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我世界是什麼形狀

如果有人問我世界是什麼形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張讓
圖書標籤:
  • 哲學
  • 思考
  • 人生
  • 世界觀
  • 存在主義
  • 提問
  • 意義
  • 認知
  • 遊記
  • 散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迴看走過的路,不是石闆瀝青,而是一本又一本寶貴的書鋪齣來的。——張讓 迴首來時路,張讓用每一本非讀不可的好書,發現如山般渺遠壯闊、如海般變化萬韆的大韆世界。 作者寫大傢讀過或未熟識的作傢,有小說也有散文,更有藝術傢傳記,並涉及科普著作。〈你必須走一條孤獨的路:閱讀手記〉自陳初讀琦君鍾情中帶點男性眼光的輕視,看不起女性筆下平凡傢常的小天地,相距幾十年後纔自嘆弗如,發現真正好的文字是沒有身段腔調,光華內斂卻寓意深刻。少為人知的裴樂娜琵.費茲傑羅的〈不然怎麼能夠承受〉,詩意又如寓言的小說《藍花》,不管讀瞭多少次總像第一次,充滿驚詫和神奇,多少作傢評傢都好奇她怎麼做到的?〈不能忘不能不忘〉藉由悼亡書直麵死亡,人要如何攀越過哀痛的山頭,開鑿生路。 有些書評容易硬得難以下嚥,張讓讀書為文卻像為生活開瞭一扇窗,透進山林鳥獸花草蟲鳴,像她導讀《活生生的山》,文字都讓人身心浸透在山裏,眉批閱讀精華更是字字珠璣,「良辰美景再好,死亡隨侍左右,生命是一條無人生還的旅途」,看來扣人心弦。一篇篇讀寫劄記有褒有貶,常常在衝突與硝煙、爭執和論辯間來迴跌宕,張讓以深邃的哲理思考,如詩般優美簡練的筆觸傳達,對時間與空間的惶惑,對宇宙和生死的反思。 本書特色 ★ 充滿雋永哲思的閱讀筆記,從不同文類和主題的作品探討,錶達齣對知識與存在的種種思辯。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讓


  曾獲首屆《聯閤文學》中篇小說新人奬、聯閤報長篇小說推薦奬、中國時報散文奬,並多次入選各傢年度散文或小說選集。著作包括短篇小說集《並不很久以前》、《我的兩個太太》、《不要送我玫瑰花》、《當愛情依然魔幻》,長篇小說《迴鏇》,及散文集《當風吹過想像的平原》、《斷水的人》、《時光幾何》、《剎那之眼》、《空間流》、《急凍的瞬間》、《飛馬的翅膀》、《和閱讀跳探戈》、《當世界越老越年輕》、《高速風景》、《兩個孩子兩片天》(與韓秀閤著)、《旅人的眼睛》、《一天零一天》、《裝一瓶鼠尾草香》、《我這樣的嫖書客》、《有一種謠傳》、《攔截時間的方法》,以及兒童傳記《邱吉爾》等,並譯有童書《爸爸真棒》,與小說集《初戀異想》、《感情遊戲》、《齣走》和非小說《人在廢墟》、《一路兩個人》。現定居美國加州。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自序

隻因為喜歡


  美好的事值得重復,好書值得重讀。

  義大利作傢普裏莫.列維說過:「過瞭六十歲開始厭倦追逐新書,寜可迴頭讀老書。」似乎到瞭中年以後,我在追逐新書同時也迴頭讀老書。

  這本集子收瞭近幾年談閱讀和寫作的文字,主要是閱讀,尤其是重讀。

  越年長越發現,人其實很鈍,大多事麻木不覺,很難有所長進,偏又自以為聰明過人,什麼都知道。等到半生過後,一本書贊嘆瞭無數遍纔忽然錯愕:當年究竟讀到瞭什麼?可惜時日久遠,舊時那個你隔著記憶迷霧看不清,這時節硬要逼壓齣年輕時看懂瞭什麼實在做不到。證據薄弱,然無論如何你相信必定有所體悟,不管是不是幼稚可笑。因為迴看走過的路,不是石闆瀝青,而是一本又一本寶貴的書鋪齣來的。

  其實想要寫這樣一本書很久瞭,甚至要寫哪些作者名單都開好瞭(後來越添越長)。但懶散加貪心,逃不脫花間蝶東沾一點西沾一點的惡習,總沒法做到。多是零星片段,夾藏在某篇文字當中,也可能自成一篇,收入這本那本散文集裏。

  《我這樣的嫖書客》似乎理當是這樣一本書,可惜不是(這書名無疑有誤導之嫌),而是散漫蕪雜如我大多文集。相對,更早的《和閱讀跳探戈》(2003年)便結結實實談看書,不過因為是副刊專欄結集,格式固定,感覺可能比較呆闆一點。

  這本遲來的書無人逼稿,絕多是自願自發,齣於喜歡而寫。長短形式不拘,愛怎麼玩便怎麼玩,寫些偏愛的書和作者。這種文字以前也寫過,像〈又再來到迪巴紮〉、〈從終點開始〉、〈不全是孟若手記〉,已經收入二○一五年的《有一種謠傳》。這裏寫的是另外一些鍾愛的詩人、小說傢、哲學傢、科學傢和畫傢。

  有人年年重讀《紅樓夢》,有人年年重讀《追憶逝水年華》。

  我沒有固定重讀某書的習慣,都是一時興起,忽然想起瞭哪個心愛作者哪本好書,從書架上找到抽齣打開,滋滋讀將起來。這裏重讀的書大多屬於這類,隻有一篇例外:寫英國作傢裴樂娜琵.費茲傑羅的〈不然怎麼能夠承受〉。因為實在喜歡,許多年來不時在文字裏提到她,但一鱗半爪難以展現全貌,一直想好好寫篇深入介紹,終於動手實行,有瞭這篇。

  〈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整篇基本上是給〈你必須走一條孤獨的路〉做注,完全是天上掉下來的。寫時興烘烘,疑心自己是不是發狂瞭。起初篇名就叫〈你必須走一條孤獨的路注〉,後來嫌長,纔從文裏抓瞭「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齣來充數。整理書稿時在網上發現這名已有許多人用過,很想改成〈時間是做什麼用的〉(更貼切,「天堂」兩字宗教味重本來就有點不喜),最後沒改——就給它一個起手無迴吧。

  不過自相矛盾的,〈如果有人問我世界是什麼形狀〉在人間副刊發錶時原名〈又再成瞭陌生人〉,整理書稿見已有一篇〈再〉,不久齣現〈又再——〉實在刺眼,畢竟改瞭。

  〈旅行迴來以後〉,寫瞭好幾年,刪刪改改怎麼都無法滿意,覺得這樣告白對他人是無用的廢話,對自己則是觸目驚心的老實話,似乎沒有公開的必要。摺騰到勉強可以接受,又擺在檔案裏將近半年,纔終於在交書稿前寄給瞭一個副刊主編。

  〈你必須走一條孤獨的路〉自琦君開始,從當年喜歡但微帶輕視,到現在自嘆不如,做瞭一百八十度逆轉。不禁自問:這彎是怎麼轉過來的?對每個喜歡的作者都會轉這樣的彎嗎?

  許多喜愛的作傢我始終如一,尤其是年長以後纔接觸的。但像尼采、卡繆都年輕時就相識,到現在仍舊「忠心耿耿」,隻是領略的程度不一樣瞭。從驚艷到理解到吸收,需要時間,也許很多年。而像楊牧,當年鍾愛傾倒乃至模仿學習,如〈在兩端之間奔跑〉中提到的。後來開始覺得他拘在一個簽名腔裏重復(這時突然一顫:自己呢?不敢再往下想),漸漸疏遠瞭。最終告彆另走自己的路,不能不感謝他這道適時美好的橋。近年來偶爾翻他的書,仍為他的文字和感思驚喜,隻差潛進去如往昔般細細品味。

  附錄的幾篇,覺得需要交待一下。

  〈在兩端之間奔跑〉原是我在東海大學二○一三年世紀末文學會議的演講,剖述自己在寫作上的追逐和睏境,正應閤這書內容所以收進來。但因是演講稿,有點格格不入,本想改寫成散文,篇名一併換新。細想以後勸自己:任它去吧,保留原狀存真。改而放在附錄裏。

  〈沒一件事情是單純的〉是孟若獲諾貝爾文學奬以後應報章邀約而寫,〈與K散步〉則是應齣版社之邀而寫。兩篇都不甚滿意,在抽齣與收入間猶疑瞭很久,最後齣於一點私心理由保留瞭,但放逐到附錄裏。且看做是寫作記錄,聊作未來參考之用。

  整理書稿這樣一肚子念頭,反反又覆覆,以前似乎沒有過。忽而想要改寫過去,轉頭又想丟齣窗外,甚至因為給瞭〈你必須走一條孤獨的路〉做注,覺得其他很多篇也最好加注,有太多趣味枝節可以增添(做注這事好像會上癮),簡直沒完沒瞭。

  寫這篇序也是,想得太多,似乎總有更多東西可以補充解說。

  罷,還是就此打住。
    
  此外不需多做說明,如果不太失敗,每篇應打開一個世界。這裏隻想說:
  談心愛的作傢心愛的書,是多愉快的事。更何況可以重復,一次又一次。

圖書試讀

不能忘不能不忘——談悼亡書
 
1
 
無法迴避,到瞭某個年紀,每人都必須經曆父母至親死亡。明知是遲早的事情,一旦發生瞭卻還是措不及防。忽然天地變色,世界走瞭樣。沒法以理智開導自己,沒法靠他人排解失落。天崩地裂,所有意義流瀉而齣。這是哀慟,瀋重到不能承受,巨大到遮蔽日月星辰。黑暗的地方,可怖的地方,無光無氧無任何倚靠撐持,你並不死去,隻是掉落掉落掉落。到一條荒涼道上,又黑又冷,風吹不絕,除瞭走下去沒有齣口。可以憤恨,可以狂叫,可以否認,可以瀋默,或者哭泣,但不能不悲。
 
除此能做什麼?
 
有些人於是想:寫下來吧,留個記錄。
 
遣傷懷,追憶死者,築一道通往過去與未來的橋。因此有瞭悼文,有瞭悼亡書。
 
2

越來越多人寫死亡與悼亡,有心無心總會撞見。詩人唐諾.何寫瞭《欠缺》哀妻子,小說傢喬哀思.卡洛.歐慈在丈夫驟逝後以日記方式寫瞭《寡婦的故事》。都不是新書,但我並沒讀過。太多瞭,簡直每隔幾天就有一本悼亡書齣現,讀不勝讀。最近纔讀瞭兩本。
 
我有一些悼亡書,不算很多。上麵提到的幾本外,還有楊絳《我們仨》、貝裏《輓歌》,以及卡爾文.崔淩《關於艾莉絲》、瓊.蒂狄恩《一年奇想》等。幾年前,我甚至還翻譯瞭葛兒.卡德薇的《一路兩個人》。此外,好些放在蘋果平闆電腦上的這類電子書就不提瞭。
 
不太能解釋我為什麼讀這類書,想必和母親死去有關。母親不在將近二十年瞭,其間不知不覺受到悼亡書吸引,連帶也對探討死亡的書産生興趣。總想某天寫本至哀書悼母親,但這麼多年來隻有零散幾篇紀念文字。相較,其他作傢似乎「輕而易舉」,很快就將悲痛化成瞭一本本厚厚薄薄的書,譬如張大春《聆聽父親》、駱以軍《遣悲懷》、硃天心《漫遊者》……,歐慈《寡婦的故事》齣爐簡直快得嚇人。我讀悼亡書因此也許是齣於好奇,想知道在這種時刻,彆人怎麼反應,怎麼走過,以及,怎麼以文字錶達。
 
美國詩人愛德華.赫許在悼兒子的長詩《加百列》裏寫:「我不會原諒你/冷漠的上帝/除非你把兒子還給我。」小說裏見過喪子的母親對天呼嚎:「你把兒子還給我呀!」詩中這樣公然怨恨,我是第一次讀到。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