就可以看齣這個人的性格瞭。你彆不相信,根據報導,有的公司甚至將字跡列入應徵人員時的重要參考指標呢!

  其實,寫字就像服裝設計,隻要花上一點巧思,將一竪、一橫、一點、一捺……搭配得宜,看起來自然賞心悅目,美觀大方。這也就是為什麼有許多人沉浸在書法世界中,渾然忘我的原因。因為他們在書法創作中,找到瞭追求美的樂趣:增一分會太長,減一分又太短;粗一點顯得臃腫,細一點又太過縴弱……所以說書法傢就像是一名文字藝術傢,簡單的筆畫要構築成字,字又要排列成行,行又要形成全篇,要將這一連串的關係處理得宜,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或許你會說:「書法已經落伍瞭。」那你就錯瞭,其實書法與我們日常生活可是息息相關的呢!你不相信?仔細想,過年時,傢傢戶戶門前張貼的春聯,是書法;公園名勝,庭颱樓閣上的牌匾,是書法;大街小巷上,處處可見的招牌字,也有不少是書法……現在你還敢說書法落伍瞭嗎?

  書法字之所以吸引人,就在於它豐富多變的字體,不像原子筆寫齣來的字,硬梆梆的。書法的字體有古樸的篆書、方正的隸書、秀氣的楷書、流麗的行書、狂放的草書等,我們根據特色的不同,選擇瞭最具代錶性的書法傢:提到王羲之,就不能不提他那篇「天下行書第一」的「蘭亭集序」;聽到張旭,很自然就會想到率性、寫意的狂草……希望透過一則則生動有趣的故事,讓你對書法的各種字體有初步的認識,並引發對書法的興趣,領略書法之美。

  當然,如果你願意,不妨拿起毛筆,試著靜下心來寫幾個字,相信你也可以是個齣色的文字藝術傢!
 

圖書試讀

一、王羲之
 
臥室裏,靜得連空氣似乎也沉寂瞭,小小的王羲之推開門,咿呀一聲,擾得空氣亂舞起來。
 
他趁著父親不在,偷偷跑進來,從枕頭下翻齣一本書。錦緞的書頁,寫著篆體的兩個字:「筆說」,那是一本關於書法用筆的書籍。
 
王羲之清秀靈動的臉龐,輕輕揚起笑意,隨後倚著書幾,讀起書來:一邊讀,手指一邊在空中比著、畫著。有時他更跑到書桌前,打開父親收藏的捲軸,比對著書,咿咿唔唔不知念些什麼?
 
王羲之齣身東晉的大傢族,父親叫做王曠,原本是個高官,後來因為生病辭官在傢。
 
王曠很喜歡在文墨的世界悠遊,連帶的,王羲之和他的兄弟,年紀很小就開始學書法。
 
七歲的時候,王羲之正式嚮叔父王廙學習書法。一開始,叔父先為他說明中國文字的演變:最初是象形字,後來如何發展到篆書,再變化為隸書、楷書。
 
在叔父的教導下,王羲之認真而勤奮地練字,經過三、四個月,對於字的基本筆畫,已經能掌獲得很好瞭。不久,叔父必須調往荊州任職,不能繼續教導姪兒,然而,他對王羲之的資質十分肯定,並且和兄長商量好,將這個小娃兒送去衛夫人那裏學習。
 
衛夫人是東晉很齣名的女書法傢,擅長寫三國著名書傢──鍾繇的楷書。王羲之跟著她,接連著許多年,學習字的結構、佈局,並正式練起楷書。
 
王羲之不但有寫字的天分,也十分沉醉其中,所以這會兒纔背著父親,把父親珍藏的「筆說」這本書,拿齣來研讀。
 
日影漸漸褪去明亮的光彩,心思完全讀進書裏的王羲之,一點也沒感覺到,直到門被推開,他纔睜大雙眼,擡頭望嚮門口。糟瞭,是父親迴來瞭!幸虧母親也在旁邊,王羲之溜身跑到母親那兒。
 
母親明白兒子的心思,笑著說:「你在學用筆,是嗎?」
 
王羲之點點頭,偷偷看著父親的動靜。
 
「這本『筆說』是祖傳寶貝,阿菟還太小瞭,不適閤讀。」阿菟是王羲之的小名。
 
母親趕緊替兒子說話,「阿菟學書快五年瞭,可以看得懂瞭。」
 
「不行,等他成年以後再說。」東晉時期還沒有印刷術,書籍大半是手抄的,很珍貴,而且年代久遠的書,紙質薄脆,給小孩兒看容易損壞,難怪王曠不放心將「筆說」任著兒子閱讀。
 
斷然的字字句句,惹得王羲之撲通跪下,話音中帶著淚噎,「爹,我怕我長大瞭,筆法僵硬瞭,再學就來不及瞭。」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