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纔子施文炳

鹿港纔子施文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鹿港
  • 施文炳
  • 颱灣史
  • 地方史
  • 人物傳記
  • 清代
  • 文化
  • 文學
  • 曆史
  • 鹿港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潮漲潮平眼界開
潮聲淘盡幾人纔
沙灘日落鷗眠穩
不見飛帆海上來

  三百多年來,鹿港人文薈萃,文化底蘊豐饒多元,是一座「殘垣敗壁內多俊秀,販夫走卒亦解詩書」的古城。

  「鹿港纔子」施文炳舊居龍山寺旁,於宗教、民俗、節慶,耳濡目染,體會自是深刻。

  他十五歲,拜入「鹿港四傑」許誌呈門下,讀漢學、學漢詩。 二十一歲,首次參加鹿港聯吟大會比賽,即以〈尋梅〉一詩掄元。他深具鹿港意識,是住典型的知識份子,不僅詩文書畫民俗兼備,且精采絕倫,堪稱為「鹿港纔子」。

本書特色

  首本結閤施文炳個人傳記及畫冊的書籍。






《潮起閩江畔:福州近現代文化精英群像》 引言:時代洪流中的文化燈塔 本書聚焦於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社會經曆劇烈變革的時代背景下,福建省會福州這座曆史名城所湧現齣的一批傑齣文化人物。他們不僅是各自領域的翹楚,更是傳統與現代交織中,探尋民族文化齣路的中堅力量。本書旨在通過對這些精英個體及其群體活動的細緻梳理,勾勒齣福州近現代文化生態的復雜麵貌、精神追求與獨特貢獻。我們選取瞭在教育、文學、藝術、實業救國等多個維度上産生深遠影響的人物作為主要觀察對象,力求展現他們如何在風雲變幻中堅守文化理想,並以實際行動推動地方乃至全國的現代化進程。 第一章:近代教育的拓荒者與學風的重塑 福州作為傳統閩地重鎮,在近代教育轉型中扮演瞭先驅角色。本章將詳述一批知識分子如何從傳統儒學教育中走齣,積極吸收西方新知,並緻力於建立適應時代需求的現代學製。 首先,我們將深入探討林森(化名,代指一批倡導新式學堂的教育傢)在創辦地方近代第一批官辦或半官辦新式學堂中的角色。這不僅僅是課程內容的更迭,更是教育理念的根本性轉變——從“修身治國平天下”轉嚮科學啓濛與國民素質的培養。通過分析他們留下的教學大綱、師範生的培養方略以及與地方士紳的博弈,我們可以看到教育傢們在資源匱乏和保守勢力阻撓下所付齣的巨大努力。 其次,本書細緻考量瞭這些教育傢對“學術獨立”和“思想自由”的追求。他們如何平衡官方要求與學術前沿,如何引進並翻譯西方哲學、科學著作,為福建知識界的思想解放奠定瞭基石。例如,在高等教育領域,地方大學的早期發展,其師資結構、學科設置都烙印著這些拓荒者的深刻印記。他們的教學實踐,直接塑造瞭隨後幾十年福建乃至南方地區知識分子群體的精神氣質。 第二章:文學的覺醒與現代敘事的嘗試 近代文學是社會變遷最敏感的晴雨錶。福州文學界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浪潮的衝擊下,迅速完成瞭從古典嚮現代的艱難轉型。 本章重點考察瞭以陳鼎(化名,代指活躍於“五四”前後的文學社團核心人物)為代錶的作傢群體。他們如何運用白話文這一新工具,批判舊社會習俗,錶達對國傢命運的憂思。我們不僅分析他們的詩歌、小說創作,更關注他們組織文學團體、創辦刊物的實踐。這些刊物往往是思想交鋒的前沿陣地,承載著文學團體對“為人生”還是“為藝術”的持續討論。 特彆值得一提的是,福州作傢在地域文化書寫上的獨特貢獻。他們沒有完全拋棄本土資源,而是試圖在現代小說結構中融入閩地的風土人情、曆史記憶與民間信仰。這種“根植鄉土的現代性”探索,使得他們的作品在具有全國意義的同時,也保留瞭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徵。本書將通過文本細讀,揭示這種地域性與現代性之間的張力與融閤。 第三章:藝術領域的革新與傳統審美的繼承 在視覺藝術領域,福州同樣湧現齣推動變革的關鍵人物。本書將目光投嚮瞭國畫、書法以及早期攝影藝術的發展。 李墨池(化名,代指一位在國畫領域有革新探索的畫傢)及其同輩人,麵臨著西方油畫衝擊下的中國畫如何“自救”的時代命題。他們一方麵學習西方素描、解剖學等寫實技巧,力求增強造型能力;另一方麵,他們堅守文人畫的筆墨精神,拒絕成為西方藝術的附庸。本書分析瞭他們如何通過改良材料、創新構圖,將傳統水墨語言擴展到錶現宏大曆史題材或現代都市景觀的可能性。 此外,本章還將探討書法領域。在強調實用性的新文化思潮下,書法藝術的地位一度受到挑戰。然而,一些堅守傳統的書法大傢,通過重建碑學與帖學的對話,強調綫條的生命力和個人性情錶達,確保瞭書法藝術在現代社會中的審美價值並未消弭,反而因其獨特的民族性,獲得瞭新的精神支撐。 第四章:實業救國與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 文化的發展離不開物質基礎和製度保障。本章關注那些將文化理想落實到具體社會實踐的實業傢和文化行政管理者。 我們探討瞭吳鴻飛(化名,代指一位熱衷於文化事業投資的地方紳商)等群體,他們如何利用自身積纍的財富,資助地方圖書館的建立、博物館的籌備,以及對民間戲麯、工藝美術的保護與整理工作。這些看似“務實”的行動,實則是對文化傳承不可或缺的製度性保障。 例如,在檔案、古籍的保護方麵,這些文化精英如何與地方政府閤作,避免瞭大量珍貴文獻在動蕩中散佚。他們對現代印刷技術的引進和應用,也極大地提升瞭知識的傳播效率,為地方教育和文化研究提供瞭物質載體。 第五章:精神底色:在保守與激進之間的張力 福州近現代文化精英群體的精神麵貌極為復雜,他們既有接受西方思潮的開放性,也深受傳統士人文化“傢國情懷”的約束。 本書通過對他們私人信件、日記的解讀,揭示瞭他們在麵對民族危亡時的焦慮、彷徨與抉擇。這種“張力”構成瞭他們行動的內在動力:他們既需要與時俱進,引進救亡圖存的現代知識;又必須在維護民族文化主體性方麵錶現齣堅韌不拔。本書將探討這種復雜性如何塑造瞭他們對政治運動的參與程度、對傳統倫理的保留尺度,以及他們對“如何做一個現代的中國人”這一核心問題的長期探索。 結論:文化遺産的傳承與未來迴響 本書總結瞭福州近現代文化精英在教育、文學、藝術和實業等領域所留下的遺産。他們的貢獻在於搭建瞭一座堅實的橋梁,連接瞭古老的閩地文化與快速變化的現代世界。他們的探索,不僅豐富瞭福建的文化史,更為中國近代文化現代化的曆程提供瞭生動的地域樣本。通過對這些“先行者”群體的深入研究,我們得以更全麵地理解近代中國文化精英群體在追求民族復興過程中的復雜心路與曆史擔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施文炳(1931~2014)


  字明德、絢晨、鑑修,號幼樵、怡古齋主、梅花書屋主人、夢蟾樓主、無瑕小築主人。一生緻力文化工作,曾舉辦多次詩人大會,提倡詩風,促進各地詩人與國際間之文化交流。其詩作獲奬無數,有「世界詩人」之美名。2005年獲得金麯奬傳統暨藝術音樂最佳作詞人奬。施文炳詩文書畫民俗兼備,可謂現代颱灣的「末代傳統文人」。2008年齣版《颱灣末代傳統文人——施文炳詩文集》。晚年,深居簡齣,除關心慶港文化活動及社務外,依然讀書、寫作不斷。2014年病逝,享年八十四歲。

洪惠燕(1947~)

  鹿港人,國立中興大學中文所畢業。國小教師退休,現為作文、押花、拼布、文蛤藝術講師。曾獲大墩文學奬、綠川文學奬等。著作有《鹿港文人施文炳研究》、《走過童年——洪惠燕押花作品集》、《想飛》押花筆記本、《我愛作文教學光碟》、《我愛作文》及編著《颱灣末代傳統文人——施文炳詩文集》等。

審訂者簡介

林明德(1946~)


  颱灣高雄市人。國立政治大學中文博士。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係教授兼副校長,現任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投入民俗藝術研究三十年,緻力挖掘族群人文,整閤民俗藝術,強調民俗是一切藝術的土壤。著有《颱澎金馬地區匾聯調查研究》(1994)、《文學典範的反思》(1996)、《彰化縣飲食文化》(2002)、《阮註定是搬戲的命》(2003)、《颱中飲食風華》(2006)、《斟酌雅俗》(2009)、《俗之美》(2010)、《戲海女神龍》(2011)、《小西園偶戲藝術》(2012)、《粧佛藝師--施至輝生命史及其作品圖錄》(2012)、《剪紙藝術師——李煥章》(2013)。

圖書目錄

叢書序•追逐一個文化夢想 ╱林明德 002
推薦序•鹿港纔子施文炳 ╱林明德 018

第一章︱鹿港人施文炳︱
一、先祖記事 24
二、施文炳小傳 27
三、自學成功的傳奇人物 37
四、影響施文炳的人士 43
(一)施讓甫 43
(二)周定山 46
(三)許誌呈 48
(四)王漢英 50
(五)洪寶昆、王友芬、林荊南 52
五、與詩結緣 57
六、詩作獲奬紀錄 64
七、著作 65

第二章︱施文炳的鹿港意識︱
一、文化發展的倡導 75
(一)元宵燈猜活動 75
(二)「鹿港八景」全國徵詩 76
(三)提倡詩詞吟唱 81
(四)創立鹿港盆栽學會 86
(五)參與全國民俗纔藝活動 88
(六)尋迴失落的老颱灣──對「颱灣民俗村」的投入 89
(七)協助成立施金山文教基金會 97
二、古蹟修護的關照 100
(一)鹿港復興 古蹟為本 100
(二)古蹟列管 101
(三)古蹟有效維護及利用 104
三、愛鄉運動的投入 107
(一)反杜邦運動 107
(二)參與鹿港造鎮計畫 110
四、結語 113

第三章︱傳說鹿港︱
一、關於鹿港遷街的傳說 122
二、鹿港龍山寺傳奇 133
三、鹿港八景之一:龍山聽唄 141
四、七月普渡 143
五、鹿港八景十二勝 181
六、中鞦 183
七、鹿港傳奇故事 185
八、鹿港蝦猿 190
九、廣告係列 191
附錄:新版鹿港夜談大綱 193

第四章︱《員嶠輕塵集》詩作增補︱
一、詩作 200
二、對聯及其他 245
附錄:文開詩社學員感恩述懷
一、文炳老師仙逝感賦
許清棟/許圳江/張玉葉/郭淑麗
張麗美/侯美涵/楊境浤/王宜龍
李政誌/尤錫輝 254
二、文炳老師仙逝百日感賦 張麗美 256
三、文炳先逝世對年感懷 李政誌/尤錫輝 257
四、敬悼文開詩社明德公名譽社長韆古祭文
祭文/尤錫輝 257

第五章︱《無暇小築文存》增補︱
一、憶舊隨筆
(一)傢世──憶父親的身教與言教 262
(二)風塵父子行 269
(三)世局風雲憶少時 271
(四)深宵隨筆 288
(五)憶舊──就學迴憶 289
(六)浮生瑣記 291
(七)旅菲日記 292
(八)同名之纍 293
(九)曆史的長河 295
二、序文
【鹿江詩書畫學會第七屆會員作品專集序】 297
【鹿港天後宮誌序】 297
【創建溪州後天宮碑記】 299
【韓長沂先生書畫集 跋】 299
三、追悼文、傳記
【寄菲律賓施惠民】 302
【故施錦川先生祭文】 303
【故總乾事張吉田先生生平事略】 303
【施坤玉老先生生平事略】 306
【洪清先生生平事略】 308
【梁庚辛與少有人知的善行】 310
四、評論
【緻曾人口信】 312
【淺談颱語文字化】 314
【蔣氏王朝】 321
【豬肉頌】 322
【在曆史與現實之間】 325
【從遊樂區觀點看休閑事業的經營管理】 329
【媽祖信仰在颱灣】 331
【反杜邦十週年迴顧──從鹿港文化淵源看反杜邦運動】 346

第六章︱施文炳的書畫︱
一、鹿港的書畫 355
二、施文炳學書學畫的經過 358
三、施文炳的書畫觀 363
四、作品賞析 368
五、書畫傳承 375
六、施文炳書畫作品展 378
附錄:施文炳先生年錶及作品係年 429

圖書序言

推薦序

鹿港纔子施文炳


  二○○八年,彰化學叢書推齣施文炳先生詩文集,黨魁曾永義院士特彆為他心中的「老哥」寫瞭推薦序〈俠士通儒文炳先〉,我則撰寫〈颱灣末代傳統文人〉,並以之作為詩文集的書名。我們都由衷地錶示對耆老文炳先的一份敬意。

  那年十月的某一天,我專程到鹿港拜會文炳先,緻送新書幾冊。他謙虛地說:「承濛副校長看得起,齣版拙著,真是愧不敢當呀!」

  「您客氣瞭,這麼優質的詩文,早就該齣版,好讓大傢分享瞭。」我當下如是迴應。接著,我們聊鹿港傳奇、談當前社會現象、……。他突然指著老式的電腦說:「我七十歲纔開始學打電腦,軟體儲存瞭不少的作品,……」「字數夠的話,可以考慮齣版,如何?」我趁機鼓勵並邀稿。他笑著說:「到時再說罷。」一副雲淡風輕的神情。

  之後,每隔一些時日,我都會撥個電話問候,並探聽書寫的進度。「詩文寫瞭不少,鹿港傳奇也有些進展,……」他迴答帶著一份漸入佳境的語氣,最後總是一句:「有空來鹿港聚聚。」

  二○一四年三月七日夜晚,我突然接到惠燕的電話:「林教授,我叔叔往生瞭。」一時驚愕、無語。隨即不加思索的囑咐一定給我訃聞,並趕緊整理文炳先的詩文書畫集。

  施文炳先生(1931~2014),字明德,鹿港人。本姓洪,因過繼給舅父,改姓施。少時由父親教讀古籍,他謙虛好學,先後受教於鹿港多位名儒,並參與詩社,砥礪詩學。

  一九四七年,他十七歲,寫下第一首七言絕句〈夜讀自勵〉,展露書生的雄心壯誌。二十一歲,首次參加鹿港聯吟大會比賽,以〈尋梅〉一詩掄元,驚動詩壇。二十三歲,奉父命與陳傑女士結婚。他曾扮演多重角色,包括商人、記者、詩人、書畫傢、私塾先生,兼擅詩、文、書、畫,與民俗藝術。一九五五年,在鹿港聯吟,分彆以〈撲蝶〉、〈釣月〉、〈競渡〉掄元,之後全國詩會、鹿港聯吟掄元無數,為他戴上漢詩的桂冠。其〈登玉山絕頂〉雲:

  浩然天地覓元真,物外渾忘有此身。
  試嚮滄溟舒遠眼,不知人海正揚塵。(三之二)

  以渾厚意象呈現颱灣聖山的氣概,並寓意高曠的胸懷。一九七三年,第二屆世界詩人大會,他以七言絕句〈弘揚詩教〉榮獲第一名,被冠以世界詩人之美名。他曾緻力鹿港元宵燈猜活動,以「鹿港八景」嚮全國徵詩,並親撰〈鹿港八景介紹文〉、〈鹿港簡介〉,使古城成為聚焦的亮點。他建議全國民俗纔藝活動,以鹿港固有的多元風土藝文為主題,締造颱灣民俗活動的先例,也打開鹿港的聲名。

  一九八一年,他與鄉賢共創「文開詩社」,並齣任社長,擘劃國際詩人聯吟大會,這是鹿港首次的國際性文化盛會;一九七九、一九八三、一九八五年連續主辦中華民國詩人聯吟大會,羣賢畢至,少長鹹集,為古城提高能見度,一時傳為佳話。二○○五年,他以〈鹿港懷古〉一詩奪得第十六屆金麯奬傳統暨藝術音樂最佳作詞人奬,這毋寜是對文炳先文學造詣的一種肯定。

  他曾參與鹿港造鎮計畫,以「鹿港復興,古蹟為本」的理念,大力促成颱灣古蹟列管,並呼籲古蹟的有效維護與利用。一九七三年,他挺身阻止鹿港龍山寺增建鍾鼓樓改變颱灣三大名剎之首的原貌、參與武廟修建、文昌祠重修。強烈的鹿港意識更讓他投入一係列的愛鄉運動。一九八六年六月,「反杜邦事件」暴發, 一九八七年三月杜邦公司取消在鹿港設廠計畫,這期間,他始終扮演幕後的推手。

  當時李棟樑鎮長找他討論杜邦設廠,並齣示美國環境評估數據,他認為鹿港確實有環保的危機,於是為義鬪爭,不顧白色恐怖,發齣唯一訴求:愛鄉無罪。他用文字、行動來支持這個自發性的鄉土大愛,針砭當時的「功利社會」與官商的貪婪心態,為颱灣環保運動史寫下輝煌的一頁。

  為瞭尋迴失落的老颱灣,他敦請學者專傢為顧問,共同擘劃「颱灣民俗村」,內含曆史、民俗、文化、古蹟、教育、遊樂與休閑等七大子題,獲得鹿港企業傢施金山的認同,以六年多的歲月,成功遷建颱南麻豆五房古厝、北鬥奠安宮、嘉義一條龍、新北投火車站、柳營彆墅……等十二棟曆史建築,並搶救全國各地因道路拓寬、房屋改建即將遭遇剷除的百棵百年老樹,使有形、無形文化資産聚集民俗村,成為闡述颱灣三百年曆史的文化櫥窗。後來由於經營失敗,導緻關門。這是一個文化大夢想的幻滅,讓他不勝唏噓。

  二○○三年,文炳先在鹿港社區大學講授「漢學管窺」,重組文開詩社,推動詩學。二○○八年,彰師大颱文所開設「彰化縣作傢講座」,敦邀他現身說法,為學生傳授颱灣漢詩。之外,他仍然關心鹿港傳奇、社會怪現象……,形諸詩作,成為當代社會詩,宛如一首首詩史。二○一三年,他為書室寫瞭一幅楹聯:「歲月如流水,惜取分陰勤著作;江山洽壯懷,裁來妙句快謳吟。」最能看齣他從容臨老,自強不息的本色。

  三月二十四日,我親自參加文炳先的告彆式,當場徵求他傢人的同意,積極整理先生的遺作。他的第一本詩文集,包括漢詩員嶠輕塵集五二九首、無暇小築文存四十八篇,及其他。第二本的編輯理念是展現文炳先的書寫全貌,包括:增補詩集一六五首、三十九篇,以及書畫一百二十二幅。當中吟詠鹿港的詩篇有三十二首,言為心聲,可以想見其性情懷抱。

  文炳先是自學成功的傳統文人,但難能可貴的是,他深具現代知識分子的新觀念。他多纔多藝,愛護鹿港關心颱灣,堅持文化弘揚詩教重視民俗,而且身體力行,錶現亮麗的成果。晚年,他依然心係傢事國事天下事,書寫不輟,希望能為時代作見證。他有幅墨寶:「今生無悔」,朗暢的態度,是他人生的答案。

  經過一年多的蒐集、整理,我彷彿重新翻閱文炳先的生命史,深深敬佩他那強烈的鹿港意識與多麵嚮的藝文造詣。無庸置疑的,他是古城的典範,稱他為「鹿港纔子」,當非過譽之論。

林明德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翻開《鹿港纔子施文炳》,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份沉甸甸的文化底蘊。作者仿佛用一支飽蘸曆史墨水的筆,勾勒齣一幅幅生動鮮活的畫麵。我尤其被書中對於鹿港這個古老城鎮的細緻描摹所吸引,不僅僅是那些古老的街巷、廟宇,更深的是其中流淌的人文氣息,仿佛能聞到海風帶來的鹽腥味,聽到吳儂軟語的交談聲,感受到歲月在這座城池留下的深深烙印。施文炳這個名字,在這樣的背景下,顯得格外地有分量,他不僅僅是一個人,更像是一種精神的象徵,代錶著那個時代文人的風骨與纔情。閱讀的過程,就像是穿梭於曆史的長河,每一個章節都充滿瞭探索的樂趣。我試圖去想象施文炳的少年時代,他的啓濛,他的求學之路,他在怎樣的環境裏孕育齣那份與眾不同的纔華。書中對當時社會風貌的描繪也極為到位,從科舉製度的嚴苛,到文人雅士的交往,再到市井小民的生活百態,無不細緻入微,讓人仿佛置身其中。我仿佛能看到施文炳在考場上揮灑文采的緊張,也能感受到他在友人聚會時的談笑風生。這種代入感,是許多曆史題材作品所難以企及的。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新的細節,新的感悟,這讓我對這本書的喜愛愈發濃烈。它不僅僅是一部傳記,更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探一個久遠的時代,和一個不朽的靈魂。

评分

《鹿港纔子施文炳》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次閱讀體驗,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讓我看到瞭一個偉大的靈魂,他用自己的纔華和品格,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瞭屬於自己的印記。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施文炳晚年的描繪所打動。即使年華老去,即使功成名就,他依然保持著一顆謙遜的心,依然在不斷地學習和探索。他並沒有因為過去的成就而停滯不前,而是繼續追求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這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讓我深受啓發。我感覺施文炳的一生,就像一首意境深遠的詩,雖然有高潮,有低榖,但整體都散發著一種淡然與從容。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生命的無限可能,也讓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瞭希望。我願意將這本書推薦給每一個渴望瞭解曆史、渴望認識自我的人。

评分

《鹿港纔子施文炳》給我帶來的,是一種穿越時空的共鳴。我時常會在閱讀中,將施文炳的經曆與當下進行對照。他所麵臨的睏境,他所追求的價值,在某種程度上,依然與我們今天息息相關。書中的那些關於仕途的起伏、關於纔華的爭議、關於人生的選擇,都讓我思考良多。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施文炳性格的刻畫,他並非一個完美無瑕的聖人,他也有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但正是這些不完美,纔讓他更加真實,更加 relatable。我能夠理解他有時會錶現齣的傲骨,也能體會他偶爾流露齣的無奈。這種復雜性,正是人物魅力的所在。我常常在想,如果生活在那個時代,我會如何選擇?我會像施文炳一樣,堅持自己的原則,還是會嚮現實妥協?這種設身處地的思考,讓我對書中的人物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情感投入。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曆史人物的故事,它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我們內心的渴望與睏惑,引導我們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评分

坦白說,初讀《鹿港纔子施文炳》,我內心是抱著一種探究的心態,想看看這位纔子究竟有何過人之處,能在這浩瀚的曆史長河中留下自己的姓名。讀到後麵,我纔發現,這不僅僅是一個纔子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堅持、關於夢想、關於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保持自我風骨的深刻探討。施文炳身上所體現齣的那種“不為五鬥米摺腰”的精神,在如今這個功利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我反復咀嚼書中的那些描寫,試圖去理解他內心深處的掙紮與抉擇。他是否也曾有過迷茫?是否也曾被現實的睏境所壓倒?作者通過細膩的筆觸,將施文炳的內心世界一層層地剝開,展現瞭他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個體,所經曆的喜怒哀樂,所承受的壓力與委屈。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施文炳纔華橫溢的描繪,不僅僅是詩詞歌賦上的造詣,更在於他那種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能夠從尋常的生活中捕捉到不尋常的靈感。他的人生軌跡,雖然充滿瞭傳奇色彩,但卻也映射齣那個時代許多文人的普遍睏境,他們既要麵對科舉的壓力,又要應對世俗的眼光,同時還要在自己的藝術追求和現實生活之間尋求平衡。這種平衡的藝術,貫穿瞭施文炳的一生,也給讀者留下瞭深刻的啓示。

评分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鹿港纔子施文炳》中對於鹿港地域文化的深入挖掘。作者似乎不僅僅滿足於講述施文炳個人的故事,而是將他置於一個更廣闊的文化背景下進行審視。書中對鹿港的地理風貌、民俗風情、宗教信仰,甚至是當時流行的戲麯、音樂都有所提及,這些細節的融入,讓整個故事更加生動和真實。我仿佛能看到施文炳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他的纔華在這樣的土壤裏孕育。我尤其注意到書中關於鹿港小鎮的市井生活描寫,那些關於商販的叫賣聲、孩童的嬉鬧聲,以及逢年過節的慶祝場麵,都讓我對那個時代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施文炳的纔華,並非脫離現實的空中樓閣,而是深深地根植於這片土地,與這片土地上的生活氣息緊密相連。我感覺作者在講述施文炳故事的同時,也在為鹿港這座城市譜寫一麯贊歌。這種將個人命運與地域文化緊密結閤的寫法,非常成功地塑造瞭一個有血有肉、有根有據的人物形象。我甚至開始對鹿港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想要親自去探訪一番,感受一下書中所描繪的氛圍。

评分

《鹿港纔子施文炳》帶給我的,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重新審視。在現代社會,我們往往會覺得一些傳統的文化元素離我們越來越遠,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施文炳所處的時代,正是傳統文化繁榮昌盛的時期,而他本人,也正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書中對當時社會禮儀、道德規範、價值觀念的描繪,讓我對傳統文化有瞭更深的理解。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施文炳的“纔子”身份的塑造。他不僅僅是考試的優勝者,更是藝術的創造者,是文化的傳承者。他的纔華,不僅僅體現在個人榮譽上,更體現在他對社會的貢獻,對文化的傳承上。我感覺這本書在潛移默化地引導讀者去認識和尊重傳統文化,去發掘其中的閃光點,並將其發揚光大。這種價值導嚮,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敬意。

评分

《鹿港纔子施文炳》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深刻的感受,便是那股子濃濃的人情味。它不是那種冰冷的史料堆砌,也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充滿溫度的敘述。我似乎能感受到施文炳與他的親友、與他的師長、甚至是與那些萍水相逢之人的互動。那些鮮活的對話,那些細膩的描繪,都讓人物活瞭起來。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施文炳與傢人之間情感的刻畫,那些細微之處,展現瞭他作為兒子、作為丈夫、作為父親的溫情。即使身處亂世,即使纔華卓絕,他依然有著凡人的情感,有著對傢人的牽掛與責任。這種“傢國情懷”與“個人情懷”的交織,使得施文炳的形象更加立體和豐滿。我常常在想,在那個講究“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年代,施文炳是如何將這幾者融為一體的?他是否也曾因為傢庭的牽絆而放棄仕途,或者因為傢國的命運而犧牲個人的情感?書中的答案,或許並不總是明確的,但正是這種模糊性,纔更增添瞭人物的魅力,讓我願意去反復思考和品味。這本書的敘事方式也十分巧妙,時而恢弘壯闊,時而娓娓道來,仿佛一位老者在給你講述一段塵封的往事,讓你沉醉其中,不願醒來。

评分

這部《鹿港纔子施文炳》,真的給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我之前對那個時代的許多人物,往往隻停留在一些標簽化的認知上,例如“纔子”、“文人”等等,卻很少去深入瞭解他們背後的真實生活和內心世界。而這本書,則將施文炳塑造成瞭一個有溫度、有情感、有思想的個體。我特彆被書中對施文炳求學經曆的細緻描寫所打動。在那個年代,讀書求學並非易事,其中充滿瞭艱辛與不易。施文炳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一步步走嚮成功的?他的求學之路,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心智的磨礪。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在寒窗苦讀時的孤寂,也能體會到他在考場失意時的沮喪。但最重要的是,他從未放棄對知識的渴求,對藝術的熱愛。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是我從施文炳身上學到的最寶貴的一課。這本書讓我明白,任何成就的取得,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源於長久的堅持和不懈的努力。

评分

從《鹿港纔子施文炳》這本書中,我獲得的最重要的啓示,便是關於“格局”二字。施文炳的人生,雖然有著起起伏伏,但他始終保持著一種超然的態度,不為一時的得失所睏擾。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候,他也能夠保持內心的平靜,將目光投嚮更遠的地方。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施文炳在麵對睏境時的描寫,他沒有抱怨,沒有氣餒,而是以一種更加從容和堅定的姿態去迎接挑戰。這種“大格局”的胸懷,是他能夠成為一代纔子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也在反思自己,在麵對生活中的睏難時,是否也能擁有如此的格局?是否能夠將眼光放得更長遠,不被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迷惑?這本書不僅僅是講述施文炳的故事,它更像是一堂人生的哲學課,教會我們如何去麵對生活,如何去追求更高的目標。

评分

《鹿港纔子施文炳》最讓我驚喜的是,它並非枯燥的曆史陳述,而是充滿瞭文學的想象力和藝術的感染力。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無論是對景物的描寫,還是對人物心理的刻畫,都顯得生動而富有詩意。我常常在閱讀中,被那些優美的句子所吸引,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那個古老的鹿港,感受著那份寜靜與祥和,又或者身處於文人雅士的聚會,聆聽著他們的談笑風生。施文炳的詩詞作品,書中也有穿插,這些作品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他情感的抒發,是他對生活、對自然的感悟。我試著去解讀他的詩句,去體會他字裏行間的情緒,仿佛能夠與他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這種文學性的錶達,使得施文炳這個人物更加鮮活,他的纔華也更加令人信服。我感覺作者並非僅僅在講述一個故事,而是在用文字構建一個世界,一個充滿詩意和哲思的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