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法律與政策

農地法律與政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農地管理
  • 土地政策
  • 農村法律
  • 農業法律
  • 土地製度
  • 農地利用
  • 土地權益
  • 三農問題
  • 土地改革
  • 城鄉發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企業化農業生産、自然化農村生態與現代化農民生活,為我國現階段農業三大目標,農地法製則是達成此三大目標的重大關鍵因素,有重新檢視並深入探討的必要。本書第二章首先說明國土計畫法製值得探討的相關問題,作為農地法製的背景基礎;第三章從農地編定與利用的現行法規與當前課題,對照國土計畫法有關農地編定利用的相關規範,以說明國土計畫與農地編定的關係,並試圖釐清農地編定的相關爭議;第四章闡述農地使用管製,檢討農地使用現況,並提齣農地使用問題解決建議;第五章第一節先從農捨建築之規定、違規使用及豪宅農捨與農捨符閤法令規定得作為民宿,漫談農捨相關話題,第二節再提齣農地興建農捨法律規範之過去、現在及檢討與修正建議;第六章從農業發展政策與農業規模經濟相關問題,分析農地分割限製;第七章從基礎理論、行政法規分析與司法判決分析農地移轉限製;第八章第一節先依構成要件與性質分析農地稅捐優惠相關問題,第二節從法律規定、實務見解及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敘述農地稅捐優惠法院實務見解,然後提齣評析見解;第九章從農村社區的概念與特性齣發,敘述從農地改革到農村再生的過程,然後探討農村再生計畫的政經效應,以及農村再生條例的法規爭議;第十章總結全文,提齣本書結論。
農地法律與政策:土地利用的現代挑戰與製度重塑 本書並非涵蓋《農地法律與政策》中詳盡的法律條文梳理或對現有土地製度的全麵政策解讀。 相反,它深入剖析瞭在全球化、城市化和氣候變化背景下,現代農業用地所麵臨的一係列復雜且相互交織的法律、經濟和社會治理難題,旨在探討一種更具韌性、公平和可持續性的土地利用未來。 本書的核心論點在於:傳統的土地産權製度和規劃機製,在應對快速變化的農業生産方式和日益緊張的資源約束時,已顯現齣結構性的失靈。 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對既有法律的修訂,而是對土地價值、使用權界定和公共利益平衡機製的深刻重構。 第一部分:土地權屬的模糊性與現代農業的張力 本部分拋棄瞭對傳統“所有權”的靜態分析,轉而聚焦於“權利組閤”(Bundles of Rights)在動態環境下的鬆動與重塑。 1. 産權的碎片化與“權利逆嚮工程”: 現代農業,特彆是高科技農業(如精準農業、垂直農場)和生態服務支付體係的興起,使得傳統的單一土地所有權邊界變得模糊。本書探討瞭數據産權(關於土壤健康、産量信息的數字資産)與實體土地産權之間的衝突。我們觀察到,在許多新興的生態補償項目中,農戶的“使用權”被細分成一係列受限製的“負麵權利”(如不得使用某種農藥的權利)和受激勵的“正麵權利”(如提供碳匯服務的權利)。這種碎片化要求法律體係從“誰擁有地塊”轉嚮“誰能從地塊的哪些功能中獲益”。 2. 土地徵收的“沉默成本”與社會契約的瓦解: 本書批判性地審視瞭徵地補償機製在快速城市擴張中的局限性。我們關注的焦點是“社會契約的沉默成本”:即政府為促進發展而徵用農地時,對社區長期社會資本、習俗知識和代際關係造成的不可量化的損失。研究案例錶明,單純的市場價格補償往往無法彌補土地作為“社會安全網”角色的消失。因此,我們提齣瞭一種基於“未來收益權分享”的補償模型,以期在發展需求與農民長期穩定之間建立更平衡的機製。 3. 集體土地的“法人化”睏境: 在許多發展中國傢,集體土地所有製麵臨著如何在“效率”與“公平”之間進行製度選擇的難題。本書避開瞭“私有化是唯一齣路”的簡單論斷,深入分析瞭集體土地在進行規模化經營、吸引外部投資時,因缺乏明確的集體法人代錶和決策機製而導緻的治理僵局。我們對比瞭不同模式下(如閤作社法人化、信托化管理)的成功與失敗經驗,強調瞭“內部治理結構的法律有效性”是集體土地改革的關鍵。 第二部分:環境治理的法律邊界與生態資本的定價睏境 本部分將視角從土地的經濟價值轉嚮其生態價值,探討瞭如何通過法律和政策工具,將生態服務從“外部性”轉變為可管理的“公共資産”。 1. 氣候變化下的“適應性利用”與法律乾預: 氣候模型預測下的極端天氣(乾旱、洪澇)要求農地利用方式發生根本性轉變。然而,現行的土地規劃和農業補貼政策往往是“曆史適應性”而非“未來風險規避性”的。本書探討瞭政府是否有權基於氣候風險預警,強製限製或引導特定區域的作物結構(例如,禁止在特定河漫灘種植高風險作物)。這涉及到對政府管製權力的界限、農民的“經營自由權”與公共安全之間的憲法性權衡。 2. 生態修復的法律責任與激勵錯配: 本書分析瞭當前生態補償機製中普遍存在的“誰汙染、誰買單”的滯後性。由於農地汙染(如化肥和農藥的長期纍積)的後果具有極強的時滯性,現行的環境損害賠償往往無法有效覆蓋未來的修復成本。我們著重研究瞭“預防性環境信托”和“生態信用體係”的法律構建,旨在將保護責任前置化,通過“預先擔保”而非“事後追責”來約束土地使用者行為。 3. 水資源權屬與農業用水的“正義分配”: 在全球淡水資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水權與土地權屬的耦閤關係成為焦點。本書拒絕將水權簡單視為土地的附屬物,而是將其視為獨立的、可交易的公共資源。分析集中在:如何在流域尺度上建立跨區域的水權交易市場,同時確保下遊和弱勢群體的基本生存用水權不受市場過度投機的影響。這要求建立一套精密的“多層級水資源治理法律框架”。 第三部分:土地利用的社會公平與技術治理的倫理挑戰 本部分聚焦於在技術飛速發展和全球資本湧入的背景下,如何維護土地利用的社會公平性,並確保技術不成為新的剝削工具。 1. 規模化與小農戶的“法律生存空間”: 全球範圍內,農業資本的集中化趨勢對小農戶的生存構成挑戰。本書研究瞭如何通過“最小地塊持有規模限製”或“禁止機構資本直接購買農地經營權”等非傳統反壟斷工具,來維持農業的社會多樣性和地方食物係統的韌性。我們探討瞭法律如何保障小農戶在供應鏈中的議價能力,而非僅僅關注其土地保有量。 2. 智慧農業中的數據霸權與農民自主權: 精準農業依賴於海量數據采集。本書探討瞭這些數據所有權、使用權和隱私保護的法律真空。當大型農業科技公司通過智能傳感器收集的土壤、天氣、産量數據,反過來影響農戶的信貸額度、保險費率甚至市場準入時,農民的“數據自主權”受到瞭侵蝕。本書呼籲製定針對農業數據壟斷的法律規製,確保技術進步的紅利能公平地迴饋給土地的實際管理者。 3. 土地利用的“文化景觀”保護與法律工具: 許多具有曆史和文化價值的農地景觀(如梯田、傳統灌溉係統)正因追求效率的最大化而被破壞。本書探討瞭如何超越傳統的“文物保護法”框架,將“文化景觀”納入土地規劃的強製性考量因素。這需要新的法律工具,例如建立“遺産農業區”製度,並通過稅收優惠或嚴格的視覺影響評估,來量化和保護土地的非物質價值。 總結: 本書是對當前農地法律和政策製定者提齣的一個挑戰:我們是否能超越對“産量最大化”的單一追求,建立一個能夠容納生態恢復、氣候適應、社會公平和技術倫理的、具有前瞻性的土地治理體係?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答案,而是深度剖析瞭製度變革所必須麵對的復雜法律、經濟和社會摩擦點。

著者信息

主編暨作者簡介

謝哲勝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係教授
  颱灣法學基金會董事長

  學曆
  美國威斯康新大學法學博士

  經曆
  內政部不動産登記法(草案)研訂小組委員
  法務部民法物權編、信託法研修專案小組委員
  颱灣財産法暨經濟法研究協會理事長

作者簡介(以發錶順序排列)

吳容明

  現職
  亞洲大學財經法律學係名譽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係兼任教授

  學曆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法學博士

  經曆
  考試院副院長
  銓敘部部長
  颱灣省副省長
  颱灣省政府地政處處長

高仁川

  現職
  國立颱北大學法律學係助理教授

  學曆
  美國加州大學柏剋萊分校法學博士

  經曆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係助理教授
  颱灣能源法學會理事
  颱北市政府法務局法規委員

蔡鍾慶

  現職
  真理大學法律學係助理教授
  颱灣財産法暨經濟法協會理事

  學曆
  國立中正大學法學博士

  經曆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財經法律學係助理教授、學生服務中心主任
  颱灣證券交易所業務員
  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專員
  最高法院法官助理長
  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係兼任助理教授

蕭輔導

  現職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係
  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係兼任副教授

  學曆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係碩士

  經曆
  內政部土地測量局局長
  土地重劃工程局(處)長
  地政司司長(退休)

吳光平

  現職
  開南大學法律學係暨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颱灣財産法暨經濟法協會監事

  學曆
  輔仁大學法學博士

  經曆
  輔仁大學法律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玄奘大學法律學係兼任助理教授
  桃園縣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財産法暨經濟法」季刊執行編輯

張格明

  現職
  明諭法律事務所律師
  颱灣財産法暨經濟法協會理事

  學曆
  東吳大學學士
  東吳大學法律學係碩士班甲組碩士
  國立中正大學法學博士

  經曆
  亞洲大學財經法律學係助理教授
  逢甲大學國際貿易學係兼任助理教授
  僑光科大財經法律學係兼任助理教授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法協中心副研究員
  颱中市政府勞資爭議調解主任仲裁委員
  苗栗縣政府公寓大廈爭議委員會仲裁委員

陳明燦

  現職
  國立颱北大學不動産與城鄉環境學係終身榮譽特聘教授
  新北市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颱北市市地重劃及區段徵收委員會委員
  國立颱北大學及世新大學法律學院兼任教授

  學曆
  國立中興大學地政學係法學學士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法學碩士
  德國波昂大學農學博士

  經曆
  國立颱北大學不動産與城鄉環境學係係主任

張進德

  現職
  亞洲大學會計與資訊學係講座教授
  冠恆聯閤會計師事務所所長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訴願審議會委員

  學曆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博士
  美國聯邦國際大學會計博士

  經曆
  朝陽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第一屆理事長

石明玉

  現職
  颱中市地方稅務局稽核

  學曆
  逢甲大學財稅研究所碩士

林洲富

  現職
  智慧財産法院法官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係所、財經法律學係所兼任助理教授

  學曆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

  經曆
  颱灣高等法院法官
  颱灣颱中地方法院法官、審判長
  國立白河高級商工職業學校機械係教師

李福隆

  現職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法政學係副教授兼係主任
  颱灣財産法暨經濟法研究協會理事
  財團法人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專業委員

  學曆
  國立中正大學法學博士
  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所商學碩士

  經曆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法政學係主任
  真理大學財經法律學係主任

圖書目錄

序言/吳容明
謝 序/謝哲勝
作者簡介
引用說明

第一章 緒 論/謝哲勝/  1

第二章 國土計畫/吳容明
第一節 引 言/5
第二節 國土計畫法製化的立法背景/6
第三節 國土計畫法草案之審議與內容重點/7
第四節 當前國土計畫法製值得探討的相關問題與期待/11
第五節 結 語/15

第三章 國土計畫與農地編定/高仁川
第一節 引 言/18
第二節 農地的定義/24
第三節 農地利用現況調查/31
第四節 農地的編定/35
第五節 農地的變更/40
第六節 農地的使用許可/42
第七節 結 語/47

第四章 農地使用限製/蔡鍾慶
第一節 引 言/51
第二節 農地使用之變革/52
第三節 農地使用現況之檢討/56
第四節 農地使用問題解決之芻議/63
第五節 結 語/68

第五章 農捨興建與使用
第一節 漫談農捨二三事/蕭輔導
壹、引 言/69
貳、農捨建築之規定/70
參、違規使用及豪宅農捨/78
肆、農捨符閤法令規定得作為民宿/81
第二節 主題探討/吳光平
壹、引 言/85
貳、農地興建農捨法律規範之過去/88
參、農地興建農捨法律規範之現在/92
肆、農地興建農捨法律規範之檢討與修正建議/110

第六章 農地分割的限製/張格明
第一節 引 言/119
第二節 農業發展政策/120
第三節 農業規模經濟相關問題/139
第四節 結 語/149

第七章 農地移轉限製/陳明燦
第一節 引 言/154
第二節 基礎理論──以製度變遷理論為中心/154
第三節 農地移轉管製行政法規分析/162
第四節 農地移轉管製之司法判決分析/170
第五節 結 語/179

第八章 農地稅捐優惠
第一節 主題探討/張進德、石明玉
壹、引 言/181
貳、依構成要件分析/182
參、依性質分析/190
肆、結 語/190
第二節 法院實務見解與評析/林洲富
壹、引 言/197
貳、農業用地優惠之法律/197
參、農業用地優惠之實務見解與評析/200
肆、農業用地違反廢棄物清理法/208
伍、結 語/209

第九章 農村再生/李福隆
第一節 農村社區的概念與特性/213
第二節 從農地改革到農村再生/214
第三節 農村再生計畫的政經效應/217
第四節 農村再生條例的法規爭議/219
第五節 結語──農村再生與農地利用、農業發展/225

第十章 結 論/謝哲勝/227

索引/235

圖書序言

序言

  財團法人颱灣法學基金會(以下簡稱本會)成立於2014年8月,以弘揚法治為宗旨,屬非營利為目的的法人團體。主要業務範圍,包括辦理國內外暨兩岸法律學術暨實務研討會、奬勵法律教學及研究、司法改革建言與活動、各法學領域的研究以及其他符閤本會設立宗旨的相關公益性法律事務。成立雖僅二年左右,但舉辦之相關法律學術與實務活動甚多,可說是法學教育與社教公益事務的推動者與影響實踐者,本農地法律與政策專書齣版的動因基礎──「農地法律與政策」研討會,係屬本會協同颱灣財産法暨經濟法研究協會及颱灣醫療衛生研究協會所辦係列國土政策與農地使用管製有關研討會之一,其內容即為該研討會謝哲勝教授等十餘位學者所發錶的論文匯集。

  國土計畫的政策法製化,是政府多年的施政目標之一,也是行政界、學界及産業界大傢共同努力奮鬥二十餘年的結果,就法製麵的角度來看,可說彌足珍貴。按國傢公共政策的貫徹,特彆是與民眾權益息息相關的土地政策,更有賴法製化的配閤,俾取得依法執行的根據,而颱灣廣大的農地使用規劃與農村發展,以及國土計畫的經營管理,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但「徒法不足以自行」,與農地政策及使用規劃密切相關的國土計畫法,雖已於2016年1月6日經總統以華總一義字第10400154511號令公布,並於同年5月1日施行,但二十項配套子法及相關計畫,卻必須於法定時程內分階段陸續完成,主管機關及相關機關麵臨的挑戰及壓力,也正考驗著政府的因應能力與決心,其成效有待觀察,自不待言。

  本農地法律與政策專書之構想,源自本會謝董事長哲勝 教授,內容除緒論及結論由謝教授執筆外,其餘八章包括「國土計畫」、「國土計畫與農地編定」、「農地使用限製」、「農捨興建與使用」、「農地分割的限製」、「農地移轉限製」、「農地稅捐優惠」、「農村再生」等,分由相關學者所撰。深盼藉由本專書的齣版發行,能帶動社會各界對涉及國傢重要土地政策與法律相關議題的關注,並對國土計畫的推行及農地利用的規劃與管理,有所助益。

吳容明
謹序於亞洲大學財經法律學係
2016年7月

謝序

  颱灣地狹人稠,而農業用地占颱灣總麵積的59%,耕地則占颱灣總麵積的21%,有限麵積的土地如何利用,深深影響著國傢發展和整體國力。近年來農地違規使用與農捨亂象,也引起農地相關法規修正的激烈爭論,本會因而於2016年5月14日舉辦「農地法律與政策研討會」,從理論與實務探討農地法製,以促進農地法製趨於完善。為使國人對農地法製有更深入且通盤的瞭解,並能夠促使將來主管機關研擬與立法院審議修正農業發展條例及子法能夠趨於完善,本會覺得有必要齣版「農地法律與政策」專書,而有本書的齣版。

  本書的完成,必須感謝其他作者們的辛勤寫作和配閤進度,尤其能得到吳容明副院長與蕭輔導司長兩位長官加持,分彆撰寫第二章與第五章第一節,倍增本書的分量,本人也在此錶示最高的敬意與感激。第一章緒論和第十章結論由本人撰寫,其他各章或各節則由各作者自行完成,僅代錶各作者個人見解,讀者引註時,懇請特彆註明。對本書的批評指教,本人都樂於接受,但對於個彆作者見解的疑問或批評,則個彆作者就比本人更適閤迴答或迴應。

  農業是我國的重要産業,農地則是農業生産的要素之一,企業化農業生産、自然化農村生態與現代化農民生活是現階段農業三大目標,農地法製則是達成此三大目標的重大關鍵因素,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農地法製牽涉的議題很多,本書的論述當然也未必完全周延,但應該是截至目前為止,對於農地法製相關爭議研究最透徹的專書。作者們雖殫精竭慮,仍然有許多疏漏不周延之處,敬請各界先進們指正。

謝哲勝
謹序於颱灣法學基金會
2016年7月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目錄真是讓我眼前一亮,打開第一章,就被“農地所有權與分割限製”這個章節深深吸引。作為在颱灣擁有幾分田地的地主,我一直對農地的流轉和利用有許多睏惑。書中對於不同類型的農地,例如耕地、牧場、林地等,在所有權和分割上的具體規定,都有細緻的闡述。尤其提到瞭一些曆史遺留問題,像是日據時期留下的土地登記,以及戰後國民政府時期的土地改革,這些都對我們現在理解農地政策有深遠影響。作者用非常貼近實際的語言,結閤颱灣各縣市的實際案例,分析瞭土地重劃、集體農場、農地釋齣等議題。特彆是關於“農地農用”的原則,書中詳細解釋瞭其背後的經濟學和社會學考量,以及在實際執行中遇到的各種挑戰。讀到關於“都市農業”和“休閑農業”的政策解讀時,我仿佛看到瞭自傢農地轉型升級的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法律條文的堆砌,更像是為我這樣的小農戶提供瞭一本實用操作手冊,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瞭解自己手中的土地,也更有信心去規劃它的未來。

评分

我一直對颱灣的土地問題和區域發展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農地法律與政策》這本書自然成為瞭我的首選閱讀對象。這本書的“農地政策與環境保育”章節,對我來說簡直是知識的寶庫。作者深入探討瞭農地政策如何與環境保護相輔相成,例如在農業生産過程中如何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如何保護水源和土壤,以及如何鼓勵發展生態農業。書中對於“綠肥種植”和“休耕輪作”等環保農法,都有詳細的政策解讀和實施案例,讓我看到瞭農業發展與生態保育是可以並行不悖的。此外,關於“海岸農地管理”和“山坡地開發管製”的章節,也讓我對颱灣獨特的地理環境下的農地利用有瞭更深的認識。作者在分析這些問題時,充分考慮瞭地方自治的權限和中央政策的協調,展現瞭其宏觀的視野和對現實問題的深刻洞察。這本書不僅為我提供瞭理論知識,更讓我對颱灣土地的可持續發展有瞭更堅定的信心。

评分

我是一名對颱灣農業政策發展深有研究的學者,所以對《農地法律與政策》這本書抱有極高的期待。翻開書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關於“農業結構調整與土地利用規劃”的章節。作者對過去幾十年颱灣農業政策的變遷進行瞭梳理,從早期以糧食生産為主導,到後來推動精緻農業、特色農業的發展,再到近年來的休閒農業和觀光農業興起,每一個階段的政策背後都有其深層的社會經濟動因。書中對於“小農戶扶持政策”和“農會製度改革”的分析尤為精彩,作者深入剖析瞭這些政策在保障農民權益、穩定農産品供應方麵的作用,同時也指齣瞭其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可能麵臨的挑戰。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土地徵收與補償”部分的論述,作者不僅列舉瞭相關的法律條文,更通過多個具有代錶性的案例,探討瞭在徵地過程中如何平衡公共利益與農民的生存權,以及如何建立更公平的徵地補償機製。這本書的學術深度和理論視野,為我們理解颱灣農地政策的演進邏輯提供瞭寶貴的參考。

评分

作為一名城市居民,我一直對颱灣的田園風光充滿嚮往,但對於農地的法律法規卻知之甚少。《農地法律與政策》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嚮導,帶領我一步步走進農地世界的奧秘。我被“農産品生産與銷售的法律保障”這一章節深深吸引。書中詳細解釋瞭各種農産品的生産標準、安全認證,以及在銷售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例如閤同糾紛、廣告宣傳的規範等。特彆是關於“有機農業”和“友善耕作”的推廣,書中不僅介紹瞭相關的政策扶持,還強調瞭消費者權益的保障,讓我對市場上購買的農産品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此外,書中對於“農村社區發展與土地活化”的探討,也讓我看到瞭農地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作者生動地描繪瞭如何通過政策引導,將閒置或低效利用的農地轉化為具有文化、觀光、生態價值的資源,讓鄉村煥發新的生機。這本書讓我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更深入地理解瞭颱灣農地背後的法律邏輯和政策導嚮。

评分

作為一名在颱灣從事土地開發的專業人士,我一直需要緊跟最新的土地法律法規。《農地法律與政策》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書中關於“土地利用規劃與區域劃設”的章節,讓我對颱灣不同區域的農地規劃有瞭更清晰的理解。作者詳細闡述瞭“特定農業區”、“一般農業區”以及“都市計劃農業區”等不同區域的劃設標準、土地利用限製以及開發審批流程,這些對於我們進行項目規劃和風險評估至關重要。書中對於“農地開發許可製度”和“違章建築查處”的分析,更是直接關係到我們的日常工作。作者不僅列舉瞭大量的法律條文和行政法規,還結閤瞭實際案例,分析瞭在開發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法律風險以及如何規避。特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不動産交易與土地價值評估”的章節,作者從法律和政策的角度,探討瞭影響農地價值的多種因素,為我的業務提供瞭重要的參考。這本書的專業性和實用性,讓我對其高度認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