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序言
第一章 新時代的戰場直升機需求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最後一架F-22量產機離開了洛馬公司位於喬治亞州的組裝線,這不僅代表這款戰機量產計劃的終止,也意味著美國三軍於一九八○年代中期展開的三大新型戰術作戰飛機計劃,至此終於宣告結束。
為因應一九九○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期的需求,美國空軍、海軍與陸軍在一九八○年代中期先後啟動了先進戰術戰機(Advanced Tactical Fighter, ATF)、先進戰術飛機(AdvancedT actical Aircraft,ATA)與實驗輕型直升機(Light Helicopter Experimental, LHX)等三項計劃,意圖更新既有的空軍空優戰機與長程阻絕打擊轟炸機、海軍艦載重型攻擊機,以及陸軍的輕型偵搜攻擊直升機。
除了引進新一代的航空電子、氣動力與發動機技術外,這三項計劃還有一個共通點—都將匿蹤(Stealth)列為核心設計需求,這也讓從這三項計劃誕生的F-22猛禽(Raptor)戰機、A-12復仇者II式(Avenger II)攻擊機與RAH-66卡曼契(Comanche)直升機等三款機型,繼帶有探索意味的F-117、B-2等早先一代匿蹤飛機後,成為匿蹤技術普遍應用的代表。
不過由於適逢冷戰結束所帶來的戰略環境變化,加上開發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困難與費用高漲問題,這三項代表性的匿蹤航空主戰武器計劃,最後只有在先進戰術戰機計劃下發展的F-22得以進入量產階段,但即使如此,服役時間也較最初規劃大幅推遲了十年,產量更縮減到只剩原始規劃的四分之一。先進戰術飛機計劃則在耗費了七年時間與將近五十億美元研發經費後,於一九九一年一月取消,此時甚至尚未完成A-12原型機的建造。
美軍最後一種全新設計直升機
最可惜的,還是本文的主角RAH-66戰鬥偵搜直升機,美國陸軍自一九八二年啟動LHX計劃後,在接下來的二十多年堅持推動這個計劃,依序於一九八八年六月展開開發競標、一九九一年四月完成選商,並成功在一九九六年一月完成RAH-66原型機首飛,稍後又於二○○○年六月進入工程製造發展(EngineeringandManufacturingDevelopment, EMD)階段,承包商波音—塞科斯基則於二○○三年初開始組裝五架工程製造發展原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