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總論(第四版)

國際關係總論(第四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國際關係
  • 國際政治
  • 外交
  • 政治學
  • 國際組織
  • 全球治理
  • 國際安全
  • 國際經濟
  • 理論教材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為目前國內有關國際關係學最新且最深入廣泛的著作,有助於認識瞭解國際關係的本質、現象及對於世界的影響,由國內學者依其個人專長集體撰寫,適閤大學、研究所教學及自學使用。

  本書內容涵蓋麵甚廣,總共十七章。除第一章「理解國際關係」外,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屬於國際關係理論麵的探討,包括「現實主義」、「新自由主義」、「社會建構主義及英國學派」、「後實證主義學派」、「國際關係的規範論述」等五章。第二部分為傳統國際關係學側重的範疇,包括「外交概論與決策分析」、「國際衝突、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民族主義、文明衝突與恐怖主義」、「國際組織與國際公法」等四章。第三部分則是當前國際關係學所著重的焦點,包括「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國際貿易與金融」、「理解全球化」、「國際整閤與區域主義」、「全球不平等發展」、「全球環境政治」、「國際傳播的檢視與展望」等七章。全書完整地對國際關係作瞭整體與全麵性的深入介紹及分析。
 
書名:《全球視野下的權力、衝突與閤作:當代國際體係的復雜圖景》 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當代國際關係體係的復雜性與多維性,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既宏大又細緻的分析框架,以理解21世紀全球格局的演變、核心驅動力及其潛在的未來走嚮。我們不再僅僅關注傳統的國傢間博弈,而是將視角擴展到跨國界流動的人、信息、資本和意識形態,力求勾勒齣一幅涵蓋地緣政治、經濟權力、文化認同與全球治理挑戰的綜閤性圖景。 第一部分:範式重塑與理論基石 本部分首先對經典國際關係理論進行瞭係統迴顧與批判性繼承。我們詳細探討瞭現實主義(古典、新現實主義)如何解釋權力的分配與安全睏境的永恒性,以及自由主義(包括新自由製度主義)如何強調閤作的可能與製度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本書著重引入瞭建構主義、批判理論和後殖民主義的視角,它們揭示瞭權力不僅僅是物質的,更是觀念、話語和曆史建構的結果。 特彆是,我們著重分析瞭在氣候變化、網絡安全和全球健康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傳統理論麵臨的解釋睏境。通過引入“復雜適應係統”的概念,我們嘗試解釋國際體係如何從簡單的綫性因果關係,演變為難以預測的非綫性互動網絡。理論的梳理並非孤立進行,而是旨在建立一個能夠容納“大國競爭迴歸”與“全球化逆流”這兩種看似矛盾現象的分析工具箱。 第二部分:地緣政治的再平衡與權力結構變遷 國際體係的核心仍然圍繞著權力的分配展開。本部分對當前世界的主要權力中心及其相互作用進行瞭細緻的描繪。 2.1 大國政治的動態演變: 我們詳細分析瞭美國霸權的相對衰落與“後霸權”時代的特徵。重點考察瞭中國作為新興大國的崛起軌跡,包括其經濟模式的獨特性、軍事現代化進程,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等全球性戰略部署對現有國際秩序的衝擊。同時,我們也審視瞭俄羅斯的戰略迴溯,歐洲(特彆是歐盟)在戰略自主性上的掙紮,以及印度等“中等強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權力結構的“多極化”並非簡單的數量增加,而是權力性質、影響力媒介和規範認同的多元化。 2.2 區域熱點與衝突管理: 衝突的地理分布是理解地緣政治的關鍵。本書對中東地區的持續不穩定(包括伊朗核問題、海灣地區的權力真空與代理人戰爭)、印太地區的海洋安全博弈(南海、颱海緊張局勢的根源與升級風險)、以及大西洋兩岸關係的變化進行瞭深入的個案研究。我們強調瞭技術進步(如高超音速武器、無人機技術)如何改變瞭衝突的門檻與後果。 第三部分:經濟全球化、技術鴻溝與新形態的依賴 全球化並非一個單嚮、不可逆的過程,而是伴隨著結構性調整和新形式的依賴。本部分探討瞭21世紀經濟關係的重塑。 3.1 供應鏈的重構與“友岸外包”: 疫情和地緣政治衝突暴露瞭超長、超效率供應鏈的脆弱性。我們分析瞭“脫鈎”(Decoupling)與“去風險化”(De-risking)的實踐,它們如何導緻關鍵技術(如半導體、稀土)供應鏈的政治化。資本流動不再僅僅受逐利驅動,更多地受到國傢安全審查和産業政策的製約。 3.2 科技競爭與規範之爭: 數字技術已成為國傢競爭的新疆域。本書關注瞭人工智能(AI)的軍事和民用應用、數據主權問題以及全球互聯網治理的分裂趨勢(“數字鐵幕”的風險)。新興技術不僅僅是工具,它們正在重塑國傢控製社會的能力和國傢間相互影響的媒介。 3.3 全球經濟治理的睏境: 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有效性受到挑戰,而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後繼者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B)——在應對發展中國傢的債務危機和氣候融資需求時顯得力不從心。這催生瞭新型多邊開發銀行和區域性金融安排的興起,加劇瞭金融體係的碎片化。 第四部分:全球挑戰、跨國議題與人類共同命運 真正的國際關係發生在國傢主權邊界之上與之下。本部分聚焦於那些要求全球協作纔能解決的跨國性議題。 4.1 氣候正義與能源轉型: 氣候變化不再是單純的環境問題,而是深刻的經濟轉型、安全威脅與發展不平等的結閤體。我們考察瞭《巴黎協定》的實施睏境,發達國傢與發展中國傢在曆史責任和減排義務上的分歧,以及“綠色地緣政治”中關鍵礦産的控製權爭奪。 4.2 治理赤字與多邊主義的未來: 聯閤國安理會機製的僵化、人權話語的政治化,以及國際法在應對網絡攻擊和太空軍事化方麵的滯後,都暴露瞭現有全球治理結構的深層“赤字”。本書探討瞭非政府組織(NGOs)、跨國公司以及“城市聯盟”等非國傢行為體如何在特定領域填補國傢治理的真空,以及它們對國傢主權構成的間接壓力。 4.3 身份政治、文化衝突與信息戰: 民族主義、宗教原教旨主義與身份政治在不同地區展現齣強大的動員力。我們分析瞭虛假信息、深度僞造(Deepfakes)等信息戰技術如何被用於破壞選舉、加劇社會極化,以及國傢如何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軟實力”和“敘事權”的爭奪。這些文化和認同層麵的張力,往往是地緣政治衝突的深層土壤。 結論:不確定性中的導航 本書最後總結道,我們正處於一個“復雜的不穩定平衡”時期。舊的秩序正在瓦解,但新的、清晰的結構尚未完全確立。理解當代國際關係,需要一種能夠容納競爭、閤作、製度變遷和技術顛覆的整閤性思維。未來的國際體係可能不會以單一霸權或明確的意識形態對立為特徵,而將是一個更加分散、更具適應性、同時充滿內在脆弱性的混閤體。本書旨在為學者、政策製定者和關注世界走嚮的公民,提供必要的工具,以審慎地辨識風險、發現潛在的閤作空間,並在迷霧中尋找清晰的航嚮。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亞中/主編


  颱灣大學政治學係教授

張登及/主編

  颱灣大學政治學係副教授

廖舜右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

盧業中

  政治大學外交學係副教授

陳欣之

  成功大學政治學係教授兼係主任

黃競涓

  曾任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

陳柏宇

  日本新潟縣立大學國際地域發展學部講師(相當於助理教授級)

林炫嚮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係副教授

黃奎博

  政治大學外交學係副教授、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李大中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暨所長

方天賜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周誌傑

  成功大學政治學係暨政治經濟研究所教授

左正東

  颱灣大學政治學係教授

吳文欽

  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蔡育岱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

陳蔚芳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講師(相當於助理教授級)

羅至美

  颱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係教授

賴昀辰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係博士

譚偉恩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學所助理教授

李河清

  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教授

賴祥蔚

  颱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係教授
 

圖書目錄

四版序 i
 
Chapter1 理解國際關係/張亞中 1
一、國際關係的研究領域 2
二、國際關係的行為者 4
三、中華文明的朝貢體係 11
四、國際體係的演進 14
五、體係與權力的運作 23
六、國際關係分析層次 26
七、中華文化可以對西方思維的貢獻 28
 
Chapter2 現實主義/廖舜右 35
一、現實主義的緣起與內涵 36
二、古典現實主義與結構現實主義 42
三、新古典現實主義的崛起 47
四、現實主義典範的次級架構 56
五、地緣政治理論 61
 
Chapter3 新自由主義/盧業中 71
一、以集體安全維護和平的理想主義 73
二、新自由主義的提齣 75
三、民主、政體與和平論 76
四、貿易、互賴與和平 78
五、國際製度與和平 80
六、國際建製與和平 86
 
Chapter4 社會建構主義及英國學派/陳欣之 99
一、社會本質的國際體係 100
二、英國學派 118
 
Chapter5 國際關係理論中的後實證主義學派/黃競涓、陳柏宇 127

一、後實證學派之興起 129
二、實證主義與後實證主義的辯論 130
三、女性主義 134
四、批判理論 137
五、後現代/後結構主義 140
六、非西方國際關係理論 143
 
Chapter6 國際關係的規範論述/林炫嚮 153
一、現實主義的規範論述 156
二、自由主義的規範論述 160
三、英國學派的規範論述 164
四、批判理論的規範論述 167
五、其他「反思主義」的規範論述 171
六、結語 178
 
Chapter7 外交概論與決策分析/黃奎博 187
一、外交概論 188
二、外交決策分析 197
三、進一步瞭解外交決策分析 204
四、危機決策與處理 207
 
Chapter8 國際衝突、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李大中 215
一、國際衝突概論 217
二、傳統安全:軍備競賽與大規模毀滅武器發展 225
三、傳統安全:武器管製與相關國際建製 229
四、非傳統安全與國際衝突 239
 
Chapter9 民族主義、文明衝突與恐怖主義/方天賜、張登及 251
一、民族、民族主義與民族國傢 252
二、民族主義的發展 256
三、國際政治的民族主義因素 259
四、文明衝突與文明政治:21世紀國際政治的新趨勢? 265
五、恐怖主義的成因、發展與因應 269
 
Chapter10 國際組織與國際公法/周誌傑 283
一、國際組織的概述 284
二、聯閤國的起源、職能與改革 295
三、國際公法的概述 301
四、海峽兩岸的國際組織共同參與 305
五、國際組織、國際公法與主權國傢的互動 311
六、國際組織與國際公法發展的挑戰與展望 317
 
Chapter11 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張亞中、左正東 323
一、基本概念 324
二、有關重商主義的論述 327
三、有關自由主義的論述 333
四、有關馬剋思主義的論述 340
五、有關英國學派的論述 349
六、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評析與應用 352
 
Chapter12 國際貿易與金融/吳文欽 361
一、國際貿易理論 362
二、國際貿易與保護主義 366
三、國際貿易體係的變遷 367
四、國際金融理論 371
五、布列敦森林體係 376
六、中國崛起對於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新挑戰 379
七、世界經濟危機 381
 
Chapter13 理解全球化/蔡育岱 387
一、全球化論述的爭辯 389
二、當代全球化的形成 395
三、全球化對主權國傢的衝擊 400
四、全球化與全球治理 402
五、全球化與全球經濟 407
六、全球化與人口流動 409
七、反思與展望 411
 
Chapter14 國際整閤與區域主義/陳蔚芳、羅至美 417
一、名詞的界定 418
二、區域整閤的研究途徑與分析觀點 419
三、區域主義的發展:新區域主義 425
四、歐洲統閤經驗及其發展 429
五、區域主義在北美洲的發展 437
六、亞太區域主義的發展 441
七、結語 447
 
Chapter15 全球不平等發展/賴昀辰、張亞中 455
一、前言 456
二、不平等的形成:進步交流的結果 457
三、不平等的極化:當代的問題 462
四、理論的詮釋:問題與解決 472
五、未來的發展:明天不一定會更好 483
六、結語 487
 
Chapter16 全球環境政治/譚偉恩、李河清 495

一、全球環境政治的研究發展曆程 497
二、分析全球環境政治的理論暨觀點  501
三、國際環境建製的形成 507
四、代錶性的國際個案與颱灣現況 512
五、結論 522
 
Chapter17 國際傳播的檢視與展望/賴祥蔚 531
一、國際傳播的發端 532
二、國際傳播的研究 536
三、國際傳播的理論 538
四、國際傳播的未來 542

圖書序言

四版序

  「國際關係必須要讀這本書!」,很高興經常聽到老師及同學對這本書的稱贊。在此先要感謝所有的教學師長與同學讀者對於本書的使用與肯定,更高興從同學們的對話裏,瞭解到本書已經成為目前國內有關國際關係的教材中,最廣獲參考的專書之一。對準備各類重要考試的讀者,也非常有幫助。

  相對於期刊、報紙對於國際現勢的討論,本書著重於理論介紹、分析邏輯與方法,以期讀者能夠透過本書,對於國際現勢的發展有一理論、邏輯、結構的分析性認識,從而可以對國際事務有深入與全麵的瞭解。

  本書第一版齣版於2003年,第二版齣版於2007年,第三版齣版於2011年。本書是四版,總共十七章。與第三版相較做瞭大幅度的補充和更新,內容涵蓋更為寬廣與深入。第一章為新增加的「理解國際關係」,提供讀者認識國際關係的基本知識,包括國際關係的行為者、國際關係的演進、國際體係的種類、分析的層次等重要議題。另由於現在國際關係的理論、論述,大都是齣自西方,本章因而希望提供中華文化的觀點,讓這個世界在追求和平時能夠有更豐富的論述,以供同學讀者參考。本書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從第二章至第五章,屬於「理論麵」的介紹,分彆對現有國際關係理論中的各種「主義」作清晰的探討,是讀者認識「理想主義」、「(新)現實主義」、「(新)自由主義」、「建構主義」、「後實證主義學派」中「女性主義」、「批判理論」、「後現代主義」等學派的重要入門。第六章則將國內相關教科書幾乎很少提到的「國際關係的規範論述」納入討論,第四版並增加瞭非西方─特彆是中國大陸學界─對於國際關係規範研究,以使讀者對於國際關係相關的價值論述能有更深入的瞭解。

  本書第二部分側重在傳統國際關係學的範疇。分彆是第七章的〈外交概論與決策分析〉、第八章〈國際衝突、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第九章〈民族主義、文明衝突與恐怖主義〉,以及第十章〈國際組織與國際公法〉等四章。雖然這些是屬於傳統國際關係學的內容,但是並不錶示它們已經過時。「決策分析」中的各種模式目前仍是分析民族國傢外交決策的重要工具。冷戰結束後,「民族主義」仍舊是瞭解國際衝突的重要鑰匙。「恐怖主義」也從來不曾在國際關係中缺席,九一一事件後,更牽動瞭全球安全秩序的布局。阿拉伯之春以後的國際局勢變得更為復雜,中東的原有秩序幾乎已經崩解,「伊斯蘭國」的齣現成為當前國際關注的重點之一。「傳統安全」雖然是冷戰時期國際關係的重要課題,但是並沒有因為冷戰結束而受到輕忽。較第三版不同之處在於,第四版將以往的內容重新撰寫,並增加文明衝突、非傳統安全的介紹。

  本書第三部分則是將重點放在當前國際關係學的新發展,特彆是若乾冷戰後普遍關心的議題。首先我們在第十一章對〈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做全麵性的介紹與分析。第十二章〈國際貿易與金融〉更是目前研究國際關係不能不深入認識的課題。第十三章〈理解全球化〉對於目前有關全球化觀點的爭議,以及全球化的內涵與影響有深入的討論。第十四章〈國際整閤與區域主義〉完整地介紹瞭區域主義各種不同的麵貌,並對當代的各種區域組織有深入的比較與分析。第十五章〈全球不平等發展〉對於因為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全球貧富不平等現象有全麵性的探討。基於國際傳媒在國際關係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本書第十六章的焦點則是影響人類未來,也是目前愈來愈重要的「全球環境政治」。第十七章〈國際傳播的檢視與展望〉特彆討論國際傳播對國際關係的影響。

  為集思廣益,本書撰寫是集閤颱灣內部優秀的學者一起共同努力。為瞭鼓勵年輕學者參與貢獻,本書各版的傳統即是盡量邀集年輕一輩學者與資深教授共同撰寫。很遺憾的,第三版作者之一的黃競涓老師不幸往生,為瞭紀念與傳承,特彆邀請黃老師昔日的學生,目前旅居日本任教的陳柏宇老師接續撰寫〈國際關係理論中的後實證主義學派〉一章。我們的陣容也加入瞭若乾新血參與撰寫,他們分彆是在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任教的蔡育岱教授,颱灣大學畢業,英國杜倫大學博士,目前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的陳蔚芳,中興大學國際政治學所譚偉恩助理教授,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的吳文欽助研究員,以及柏林自由大學畢業的賴昀辰博士。本書能夠有高的品質,特彆要感謝他們的參與。

  在寫作時,特彆考慮到本書的概論性及深入性,因此每一章中均涵蓋淺深部分,適閤大學及研究所的教學及個人研究參考之用。教師們在教授國際關係時,可以針對同學的需要,而做選擇性的講授。文中重要的專有名詞或關鍵字均以粗楷體錶示,每一章結束後亦均有「問題與討論」及「進階參考書目」兩部分,以方便教學及自學的需要。

  本版能夠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各位作者能夠認真而負責的撰寫,使得本書更符閤未來的教學、研究與學習需要,是本書內容得以完備充實的最大貢獻者。第三版共同主編左正東教授本版謙辭編務,委由張登及副教授接手,但是左正東教授一直提供重要的建議及協助,在此一併緻謝。

  作為在國際關係學界一起學習的朋友,本書不斷地再版是我們參與學習與研究的足跡,希望彼此未來可以繼續相互切磋,以使國際關係的研究能夠更上層樓。由於我們學術能力的不足,本書錯誤之處在所難免,祈望先進俊彥能多予體諒,並予指正為感。緻謝!
 
張亞中、張登及 謹識
民國105年(2016年)8月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能夠將國際關係這個宏大而抽象的領域,變得既有理論深度,又不失現實的生動性。作者在闡述各種理論流派時,非常有耐心,從最基礎的現實主義的“權力政治”核心思想,到自由主義的“製度閤作”理念,再到後來的建構主義對“社會建構”的強調,層層遞進,循序漸進。我尤其欣賞作者在介紹每一種理論時,都會引用大量的曆史事件和當代的案例來加以佐證,這使得抽象的理論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也更容易被我們這些初學者理解和吸收。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國傢能力”的討論,它不僅僅是軍事和經濟上的實力,還包括瞭國傢的治理能力、外交技巧、信息傳播能力等等。這對於我們理解一個國傢在國際舞颱上的實際影響力,有著非常重要的啓示。特彆是作者在分析一些小國如何在大國夾縫中求生存時,所提齣的策略和方法,讓我對颱灣在復雜地緣政治下的生存之道有瞭更深的思考。 此外,《國際關係總論(第四版)》在探討“外交”和“安全”這兩個核心概念時,也相當深入。它不隻關注戰爭與和平,還涉及瞭威懾、聯盟、軍備競賽、非傳統安全威脅等諸多方麵。書中對於不同安全睏境的分析,以及如何通過外交手段來化解衝突,為理解颱灣長期麵臨的安全挑戰提供瞭寶貴的參考。它讓我認識到,安全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動態演變的過程,需要持續的戰略調整和外交努力。 我特彆喜歡的一點是,作者在提及不同國傢和地區的國際關係時,並沒有采用單一的視角,而是試圖展現齣一種多元化的世界圖景。這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亞洲,但又常常被西方中心論的敘事所影響的讀者來說,是一種很好的補充。它讓我們看到,世界並非隻有一種發展模式,各國都有其獨特的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這些都會深刻地影響它們在國際舞颱上的行為。 總的來說,這本《國際關係總論(第四版)》是一本非常值得細讀的書。它不僅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理解國際政治的堅實理論基礎,更重要的是,它啓發我們用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批判性的思維去審視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

评分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人性化,對於我這樣需要從零開始構建國際關係知識體係的颱灣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開篇從最基礎的“國際政治的演進”講起,然後逐一剖析瞭主權、國傢、非國傢行為體等核心要素。作者在解釋這些概念時,非常注重曆史脈絡的梳理,讓我們能夠理解這些概念是如何在曆史長河中逐漸形成和演變的,而不是憑空齣現的。 我很贊賞書中對“國際閤作”與“國際衝突”並存現象的深入探討。它並沒有將這兩者割裂開來,而是強調它們之間的辯證關係。比如,在解釋為什麼在國際舞颱上,即使存在利益衝突,各國依然需要閤作來應對全球性挑戰時,作者的分析非常到位。這對於我們思考颱灣如何在復雜的國際關係中尋求閤作機會,尤其是在應對氣候變化、疫情防治等共同挑戰時,非常有藉鑒意義。 書中關於“大國崛起”和“地緣政治”的章節,是我讀起來最帶勁的部分。作者對當前國際格局的分析,特彆是對中國崛起及其對現有國際秩序的影響,做瞭相當詳細的闡述。它提供瞭一個理解“東亞”區域安全動態的宏觀框架,讓我能夠更好地認識到颱灣在這個復雜地緣政治中的戰略位置和可能麵臨的風險。 同時,這本書在討論“國際權力”的時候,也超越瞭傳統的軍事和經濟維度,加入瞭“軟實力”、“議程設置能力”等概念。這讓我意識到,在現代國際關係中,一個國傢的影響力,不僅僅取決於它的硬實力,更取決於它在觀念、文化、價值輸齣等方麵的能力。對於颱灣來說,如何在國際舞颱上提升自身的軟實力,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總而言之,這本《國際關係總論(第四版)》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讀物,它用清晰的邏輯和豐富的案例,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理解國際關係的大門。特彆是對於身處颱灣的我們,它提供瞭一個審視自身在全球化時代所處位置的理論工具,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國際政治的運作邏輯。

评分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它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解釋瞭國際關係這個聽起來很遙遠的主題。作者在講解一些核心概念時,並沒有止步於理論的陳述,而是通過大量生動的案例,讓我們能夠切身感受到這些理論是如何在現實世界中發揮作用的。比如,在談到“國傢利益”時,書中就通過曆史上的戰爭、條約簽署、國際談判等具體事件,來剖析不同國傢是如何定義和追求其國傢利益的。 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國際體係”的分析。作者詳細介紹瞭不同的國際體係模型,例如均勢體係、霸權體係等等,並分析瞭它們各自的特點和穩定性。對於我們這些常常關注國際局勢變化的颱灣讀者來說,理解這些體係的演變邏輯,對於預測未來趨勢,評估自身風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書中關於“國際衝突的根源”以及“和平的構建”的討論,也讓我受益匪淺。它不隻是羅列衝突的誘因,更是深入分析瞭不同層麵的因素,包括國內政治、經濟狀況、意識形態差異等等,是如何共同作用導緻衝突的爆發。同時,它也探討瞭通過外交、經濟援助、國際閤作等方式來促進和平的可能性。 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國際關係總論(第四版)》在提及“國際法”和“國際組織”時,並沒有采取一種理想化的視角,而是坦率地指齣瞭它們的局限性。作者承認,在強大的國傢利益麵前,國際法和國際組織的力量往往是有限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毫無意義,而是需要我們去理解它們的作用機製,以及如何在現有框架內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 總的來說,這本《國際關係總論(第四版)》是一本非常全麵的教材,它不僅提供瞭紮實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引導我們用一種更具批判性和分析性的眼光去看待國際政治。對於希望係統性地學習國際關係,並將其應用於理解颱灣所處國際環境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

對於我們這些從小就生活在被許多國傢“不承認”的特殊政治情境下的颱灣人來說,《國際關係總論(第四版)》提供瞭理解我們自身處境的一種全新的理論視角。它不僅僅是關於遙遠的國傢如何互動,更是關於權力、利益、安全這些永恒議題如何塑造瞭我們周圍的世界。我特彆欣賞書中對“國傢利益”的多元解讀,它不再僅僅是軍事或經濟上的考量,而是包含瞭文化、認同、甚至是生存的空間。 書中對於“國際體係”的分析,以及不同理論模型如何解釋體係的演變,對我來說是很有啓發的。比如,作者在討論多極化、單極化甚至無極化趨勢時,所舉的例子和數據,都讓我對未來世界格局有瞭更清晰的預判。特彆是對一些新興大國崛起的分析,讓我思考我們該如何在這種變化中定位自己,如何找到最有利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我發現,這本書在處理“國際法”和“國際組織”的部分,也做瞭相當細緻的梳理。對於我們這種常常在國際舞颱上受到排擠的“非典型”國傢來說,理解國際法的局限性以及國際組織在維護既有秩序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書中沒有迴避這些現實,反而提齣瞭很多關於現有國際秩序是否公平,以及是否需要改革的討論,這讓我在思考颱灣的國際參與問題時,有瞭更深的理論依據。 另外,這本書在探討“全球治理”的議題時,也觸及瞭一些我們可能忽略的方麵,例如跨國犯罪、環境問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等。這些都是超越瞭傳統國傢主權範疇的問題,而《國際關係總論(第四版)》恰恰指齣瞭這些全球性挑戰的復雜性,以及各國在該領域的閤作與競爭。讓我認識到,即便是在主權受到限製的情況下,我們仍然可以通過參與全球治理來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和安全性。 總而言之,這本《國際關係總論(第四版)》就像是一麵多棱鏡,幫助我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理解我們所處的國際社會。它提供瞭一種係統性的思考框架,讓我在麵對復雜的國際局勢時,不再感到茫然,而是能夠運用所學的理論去分析,去判斷,去尋找屬於我們自己的答案。

评分

這本《國際關係總論(第四版)》真的是我近期讀過最能引起共鳴的教科書瞭。作者的切入點非常紮實,從最基礎的概念,比如主權、國傢利益、權力平衡這些,一直講到更復雜的理論流派,像是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建構主義的辯論。對於我們這些對國際政治有初步興趣,但又覺得有點摸不著頭腦的颱灣讀者來說,這本真的像是一本地圖,把那些錯綜復雜的概念和理論清晰地勾勒齣來。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一些經典案例的分析,比如冷戰的起源與結束,還有一些區域衝突的演變。它不隻是簡單羅列事實,更重要的是引導我們去思考,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件?不同理論如何解釋它們?書中對不同理論的優缺點做瞭非常客觀的比較,不會一邊倒地推崇某一種理論,而是鼓勵讀者自己去批判性地思考,找到最適閤理解當下國際局勢的視角。 我特彆喜歡的一點是,作者在處理地緣政治議題時,並沒有迴避颱灣的特殊處境。雖然沒有直接展開深入討論,但書中對於大國競爭、地區安全睏境的分析,以及對國際組織在維持地區穩定中的作用的探討,都為理解颱灣所處的戰略環境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理論框架。讀到相關部分時,會有一種“啊,原來可以這樣理解”的感覺,讓我對我們所處的國際位置有瞭更深的認識。 書中的語言風格也很舒服,不會像很多學術著作那樣艱澀難懂,而是用一種相對平易近人的方式來講解復雜的概念。即使是第一次接觸國際關係的學生,也能比較輕鬆地讀下去。而且,每一章的結尾都有一些引導性的思考題,這對於我們在課堂上或者自己復習的時候,都非常有幫助。可以檢驗自己是否真正理解瞭章節的核心內容,也能激發更深層次的思考。 總的來說,《國際關係總論(第四版)》是一本非常適閤颱灣讀者入門國際關係學的優秀教材。它不僅提供瞭紮實的理論基礎,更在分析現實問題時,巧妙地考慮到瞭我們可能麵臨的特殊視角,提供瞭一個審視國際事務的廣闊視野。對於希望深入瞭解國際政治,提升自身思辨能力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值得推薦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