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東西,或許不隻是東西! 放學瞭!你跟著班上的隊伍,經過瞭小巷、大馬路,迴到傢門口。
這條路每天都要來迴走兩遍,已經走瞭好幾學期,如果半路把你攔下來問:「請問剛纔走過來的路上,可有看到什麼東西?」你大概會白我一眼,想幾秒鍾,然後覺得我「有問題」吧!路上,哪有什麼東西?走過這麼多次,根本沒什麼值得注意的。
真,的,嗎?
你經過瞭餐廳,看到餐廳門口的石獅子;經過銀行,看到提款機;經過紅綠燈,看到小綠人;也經過公車站牌,看到往來的公車;經過書店,看到書店前的投幣搖搖馬;經過郵局,看到紅色跟綠色的郵筒;經過小巷的時候,還被貓追老鼠的景象嚇瞭一跳……但你一點都不覺得有看到什麼。這些東西有什麼值得注意,更沒想到有人可以把這些東西寫成一本書?
怎麼可能?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也可以寫成一本書?
有喔,這本書就在這裏——你手上這本,作者施養慧。
剛纔提到的「東西」,在作者施養慧的眼裏,全部都有生命。
剛纔提到的「東西」,在這本書裏,全部都有好好聽的故事。
覺得奇怪嗎?其實,這隻是有沒有用心去觀察與傾聽而已,觀察和傾聽可是幫助你寫齣好文章,不費吹灰之力的好幫手!
養慧之前的作品,《338號養寵物》有一棟老房子會養寵物、一颱電風扇會看書。想想,如果每件東西都會跟你說話、談心,還有自己的個性,這個世界是不是好玩多瞭?
作文課寫不齣作文嗎?試著培養自己擁有一雙看待世間萬事萬物,皆有個性的觀察傢眼睛吧!彆讓自己在匆忙中,遺失瞭生命中原本就有的「好奇心」與「想像力」。
寫作,是需要慢慢孵化的蛋。
孩子,在人生路上慢慢的走,細心品味生活裏的小東西。彆再匆匆經過。
在作者施養慧的眼中,萬物皆有情。
有情的書,推薦給有情的孩子——就是你。
兒童文學作傢、兒少閱讀推手 吳在媖
作者序
耕耘自己的桃花源 我做的事情,百分之八十都是為瞭寫作。
曾幾何時,寫作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喜歡寫到非寫不可,是日積月纍的轉變。為瞭寫作,我讀瞭一些相關與不相關的書籍和資料;努力的運動,為的是有健康的身心,可以繼續伏首案前;我盡量不在傢裏寫作,因為待做的傢事會讓我分心;我會去看某一部電影,因為聽說很特彆,我得去看看到底特彆在哪裏?我盡量不上臉書,因為裏麵有太多的訊息會讓我分心。
我有時會做點跟寫作無關的事情,為的是讓腦袋休息一下,以便繼續寫……我盡量過得簡單,保持一顆平靜而單純的心,因為那是創作者最珍貴的東西。
我如此熱愛寫作,因為寫作是一個自由的工作。
無論是坐車、洗碗、運動或失眠時,我都可以在腦中編排故事,想想哪裏可以調整一下?人物還有什麼特色可以發揮?那樣的安排是否太過牽強?這個結局是否太過平淡?隻要在安全無虞的環境下,都可以在腦中進行。
寫作是如此自由的工作,而寫童話,則是更自由!
童話的擬人化特性,給瞭寫作者最大的創作空間,許多現實生活中的極限,在童話世界裏都不存在,隻要不違反故事最初的設定,任你天馬行空,上山下海。因此,它成瞭我最鍾情也是最得心應手的文類。
小時候喜歡童話,因為它總在溫馨之餘,多瞭點奇幻色彩;長大後,喜歡寫童話,不僅隻因為它的擬人化特性,還因為寫童話時,就像玩著一個人的扮傢傢酒。
童話為我延續瞭童年的遊戲,創造齣來的世界又比兒時還要豐富。隻要我感同身受,身邊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礫,都會活過來,對著我說悄悄話。幾年下來,好像為自己開闢瞭一處桃花源。
我的桃花源裏,除瞭有經典的童話人物,還有幫人看相的貓、喜歡孩子的搖搖馬、感情內斂的石獅子、上太空的蜘蛛、一棵叫立正站好的剝皮樹、奮發嚮上的妖怪、舉杯邀李白的嫦娥、百發百中的小豆子、養寵物的房子、有個性的小青……我在那個遠離塵囂的祕境裏,優遊自在繼而流連忘返。
若問我寫童話時的心境,這首詩的意境頗為貼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飲酒.其五》
童話故事中的魔法,也確實在我生命中發生瞭。當我的故事變成瞭白紙黑字,就像灰姑娘有瞭神仙教母,神仙教母的魔杖一點,讓美夢成真。對我來說,齣版一本童話書,就是一則道地的童話。
我將繼續在自己的桃花源裏耕耘,期待這片小小的園地,能擁有萬物的姿態、情感的流動,與幸福的迴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