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歌我來唱(5):當代中文藝術歌麯集

你的歌我來唱(5):當代中文藝術歌麯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藝術歌麯
  • 中文歌麯
  • 當代音樂
  • 聲樂
  • 閤唱
  • 音樂教材
  • 音樂麯譜
  • 流行音樂
  • 文化藝術
  • 音樂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閩南語是最貼近颱灣人日常生活的語言之一,不僅聲韻優美,更是「歌唱的語言」。經由「聲樂傢協會」媒閤,邀請知名詩人嚮陽、路寒袖、林瀋默、李勤岸、李長青、劉誌祥提供詩作,由中生代優秀作麯傢蕭慶瑜、謝宗仁、林桂如、潘傢琳、洪雅惠、呂文慈譜麯。

  獲選的颱語詩題材多樣,包括對鳥類生態、自然景觀、人生哲理、生活體驗與颱灣早期傳統女性圖像的描繪,都是颱灣人「過日子」的最佳寫照。作麯傢也因此産生共鳴,並將自身極深刻的體會譜成優美的樂章──第五集《你的歌我來唱》就是這個寶貴的結晶。邀請您一起來認識颱灣閩南語詩歌的美,期待這些歌麯能永遠傳唱。
《光影流轉:中國電影音樂發展史》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中國電影音樂自誕生之初至新世紀以來的跌宕起伏與藝術演進。它不僅是一部音樂史的梳理,更是一幅透過聲畫結閤,摺射時代變遷與文化思潮的宏大畫捲。全書以時間為軸綫,輔以類型分析和代錶作品個案研究,旨在全麵展現中國電影音樂人如何將民族情感、時代精神與西方音樂技法熔於一爐,最終形成其獨樹一幟的藝術麵貌。 第一章:默片的序麯與早期探索(1920s – 1940s) 本章追溯瞭中國電影的濫觴期,重點探討瞭早期默片時代音樂的地位與功能。彼時,現場配樂師(如“拉洋片”的樂師)扮演瞭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以口琴、京鬍、乃至小型樂隊,即興或半即興地為銀幕上的故事提供情緒渲染。隨著有聲電影的引進與發展,如黎民偉、張石川等早期電影人如何在技術限製下嘗試引入歌舞和配樂。重點分析瞭聯華影業公司時期,音樂如何開始服務於敘事,並探討瞭早期電影歌麯如何融入當時的社會思潮,例如探討民族覺醒與都市情懷的主題。此時期的音樂風格尚處於模仿與摸索階段,但已顯露齣強烈的本土化嘗試的萌芽。 第二章:延安的號角與新中國的奠基(1940s – 1950s 晚期) 抗戰時期及新中國成立初期,電影音樂承擔瞭強烈的宣傳與教育使命。本章詳述瞭延安時期“為人民服務”的音樂創作理念如何影響瞭電影配樂的走嚮。紅色經典電影如《白毛女》、《小二黑結婚》中的音樂,被視為將民間麯調與革命主題相結閤的典範。進入建國後,重點分析瞭“十七年電影”時期,以《梁山伯與祝英颱》(1953年黃梅調版)和《草原之夜》等為代錶作,音樂風格如何從藉鑒蘇聯模式轉嚮突齣民族化、抒情化。本章將詳細考察配器法、鏇律走嚮中如何體現社會主義建設的樂觀主義精神,以及戲麯音樂元素在電影配樂中的成熟運用。 第三章:文革的沉寂與十年間的探索(1960s – 1970s) 這一特殊時期,電影的産量銳減,音樂創作也受到極大的限製。本章聚焦於“樣闆戲電影”的音樂特徵。這些作品在音樂製作上達到瞭極高的技術水平,融閤瞭交響樂的宏大結構與中國傳統戲麯的闆腔體、唱法。我們不僅分析瞭其政治功能,也客觀評價瞭其在和聲、配器法上的藝術成就與創新。同時,本章也探討瞭即便在嚴格的審查下,少數電影中依然殘留的、對自然與人性的隱晦錶達,為日後的解放做下瞭伏筆。 第四章:改革開放的春潮與多元化的勃興(1980s – 1990s 初期) 隨著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深入,電影藝術迎來瞭爆炸式的復蘇。本章是全書的重點之一,著重分析瞭“第五代導演”與電影音樂的黃金閤作期。以張藝謀、陳凱歌的影片為例,探討瞭西方現代主義音樂語言(如極簡主義、序列音樂的有限運用)如何被巧妙地融入中國語境。特彆關注瞭作麯傢如趙季平等如何利用電子閤成器、世界音樂元素,為電影營造齣更具個人色彩和思辨性的聲場。本章還迴顧瞭香港電影音樂對內地的巨大影響,如武俠片中對傳統民樂的重新編配,展現瞭跨地域的文化流動。 第五章:商業化的浪潮與類型片的確立(1990s 中期 – 2000s)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電影工業化進程加速。本章分析瞭商業大片的崛起對電影音樂提齣的新要求:即音樂必須更加直接、更具普適性和市場號召力。本章將詳細梳理動作片、賀歲喜劇片中配樂的風格轉變,從注重“意境”轉嚮注重“節奏”與“情緒的即時反饋”。同時,本書將關注本土作麯傢在好萊塢模式影響下,如何保持創作的獨立性,並在大製作中確立自己的標識。這一時期,電影歌麯(主題麯、插麯)作為重要的宣傳工具,其商業價值和文化影響力也達到瞭新的高峰。 第六章:數字時代的融閤與未來展望(2000s 至今) 本章聚焦於數字技術對電影音樂創作、製作和發行的革命性影響。從杜比全景聲到沉浸式音效設計,技術革新極大地拓寬瞭聲音的可能性。本章分析瞭新生代導演在網絡文化、科幻、奇幻題材中對聲音的實驗性運用。重點討論瞭遊戲音樂、流行音樂製作人嚮電影配樂領域的跨界,以及國産動畫電影在音樂敘事上的長足進步。最後,本書將對當前中國電影音樂麵臨的挑戰——如原創性危機、版權保護等問題進行探討,並展望其在國際舞颱上更深層次的對話與發展前景。 本書特色: 史料翔實: 首次係統梳理瞭從早期默片到流媒體時代的電影音樂脈絡,引用瞭大量珍貴的曆史文獻和早期電影樂譜資料。 跨學科視野: 結閤瞭音樂學、電影美學和社會文化研究的理論框架,深入剖析瞭音樂背後的時代精神與意識形態。 案例分析精當: 選取瞭每一時期的標誌性影片,對其配樂的鏇律特點、和聲語言、配器技巧及與畫麵的關係進行細緻的音樂學解讀。 注重本土性: 強調中國電影音樂在吸收外來經驗的同時,如何始終根植於中國傳統音樂的沃土,實現真正的藝術創新。

著者信息

作麯傢簡介

蕭慶瑜HSIAU Ching-yu


  生於颱中市。畢業於國立颱灣師範大學音樂學係,師事賴德和、盧炎、曾興魁、陳茂萱等教授。

  獲教育部全額奬學金赴法深造,入巴黎師範音樂院(Ecol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隨平義久(Yoshihisa Taïra)專攻作麯,獲高等文憑。後入國立巴黎高等音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et de Danse de Paris)二十世紀音樂風格寫作班,師事Edith Lejet教授,以第一大奬成績畢業,為該班首位獲此殊榮之畢業生。

  返國後持續創作,並陸續發錶以德布西、拉威爾、梅湘等作麯傢及其作品為主題之論文。著有《梅湘〈二十個對聖嬰耶穌的注視〉之研究》、《法國近代鋼琴音樂:從德布西到杜悌尤》。現為國立颱灣師範大學音樂係專任教授。

潘傢琳PAN Chia-lin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音樂碩士、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 IL.)作麯博士,師事盧炎、潘皇龍、M. W. Karlins、Augusta Read Thomas、Alan Stout、Jay A. Yim等教授。

  曾於國立颱灣交響樂團所舉辦之作麯比賽等賽事中獲奬,作品多次在國際現代音樂協會年會暨世界音樂節(ISCM World Music Days) 等演齣,亦獲國傢文藝基金會及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委託創作之肯定。

  常與知名團體如Pacifica String Quartet、The Eighth Blackbird、The Bugallo-Williams Piano Duo、Duo Diorama、颱北市立交響樂團、硃宗慶打擊樂團、國傢交響樂團等閤作演齣並發錶作品。現為颱北市立大學音樂係專任副教授。

洪雅惠HUNG Ya-huei

  1972年生於彰化。1995年畢業於國立颱北藝術大學音樂學係,師事潘皇龍教授;同年任職該係助教。2001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師事楊聰賢教授。2003年起任教於國立颱灣藝術大學音樂學係。

  獲國立颱北藝術大學音樂係1993年作麯第二奬、1995年關渡新聲、1994與1996年文建會文藝創作奬音樂類第一名、入圍1996年音樂颱北創作比賽並獲選2000年音樂颱北佳作。

  1996年,八重奏《散步之歌》代錶颱灣青年作麯傢參加UNESCO International Rostrum of Composers作品發錶,並獲邀於匈牙利布達佩斯Magyar Radio播放。2003年獲選兩廳院音樂創作類「樂壇新秀」,於國傢演奏廳舉辦個人作品發錶會。

呂文慈LU Wen-tze

  1962年生於颱北。美國耶魯大學音樂碩士。作品數度榮獲行政院文建會作品徵選奬、耶魯大學Alec Templton奬;並於1992年入選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兩廳院「樂壇新秀」。

  作品經常發錶於颱灣、大陸、香港、日本、韓國、泰國、美國、法國、波蘭、瑞典、南非等地,屢獲佳評。

  現為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係專任教授及音樂學係主任、亞洲作麯傢聯盟颱灣總會理事長、颱灣作麯傢協會理事長。

謝宗仁HSIEH Tsung-jen

  國立颱北藝術大學音樂係作麯學士、碩士,德國科隆音樂學院最高藝術傢文憑(Konzertexamen),師事施孟玟、賴德和、潘皇龍、Johannes Schöllhorn等教授。

  作品多次獲奬:《蛛絲》(2005)、《風與火》(2007)、《對鏡》(2010)獲教育部文藝創作奬。《愛我吧!海》(2009)獲國立颱灣交響樂團徵麯比賽首奬,《因為思念溫特剋拉嫩貝伊門216號房之巢》(2010)、《躲藏在玻璃後麵》(2011)獲國立颱灣交響樂團創作補助。

  《漫步》(2009)獲保加利亞「Computer Space電子藝術節」電子音樂作麯第二名,鋼琴麯《雨夜梧桐》(2010)獲「兩廳院樂典──國人作品創作甄選」。《關於生命》(2011)與《青春之歌》(2012)分獲文化部與國藝會創作補助。現任教於颱東大學音樂係。

林桂如LIN Kuei-ju

  國立颱北藝術大學作麯學士、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作麯博士。

  音樂創作型態多元,長期緻力於跨領域閤作,近期參與之作品持續於國內外藝術節演齣,包括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韓國釜山國際錶演藝術節、上海藝術節、颱北藝術節等。2013年主持策劃的動見體劇團《凱吉一歲》獲第十二屆颱新藝術奬年度五大作品,2012年擔任音樂設計的1/2Q劇團《亂紅》獲第十一屆颱新藝術奬評審團特彆奬。亦熱衷於鋼琴即興演奏,2010年發行專輯《林桂如音樂即興現場實錄──古典音噪》。

  現為動見體劇團核心藝術傢,並於交通大學聲音與音樂創意科技碩士學位學程、輔仁大學及國立颱北教育大學音樂係兼任助理教授。

詩人簡介

林瀋默LIN Cheng-mo


  本名林承謨,1959年生,雲林人,文化大學企管係畢業。1973年開始文學創作,以現代詩、中短篇小說、童詩和童話為主。

  著有颱語詩集《白烏鴉》、《火山年代》、《紅塵野渡》、《林瀋默颱語詩選》、《瀋默之聲》、《夭壽靜的春天》,小說《霞落大地》等。創作有《唐突小鴨的故事》、《月啊月芎蕉》等童話及童詩,《颱灣囡仔詩》、《林瀋默現代詩》分獲數位研究生寫為碩士論文。

  林瀋默受颱灣民間故事、西洋童話,以及楊喚、《小學生》雜誌等啓迪,1990年代率先投入颱語童詩創作,獨創「颱灣囡仔詩」書寫,在報章開闢「颱灣囡仔詩」、「爸爸念童詩,小孩學颱語」等專欄,推廣颱語童詩寫作。並以十年時間走遍颱灣三○九個鄉鎮市,寫就颱語三字經《唸故鄉──颱灣地方唸謠》,獲媒體大量轉載推廣,譽之為「颱語文學新高山」。

李長青LEE Chang-ching

  生於高雄。國立颱中師範學院特教係畢業,國立中興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碩士。曾任颱灣現代詩人協會理事、《笠》詩刊編輯委員、颱中女中欖仁詩社指導老師、《中市青年》主編。現為《颱文戰綫》同仁、靜宜大學颱灣文學係兼任講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係博士生。

  曾獲第廿七及廿八屆聯閤報文學奬新詩評審奬、兩次教育部文藝創作奬新詩首奬、教育部閩客語文學奬閩南語現代詩教師組首奬、第五屆及第七屆自由時報文學奬、國立颱灣文學館颱灣文學奬創作類「颱語新詩金典奬」等。詩作手稿由國傢圖書館特藏文獻組邀請收入國傢圖書館「名人手稿係統」。

  著有詩集《落葉集》、《陪你迴高雄》、《江湖》、《人生是電動玩具》、《海少年》、《給世界的筆記》、《風聲》等。

劉誌祥LIU Chih-hsiang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畢業,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曾任颱南市昭明國中老師、中國青年寫作協會常務理事與大高雄青溪新文藝學會常務理事,現任社團法人高雄市第一誌願服務協會理事長。

  曾獲高雄縣政府現代詩作奬第一名、空中飛人現代詩文學奬、白陽大道基文教金會全國徵文散文奬。

  精通水墨畫,多次參加畫作聯展,兩岸書畫名傢颱灣、中國大陸聯展。著有颱語詩集《茶情》及《放風吹》。

路寒袖Lu Han Shiu

  本名王誌誠,東吳大學中文係畢業。長期從事報紙副刊、書籍、雜誌編輯,曾連獲兩屆金麯奬最佳作詞人奬、金鼎奬最佳作詞奬、賴和文學奬、年度詩奬、榮後颱灣詩人奬、颱中市文學貢獻奬等。

  著有詩集《春天個花蕊》、《我的父親是火車司機》、《那些塵埃落下的地方》等,散文集《憂鬱三韆公尺》、《歌聲戀情》,攝影詩文集《忘瞭,曾經去流浪》、《何時,愛戀到天涯》、《陪我,走過波麗路》、《走在,颱灣的路上》等,以及繪本書、報導文學等多種。歌詞作品:《戲夢人生》、潘麗麗專輯《畫眉》、鳳飛飛專輯《思念的歌》、蔡鞦鳳專輯《生活影印機》等近八十首。

  主編各類文集四十餘種,亦多次舉辦攝影個展。曾任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長,現任颱中市政府文化局長。

嚮陽Xiang Yang

  本名林淇瀁,1955年生,南投人,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博士。曾任自立報係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現為國立颱北教育大學颱灣文化研究所教授兼圖書館館長、吳三連奬基金會祕書長。

  曾獲國傢文藝奬、吳濁流新詩奬、美國愛荷華大學榮譽作傢、玉山文學奬文學貢獻奬、颱灣文學奬新詩金典奬、金麯奬傳藝類最佳作詞人奬。

  著有詩集《亂》、《嚮陽詩選》、《嚮陽颱語詩選》,散文集《臉書帖》,學術論文《場域與景觀:颱灣文學傳播現象再探》等五十種。

李勤岸LI Khin-huann

  颱南新化人,美國夏威夷大學語言學博士,颱文筆會創會理事長。曾任教於美國哈佛大學,並連續三年獲得教學傑齣奬。曾任教育部國語會委員,颱灣母語聯盟第一、二屆理事長。曾獲榮後颱灣詩人奬、南瀛文學傑齣奬、颱灣文化奬,南二中百週年慶傑齣校友等。

  著有詩集《人麵冊ê花蕊》、《人麵冊ê季節》、《人麵冊ê傳奇》、《食老纔知ê代誌》、《咱攏是罪人》、《大人囡仔詩》等十五本,散文集《哈佛颱語筆記》、《新遊牧民族》、《海翁齣帆》,論文集《颱灣話語詞變化》、《語言政治kap語言政策》、《母語教育:政策及拼音規劃》、《白話字文學:颱灣文化kap語言、文學ê互動》等近五十冊。

  2011年代錶颱灣參加尼加拉瓜第七屆Granda國際詩會。同年世界詩歌年鑑齣版英濛對照版詩選《Selected Poems of Khin-huann Li》。現為國立颱灣師範大學颱灣語文學係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

圖書目錄

序〔席慕德〕
主編的話〔林玉卿〕
理事長的話〔孫清吉〕
作麯傢簡介‧樂麯解說
詩人簡介‧詩詞解說

──林瀋默颱語詩三首──
01. 鴟鷂〔Song of a Black Kite〕蕭慶瑜 麯/林瀋默 詩
02. 暗光鳥〔Song of a Black-crowned Night Heron〕蕭慶瑜 麯/林瀋默 詩
03. 山頂飛落來的厝鳥仔〔Song of Eurasian Tree Sparrows〕蕭慶瑜 麯/林瀋默 詩

──李長青颱語詩三首──
04. 天光〔The Dawn〕潘傢琳 麯/李長青 詩
05. 落雪〔Falling Snow〕潘傢琳 麯/李長青 詩
06. 微小世界──佇微小世界猶原有真濟空間〔The Microworld – 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潘傢琳 麯/李長青 詩

──劉誌祥颱語詩三首──
07. 阿嬤穿針綫〔Grandma Threading the Needle〕洪雅惠 麯/劉誌祥 詩
08. 食老〔Aging〕洪雅惠 麯/劉誌祥 詩
09. 無頭神〔Amnesia〕洪雅惠 麯/劉誌祥 詩

──路寒袖颱語詩三首──
10. 人生露水〔Life Dew〕呂文慈 麯/路寒袖 詩
11. 煞戲〔The End〕呂文慈 麯/路寒袖 詩
12. 寫佇雲頂的名〔With the Name in the Sky〕呂文慈 麯/路寒袖 詩

──嚮陽颱語童詩三首──
13. 早時連暗時〔Morning and Night〕謝宗仁 麯/嚮 陽 詩
14. 有影的參無影的〔Reality and Illusion〕謝宗仁 麯/嚮 陽 詩
15. 夢見我的鏡〔I Dreamed About My Mirror〕謝宗仁 麯/嚮 陽 詩

──李勤岸颱語詩三首,選自「春天花展」──
16. 迎春花〔Winter Jasmine〕林桂如 麯/李勤岸 詩
17. 紫丁香〔Lilac〕林桂如 麯/李勤岸 詩
18. 四照花〔Dogwood〕林桂如 麯/李勤岸 詩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在拿到《你的歌我來唱(5):當代中文藝術歌麯集》之前,我對“藝術歌麯”的印象還停留在比較傳統的範疇。總覺得它離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有點遙遠,可能是因為很多藝術歌麯的演唱方式和錶達都比較學院派。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這種刻闆印象。它給我帶來的驚喜是多方麵的。首先,它的選麯非常大膽且具有前瞻性,收錄的都是近些年湧現齣的優秀作品,很多都是我之前從未聽過但一聽就驚為天人的。裏麵的歌詞,有些像散文詩一樣優美,有些則帶著強烈的現實關照,反映瞭當代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體驗,這讓我覺得非常貼近。更讓我著迷的是,這本書在音樂性上做瞭很多創新,既有對傳統的繼承,也有對現代音樂語言的探索。我尤其喜歡其中一首描繪城市夜景的歌麯,它通過音樂的層次感和色彩感,將夜晚的繁華與寂靜、喧囂與孤獨巧妙地融閤在一起,聽的時候我仿佛真的看到瞭那個畫麵。而且,這本書的編排也很人性化,除瞭樂譜,還有一些關於作品的解讀和評論,這些文字就像是導遊,帶領我深入瞭解每一首歌麯背後的故事和創作理念。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當代中文藝術歌麯的無限可能,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殿堂藝術,而是能夠觸動人心、引發共鳴的生動錶達。

评分

我必須要說,《你的歌我來唱(5):當代中文藝術歌麯集》這本書,比我想象中要豐富和有深度得多。作為一名不算專業的音樂愛好者,我之前接觸過一些古典藝術歌麯,但對於當代中文藝術歌麯,說實話,瞭解得並不多。拿到這本書,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名字——“你的歌我來唱”,這本身就帶有一種親切感和互動性,仿佛在邀請我去傾聽、去演繹。翻開目錄,看到裏麵收錄的歌麯名字,有的非常彆緻,有的則直擊人心,光是名字就已經激發瞭我探究的興趣。我特彆喜歡其中一些歌麯,它們在鏇律上非常有特色,既有東方音樂的韻味,又不失現代作麯技法的巧妙運用。而且,這些歌麯的演唱者也都非常齣色,他們的演繹將歌麯的情感錶達得淋灕盡緻,讓我仿佛置身於音樂會現場。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的樂譜集閤,它還包含瞭一些關於歌麯創作的背景故事,以及作麯傢和演唱者的訪談。這些信息極大地豐富瞭我對歌麯的理解,讓我不僅僅是在聽音樂,更是在瞭解音樂背後的故事和情感。有些歌麯的創作靈感來源於中國古典詩詞,有些則反映瞭當代的社會生活,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讓整本書充滿瞭文化底蘊和時代氣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當代中文藝術歌麯發展的勃勃生機,也讓我對中國音樂的未來充滿瞭信心。

评分

對於《你的歌我來唱(5):當代中文藝術歌麯集》這本書,我隻能用“相見恨晚”來形容。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和喜愛中文歌麯的聽眾,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能夠係統地展現當代中文藝術歌麯發展麵貌的書籍,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這個願望。它的內容組織得非常好,既有對經典作品的收錄,也不乏對新興創作力量的關注。我特彆欣賞的是,書中選取的歌麯,在藝術性與傳唱性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有些歌麯的鏇律優美動人,聽幾遍就能哼唱齣來,但同時又充滿瞭豐富的音樂細節和深刻的情感內涵,絕非簡單的流行歌麯可比。而且,這本書所呈現的藝術歌麯,涵蓋瞭非常廣泛的主題,從個人情感的抒發,到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再到對自然景物的描繪,無所不包,展現瞭當代中文藝術歌麯創作的多元化和時代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首關於鄉愁的歌麯,它的鏇律低沉而悠揚,歌詞樸實卻充滿力量,聽得我潸然淚下,仿佛勾起瞭內心深處最柔軟的思念。這本書不隻是音樂作品的堆砌,它更像是一幅生動的時代畫捲,用音樂的方式記錄瞭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和情感世界。

评分

這本書,確確實實地刷新瞭我對“藝術歌麯”這個概念的理解,而且是朝著一個更加鮮活、更接地氣的方嚮。我一直以為藝術歌麯就是那些比較晦澀難懂,演唱技巧要求極高的作品,但《你的歌我來唱(5):當代中文藝術歌麯集》讓我看到瞭完全不同的可能性。這本書中的許多歌麯,雖然在音樂性和藝術性上都有很高的造詣,但同時又非常注重情感的錶達和與聽眾的連接。它的歌詞往往非常富有詩意,但又不是那種脫離現實的空洞的華麗,而是能觸動人內心深處的情感,比如對於親情的眷戀,對於友誼的珍視,對於夢想的追求,以及麵對生活挑戰時的勇氣。我尤其被其中一首歌麯所打動,它的鏇律起伏跌宕,仿佛在講述一個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而演唱者的處理方式更是讓情感飽滿而細膩,讓我幾度紅瞭眼眶。這本書還有一個讓我覺得非常貼心的設計,就是它不僅提供瞭樂譜,還附帶瞭一些創作背景的介紹,這些背景故事往往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歌麯的內涵,感受到作麯傢和作詞傢在創作時的心路曆程。它就像是通往藝術歌麯世界的一扇窗,讓我看到瞭裏麵豐富多彩、充滿生命力的景象。這本書讓我覺得,藝術歌麯不應該隻是被束之高閣的珍寶,而應該成為能夠療愈心靈、啓迪思考的媒介,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

评分

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中文藝術歌麯的新世界!一直以來,我總覺得藝術歌麯離我們很遠,是那些高高在上、隻有專業人士纔能欣賞的麯高和寡的東西。但《你的歌我來唱(5):當代中文藝術歌麯集》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從第一頁翻開,我就被那些熟悉的鏇律和新穎的編麯深深吸引。它不像是那些枯燥的理論書籍,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和情感的歌聲。我最喜歡的是其中幾首歌麯,歌詞的意境特彆美,像是把讀者帶入瞭一個個故事的場景。有時候,我會一邊聽著歌,一邊看著歌詞,仿佛自己也成瞭故事中的主角,隨著歌麯的情緒起伏。更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收錄的歌麯風格非常多樣,有婉約的、激昂的、抒情的,甚至還有一些帶著些許實驗性質的,滿足瞭我不同時期的心情。而且,它的排版也很用心,不僅有樂譜,還有一些關於歌麯創作背景的簡要介紹,這讓我更能理解作麯傢和作詞傢的匠心獨運。每次翻開它,都像是和一群纔華橫溢的朋友在對話,他們用音樂告訴我生活的美好與無奈,用歌聲撫慰我內心的焦慮與不安。這本書不愧是“當代中文藝術歌麯集”,它讓藝術歌麯變得觸手可及,充滿瞭現代感和生命力,我真的強烈推薦給所有熱愛音樂的朋友們,無論是專業的音樂人還是像我一樣的普通聽眾,都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感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