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

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一切存在著的都傷害了我。
我和你都是等待被虎撲的羊。

  ★收錄2015年梁實秋文學獎首獎作品<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
  ★收錄2013年林榮三文學獎散文佳作作品<精神病院皮下鉤沉>。
  廖梅璇在寫「痛」,那些細微、難以言喻、來自現實的,卻迴避不了的各種疼痛。這些痛,透過一次又一次地自我揭露,一絲一絲地剝離,直至赤裸裸地展露在讀者眼前。在時代的陰影下,她洞察而誠實,不向讀者應允冀望與陽光,她只專注地剖開自己,再一筆一劃地,把這些細微的震顫刻成文字,直至成書。

  散文集分成五個部分:「沿途荒涼」、「慾望咬開所有」、「記憶迴路」、「女人標本」和「異城人」。她寫同性戀愛關係中的孤獨與悵惘;寫父女間的愛恨交織;寫都市生活的無助與空虛;她寫她自己;她寫的,也是生活,最真實的模樣。

  她是坐在女友外公追思禮拜上的纖細女生,想要以微小力量撼動異性戀體制。
  她是躺在租屋處地板竹蓆上的絕望靈魂,看著天花板的風扇轉成一個渾濁的圓圈。
  她是公車上的乘客,手心緊捏著硬幣而攥出了汗。
  她是父親病床前的女兒,遺囑那張紙上寫滿了媽媽和弟弟的名字,而她不存在。

本書特色

  ◎台灣新生代備受矚目的創作者。
  ◎收錄2015年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首獎作品<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
  ◎收錄2013年林榮三文學獎散文佳作作品<精神病院皮下鉤沉>。
  ◎收錄2012年時報文學獎小品文組台灣山水優選作品<風中東埔>。
  ◎<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因婚姻平權議題發酵,在網絡上廣為流傳。
  ◎文字乾淨透明,却鏗鏘有力,準確擊中核心,易引起共鳴。
  ◎陳栢青、鍾文音專文推薦。

名人推薦

  陳栢青、鍾文音熱呼呼推薦序文
  胡淑雯、簡媜、郝譽翔動容推薦

  「廖梅璇的文章是通風良好格局方正的現代主義建築,很簡明,結語總在收束,吶喊的時候少,不過分延伸,只是將觀察作一番妥貼的收納,窗明几淨。她把自己訓練成思考機器,文章有邏輯性。理性昌明,也能引用傅柯,談規訓,講什麼都說得明明白白,彷彿光天化日下無任何驚詫之事。一切都可以攤開來檢視。」——陳栢青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廖梅璇


  1978生,台灣嘉義人,台大歷史系雙修外文系畢。善於失眠,喜陰溼,背對鏡子面朝苔綠,在詩、散文和小說間切換電頻,曾獲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梁實秋文學獎,2015年於法國出版中法對照詩集《雙耳的對話Dialogue des oreilles》。
 

圖書目錄

《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  廖梅璇著
推薦序一 後玻璃年代/陳栢青  
推薦序二 荊棘裡的哀謐花園/鍾文音  
代自序  

輯一 沿途荒涼
●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  
●父親  
●黑眼珠的日子  
●精神病院皮下鉤沉  
●北遷的壁虎  

輯二 慾望咬開所有
●恥骨  
●雙  
●女裝女肉  
●眾女神  
●當時你在做什麼?  
●蕭條時代的愛情
 
輯三 記憶迴路
●必然的起始  
●羞恥  
●直到世界末日  
●濱崎步時光  
●熊人
●補遺四帖  
■之一 孰非孤獨  
■之二 花事  
■之三 說話  
■之四 前兆不會是瘋狂  
●銀生命  
●後玻璃時代  
●櫃中幽明  
●笑的,漂亮的  

輯四 女人標本
●胖女人  
●破女人
●瘦女人
●血女人

輯五 異城人
●貓流
■之一 宛若貓步
■之二 面對面,眼對眼
■之三 生存游擊戰
■之四 傷毀
■之五 遍地無常
●三個人的戀愛   
●夏日幸福考   
●風中東埔 

圖書序言

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
 
冬季最冷的一天,我和我女友去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
 
我和女友都是女的。
 
最初見到阿公,他是個寡言的高大老人,一身錚錚鐵骨撐起日式教育傳統大男人的威嚴,只對外孫女溫顏軟語。女友幼時跟阿公阿嬤住,獨佔老人的疼寵,與其說是外孫女,更像老來生的屘女。阿公中風後,家人把阿公安置在家附近的安養院,女友和我時常去看他。我看著阿公逐漸衰朽,直到某個深夜接到他過世的消息,享壽九十。
 
追思禮拜當天,女友舅舅開車載我們一行人到教會。女友母親打開車門,按住紛飛灰髮,眼角皺紋蝕進髮鬢。我知道她是緊張的。她出身南部仕紳家庭,上一輩在日本時代便紛紛前往日本留學,為家族注入進步氣息,並保留了本省家族的拘謹教養。到女友母親這一輩,形容舉止仍散發著舊日大家風範,像日光靜靜停駐在善本書上,雖然眼看就要翻頁了。
 
這些軼聞都是聽女友說的,我認識她父母弟弟舅舅舅媽表弟表妹,但沒出席過大家族親戚聚會,只見過姨婆舅公們的照片。畢竟要對親戚介紹我們的關係,太不方便。
 
不方便,儘管我們已經同居十一年,我和她的關係,仍是不方便公開的真相,脫離了倫理學範疇,踰越了對性別與愛情的想像,甚至沒有一個稱謂來界定歸類,嵌進親屬網絡,焊進家族樹圖譜。過去顧慮女友,我也迴避掉家族相聚的場合,獨自在兩人蝸居的公寓等女友回來,聽她描述親戚的精采人生。
 
然而,一種奇特的心理驅使我告訴女友,我想參加阿公的追思禮拜。我想親眼見識穿梭在女友早年生活中的身影,考掘我們愛情的史前史。同時,我覺得即使沒公開出櫃,光是在家族聚會現身,就是一種對抗沉默社會壓力的宣示。
 
女友於是跟母親說,阿公過世前幾年,我去探望他的次數比其他親戚多,理當擁有追悼的權力。她說,假使親戚問起我的身分,她打算說是朋友,他們能領略就領略,不懂也無所謂。我能理解女友性格裡缺少出櫃戲劇性的壯烈,對「朋友」的稱呼卻略有不滿。儘管我的性傾向讓我背離人群,潛意識還是渴望得到認同,尤其是女友家人的認同。
 
但我不想為此跟女友嘮叨。阿公阿嬤於她比父母更親。阿嬤幾年前先走了,留下阿公,如今阿公也離開了。有些深沉的哀傷是只能一個人浸沐,不容侵擾的。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