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正洋語錄。關於設計。

森正洋語錄。關於設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設計
  • 森正洋
  • 日語
  • 語錄
  • 靈感
  • 創意
  • 思考
  • 藝術
  • 生活
  • 哲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86則森正洋的設計雋語  15位巨匠近身人士的專文迴顧
讓您知悉一代陶瓷設計巨匠的設計觀與世界

  森正洋與共同製作器物的夥伴之間交談所說的話語,有時像是嚴師的當頭棒喝,有時像是前輩親切的叮嚀,不時讓聽者在工作與日常上獲得力量與啓發。本書收入86則森正洋對話的精粹,以〈以設計人而生〉、〈造形〉、〈社會中的設計〉三個章節區分領域,各章節更邀請到白山陶器的鬆尾慶一社長、LIXIL的設計師崔宰熏、白山陶器設計室長阪本安樹、竹工藝作傢宮崎珠太郎等與其親近的各界人士撰寫專文,透過他們的近身觀察與迴憶,讓讀者更知悉這位陶瓷設計巨匠的設計工作與世界。

  森正洋(Mori Masahiro,1927年11月14日- 2005年11月12日)

  日本陶瓷器設計傢,佐賀縣人。佐賀縣立有田工業學校圖案科、多摩造形藝術專門學校(現多摩美術大學)工藝圖案科畢業。

  設計理念是「思考日常生活使用的器物、創作齣造形,在工廠進行生産,進而讓更多的人在生活中使用,感受其設計的喜悅」。

  榮獲第1迴Good Design奬(1960年)、第1迴大倉和親記念財團錶彰(1971年)、九州工藝設計協會第11迴展覽協會奬(1973年)、第1迴國井喜太郎産業工藝奬(1974年)、第20迴每日産業設計奬(1975年)、義大利法恩紮國際陶藝展工業設計類金奬(1975年)、Long Life Design Award(1977年)、西班牙瓦倫西亞國際工業設計展陶藝類金奬(1977年)、西班牙瓦倫西亞國際工業設計展陶藝類年度大奬(1983年)、日本陶瓷協會金奬(1999年)、佐賀新聞文化奬(2002年)、勝見勝奬(2004年)等奬項。

  簡曆|
  1944年進入岩尾磁器擔任學徒勤務員。
  1946年師事陶藝傢鬆本佩山。
  1952年進入學習研究社編輯部工作。
  1954年,進入長崎縣窯業指導所(現長崎縣窯業技術中心)設計室。
  1956年進入白山陶器,後開設設計部,展開長達22年的白山陶器工作生涯。
  1958年受商工省産業工藝指導所招聘,並參與芬蘭設計師卡伊・法蘭剋(Kaj Franck)於東京的工作坊。成為日本設計師工藝人協會(現日本工藝設計協會)會員。
  1961年九州工藝設計協會創立,擔任常任理事。視察歐美設計。前往美國豬熊弦一郎宅邸與野口勇會麵。前往芬蘭拜訪凱伊・佛蘭剋。
  1965年擔任日本設計委員會委員。
  1966年參與日本陶瓷器産業代錶團,視察中華人民共和國陶瓷器産業與設計教育。
  1970年擔任佐賀縣立有田工業高校約聘講師。參與有田陶瓷器使節團視察歐美陶瓷器。擔任日本陶瓷器意匠中心之齣口陶瓷器設計委員會審查員。
  1971年擔任九州工藝設計協會理事長。
  1973年齣席第8迴世界工業設計會議京都分組會議。
  1974年九州産業大學藝術學部教授。Global Eye '75「地中海的火與土設計展」,擔任藝術指導選定歐洲作品。
  1975年愛知縣立藝術大學約聘講師。
  1976年每日設計奬選考委員。
  1978年離開白山陶器。成立森正洋産業設計研究所。第8迴世界工藝會議京都分組會議。參與日本設計委員會,視察韓國設計。
  1979年參與日本設計委員會,視察中華人民共和國設計。擔任國際陶藝奧斯卡會員。
  1980年擔任九州藝術工科大學講師。參與日本設計委員會,視察颱灣設計。
  1981年擔任西武百貨店商品本部顧問,視察中華人民共和國陶瓷器産地。
  1982年齣席國際陶藝奧斯卡匈牙利總會。視察希臘、土耳其、匈牙利、捷剋、東德、西德。齣席第3迴日本文化設計會議金澤分組會議。
  1983年應國際交流基金之邀於印尼「現代日本工藝展」演講,以及泰國清邁的藝術大學等地演講。擔任'83朝日現代工藝展審查員。日本設計學會總會演講(九州藝術工科大學)。
  1984年齣席國際陶藝奧斯卡波士頓總會,並至美國各地視察。擔任石川縣立九榖燒技術研修所講師、多治見市立陶磁器意匠研究所講師。
  1985年Global Eye '85「地中海的火與土設計展」,擔任藝術指導選定西班牙作品。前往西班牙瓦倫西亞與法恩紮視察。擔任佐賀縣立有田窯業大學講師。擔任愛知縣立藝術大學設計工藝科陶瓷專門客座教授。參與第6迴日本文化設計會議九州・熊本分組會議。
  1986年朝日現代工藝展審查員。第1迴國際陶瓷器展「美濃」陶瓷器産業設計部門審查員長。
  1987年前往德國、英國、美國、加拿大進行市場調查。接受西武百貨公司商品本部傢庭用品部的委託。
  1988年前往泰國陶瓷設計調查指導。前往韓國視察陶瓷器産業。參與日本陶瓷器設計聯盟。前往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研究伊斯蘭陶器。並在景德鎮、宜興、上海博物館等地視察。
  1989年就任愛知縣立藝術大學設計工藝科陶瓷專門教授。前往土耳其進行陶瓷器産業視察。擔任第2迴國際陶瓷器展「美濃'89」陶瓷器設計部門審查員。
  1990年7月西班牙陶瓷器産業考察。前往中華人民共和國各地研究伊斯蘭陶器。
  1991年再度前往中華人民共和國各地見學。愛知縣立藝術大學設計工藝科陶瓷專修生研修。續任九州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前往伊朗研究伊斯蘭陶器。
  1992年芬蘭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發錶「Farms of Nature and Life」演說,「陶瓷器在藝術與設計的交互作用」研討會。前往國際陶藝學院土耳其伊斯坦堡總會。
  1989年陶瓷公園(長崎縣波佐見町)委員會設立。設計「陶瓷之路」陶壁、「簡易地圖」、休憩所等。指導公園內野外博物館「世界的窯」的復元。
  1996年越南河內、鉢場社等陶瓷産業、窯結構等考察。
  1999年擔任愛知縣立藝術大學客座教授。
  2004年「和之食器―無印良品」開始發售。勝見勝賞,並擔任日本設計委員。
 
品牌故事的構建與敘事力量 書名: 品牌故事的構建與敘事力量 作者: 佚名 內容簡介: 在這個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時代,一個品牌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齣,絕不能僅僅依靠優秀的産品或創新的技術。真正能抓住消費者心智、建立深厚情感連接的,是那個引人入勝、真誠可信的品牌故事。本書深入剖析瞭現代品牌敘事的藝術與科學,旨在為市場營銷人員、創業者、品牌經理以及所有對商業傳播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套係統、實用的品牌故事構建方法論。 第一部分:理解敘事的本質與品牌連接 本書開篇即探討瞭“故事”在人類文明中扮演的核心角色。從古老的口頭傳說到現代的數字媒體,故事一直是人類傳遞價值觀、知識和情感的主要載體。我們首先闡釋瞭神經科學如何解釋人類對敘事結構(如衝突、高潮、解決)的內在偏好。接著,我們將視角轉嚮商業領域,探討瞭品牌故事的獨特功能:它不是一句廣告標語,而是一個持續演進的、關於“我們是誰”、“我們為何存在”以及“我們為誰服務”的綜閤性敘事框架。 我們強調,一個成功的品牌故事必須植根於真實性(Authenticity)。虛構的宏大敘事隻會招緻懷疑,而源自企業創立的初衷、創始人麵臨的挑戰、對社會問題的深刻洞察,纔是構建信任的基石。書中詳細梳理瞭“創始神話”的要素,指導讀者如何提煉齣既能體現企業核心價值觀,又能引起目標受眾共鳴的“起源故事”。這包括對“英雄之旅”模型的商業化解讀——將客戶視為英雄,而品牌則作為提供“魔力工具”或“導師”的角色。 第二部分:解構品牌故事的四大核心要素 構建一個經久不衰的品牌故事,需要精細打磨以下四個關鍵要素: 1. 衝突(The Conflict): 任何好故事都需要一個明確的對手。在品牌敘事中,這個“對手”可以是效率低下的傳統模式、被忽視的市場痛點、不公正的社會現狀,或是客戶內心的不安全感。我們通過大量案例分析瞭企業如何將自身的解決方案定位為解決特定衝突的唯一途徑,從而賦予産品和服務的存在以更高的使命感。 2. 人物(The Character): 誰是故事的主角?這往往是品牌創始人、核心員工,但更重要的是——客戶。本書提供瞭構建“理想客戶畫像”(Persona)的進階方法,超越瞭簡單的年齡和收入數據,深入挖掘其願望、恐懼和未被滿足的渴望。品牌故事必須圍繞這些人物的成長和轉化來展開。 3. 場景與世界觀(The Setting & Worldview): 品牌所處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它代錶瞭什麼樣的價值觀和文化氛圍?我們探討瞭如何通過視覺識彆、語氣(Tone of Voice)和溝通渠道的選擇,來構建一個與品牌故事相匹配的、沉浸式的體驗場景。例如,一個強調可持續性的品牌,其場景設定必然會突齣自然、循環與慢工細作的美學。 4. 解決方案與願景(The Resolution & Vision): 故事的終點不是産品發布,而是願景的實現。品牌故事的終局必須指嚮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一個客戶使用該品牌産品後,世界或其生活發生的積極變化。書中特彆強調瞭“長期願景”的敘述,它確保品牌敘事不會隨著季度財報而輕易轉嚮,保持長期的戰略一緻性。 第三部分:敘事的多渠道傳播與生態構建 故事一旦形成,傳播的有效性就至關重要。本書的第三部分聚焦於如何將提煉齣的核心敘事,轉化為適應不同媒介和接觸點的“敘事片段”。 我們詳細分析瞭傳統廣告、內容營銷(博客、白皮書)、社交媒體(短視頻、即時互動)以及綫下體驗(門店設計、客戶服務)中,品牌故事的“可變性”與“一緻性”的平衡。例如,一個深刻的品牌價值可能需要通過一篇長篇深度報道來闡述其曆史淵源,但必須通過一個15秒的短視頻來體現其在日常使用中的即時價值。 書中還專門設立章節探討“內部敘事”的重要性。一個品牌的故事首先要被內部員工所相信和內化。隻有當員工成為故事的第一個信徒和傳播者時,外部的故事纔具有真正的力量。我們提供瞭將企業文化與品牌故事相結閤的實踐工具。 第四部分:應對挑戰與敘事的迭代 品牌故事並非一成不變的聖經。市場在變,客戶在變,品牌自身也在進化。本書的最後部分探討瞭品牌敘事在麵臨危機、産品綫擴展或重大戰略轉型時的應對之道。如何誠實地承認過去的錯誤或局限(即“承認弱點”的藝術),並將其轉化為敘事中關於“學習與成長”的新篇章,是維護長期信譽的關鍵。 結語: 《品牌故事的構建與敘事力量》提供瞭一套超越戰術層麵的思考框架。它教導讀者如何停止“推銷産品”,轉而“分享使命”;如何從冰冷的數據中提煉齣溫暖的人性;以及如何利用人類對連貫性與意義的永恒追求,打造齣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品牌。閱讀本書,您將學會如何讓您的品牌不再僅僅是一個標識,而是一個值得被講述、被記住、並被追隨的傳奇。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編著|森正洋談論推廣會


  2010年4月設立。為瞭正確地傳達森正洋的風範,曾圍繞在森正洋身邊的幾位九州陶瓷器設計協會「DAKT」會員聚集起來,策劃舉辦為正確傳遞森正洋事跡的「森正洋談論會」,並推動編輯這本《森正洋語錄。設計的話。》。

企劃|長岡賢明

  1965年生。曾任職於日本設計中心設計研究室(現改為設計研究所),1997年開設自有設計公司,2000年將曆來在設計界所學集大成,融閤設計與再利用的概念,於東京世田榖開設新形態的消費場域:

  D&DEPARTMENT PROJECT。現在除瞭東京、大阪的直營店外,還在北海道等六地開設加盟店。

  2009年11月起,提倡從設計的觀點切入日本各地的設計旅行誌《d design travel》係列。2012年更在澀榖Hikarie大樓裏開設「d47 MUSEUM」、「d47 design travel store」、「d47食堂」等,持續將其想法一一落實。著有《D&Department開店術:開間傳遞想法的二手商店》。
 

圖書目錄

前言 長岡賢明(設計總監)
 
第一章 以設計人而生
森正洋語錄
森先生的商道 鬆尾慶一(白山陶器 社長)
森老師無言的教誨 崔 宰熏(LIXIL 設計師)
作為教育者的森老師 榮木正敏(商品設計師)
正洋從父母身上繼承的東西 森 敏治(森正洋的長兄)
 
第二章 造形
森正洋語錄
惹森老師生氣的記憶 富永和弘(白山陶器 設計課長)
從實感孕育而生的造形 福田由希子(白山陶器 設計師)
森先生與鬆屋銀座 山田節子(生活型態 專案經理)
支持著森正洋的「萬機普益」教誨 織田瞭悟(圓福寺 前住持)
 
第三章 社會中的設計
森正洋語錄
營業用食器的設計 木原長正(有田燒産地Kihara商社 社長)
貝殼係列的誕生始末 阪本安樹(白山陶器 設計室室長)
「平茶碗」顯示的未來 小鬆 誠(商品設計師)
「設計就是民主」之意涵 宮崎珠太郎(竹工藝作傢)
 
森正洋生平小記 小田寛孝(Design Mori Connection公司代錶)
代後記 林良二(「森正洋談論推廣會」副代錶)
關於「森正洋談論推廣會」
圖片解說
「森正洋語錄」齣處

圖書序言

前言

  我喜歡昔日設計者的工作方式。他們看準日本的發展趨勢,不僅在製作器物上,包括在經營上應有何種態度,也都與經營者相互熱情地探索、討論。當然除瞭器物的造形,使用的素材、技術,以及如何提高生産效率與安全、如何構建工廠的産品綫,都會參與意見。他們甚至比前來委託設計的業者更愛對方的公司。他們總是思考著如何讓在日本生活的人,能夠增加那麼一點點的生活豐富性,經常為瞭找到正確製作器物的範本而奔走於國內外,以自己的雙手及五感來確認是否為所尋之物,並與各地的相關工作者於觥籌交錯間交換心得。一旦商品問世瞭,自己也每天持續使用,與友人小酌幾杯,探詢自己的作品反應與改良技術。他們本人正是注重生活、持續地交流經驗與想法的生活者。
  
  這樣的設計者在如此費心奔波之後,若是閤作對象為公司,則將他們的想法傳達給工廠,精確落實,將器物製作齣來。若是身處産地,則屢屢與本地的業者共聚暢飲,熱烈議論共同所在的産地最需要者為何,有時甚或一言不閤吵起架來,有時得不到支持感到睏惑,仍能迴到原點繼續思索。若麵嚮的是全國的市場,則透過人們使用如此一路思考碰撞所創作齣的生活用品,來提高眾人對於生活的意識,對應日常生活發生的種種事態,終有一天,能形成日本人的基礎能力。於是,我不禁思考,現今的人們是如何生活的呢?現今的産地是如何生産的?現今的經營者又是如何經營的?現今的設計者,他們注視著什麼呢?
  
  我在嚮往設計者這個行業二十年後的今天,驀然環顧,隻見到處充斥著僅重視商業利益而製作齣的商品,而這些廉價品的潮流,使生活文化逐漸崩毀。即使是些不知道用途何在、難以使用的東西,在「設計」之名的保護之下,廠商也好、産地也罷,盡皆捨棄瞭自己的想法,一味追求暢銷,以緻於就結果而言,危及瞭我們的文化與環境。在這種感慨之下,我不禁自問,究竟我所憧憬的設計者是何人呢?而我稱之為「昔日的設計者」的,又是指誰呢?
  
  産品設計師深澤直人說過:「我能夠以所謂的『尋常』為主題來從事設計活動,乃是因為在現代社會裏,『尋常』已經不『尋常』瞭。」在此一時代的現今,以及未來,是否設計者將捨棄生活用品的便利性,依舊以設計者的名號與「DESIGN」的大帽子而受到保護呢?眼見現今的「設計」已大大地偏離原意,令我感到憂心,也不禁思索起設計者這個工作中「不可改變的是什麼?」。為此我開始感到「正確的設計者」極少,不禁想要與這樣的設計者見上一麵。而那個正確的設計者森正洋,一直在佐賀與長崎縣境的土地上,與他所製作的器物正麵交戰著。在我想要前往九州嚮森先生就教:「做為設計者,不論時代如何變遷都不可以改變的是什麼」時,他卻以七十七歲之齡於故鄉告彆瞭塵世。其後,因有太多想從他的人生軌跡中學習的事物,我頻繁地往返九州,並拜此之賜結識瞭幾位「想把森正洋製作器物的想法做成一本書」的人。此刻,這個工作即將告一段落,也是我提筆撰寫這篇文字的緣由。
  
  如同我們的孩子都熟知米飛兔(miffy),卻不知作者是迪剋・布魯納(DickBruna),我們知道哆啦A夢,卻不曉得作者是藤子・F・不二雄;一般人並不清楚「G型醬油壺」的作者是森正洋。
  
  這本書乃將森正洋與共同製作器物的夥伴之間交談時所說的話語,費時編纂而成。若是讀者能從這些話語中,想像並感受森先生說話當時日本設計界的每一瞬間、每一片刻,將是編者之福。
  
  長岡賢明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並不是一個專業的設計師,但作為一個對生活品質有要求、對美有追求的普通消費者,《森正洋語錄:關於設計》這本書依然吸引瞭我。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無數的設計,從我們使用的手機,到我們居住的房屋,再到我們穿的衣服。但很少有人會去思考這些設計的背後有什麼樣的邏輯和思考。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提升我對設計的感知力,學會欣賞那些真正優秀的設計,並且能夠理解為什麼某些設計能夠打動人心,而另一些則顯得平庸。我好奇森正洋大師是如何看待“用戶體驗”這個概念的,他是否會強調設計的實用性、易用性,還是更注重情感的連接和品牌的塑造?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通俗易懂的案例,來闡釋他的設計哲學?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打開我認識世界的新視角,讓我成為一個更懂得欣賞美、理解設計的人。

评分

終於拿到《森正洋語錄:關於設計》這本書,我真是太激動瞭。光是看這個書名,就足以讓我充滿期待。森正洋的名字在設計界早已是響當當的,他的作品充滿瞭獨特的思考和前瞻性,總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啓發。我一直對他的設計理念和方法論非常感興趣,希望能通過這本書更深入地瞭解他是如何構思和實現那些令人驚嘆的設計的。我尤其好奇他對於“設計”這個概念的理解,是僅僅局限於産品外觀,還是更深層次的體驗和解決方案?這本書會不會揭示他那些經典案例背後的邏輯和哲學?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枯燥的理論堆砌,更能融入一些鮮活的案例分析,讓我們這些非專業讀者也能窺見大師的思維火花。這本書的裝幀也十分考究,簡約而不失格調,讓人一看就覺得是值得珍藏的精品。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它,在字裏行間與這位設計大師進行一場思想的對話。

评分

作為一個平麵設計師,我一直密切關注著各個領域的設計趨勢,而森正洋的作品無疑是我靈感的重要來源之一。他的設計總是能突破常規,在簡潔中蘊含深意,在細節處見真章。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無疑是如獲至寶。我渴望從中學習到他對於視覺傳達、信息組織以及如何用設計解決實際問題的獨到見解。特彆是他如何處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設計需求,如何在現代科技與人文關懷之間找到平衡點,這些都是我工作中常常會遇到的挑戰。我期待書中能夠有關於他如何進行市場調研、用戶洞察以及如何將這些洞察轉化為具有說服力的設計方案的詳細闡述。如果能有一些關於他如何與客戶溝通、如何處理項目中的爭議和反饋的內容,那就更好瞭。畢竟,設計不僅僅是創作,更是溝通和協作的過程。這本書是否能提供一些實操性的建議,幫助我提升設計功力和溝通能力,這是我非常關注的一點。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上那簡潔有力的標題,以及設計大師森正洋的名字,就足以讓每一個對設計懷有敬畏之心的人心動。我尤其對他在不同領域的設計實踐,從工業設計到城市規劃,都充滿瞭好奇。他的作品往往展現齣一種跨越界限的整閤能力,以及對社會議題的深刻關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他如何將宏觀的社會願景與微觀的個體需求相結閤,如何在復雜的約束條件下找到最優的設計解決方案。對於我來說,更重要的是瞭解他在設計過程中所經曆的思考過程,他如何審視和挑戰既有的模式,如何將創新融入每一次創作。這本書是否能讓我看到他對於可持續設計、未來生活方式的思考?我期待能夠從他的語錄中,汲取到一種更具前瞻性和人文關懷的設計智慧,不僅僅是學習技法,更是理解設計的社會價值和倫理責任。

评分

拿到《森正洋語錄:關於設計》這本書,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設計的書,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思考、如何觀察、如何與世界互動的手冊。森正洋的設計之所以能夠長久地流傳並影響深遠,必然源於他深刻的洞察力和超越時代的設計觀。我非常想知道,在他的眼中,“原創性”到底意味著什麼?他是否會鼓勵設計者去質疑一切,去尋找全新的錶達方式?書中是否會分享他在設計靈感枯竭時是如何突破睏境的?我尤其期待能夠看到他對“美”的定義,以及他如何平衡功能性與美學之間的關係。這本書是否能引導我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對“美”的理解,以及我是否能夠將設計思維應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麵?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種啓發性的閱讀體驗,讓我不僅僅是學習設計,更是學習如何以一種更敏銳、更具創造力的方式去生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