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行

東非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旅行文學
  • 非洲
  • 東非
  • 肯尼亞
  • 坦桑尼亞
  • 野生動物
  • 自然風光
  • 人文地理
  • 遊記
  • 攝影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葛珮帆博士前作《南極行》(2012)籍介紹南極風光及分享南極經曆,關注全球暖化及推廣生態保育意識。迴港後積極策動「保護鯊魚運動」,舉辦攝影展及校園講座。過程中她認識瞭不少保育團體、專傢以及誌願者,當中的野生救援(WildAid)組織令她知道非洲大象的處境如鯊魚一樣,麵臨生存的危機。
 
  為瞭真正瞭解非洲大象生存的威脅,她親自到非洲,除瞭認識大象的生態與生活習性,也結識瞭當地的大象保育專傢,迴港後她開始遊說香港政府立法禁止香港的象牙貿易,得到不同黨派的立法會議員同意,政府現時亦展開立法的準備工作。

  《東非行》將介紹肯尼亞及坦桑尼亞的地區風景、曆史人文文化,也講解非洲草原上的生態如犀牛、大象、長頸鹿、獵豹及動物大遷徙的大自然規律,以更正一般人對野生動物的誤解。作者也訪問當地專業保育人士,揭示非洲大地的生態危機與香港保育的關係。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葛珮帆


  立法會議員、十大傑青、IT人、潛水教練及攝影師。已婚,並於20多年前開始素食。
  愛探索,曾遊曆60多個國傢200多個地方;
  愛環保,曾到南極冰潛紀錄氣候變化、到海底拍攝鯊魚及到非洲保護大象;
  愛香港,先後創立「互聯網專業協會」、「電子健康聯盟」、「節能及環境關注聯盟」、「愛.傢基金會」及「智慧城市聯盟」等非牟利組織,在議會內外均緻力推動香港經濟發展、創新及科技、婦女、傢庭及環保政策。
 
  著作:《新世代核心能力》、《南極行》、《帆心直説》、《西貢》、《暖暖南極》
  聯絡:www.eqweb.hk
  FB:葛珮帆

圖書目錄

前言:與非洲的緣分
 
到訪非洲大地
  肯尼亞
  坦桑尼亞
 
非洲野生動物
  大象
  犀牛
  長頸鹿
  獅子
  獵豹
  動物大遷徏
  動物及鳥類
 
保護動物的勇士
  伊恩‧道格拉斯‧漢米爾頓爵士(Sir Lain Douglas-Hamilton)
  伊恩‧剋雷格(Ian Craig)
  理查‧博納姆(Richard Bonham)
  大衛‧夏德裏剋(David Sheldrick)
  辛西婭‧茅斯(Cynthia Moss)
  理查‧利基(Richard Leakey)
 
盜獵
 
香港與非法象牙貿易
 
附錄一:葛珮帆推動大象保育大事記
附錄二:「加強打擊走私野生動物的罪行」議案辯論發言稿
附錄三:到非洲旅行必讀
 
結語

圖書序言

前言

與非洲的緣分


  我與非洲的緣分,是結緣於我多年的環境保育工作上。我自幼已十分喜歡大自然及各種生物,於2010年,我加入瞭名為伊利齊爾姆(Elysium)」的南極科學探險隊,到南極拍攝紀錄氣候變化對南極生態的影響。迴港後,當我整理所拍攝到的照片時,每幅影像都像在呼喚我,叫我為保護自然生態多行一步、多做一點。
    
  在2011年,我創辦的「節能及環境關注聯盟」策動瞭「保護鯊魚運動」,我特地到巴哈馬群島拍攝鯊魚,為的是可以更深入瞭解鯊魚的生活和習慣,並將牠們真實的,並不可怕的一麵紀錄下來。之後舉辦瞭多場「珍愛環境攝影展」,我到瞭全港70多間中小學進行「拯救海洋,保護環境」校園講座。更有1000名學生成為保護鯊魚大使,一齊同聲誓言「保護鯊魚,我唔食魚翅!」一係列的活動,相信令不少的市民大眾開始瞭解到因為魚翅所帶來的鯊魚生存危機。籌劃這係列的活動,讓我認識瞭不少保育團體、專傢以及誌願者。其後在2013年,我與來自野生救援(WildAid)的保育人士交流時,讓我知道瞭非洲大象的處境如鯊魚一樣,正麵臨生存的危機。
    
  為瞭真正瞭解非洲大象生存的威脅,我知道必定要到非洲,用我的眼去看清楚、用我的耳去聆聽當地人士的聲音。野生救援的何力仕先生(Mr. Alex Hofford)在我今次的非洲之行中擔當瞭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不但為我安排行程,更重要的是他讓我看到非洲大陸最真實的一麵。在他的安排下,我首先到達瞭肯尼亞(Kenya)北部的桑布魯地區(Samburu)。在此我上瞭認識大象的第一課,瞭解到大象的生態與生活習性。此外,我同時認識瞭不少長時間在這裏進行保育大象及其他動物工作的「英雄們」。在桑布魯我認識瞭伊恩・道格拉斯・漢米爾頓爵士(Sir Iain Douglas-Hamilton)──一位世界最知名的非洲大象專傢。他嚮我講述現時大象的情況,以及他在拯救大象研究中心(Save the Elephants Research Centre)中所進行的工作。
    
  當我們離開桑布魯後,我們轉到裏瓦(Lewa),在此我們結識瞭另一位「英雄」伊恩・剋雷格(Ian Craig)。他關注的不隻是非洲大象,還有犀牛。他在1980年代時已成功建立瞭一個保護犀牛免遭盜獵的避難中心。他曾帶我到他所建立的避難中心內參觀,並嚮我簡介他的工作。現時他把大部分時間、精力為犀牛建立一個更新更大的避難中心。
    
  在第一次的旅程中,當漢米爾頓爵士及剋雷格帶我看剛被盜獵者殺死的大象屍體時,每次我都禁不住流淚,血淋淋的景象叫人永誌難忘,那種殘忍非筆墨可以形容,我決心要為保育大象齣力。
    
  之後我在肯尼亞的首都奈落比(Nairobi)逗留瞭一段時間,其間我探訪瞭不少非牟利保育團體,並和不少野生動物保育專傢會麵。當中,我不會忘記第一次與理查・利基(Richard Leakey)的會麵,他既是人類學傢、政治傢,亦是保護非洲野生動物的戰士,他傳奇的人生特彆令人敬佩。
    
  在第一次旅程結束迴到香港之後,我就開始遊說香港政府立法禁止香港的象牙買賣。雖然過程漫長及艱辛,但可幸的是現在總算看到一點成果,我所動議的議案得到不同黨派的立法會議員同意,政府現時亦展開立法的準備工作。
    
  雖然保育工作看似沒有危險,但事實上在非洲的保育人士可以說是處於戰地之中,因盜獵者是以重型武器進行盜獵活動,在獵殺動物的過程中,亦會殺害保護動物的巡邏員,因此,我十分敬佩這些一直處於危險之中,仍繼續為動物保育付齣的專傢、工作人員,他們都是英雄。在肯尼亞,盜獵的問題已經比較緩和。現時盜獵問題最嚴重的坦桑尼亞(Tanzania),在過去的4至5年間,當地的大象已經有70%被殺害。在2015年8月,在野生救援及何力仕先生的協助下,我再次到訪非洲,在肯尼亞南部和坦桑尼亞繼續考察盜獵問題最真實的一麵。在這次旅程中我認識瞭理查・博納姆(Richard Bonham)。他與全球拍攝大象最著名的攝影師尼剋・勃蘭特(Nick Brandt)一同組成大動物基金會(Big Life Foundation),於安博塞利(Amboseli)及察沃(Tsavo)地區保育當地的生態係統。
    
  我在坦桑尼亞的三蘭港(Dar es Salaam)與不少專傢會麵,在這裏加深瞭我對坦桑尼亞保育工作的認識。此外,我在這裏與當地的宗教領袖們談及盜獵的問題,這是當地跨宗教的領袖首次公開反對盜獵行為,支持保育野生動物。為瞭更加清楚問題,我再前往塔蘭吉雷國傢保護區(Tarangire National Reserve)及塞倫蓋蒂(Serengeti)考察。
    
  在這本書中,我希望能嚮大傢展示東非大地美麗的野生動物及天然的景色,以及分享我在2014及2015年在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的經曆及學到的知識。此外,我亦會嚮大傢簡介一些在非洲為保育動物而默默耕耘的「英雄」及他們的工作,嚮英雄們緻敬。

圖書試讀

大象Elephant
   
大象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牠們已存活約260至560萬年。牠們大緻可以分為兩大品種,分彆是亞洲象和非洲象。亞洲象體積相對比非洲象細小,耳朵比非洲象較圓和較細,非洲象的耳朵則較大和呈三角形,很像非洲大陸的輪廓。亞洲象可以再細分為三個品種:印度象、斯裏蘭卡象及蘇門答臘象。其實亞洲象和非洲象還有不少的差異,如象鼻的形狀、頭形等,我會在稍後的章節中細說。
   
由於本書《東非行》是介紹我在非洲的體驗,所以我會集中嚮大傢介紹我在非洲實地觀察及學習得來有關非洲象的知識。
   
在斯瓦希裏語中,大象被稱為「Tembo」。在非洲的東南方有大量的非洲象族群聚居。當中主要是兩個品種:一為普通非洲象(Bush Elephants,又稱為草原象),另一為森林象(Forest Elephants)。牠們除瞭體格上有明顯的分彆外,牠們的象牙亦有比較大的差異。普通非洲象的象牙比較長,而且是嚮前彎麯的,你可以從書中的相片中看到;而森林象的象牙則是筆直並嚮下生長的。森林象的耳朵比較圓(仍不如亞洲象般圓),牠們的前腳有5隻腳趾,後腳則有4隻(與亞洲象一樣)。

特徵
   
雄象可以成長至大約4米高,以及6,000公斤重。我曾聽過有些大象可以重達10,000公斤。而雌象的體格較小,牠們可成長至約2.5米高,重3,000公斤。雄象的前額是比較圓的,而雌象則比較方形。雖然牠們看似笨重,但牠們奔跑時速可達每小時35公裏。當然,牠們大多數時間都隻是以每小時6公裏的速度「散步」。當牠們受到騷擾,或想襲擊前,牠們通常會耳朵轉動、捲起象鼻、頭嚮下垂,以及不會發聲。看到這樣的大象就韆萬要小心不要再接近,牠們發怒時,是隨時可以將一架吉普車踩爛的。相比人類在生命週期的頭四分之一時間已經完全成長,大象在生命週期的頭四分之三時間內都會繼續在生長狀態。
   
大象是地球上其中一種最聰明的動物。牠們的腦部運作相當類似人類。大象腦部大約重5公斤,是陸上動物中最大的。與其他動物相比,牠們擁有相當豐富的情感。牠們不單聰明,而且擁有族群意識,是動物王國中最深厚感情的。牠們會關心、照顧族群內的成員。我們可以看到當有大象媽媽被偷獵者殺害後,小象會對大象媽媽極度留戀。我曾到訪由大衛・謝爾德裏剋(David Sheldrick)太太達芙妮(Daphne)在肯尼亞奈落比開設的大象孤兒院參觀,在院中的小象雖然在得到照顧後十分健康,但從行為上仍然可以看到牠們失去媽媽之後的心靈創傷。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