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鄉:父親郭雪湖的藝術生涯

望鄉:父親郭雪湖的藝術生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郭雪湖
  • 嶺南畫派
  • 中國畫
  • 藝術傳記
  • 父子情
  • 文化藝術
  • 迴憶錄
  • 繪畫藝術
  • 曆史文化
  • 望鄉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耗時四年,首部由郭雪湖之子撰寫的完整傳記!
以最貼近的觀察視角,
深刻描述一代膠彩畫大師郭雪湖身為父親的情感流露,
以及這段峰迴路轉的藝術生涯



★颱灣新美術運動的先驅,颱灣膠彩畫的重要推手
★電影《大稻埕》海報〈南街殷賑〉繪者
★非美術科班,首次參加就以〈鬆壑飛泉〉入選第一屆「颱灣美術展覽會」
★連續三年入選「颱展」,直接晉升「免鑑查」之推薦級畫傢

郭雪湖,根植於颱灣這片土地孕育成長的畫者,從他的畫裏看到颱灣那溫潤素樸卻生意盎然的民族性,以及其特有的氛圍與氣息。

他自小就展現繪畫天賦,得到許多老師的稱許,但無背景、缺資源的窮孩子,想用畫畫維生,無疑是個奢侈的夢。幸有母親力排眾議,苦力支撐,甚至藉貸讓他進入蔡雪溪門下學習繪圖、裱畫。

颱灣美術展覽會的成立,為颱灣的美術打下地基,也為嚮郭雪湖這樣有纔華卻無門路的素人繪者,打開一扇通往藝術殿堂的窗。1927年他以〈鬆壑飛泉〉入選第一屆颱灣美術展覽會後,自此崛起於畫壇。從青春紅顔的「颱展少年」,曆經日治時期的奮鬥與榮耀,戰後畫業的挫摺與屈辱、客居異國後沉澱再齣發,乃至白發慈目,成為「颱灣畫派」代錶畫傢之一,他這段燦爛與崎嶇的藝術生涯,或可看作颱灣近代藝術發展的縮影。

本書參酌瞭郭雪湖手稿、寫生劄記、日記、信函、簡報等文獻史料及傢族記憶,同時書寫瞭「颱灣畫傢郭雪湖」及「我的父親郭雪湖」,既聚焦於郭雪湖一生之繪畫誌業與時代背景,也細細描繪他身為父親的真情流露、麵對生活與夢想的無所畏懼,以其打從心底滋生的強烈鄉愁,讓這部傳記所帶給我們的感動,不同以往。


林衡哲、許素蘭、詹前裕──專文推薦序

我一口氣徹夜未眠看完這本精采的大作,看完這本「膠彩畫一代宗師郭雪湖」的傳記,等於是見證瞭近百年來,颱灣多釆多姿的美術發展史,鬆年以深入淺齣的筆法,把他父親一生異常豐富動盪和戲劇性的人生經曆,很忠實地呈現齣來,使讀者更瞭解這位望鄉人內心的心路曆程。
──颱北市文化局顧問 ‧ 林衡哲

透過兒子鬆年的視角及詮釋,更能從雪湖先生孜孜於畫業的生命中,看齣其「處處有青山」的達觀與奮鬥精神,也是這部傳記與之前郭雪湖相關書寫不同的特色之一。
──國立颱灣文學館助理研究員 ‧ 許素蘭

本書是具有價值的畫傢傳記,我作郭雪湖繪畫研究之前,若能先拜讀,必定能將研究論述寫得更加充實完整。
──東海大學美術係教授 ‧ 詹前裕

溫暖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李欽賢 ‧ 美術史研究者
林育淳 ‧ 颱灣美術史研究者
周奕成 ‧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發起人
高誌明 ‧ 颱灣義美食品公司總經理
翁誌聰 ‧ 文化部颱灣音樂館館長
張譽騰 ‧ 前國立曆史博物館館長
蕭宗煌 ‧ 國立颱灣美術館館長
謝國興 ‧ 中研院颱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郭鬆年
郭雪湖次子。現居美國、香港。曾就讀日本京都大學數理工學部、美國加州大學(柏剋萊)運籌學(Operations Research)碩士。曾任Digital World Inc.總經理、神威電子(SWENCO)閤資企業董事長。現任和平傳媒(Peace Media)總監、
郭雪湖基金會代錶。

應安第斯共同體前秘書長Freddy Ehlers之邀請,多次赴墨西哥、瓜地馬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祕魯、玻利維亞等地,深入奧爾梅剋(Olmec)、蒂卡爾(Tikal)、帕倫剋(Palenque)等瑪雅古文明遺址,以及查文(Chavin)、昌昌(Chan Chan)、莫切(Moche)、納斯卡(Nasca)、馬丘比丘(Machu Picchu)、蒂華納科(Tiwanaku)等印加古文明遺址進行考察,探索中拉古文明淵源。

著作包括:《上古中華文明與上古美洲文明之淵源》(中國雲南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Civilizaciones encontradas: pura coincidencia ? (遠古文明的接觸,是巧閤嗎?)》(China Hoy雜誌)等。

監製多媒體影視包括:《嚮大師緻敬──郭雪湖追思音樂會》(颱灣),《聖域緣起》(尼泊爾)、《護法與傳承》(西藏)、《靈光》(巴西)、《佛捨利子抵巴西》(巴西)、《剛堅活佛世界和平觀》(義大利)、《亞瑪遜永續和平》(巴西亞瑪遜)、《理塘之旅》(四川藏區)、《西藏:人間最後的淨土》(西藏)等。


圖書目錄

永遠望鄉的大稻埕膠彩畫大師    林衡哲
重現郭雪湖的「兩麵」人生    詹前裕
喜見不同麵嚮的郭雪湖書寫    許素蘭
楔子

一  日治時期
1、追尋藝術之路的原點
2、颱展風雲
3、風華歲月
4、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
5、戰火下的畫筆

二  戰後在颱時期
1、驟雨過後
2、二二八事件:死與生
3、省展風雨
4、齣訪
5、突破睏境

三  旅日時期
1、何處無青山
2、旅日時期的摯交
3、畫筆不輟
4、世界騷動、時局飄搖
5、青山新綠:畫業第二春

四  旅美時期
1、望海山莊
2、創作不懈
3、拍岸與洄遊
4、望鄉

後記
年錶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楔子
 
一九八七年春天,父親迴到闊彆二十三年的颱灣。此時島嶼上的強人政治與威權體製正在崩解,雖然戒嚴令還要到這年夏天的七月十五日纔會解除,但在文化上呈現齣來的已是百花齊放。走過七○年代的外交睏境,颱灣文化界開始一場凝視土地麵嚮民間的鄉土運動,喚起對於日治時期颱灣美術史及颱灣前輩美術傢的重新挖掘與認識。而隨著颱灣經濟力量的崛起,更帶動畫廊産業的發達。一九八三年底颱北市立美術館成立,這座圓山山腳下颱灣的第一間現代美術館,坐落於一九二八年父親所繪的〈圓山附近〉中第一代明治橋鐵橋下方的位置,但歲月倏忽卻已超過半世紀。
 
旅居海外卻總是惦念故裏的父親,常常夢見觀音山下淡水河畔七彩的戎剋船、繁盛的大稻埕,還有風景蔥蘢的圓山。此次久違重逢的歸颱,打飛機落地那一刻,讓他第一次從澎湃鼓動的心跳聲中感受到自己的鄉愁。雖然觀音山依舊矗立河口、霞海城隍廟香火依舊鼎盛,但颱北二十年來的變化讓父親有些措手不及。隨著經濟起飛帶來的空氣與噪音汙染,走在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颱北街頭,佇立在塞車塞到水洩不通的大馬路上,連想要攔下一輛計程車,都足足等瞭半小時。雖然父親對於故鄉的改變感到陌生和無所適從,但這裏是他成長的土地,留有他童年與青春最美好的迴憶。看著颱灣美術館成立與畫廊蓬勃的景況,既感嘆又欣慰。
 
去國二十載,父親彷若離開龍宮的浦島太郎,再歸來已是將屆八十的白發老年。可以用來訴說其履痕的,僅行囊裏多年來不斷精進纍積的畫作。藉由畫作應答故鄉人們的叩問,讓大傢重新認識畫傢郭雪湖從「少年」之後飄泊海外,一路走來的藝術軌跡。接下來的十年間,父親頻繁地往來於颱美兩地,帶著畫作返鄉,直到年邁的他逐漸無法再承受長途飛行為止。從一九八七年初的「郭雪湖近二十年作品展」,到一九八九年由颱北市立美術館主辦的「郭雪湖──浸淫丹青七十年作品展」,和一九九二年的「颱灣風物係列個展」。還有與結識超過一甲子、情同手足般的陳進與林玉山,在一九八七年到一九九七年間,共同舉辦瞭三次「颱展三少年」聯展,直到一九九八年父親口中的「阿進姐」離世為止。

用户评价

评分

《望鄉:父親郭雪湖的藝術生涯》這本書,從書名來看,就充滿瞭故事感和人情味。郭雪湖老先生,我從小聽父輩提起,他們的口中總是帶著一種尊敬和懷念。他的畫,我見過不少,那是一種很“颱灣”的味道,說不清道不明,但就是讓人覺得親切,覺得溫暖。我特彆好奇書中會如何描繪他與傢庭的關係,以及傢庭成員對他藝術創作的影響。畢竟,“父親”這個詞,本身就承載著許多責任和情感。藝術傢的生活,往往不為人所知,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看到一個更真實、更立體的郭雪湖,一個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藝術傢。他對颱灣土地的眷戀,對傢鄉的思念,這些情感是如何融入他的畫作,並最終打動無數觀者,這是我非常期待瞭解的。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對我而言,不僅僅是獲得一本關於一位偉大藝術傢的傳記,更像是一次與颱灣曆史對話的機會。郭雪湖先生的藝術生涯,幾乎貫穿瞭颱灣近代史的多個重要時期,他的畫作,是那個時代最真實的寫照。我一直對那些能夠精準捕捉時代精神的作品著迷,而郭先生的畫作,無疑做到瞭這一點。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他如何在不同曆史時期,根據時代的變化,調整和發展自己的藝術風格。他的畫,有早期寫實的痕跡,也有後期對色彩和意境的探索,這種演變的過程,本身就極具研究價值。這本書,相信能讓我更全麵地理解郭先生的藝術成就,以及他對颱灣藝術發展所做齣的巨大貢獻。

评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用畫筆記錄下時代變遷的藝術傢們充滿敬意,郭雪湖先生絕對是其中一位。他的畫作,就像一部無聲的電影,訴說著颱灣過去數十年的故事。我尤其喜歡他描繪市井生活場景的作品,那些小吃攤、熱鬧的廟會、淳樸的民眾,都栩栩如生,充滿瞭生活氣息。這本書,我更期待的是它能夠揭示郭先生在創作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和堅持,以及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藝術傢的成長之路往往充滿荊棘,能夠堅持下來並留下一份寶貴的藝術遺産,這本身就足夠令人動容。我希望書中能有更多關於他早期學藝的經曆,以及他如何從模仿到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曆程,這對於激勵年輕的藝術傢們有著重要的意義。

评分

《望鄉:父親郭雪湖的藝術生涯》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就感覺沉甸甸的,不隻是書本的重量,更是裏麵承載的厚重曆史和情感。郭雪湖老先生的名字,在颱灣藝術界早就如雷貫耳,他的畫作,特彆是那些充滿颱灣鄉土氣息的場景,總能喚起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我記得小時候,傢裏的牆上就掛著一幅他畫的淡水河邊的風景,夕陽灑在水麵上,漁船緩緩靠岸,那種寜靜和安詳,至今仍鮮活地印在腦海裏。這本書的齣現,讓我有機會更深入地瞭解這位藝術傢的人生軌跡,從他的成長歲月,到他的創作靈感來源,再到他如何一步步成為今日颱灣藝術的代錶人物。我特彆期待看到書中關於他如何捕捉颱灣特有的光影和色彩的描述,以及他對土地的深情,這些都是讓他的作品如此動人的關鍵。

评分

作為一位對颱灣近代美術史略知一二的讀者,郭雪湖先生無疑是繞不開的一座高峰。他的畫作,總能帶著一種溫潤的鄉愁,那種淡淡的,卻又濃鬱的情感,讓人在觀賞的同時,仿佛置身於颱灣的某個角落,感受那份獨有的靜謐與美好。這本書讓我有機會從更宏觀的角度,審視郭先生的藝術生涯,不僅僅是欣賞他的畫作本身,更是理解他創作背後的時代背景、文化影響以及他個人的人生哲學。我很好奇書中會如何描繪他如何在中西繪畫技法之間找到平衡,如何在現代化的浪潮中保持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傳承。他的人物畫,尤其是那些帶著時代印記的女性形象,總能傳遞齣一種堅韌而又溫柔的力量,這本書一定能提供更深層次的解讀,讓我對這些畫作有更豐富的認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