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科學人:100宇宙大發現

小小科學人:100宇宙大發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lex Frith, Alice James, Jerome Martin
圖書標籤:
  • 科普
  • 宇宙
  • 科學
  • 兒童
  • 天文
  • 探索
  • 知識
  • 發現
  • 少兒
  • 自然科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天文知識輕鬆學,一個主題隻要10分鍾!
100%你一定想和朋友分享的圖解酷知識!
 一頁就解答一個你最想知道的太空問題!

  宇宙到底有多大?在最開始的時候,宇宙是什麼樣子?
  月球曾經是地球的一部分?科學傢怎麼尋找外星生命?

  ★100件你所不知道的太陽係、銀河係、宇宙、太空站、探測器……統統化成圖錶的奧祕!
  ★100個小朋友、大朋友可以隨心所欲、隨時探索的太空小主題!
  ★色彩豐富、顔色鮮明的可愛圖錶+小小科學人,陪著你穿梭百萬光年、降落遙遠行星、認識天文學傢和他們的大發現!

  當太空人需要具備什麼能力? 怎麼讓小行星改變方嚮? 
  單位錯誤竟然會讓衛星墜毀? 宇宙最後會怎麼樣? 
  這次小小科學人要帶你一探宇宙中的天體、航太科技和偉大天文學傢的生平!
  書中用多元方式呈現這些宇宙大小事,除瞭有可愛插圖和對話說明知識,
  也有清楚易懂的圖錶幫助你瞭解機械構造和不同天體的相對距離, 
  還有遊戲類的問答帶你一起思考太空科技背後的科學倫理!

好評推薦

  想像一下,一群大人聚在一起讀一本給孩子的太空書,每個人都興奮的指著書中的圖錶,驚喜的讀著他們不知道的知識,並且熱切的分享給身邊的人──這就是《小小科學人:100宇宙大發現》在愛丁堡國際科學節辦公室造成的效果!這本書能讓人讀瞭又讀,每一次都會發現新奇事物!──英國愛丁堡國際科學節

  我很驚訝能從這本書學到這麼多知識。我最喜歡這本書的一點,就是其中充滿瞭意想不到的事物,而且並不怯於討論一些我們還不知道解答的大哉問。──英國皇傢學會青少年書奬評審

  *注音:是○  否●
《地球深處的聲音:地質探秘與行星演化》 本書簡介 本書帶領讀者潛入地球的核心,進行一場穿越億萬年時光的史詩級地質探險。我們不再仰望星空,而是深入腳下這片看似堅實的土地,去傾聽岩石的低語,解密行星演化的宏大敘事。從闆塊構造的無聲洪流,到火山噴發的劇烈呼吸,再到礦物晶體內部儲存的古老信息,我們將全麵揭示地球如何從一顆熔融的火球,演變成如今這個生機勃勃的藍色星球。 第一部分:岩石的編年史——地質時間與物質循環 地球的年齡,超過瞭人類語言所能描繪的尺度。本書的第一部分,旨在建立一個堅實的時間框架——地質年代學。我們將詳細闡述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法如何像一把精密的尺子,丈量著太古宙、元古宙乃至顯生宙的漫長曆程。讀者將跟隨專傢腳步,瞭解沉積岩如何記錄古代海洋和陸地的變遷,火成岩如何定格地幔物質的熔融瞬間,變質岩又如何展示瞭地殼在巨大壓力和高溫下的重塑。 岩石的“DNA”:礦物學初探 我們深入微觀世界,解析構成地球的基石——礦物。本書將介紹矽酸鹽礦物在地球化學循環中的核心地位,如何通過晶體結構的不同,賦予岩石韆變萬化的物理性質。從石英的六方對稱到雲母的片狀解理,礦物的形態學不僅是美學的體現,更是理解其形成環境的關鍵綫索。我們將探討壓力、溫度和流體在礦物結晶過程中的精確控製作用,揭示變質相圖的復雜奧秘。 大循環的驅動力:水圈與岩石圈的交互 地球是一個動態係統,物質從未停止運動。本部分重點聚焦於水在地球內部循環中的關鍵角色。水如何滲透到地幔深處,降低岩石的熔點,引發岩漿活動?我們將討論俯衝帶中“濕”的洋殼如何攜帶水進入地幔楔,驅動島弧火山的形成。同時,風化作用如何將堅硬的岩石分解,將元素輸送到海洋和大氣,啓動下一輪的沉積和成岩過程。這不僅僅是化學反應,更是驅動地球生命支持係統的引擎。 第二部分:地殼的脈動——闆塊構造的動力學 闆塊構造理論是現代地質學的基石。本書將跳齣教科書式的描述,深入探討驅動這套“行星引擎”的深層機製。 地幔對流的不可見之手 地幔並非均勻的固體,而是具有粘滯性的流體,其緩慢而持續的對流是闆塊運動的根本動力。我們將探討基於地震波層析成像的新發現,描繪齣地幔柱的垂直流動與地幔帶的水平剪切。熱力學原理如何解釋地幔物質的粘滯性隨深度和溫度的變化?我們還將審視“拖曳力”和“俯衝闆片拉力”在不同構造環境中的相對貢獻,試圖解析大陸漂移的精確驅動力。 裂榖與造山帶的誕生與消亡 從超級大陸的聚閤(如盤古大陸的形成)到分裂(如大西洋的張開),本書細緻描繪瞭裂榖係統的發展軌跡。我們將剖析東非大裂榖的形成過程,理解大陸岩石圈拉伸、變薄和最終破裂的物理過程。隨後,我們將轉嚮碰撞帶,研究印度次大陸與歐亞大陸相撞如何塑造瞭地球上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這不僅僅是擠壓,更是復雜的摺疊、斷層和地殼增厚的過程。 古地磁學的時空指引 古地磁學為我們提供瞭重建古代大陸位置的“指南針”。我們將解釋鐵磁性礦物在冷卻過程中如何捕獲地球磁場的方嚮和強度信息。通過追蹤不同地質時期岩石記錄的磁極漂移,我們得以重建各個大陸的古地理位置,理解它們在“地球村”中移動的路徑和速度。 第三部分:地球的呼吸——火山與地震的內部對話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最直接、最劇烈的錶現形式。本書旨在提供對這些自然災害的更深層次理解,超越單純的風險評估。 岩漿房的誕生與噴發機製 火山噴發的威力源於岩漿房內部的壓力積纍。我們將詳細分析不同岩漿類型(玄武岩質、安山岩質、流紋岩質)的粘度、氣體含量及其對噴發模式的影響。從寜靜的盾狀火山到毀滅性的爆發性火山,岩漿如何攜帶溶解的氣體(主要是水蒸氣和二氧化碳)上升,並在接近地錶時因壓力驟降而釋放能量,引發爆炸。對冰島和夏威夷等地現代火山活動的案例分析,將幫助我們理解地幔熱點和洋中脊溢流的差異。 地震的應力釋放與斷層帶物理 地震的根源在於斷層帶上的彈性迴跳。本書深入探討瞭斷層帶的摩擦物理學,介紹Byerlee定律和後滑現象。我們將解析P波和S波的傳播特徵,解釋地震波層析技術如何“透視”地下結構。此外,對於特大地震(如日本東北部3·11地震)中觀測到的“慢滑移事件”和“斷層流體活動”,我們將探討它們對地震周期性和大地震孕育的潛在影響。 第四部分:地球深處的秘密——地核與磁場的起源 地球的內部結構是理解其演化曆史的終極謎題。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目光投嚮地核,探索地球的“心髒”。 地核的物質組成與狀態 基於地球物理學觀測(特彆是地震波穿過地核的延遲和反射),我們推斷齣行星核心由鐵鎳閤金構成。我們將討論液態外核的粘滯度和導電性如何滿足“發電機理論”的條件。通過計算液態金屬的對流速率和科裏奧利力的作用,我們能解釋地球磁場的産生機製——一個自我維持的動態過程。 磁場的倒轉與保護傘 地球磁場不僅僅是一個科學現象,它是保護地錶生命免受太陽高能粒子侵害的必要條件。本書將迴顧磁場倒轉的曆史記錄,解析古地磁學如何揭示磁極在曆史上多次發生顛倒。磁場減弱或倒轉期間,地球暴露於宇宙射綫的風險是否會顯著增加?本書將綜閤古氣候學和生物演化數據,探討磁場波動與地球生命演化之間的微妙關聯。 結語:理解我們腳下的傢園 《地球深處的聲音:地質探秘與行星演化》旨在嚮讀者展示,地質學不是關於靜態的石頭和遙遠的過去,而是關於一個持續演化、充滿活力的行星係統。通過對岩石、礦物、闆塊和內部流體的深入剖析,我們能更好地理解地球的過去,評估其現在的狀態,並對未來的變化有所預見。這是一次對我們自身所居住的這顆行星復雜性和精妙性的緻敬。

著者信息

譯者簡介

高文芳


  國立交通大學物理研究所教授。他在NASA成立的那年齣生、航海傢一號發射那年上大學、超新星SN1987a大放異彩的那年拿到博士學位。研究專長包含宇宙學、高能物理,喜歡教書與說故事;編寫過給高中生的審訂本物理教材,翻譯瞭繪本《來自星星的我們》和《太空喵艦長:星際奇航》。希望透過各種方式,讓小朋友到成人都能找到學習科學的樂趣。他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運的物理學傢,覺得自己就和世界上的每個人一樣─都非常、非常特彆。

圖書目錄

P4歡迎光臨宇宙鏇轉樂園,一起轉轉轉!
P6宇宙非常非常大……大到我們根本不清楚到底有多大!
P8如果你想成為太空人,必須會說俄語、讀得懂俄文!
P9在國際太空站上……每天都可以觀賞到15次日落!
P10馬雅人崇拜金星,他們會觀察金星運行的位置來決定打仗的時機!
P11一閃一閃亮晶晶,天上星星數不清?
P12太陽係裏少瞭11顆行星?
P14月球曾經是地球的一部分?
P15宇宙中最冷的地方其實就在地球上!
P16星星不是隻有夜晚看得到!
P17夜空充滿瞭星光,為什麼還是那麼黑?
P18所有已知的物理定律都沒辦法解釋宇宙誕生的那一瞬間
P19一場月食如何改變世界曆史?
P20和地球跟太陽的距離比起來,太陽係的邊緣遠瞭六萬多倍!
已知宇宙的邊緣距離太陽大約460億光年
P22最早登上太空的地球生物是果蠅!
P23穿上太空衣的太空人如果鼻子癢,該怎麼解決?
P24如果恐龍有望遠鏡,牠們就能看到月球上的火山爆發!
P25太空中有團星雲有覆盆子的氣味!
P26因為擔心月球上有緻命的病菌,太空人成功返航後必須隔離好幾週!
P27探測車在火星上發現瞭……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
P28太空人登陸月球後,休息的時間比探索月球的時間還長!
P30天文學傢用數學公式來搜尋外星人?
P31穿越小行星帶必須驚險的左閃右避嗎?
P32為瞭實現用火箭進入太空的夢想,馮‧布朗設計瞭發射飛彈的火箭!
P33地球上的生命可能來自於太空?
P34要想像宇宙,必須先讓想像超越三維空間的限製!
P35美國的太空飛行器裝配大樓非常大,內部甚至會齣現天氣變化!
P36太空站和人造衛星在太空中的飛行速度比音速還快 !
P37太空人不是飄浮在空中,而是一直往下掉!
P38在國際太空站裏,絕對不要撒鬍椒粉!
P40太陽非常巨大,裝進一百萬顆地球都沒問題!
P42點燃火箭引擎時,燃料燃燒的溫度是岩漿溫度的兩倍!
P43地球核心的溫度高得驚人,比太陽錶麵的溫度還要高!
P44太空競賽是一場沒有子彈的戰爭
P46太空中有僞裝成垃圾的間諜衛星?
P47有些巨星的核心裏……藏瞭一顆小小的恆星!
P48 小行星遲早會撞上地球?
P49想讓小行星轉嚮?試試看,把它漆成白色!
P50月球上的粉塵又細又銳利,連太空衣都能刺穿!
P52為瞭將人類送往火星,負責運載的火箭必須在太空中組裝!
P53一路睡到火星去?
P54第一批移民火星的人,最好是農夫!
P55暖化效應其實是件好事……前提是如果你打算到火星定居!
P56十歲的小女孩發現一顆垂死的恆星!
P57太陽係最大的行星──木星在縮小?
P58把星係凝聚在一起的是……我們無法看見的神祕物質?
P60宇宙中最亮的天體和最暗的物質是由同一個人發現的!
P61第一個太空三明治是黑麥麵包夾牛肉!
P62一個太空馬桶要價6億颱幣!
P63水熊蟲是生命力最強的生物,在太空中也能安然無恙!
P64太空爭霸戰其實很安靜、沒有火光!
P65星座是人們看著星空想像齣來的!
P66阿姆斯壯的靴子還留在月球上?
P68因為有數學傢的計算……纔能發現海王星?
P69弄錯單位會導緻探測器墜毀?
P70我們的銀河係在很久以後,會跟仙女座星係相撞?
P71太空人喝下的水可以不斷循環利用、再循環……
P72寂靜的太空充滿危機……就連曬太陽都會緻命!
P74一位學生的重大發現被教授占為己有!
P75來自大霹靂的訊號……剛開始被錯認為是鴿糞搞的鬼!
P76科學傢可以聽齣太陽內部的結構?
P77太靠近黑洞會發生什麼事?
P78你從月亮上的陰暗區域看到什麼?
P79哈囉外星人,我們在這裏!
P80美麗的土星環是由許多彗星形成的?
P82太陽不是黃色,而是亮白色的!
機會號是用彈跳的方式登陸火星!
P84人類最遠的足跡隻到月球錶麵?
P85火星上的雪花是方形的! 
P86太空人必須帶著武器齣任務,還要準備跟野狼、大熊搏鬥?
P88幫助太空人登陸月球的科技……在你傢也找得到!
P89蟲洞可以讓我們穿越時空?
P90就算太陽今天就停止「燃燒」,還是可以持續發光發熱很久很久!
P91金屬在太空中會自動熔接在一起?
P92人類在其他星球上進行的第一項運動是……打高爾夫球!
P94移民到木星的衛星之前……最好再考慮一下!
P96水星的一天和水星的一年……時間長度差不多?
在天王星的衛星跳下萬丈深淵……完全不需要降落傘!
P97太空裏有一座墳場……廢棄的人造衛星在那裏慢慢被遺忘?
P98過去大傢都以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直到伽利略用他的望遠鏡發現……
P99跟許多恆星比起來……太陽隻是個小不點!
P100一顆來自太空的大火球衝進地球,但是並沒有引起關注!
P101早期太空衣的設計靈感來自毛毛蟲?
如果要飛到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你必須花1,500輩子的時間!
P102流浪行星在我們的銀河係裏四處遊蕩?
P104太陽錶麵不斷有超級龍捲風形成,捲起大量的氣體,然後快速消逝!
P105前蘇聯最頂尖的火箭設計師……他的名字是不能洩漏的機密?
P106你可以喝下一顆小行星……或是把它變成火箭燃料!
P108火箭上的小火箭……可以在緊急時刻救齣太空人!
P109夜空最亮的星星,實際上是兩顆星! 
P110早期太空任務的飛行路綫……是由「穿著裙子的計算機」規劃的?
P112我們做得到……不代錶我們可以為所欲為!
P113女性太空人比男性太空人少很多,比例是1:8
太空可以把你烤焦,也能把你凍僵!
P114太陽係裏有許多衛星繞著行星轉,其中有些衛星體積比行星還要大!
P115曾經有人為瞭防患天災,買瞭號稱有效的「抗彗星傘 ?
P116如果你想在金星上旅遊……最適當的交通工具是充氣的飛行船!
P118當你發現一顆新彗星……你的姓名就會成為彗星的名字!
P119在遙遠的未來,時間將會停止……宇宙和宇宙舞颱上的一切都將結束!
P120專有名詞
P124索引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P44
太空競賽是一場沒有子彈的戰爭
 
1950、19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與前蘇聯成為競爭對手:兩個國傢相互比拚彼此的航太科技實力,看誰先開發齣新型火箭和太空船,把人類送上太空,甚至登陸月球!
 
前蘇聯 1957年10月第一顆成功進入軌道的人造衛星:史普尼剋1號
 
前蘇聯 1961年4月第一位太空人:尤利.加加林
 
美國 1961年5月美國的第一位太空人:艾倫.薛帕德
 
前蘇聯 1963年6月第一位女太空人:範倫蒂娜.泰勒斯可娃
 
前蘇聯 1966年2月第一艘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月球9號
 
前蘇聯 1965年3月第一次太空漫步:阿列剋謝.列昂諾夫
 
美國 1968年12月人類第一次成功繞行月球飛行:阿波羅8號任務的太空人
 
美國 1969年7月人類第一次登陸月球:阿波羅11號任務的太空人──阿姆斯壯和艾德林 成功的登月任務成為太空競賽的裏程碑,美蘇兩國漸漸終止這樣的競爭,之後甚至開始閤作。
 
P61
第一個太空三明治是黑麥麵包夾牛肉
 
1965年,美國的雙子星3號太空任務纔正式展開大約2小時,太空人約翰.楊從他的飛行裝口袋裏掏齣一個「偷渡」的醃牛肉三明治,與副駕駛加斯.葛瑞森分享。
 
早期為太空人準備的食物,最主要的考量是輕量、少碎屑、少怪味和少垃圾,並沒有考量美味的問題。
 
典型的太空食物包括:用油脂包裹並且壓成小方塊的榖片、冷凍乾燥而成的粉末,以及可以從軟管擠齣來的肉泥。
 
他們兩三口就把三明治吃光瞭,顯然三明治比太空餐好吃太多瞭!
 
不過麵包的碎屑在太空艙裏四處飄散,他們很擔心會損壞艙裏敏感的電子儀器。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的主管很不高興,葛瑞森和楊因此成為最早受到官方公開譴責的太空人。
 
P63
水熊蟲是生命力最強的生物,在太空中也能安然無恙!
 
水熊蟲(科學傢稱牠們為「緩步動物」)是一種微小的無脊椎動物;有人叫牠們「苔蘚豬」,因為牠們通常齣現在潮溼、長滿苔蘚的環境裏,體長不到1毫米。2007年牠們進行瞭一項太空任務──暴露在幾乎真空的太空環境裏10天,並且活著迴到地球!
 
緩步動物能夠承受:
  
巨大的壓力!
水熊蟲不怕待在真空環境裏,也能忍受相當於海底最深處6倍的壓力!
 
強烈的輻射!
牠們能承受的輻射劑量是人類的好幾百倍。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親子社團裡,看到不少傢長在討論一本叫做「小小科學人:100宇宙大發現」的書。大傢對它的評價都相當不錯,尤其是提到書中的插畫精美,內容也很吸引小朋友。我兒子正值對周遭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各種「為什麼」層齣不窮,而宇宙,更是他常常掛在嘴邊的話題。所以,當我聽到這本書的名稱時,心裡就覺得它很有可能會成為我們傢的「新寵」。我設想,這本書裡可能會介紹地球在太陽係中的位置,以及它為何能夠孕育生命。也許還會講到其他行星的獨特之處,例如金星的炙熱、火星的紅色塵埃,或是木星的巨大風暴。更令我期待的是,不知道書中是否會包含關於「大爆炸」的理論,或是宇宙膨脹的過程?這些都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如果能夠透過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相信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而且,如果書中還能加入一些簡單的互動環節,像是小型的知識測驗,或是DIY天文觀察的小提示,那就更完美瞭。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一個通往宇宙的神奇入口,我非常希望能帶領我的孩子一起進入這個充滿奧秘的世界。

评分

在網路書店瀏覽時,偶然看到「小小科學人:100宇宙大發現」這本書的介紹。雖然還沒買來細看,但光是「100宇宙大發現」這幾個字,就足以讓人聯想到裡麵會包含多少令人驚嘆的宇宙奧秘。我平常對天文學不算非常專業,但一直對宇宙的浩瀚感到著迷。常常在夜晚抬頭仰望星空,就會忍不住思考,宇宙到底有多大?裡麵到底存在著什麼樣的奇特景象?我猜測這本書應該會從一些比較基礎的知識開始,像是月亮的盈虧變化、星座的故事,再逐步深入到更進階的概念。或許會解釋恆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不同顏色的恆星代錶著什麼樣的溫度和壽命。我也期待它能觸及一些比較前沿的科學發現,比如係外行星的搜尋,或是關於暗物質、暗能量的討論,當然,前提是能夠用非常淺顯、有趣的方式來呈現。畢竟,這是一本給「小小科學人」的書,如果能讓年輕一代對宇宙產生興趣,進而激發他們未來投身科學研究的熱情,那絕對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這本書光是聽名字,就已經充滿瞭探索未知的召喚。

评分

作為一位兼職科普部落客,我時常關注市麵上各種能啟發兒童科學興趣的讀物,而「小小科學人:100宇宙大發現」這個書名,毫無疑問地立刻吸引瞭我的目光。雖然我還未親手翻閱,但僅從書名我便可以推測,它很可能是一本涵蓋範圍極廣的宇宙科普啟濛讀物。我想,它勢必會從最基礎的「天」與「地」的關聯開始,像是太陽的能量來源、月球對地球的影響,進而拓展到更為宏觀的宇宙尺度。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恆星的生命週期,從星雲的誕生、主序星的演化,到最終的超新星爆發或是白矮星的形成。同時,對於星係的種類、結構,以及它們之間的互動,想必也是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或許,它還會觸及一些較為先進的宇宙學概念,例如黑洞的奇異點、蟲洞的理論可能性,甚至是關於宇宙中是否存在外星生命的討論。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夠以清晰、邏輯性強的方式,將這些龐大而複雜的知識結構化,並輔以生動的圖示和引人入勝的敘述,讓年輕讀者能夠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建立起對宇宙的全麵認知,並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索科學前沿的渴望。

评分

最近跟朋友在閒聊時,聽到她提起一本叫做「小小科學人:100宇宙大發現」的童書。她說她的兒子一拿到這本書,就愛不釋手,整天抱著到處跑,像個小小的宇宙探險傢一樣。聽她形容得這麼生動,我心裡也癢癢的。我兒子也是個對新事物充滿好奇的孩子,尤其對那些「大大的」、「遙遠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像是飛機、潛水艇,當然,宇宙也絕對是他的「最愛」之一。所以,當我聽到「100宇宙大發現」這個標題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各種可能性。也許裡麵會介紹我們熟悉的太陽係,像是火熱的太陽、美麗的土星環,還有傳說中充滿水的火星?又或者,它會帶我們去到更遠更遠的地方,看看那些肉眼看不到卻異常巨大的星雲,或是奇形怪狀的星係?我更希望它能包含一些關於太空探測的內容,比如火箭如何發射、太空人如何在太空中生活、或是探測器如何深入太陽係其他行星進行考察。這樣不僅能滿足孩子們的想像力,還能引導他們認識科學的發展與人類的勇氣。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讓我的兒子也成為一個「小小科學人」,透過這本書,開啟他對宇宙無盡的探索之旅。

评分

身為一個在颱灣土生土長、對浩瀚星空一直充滿好奇的傢庭主婦,我一直尋尋覓覓能讓孩子們(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對宇宙產生濃厚興趣的讀物。最近,我偶然接觸到一本名為「小小科學人:100宇宙大發現」的書籍,雖然書名看起來很吸引人,但礙於手邊還有其他待讀的圖書,我還沒有機會深入翻閱。不過,光是從書名本身,我腦中已經勾勒齣許多令人期待的畫麵。我想,這本書一定會像一座寶藏,裡麵收藏瞭許多關於宇宙的奇妙知識,例如行星的運行軌跡、星係的壯麗景象,甚至可能包含黑洞的神秘麵紗,或是宇宙的起源與演化等等。想像一下,孩子們能夠在書中穿梭於各個星體之間,親眼「目睹」超新星爆發的絢爛,或是跟隨彗星的腳步,感受宇宙的遼闊與寂靜。這樣的學習過程,肯定比枯燥的課本來得生動有趣多瞭。我特別期待它能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搭配精美的插圖,將複雜的天文概念化繁為簡,讓小朋友們在玩樂中就能輕鬆學習。畢竟,培養孩子對科學的熱情,從探索宇宙的奧秘開始,絕對是一個絕佳的選擇。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們傢孩子們啟迪科學心靈的墊腳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