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大自然(第二版)

筆記大自然(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自然觀察
  • 博物學
  • 野外生存
  • 動植物
  • 科學普及
  • 自然筆記
  • 繪畫
  • 手繪
  • 戶外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初學者可能對畫畫、寫作或是學習自然事物帶有恐懼,但是《筆記大自然》以平易近人、閑散不拘的型式,配閤樸實無華的素寫,讓人覺得這種栩栩如生的記錄極其自然、無需畏懼,就像拍快照或寫明信片給友人一樣自然。如果想發現自然並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這絕對是本入門好書。作者 Clare Walker Leslie 是美國知名的野生動植物畫傢、自然觀察傢和教育傢,目前已有七本著作。 Charles E. Roth 教授環境科學,緻力於環境教育,曾獲多次奬項,是20本著作的作者。兩人已經利用發展多年的方法去教導人們如何記錄自然事物。

  藉由創作自己的自然筆記,你可以經曆一趟生機無限卻寜靜安穩的冒險之旅。不論哪個季節、天氣如何,或是身在何處,它都能使我們放慢腳步,去觀察、省思、並重新投入那彷彿活生生鑲嵌畫的大自然懷抱。

  在《筆記大自然》書中,處處可見結閤實用和樂趣的圖畫。數百年來,這樣的繪畫一直是呈現自然世界的主要方式。
  自然史這門藝術,在《筆記大自然》這本書中展現得淋灕盡緻,也顯示另一種功能──將繪圖者和他的觀察融閤在一起。這是它比攝影更重要的地方,繪圖者「再造」所見事物,而不隻是單純地記錄而已。
  ── Edward O. Wilson
 
  在自然學習領域裏,
  對各地各種年齡的人來說,
  剋萊兒的作品價值是無法衡量的。
  我們運用它在「根與芽計畫」中,
  協助年青人磨鍊觀察技藝,並深度融入自然。
  ──珍古德
探尋未知秘境:現代探險與自然保護的史詩 一部關於人類勇氣、科學探索與地球脈動交織的宏大敘事 本書並非一本關於園藝、植物學或個人生活記錄的筆記匯編,它是一部橫跨五大洲,深入人類文明邊緣地帶與地球未觸及角落的探險實錄。它聚焦於二十一世紀初,在全球化加速背景下,個體探險傢、獨立科學傢以及民間環保組織如何麵對新的挑戰,重新定義“發現”的意義。 第一部分:冰封世界的呼喚——極地科學的拓荒者 我們將跟隨一支由語言學傢、冰川學傢和海洋生物學傢組成的跨學科團隊,進入格陵蘭冰蓋深處和南極洲羅斯冰架的邊緣地帶。這部分內容詳盡記錄瞭他們在極端氣候下建立臨時研究站的艱辛過程,重點描繪瞭前沿的地球物理學研究:如何利用地質雷達穿透數公裏厚的冰層,探查隱藏在冰蓋之下的古老岩石結構,以及冰層融化速度對全球洋流模式的潛在顛覆性影響。 書中細緻入微地描述瞭對失落的北極原住民狩獵路綫的考古學追蹤。探險傢們不僅要與嚴酷的自然環境搏鬥,更要與時間賽跑,搶救性地記錄那些因氣候變化而迅速消逝的文化印記。我們看到的是,科學研究如何與人文學科的緊密結閤,共同構建一幅關於地球曆史的立體圖景。這裏沒有對日常花草的描摹,而是對數萬年地質演變的深思。 第二部分:亞馬遜雨林深處的生物多樣性“黑匣子” 本書的第二捲將讀者帶入南美洲未被充分勘探的熱帶雨林腹地,特彆是巴西與秘魯邊境交界處,一個長期被原住民社區保護的“禁區”。重點不在於對已知物種的簡單羅列,而是關於極端環境下的“隱秘生物學”。 作者深入記錄瞭一次為期八個月的昆蟲學和微生物學考察。團隊的目標是收集和分析生活在特定樹冠層(Canopy)中的共生微生物群落,這些微生物對於理解植物如何適應高濕高熱環境至關重要。書中詳細描述瞭定製的攀爬設備的使用方法,以及在潮濕環境下保持精密電子設備和培養基無菌的復雜技術。 同時,章節著重探討瞭人類學與生態學的衝突與閤作。探險隊如何與世代居住於此的土著部落建立信任,學習他們對環境的復雜認知,並共同對抗非法伐木和采礦活動。這不是一本關於植物圖鑒的記錄,而是關於在人類活動壓力下,如何挽救地球生物基因庫的實戰策略。我們看到的是對未命名物種的科學記錄,以及保護這些棲息地所麵臨的政治與經濟阻力。 第三部分:深海的寂靜與挑戰——人類的最後邊疆 第三部分將焦點轉嚮地球錶麵下方70%的領域——深海。本書詳細記錄瞭一次利用載人深潛器(HOV)對太平洋馬裏亞納海溝底部熱液噴口區域的考察。這不是一次輕鬆的海洋觀光,而是對極端物理化學環境的探索。 書中詳盡地介紹瞭深潛器的技術規格、生命維持係統及其在數韆米水壓下的工作原理。科學考察的目標是研究極端嗜熱古細菌的生命機製,這些生物可能為理解地球生命的起源提供綫索。描述的場景包括:在完全黑暗中,依靠聲呐和機械臂進行精確取樣,以及如何應對突發的設備故障。 此外,探險的另一層意義在於海洋資源勘探的倫理睏境。考察隊在記錄深海生態係統的同時,也記錄瞭區域內潛在的深海采礦活動留下的初步痕跡,引發瞭關於人類嚮海洋深處索取的界限的嚴肅討論。這部分內容充滿瞭工程學細節、海洋地質學理論以及對生命極限的哲學反思。 第四部分:荒漠重生:氣候變化下的水文與曆史追蹤 最後一章將我們引嚮中亞和非洲的乾旱地帶。探險隊利用先進的遙感技術和古氣候模型,試圖重建數韆年來沙漠地區的水文變遷史。任務是定位那些因氣候乾燥而從地圖上消失的古代河流路徑。 內容側重於水資源管理和地質年代學。探險傢們使用同位素分析技術,通過分析古湖泊沉積物中的微小化石和化學指紋,來推斷季風帶的遷移對人類定居模式的影響。書中穿插瞭對當地遊牧民族在日益嚴峻的沙化威脅下,如何調整其傳統知識體係以適應生存的觀察。 總結 《探尋未知秘境》是一部關於現代探險精神的頌歌,它融閤瞭最前沿的科學技術與人類麵對未知時的不屈意誌。全書的核心,在於展示當代科學探險傢如何在全球性的環境危機中,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去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它記錄的,是人類在地球的“未盡之地”所進行的一係列高風險、高迴報的知識拓荒行動。全書充滿瞭對科學方法的尊重、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對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深刻憂慮,是一部嚴肅的、麵嚮未來的非虛構作品。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Clare Walker Leslie & Charles E. Roth


  Clare Walker Leslie 是美國知名的野生動植畫傢、自然觀察傢、教育傢。她有七本著作,包括《自然繪畫》(Natural Drawing)、《田野素描之藝術》(The Art of Field Sketching)等。Clare 在大學及自然中心帶領研習營和學校課程,包括緬因州的奧杜邦社團、威廉斯學院以及麻薩諸塞州藝術學院。Charles E. Roth 教授環境科學,有20本著作,他身兼麻薩諸塞州奧杜邦社團教育執行長多年,從地方到全國性的環保團體中,都可見到 Charles 活躍的身影。Charles 得過不少奬,包括美國環保署頒發的環保有功奬。 
   
  Clare 和 Charles 已經利用發展多年的方法去教導人們如何記錄自然事物。不論哪個季節,也不管你的目標是什麼,《筆記大自然》這本書都將指引你如何為大自然寫日記,你也可以從其他業餘者或專業的作品中學習各項技巧。藉由創作自己的自然筆記,你可以經曆一趟生機無限卻寜靜安穩的冒險之旅。不論哪個季節、天氣如何,或是身在何處,它都能使我們放慢腳步,去觀察、省思、並重新投入那彷彿活生生鑲嵌畫的大自然懷抱。

譯者簡介

羅幸惠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係畢業,曾任自由時報、聯閤晚報記者,目前窩居颱南。

圖書目錄

再版序......................................... 6
原序..................................... 7
作者序....................................... 8
 
第一篇:開始動手
1. 找尋自然日記..............................13
2. 動手寫自然日記............................27
3. 自然日記範本..............................47
 
第二篇:記錄四季
4. 永不間斷的自然日記........................75
5. 鞦天自然日記..............................83
6. 鼕天自然日記............................. 99
7. 春天自然日記.............................115
8. 夏天自然日記............................. 131
 
第三篇:四季慶典
由剋萊兒的自然筆記中新選取的篇章 . . . . . 147
 
第四篇:學習與教授自然日記
9. 動筆塗鴉 . . . . . . . . . . . . . . . . 181
10. 教授各年齡層的人寫自然日記 . . . . . . 197
11. 在學校和學生一起寫自然日記 . . . . . . 205
 
建議書單 . . . . . . . . . . . . . . . . . . . 214
相關資源 . . . . . . . . . . . . . . . . . . . 218
評估自然日記寫作技巧的評量錶 . . . . .221
颱灣自然史相關名錄 . . . . . . . . . . . . . . . . . . . 222
緻謝.........................................224

圖書序言

齣版序

  十年前齣版的書不斷接到讀書來電,查詢是否還有庫存書,讓我們決定要再版《筆記大自然》,因為它的價值一直存在著。在決定再版後,重新閱讀《筆記大自然》,發現它的確是一本經典的自然史記錄教學書:教師可以拿它當課本,自學者可以當範本,喜愛自然者可以臥遊,因為書中不隻按步就班教導如何進行自然觀察與記錄,作者精彩的畫作除瞭可以欣賞外,還會引領讀者神遊大自然。

  《筆記大自然》從入門開始敘述,先幫讀者卸除「不敢畫」的心理障礙,再逐步介紹觀察記錄的技巧與重點,接著以四時變化的實例,教導讀者如何寫作自己的自然日記,最後談到帶領小朋友進入自然觀察的上課技法,使讀者可以「照錶操課」,開始自己的自然筆記以外,也是學校教師帶領自然觀察課程的重要教材。書末附錄提供一份豐富的參考書單,雖然都是外文書,有許多國內已有中文譯本。為使中文讀者更方便使用本書,我們另外提供一些中文的參考書單,以及早期在颱灣活動的自然觀察者(或採集者)名單。

  兩位作者實務上的經驗十分豐富,平常就帶領許多學生從事自然觀察和記錄,各彆都有不同的著作。兩人各盡所長閤寫《筆記大自然》, 確實造福喜愛大自然的讀者,使讀者在一本書中同時獲得兩位專傢的精華知識。

  再版內容新增32 頁作者剋萊兒的作品26 幅,主要選材自她在各季節的精彩觀察與自然筆記,幅幅栩栩如生,讓讀者深入瞭解作者的畫作心境,既可做為臨摹對象,又可在賞讀之際,跟隨作者臥遊,同時提供進階的讀者許多思索的方嚮。為節約紙張,我們把索引刪除,但保留在電子版內,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透過網路下載使用。

  再版過程本身十分精彩。很感謝羅幸惠百忙中,以使命感來完成增訂部分的翻譯。新增圖版的手寫字很多,李庚諄書寫第一次時,為考量搭配原著的筆跡,用心使用多種不同特性的筆來書寫,但卻無法在印刷上獲得預期的效果,隻好捨愛改用筆跡清楚的筆重新書寫過。經過十餘年的物換星移,原使用的電腦軟體幾乎找不到印刷廠還留著,好不容易找到有早期電腦的印刷廠卻發現備份的檔案有許多讀不齣來,花瞭許多力氣,從眾多備份中找到零星四散的可用檔案,纔拼迴原形。而初版採用的再生紙張已經停産,幸好在環保意識下,現時有不少「森林友善」的FSC紙品,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希望再版《筆記大自然》能引導更多讀者進入自然觀察與記錄的行列,把美好留下,展望更佳的未來。更希望透過自然筆記,讓我們的環境更宜人,讓我們的生活更舒適。

  最後,我們感謝眾多讀者的鼓勵和耐心的等待,讓鄉宇文化把《筆記大自然》再版齣來。普生陳達得的一段話幫我們解決電腦的轉檔問題、華品文創陳鞦玲提供優良的行銷建議、好友賴子文幫忙比對原文新舊版的差異,這些幫助讓《筆記大自然》順利齣版,我們要特彆感謝。
 
羅宏仁

推薦序

  什麼是自然史(natural history)?其實,它就在你四周,恰似由山頂瞭望到的大片山林,或是都市裏人行道上冒齣的一行雜草,也可能是衝齣海麵的鯨魚,或是在池水中藻類上豐富的浮遊生物。這世上處處生機無限,隨時等待喜愛者去探險,在不時的造訪當中,找到既真實又虛擬的世界。如果你覺得現代科技已經足夠令人驚奇,你可能不知道,人行道上的雜草或是池水中的浮遊生物可比任何人類所發明的器物都來得復雜。
   
  由於人類已經跟隨自然演化超過數百萬年,我們必然認為自己擁有天賦本能,能夠從體驗大自然中獲得深度的興奮和愉悅。再者,由於人類在演化過程中早已絕妙地適應這星球上微薄的生物圈,因此,我們的生存端賴瞭解與保護人類以外的生命。一個潔淨、健全的自然環境最符閤人類的利益,同時也是我們最大的享受。
   
  在《筆記大自然》書中,處處可見結閤實用和樂趣的圖畫。數百年來,這樣的繪畫一直是呈現自然世界的主要方式。有一段時間,許多人相信自然史和科學繪畫會被攝影和圖錶取代。但這兩者隻能錶達人類眼光所看到的兩個極端──一邊把細微的闡述框架起來,另一邊再把資料摘要齣來。自然繪畫即是介於這兩者之間。畢竟,經過觀察畫齣生物最重要和最有趣的部分是攝影和圖錶根本不可能達到的境界。其實,自然繪畫非常有彈性,從為專業書籍設計的科學圖像,到傳達美感樂趣的創作藝術都包括在內。
   
  自然史這門藝術,在《筆記大自然》這本書中展現得淋灕盡緻,也顯示另一種功能    將繪圖者和他的觀察融閤在一起。這是它比攝影更重要的地方,繪圖者「再造」所見事物,而不隻是單純地記錄而已。他錶現齣自認為重要的部分,因此將值得強調的部位以獨立而令人激賞的圖象來錶達,把自己獲得的印象用文字敘述或註解來加以強化。這種創作過程是自然觀察的核心,對任何想享受其中樂趣的人來說,它會讓你擁有一段美好的經驗,也是最長久的迴憶。

Edward O. Wilson  哈佛大學教授  比較動物學博物館昆蟲學榮譽館長

作者序

  當我還小的時候,總是鎮日在野外嬉遊,大自然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對我的姐妹和朋友而言也是如此。我們發現樹木是可以攀爬的高塔,灌木叢就像山洞,林木蓊鬱的小徑可以任腳踏車馳騁,更在河岸邊玩過數不清的遊戲,可是,我們從不知道這些花草樹木的名字。而現在,森林消失瞭,我卻因為當年戲耍的神奇時光及與大自然建立的情誼而成為自然觀察者和畫傢。
   
  我在自然觀察之餘也從事教學、繪畫與寫作,人們總喜歡問我是怎麼開始的?我無法在這裏詳述一個長篇故事,一切都由那片森林開始。我從學校畢業後便開始教畫,同時繼續學習演奏大提琴,但是大自然總讓我著迷,我開始試著在教課時結閤繪畫和自然兩門學問,可惜並不成功,隻好放棄自我,學習做個自然觀察者和自然畫傢。有一天,我跟一位朋友劃獨木舟通過遼闊無際的大海,在麻薩諸塞州的海岸,數算著我們經過的海鳥……我知道我找到自己的方嚮。我們經曆一趟孤獨的旅程,一大群濱鷸在岸邊覓食,當時我帶著活頁畫紙與望遠鏡,在顛簸的獨木舟內自然揮動畫筆──我仍保有那次奇妙事件的畫作。
  
  很多自然觀察者都是自學而來的,努力找尋一些適閤的課程、書籍以及心靈導師。我很幸運地尋得自己需要的良師益友,像英國的Eric Ennion、John Busby、瑞典的Gunnar Brosewitz,還有美國的Marie Henry、Libby  Darlington和Don Stokes。他們認為,我應該更積極地在美國本土推廣生態繪畫以及記錄自然日記,這在歐洲早已成為學習科學的傳統和方式之一。             
   
  25年後,我已婚,育有兩名子女,齣版瞭六本書,同時生活在佛濛特鄉間和劍橋這個大學城(哈佛大學)。我沒有畫室,巡迴全國的教畫生活都是以曆年的自然日記為藍本。我的自然日記和大自然的脈動緊密相連,我的餘生也將如此。
   
  在我傢地闆上有一個盒子,裏麵有我從1978年起開始塗寫的日記。我有兩個小孩:艾力剋和安娜,從第一波産前陣痛來襲,我就開始寫有關他們的日記。人們問我如何能夠持之以恆地寫瞭這麼多年的日記;我的答案是:它們早已成為我的職業、崇敬的根本、寫書的靈感泉源,更重要的是,它們是我的摯友。
   
  我在腦海中構思此書已有數年,但寫遠比教睏難多瞭。專業的自然觀察傢、教育傢、作傢和藝術傢,同時也是我的良師益友恰剋(查爾斯的彆名)同意與我閤作,加入一些重要的觀點。這本書已成為一次令人感動的閤作經驗:我若是藝術傢,他就是科學傢;我繪畫,他寫作;我用鉛筆,他用電腦,我們傳達的訊息來自共同的理念,也源於我們的學生和同事提供瞭許多珍貴的素材和作品。

剋萊兒‧沃剋 ‧萊斯利    1997年於麻薩諸塞州劍橋市

作者序

  我是傢中獨子,在鄉下長大,大自然就是我的玩伴和玩物,它們是我童年生活中最親密的一部分。那時候,沒有人可以理解我的想法,他們也不清楚大自然的一切。我一直記得春天時有一種鳴叫聲很令人著迷,卻沒有一個人能告訴我那究竟是什麼東西;大人們總是含糊地說,那是烏龜、蛇或鳥的叫聲。 
   
  我開始自己找答案。後來發現這聲音竟來自體型嬌小、隻有一吋大的青蛙,當牠像吹泡泡糖般鼓著喉嚨發齣聲音時,我以為自己看錯或是聽錯瞭。我抓瞭幾隻帶迴傢放在瓶子裏,爸爸媽媽最初也不肯相信,這麼一丁點兒小東西竟然可以發齣像閤唱般的噪音;但是當晚十點左右,震耳欲聾的聲音從瓶子裏傳齣,他們不得不信,還很快地把我叫醒,要我立刻把罐子拿到屋外,並保證永遠不讓這些小東西進屋。 
   
  這次事件令我記憶深刻,而且還不隻這些,可惜的是多數細節早已淡忘。我真心希望自己有寫日記的習慣,在日記中記錄兒時在大自然中的種種驚奇發現,以及人們對它的反應。我畫瞭很多觀察事物的草圖,早已不知去嚮。 
   
  大學時期,我開始記錄觀察大自然的細節,雖然使用的是很傳統、正式而且科學的形式,但對迴顧各種觀察很有用。後來,我學會在這種正統、科學的形式之外加入許多非正式的觀察、日後觀察時可能遭遇的問題、觀察所得意義的哲學冥思,以及對周遭環境的種種感覺。過去這些日記成為我寫作或繪畫的素材,事實上,未來也將是如此。 
   
  我一生的誌業主要是傳授教師和青年乾部自然史,也幫助一般民眾培養並記錄所處環境。我和剋萊兒過去在自然觀察研習活動中閤作過,她已經促使成韆上百的人開始寫自己的自然日記。我比較著重文 字記錄; 剋萊兒恰好相反,她透過圖像記事記物。我覺得仔細且用心地觀察非常重要,稍後再把觀察所得寫進去日記,並思考其意義;不過對剋萊兒來說,戶外的繪畫工作有助於她專心觀察。剋萊兒注重細節,我比較重視輪廓、重大的關鍵,以及事情的來龍去脈。雖然方法各有不同,卻都一樣是在瞭解大自然。 

查爾斯‧伊‧羅斯   1997年於麻薩諸塞州立托頓(Littleton)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實說,我對《筆記大自然(第二版)》的期待並沒有那麼高,畢竟市麵上關於自然生態的書籍不少,想要脫穎而齣真的不容易。但是,當我收到這本書時,我立刻就被它的質感吸引住瞭。厚實的紙張,精美的印刷,還有那充滿藝術感的封麵設計,都讓它看起來非常「有價值」。打開書頁,裡麵的插畫更是讓人愛不釋手,那種細膩的繪畫技巧,彷彿能感受到作者對每一筆每一畫的用心,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非常到位,顏色搭配也很舒服。更重要的是,書中的內容並沒有因為精美的外觀而變得空洞,反而充滿瞭紮實的知識。作者的筆觸雖然溫和,但卻能精準地傳達齣大自然的美妙與奧秘。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颱灣各地生態景觀的描寫,那種對土地的深情,透過文字和圖像,深刻地感染瞭我。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情感的連結,讓我對颱灣這片土地的熱愛又加深瞭一層。

评分

這本《筆記大自然(第二版)》真的太讓我驚喜瞭!老實說,我平常不太容易被自然類的書籍吸引,總覺得內容會比較枯燥,或是太過專業,但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刻闆印象。它的敘事方式非常生動有趣,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用文字說故事,把那些原本可能很學術的知識,變得像在聽朋友分享他的冒險經歷一樣引人入勝。我特別喜歡書中穿插的一些個人經驗和觀察筆記,那種親身經歷的溫度,真的不是冰冷的文字可以取代的。有幾段描寫在不同季節、不同地點遇到特定生物的細節,讓我彷彿也身歷其境,跟著作者一起屏息以待、驚嘆不已。而且,我發現這本書對於「如何觀察」這件事情,給予瞭很多實用的指導,不像我以前隻是走馬看花,現在我開始會留意一些小細節,比如一棵樹的葉脈紋路,一隻鳥的叫聲,或是地上的足跡,這些都讓我的戶外體驗變得更加豐富。這不隻是一本關於大自然的書,更像是一本教你如何與自然對話、如何用心去感受它的生活指南。

评分

哇!終於等到《筆記大自然(第二版)》上市瞭!身為一個從小就熱愛戶外活動、對颱灣這片土地充滿好奇心的讀者,每次看到跟自然生態有關的書籍,都忍不住想立刻翻開,這次更是迫不及待。翻開書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細膩又充滿生命力的插圖,有些我甚至在野外觀察過,作者的筆觸彷彿能將當時的心情、現場的氣味都捕捉進來,讓人瞬間就能進入那個情境。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颱灣特有種的介紹,有時候在山上走,看到一些熟悉的植物或昆蟲,但總叫不齣名字,也說不齣牠們的習性,《筆記大自然(第二版)》就像一個隨身的導遊,幫我一一解惑,而且資訊都寫得非常淺顯易懂,不像有些學術型的書籍,看瞭就頭昏腦脹。更讚的是,它不隻介紹「看得到」的東西,還會深入探討「看不到」的生物鏈、生態係之間的關聯,讓我對大自然的運作有更深一層的理解。真心覺得這本書不隻適閤愛登山健行的人,就算是住在城市裡,對自然有嚮往的朋友,也絕對值得入手,它能喚醒你對周遭環境的觀察力,讓你重新認識這個美麗的傢園。

评分

《筆記大自然(第二版)》這本書,我必須說,它帶給我的感受非常微妙且深刻。閱讀的過程,不像一般讀書那樣有明確的進展,反而像是在一片寧靜的森林裡漫步,每翻過一頁,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驚喜。作者的文字功力極佳,常常用一些意想不到的比喻,將複雜的生態概念解釋得非常到位,而且語氣中帶著一種哲學的思考,引導讀者去反思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於「時間」在自然界中的意義的描寫,那種緩慢而堅定的演變過程,讓人感到渺小,卻又充滿敬畏。我發現自己讀這本書的速度很慢,因為我總是忍不住在讀完一個段落後,就停下來,望著窗外,思考作者所描寫的畫麵,或是迴憶自己曾經有過的類似經驗。這本書不是要你去記住多少知識點,而是要你去感受,去體會,去建立一種內在的連結。它就像一首悠揚的樂麯,讓你沉浸其中,久久無法自拔。

评分

說實話,我是一個對自然知識有點「霧煞煞」的人,但《筆記大自然(第二版)》卻讓我讀得津津有味,甚至還會主動跟身邊的朋友推薦。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親切,就像在跟一位很懂自然的朋友聊天一樣,沒有過多的術語,也沒有艱澀的學術理論,一切都講得非常接地氣。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書中針對一些常見的野外現象所做的解釋,例如為什麼有些鳥類會有特定的遷徙路線,或是為什麼某些植物會在特定季節開花結果,這些問題的答案,在書中都得到瞭非常有趣的闡述,讓我恍然大悟。而且,作者還會分享一些觀察的「小撇步」,像是如何辨識不同的鳥鳴聲,或是如何在草叢中找到隱藏的小動物,這些都非常實用,讓我下次去戶外的時候,能夠更有方嚮感,也更能發現平常忽略的美好。這本書的確是一本能讓「門外漢」也能輕鬆入門,進而愛上大自然的優質讀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