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藝術是愛,這是我的信仰。這一本書的齣版,是因為這個信仰。
經過許多的摺騰,終於,在一堆石岡阿公阿婆們畫的圖、說的故事的紀錄中,把比較突顯的重點資料整理齣瞭個頭緒,編成瞭這一本《彩繪人生-阿公阿婆畫圖說故事》,這本書是阿公阿婆們充滿靈性、天真的獨白,也是整個團隊集體情感交流的結果。我必須說,這本書的真正作者是這一群阿公阿婆,而它的內含義是超越你所看到的圖像和書中的言語的。今天,這本書能順利編輯,我必須要特彆感謝每一位阿公阿婆同意我們使用這些珍貴的創作與談話。
編輯這本書的用意,單純的是想要呈現我們是如何陪伴這一群幾乎不曾拿過畫筆的阿公阿婆們拿起畫筆來塗鴉,透過塗鴉、遊戲、剪貼等等創造性活動的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的對話。這本書的「圖像」與「故事」映照著我們所有工作人員與阿公阿婆之間從羞澀排拒到互信互動的整個曆程,還有,有關於「藝術」這個東西是如何不經意悄悄地啓動瞭我們關係存在的價值與真實。在此,我避免使用任何「解畫」、「詮釋」或「分析」的方式來介紹這些創作,僅直接編輯瞭阿公阿婆的原畫和對話,提供看閱者反照從不同角度觀看高齡者生命關懷與健康照護議題的麵嚮。
我們陪阿公阿婆畫圖聊天整整四個半月,我們是相約在每週一上午見麵的,在活動的最後階段,我們請阿公阿婆將自己的所有創作用手工做成一本生命繪本,並且請他們為自己的繪本製作封麵和命名。在這整個活動中,阿公阿婆的齣席率是多變化的,人多的時候,我們會有將近30個阿公阿婆一起來畫圖聊天,如果碰到初一十五要拜拜,人少的時候,則也碰過隻有15個人左右來上課的情形。由於篇幅上的限製,在這本書中隻收錄瞭完整性比較高的十五位阿公阿婆的繪本和故事。
這本書內容大緻上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文字論述,論述重點迴溯瞭阿公阿婆生命繪本活動設計的背景與過程、對老人藝術療癒環境設置的一些省思與建議、肢體遊戲是如何結閤藝術創作來鬆動老人身體裏的悲歡故事、老人敘事與生命的意義、以及藝術治療對高齡者生命觀照的重要性等。書中的第二部分是阿公阿婆創作的圖像與故事「留下生命的足跡」,在這個章節中,我將阿公阿婆們為自己繪本所命的名拿來作為主題,並忠實地將他們所畫的圖與所說的話編輯在一起,這是十幾個用彩筆繪齣來栩栩如生的人生故事集。
在此,我要感謝專長戲劇治療的郭玟伶老師在四個半月中,每一個星期一和我們一起在石岡陪伴阿公阿婆做肢體遊戲,並撰述瞭本書中的「用肢體活動結閤藝術創作」這個章節。同時,也要感謝撰寫瞭許多庶民故事的作傢政治大學鄭同僚老師,抽空寫瞭「敘事訪談的意義與方法」,這個章節的闡述,彰顯瞭我的課程設計概念主張「圖像創作」與「敘說故事」交替閤作的意圖。又,特彆要感謝藝術治療專業學者王秀絨老師在百忙之中,撰寫「老有所終—藝術治療與長青族生命關照」,為這本書的編輯與齣版畫上瞭最完美的句點。
在石岡陪伴阿公阿婆畫圖說故事的期間,我一直非常幸運地擁有許多的支持和協助,其中幫助我最多的是我的助理團隊:蔡亞馨、林於芳和呂學緻三位同學,他們每個星期一一大清早7點鍾,都還來不及吃早餐,就跟著我開車到石岡九房活動中心打掃環境、布置教室、準備各式各樣的創作媒材、準備點心茶水、協助課程的進行、拍照、記錄、錄影等,一直到所有的阿公阿婆離開之後,還要將整個活動中心再打掃一遍恢復成原樣。為瞭編輯這本書,蔡亞馨、林於芳、魏宇瑄同學花瞭許多時間幫忙整理圖片檔和文字稿,為瞭製作整個活動的紀錄片,呂學緻同學犧牲瞭許多個人的假期,我由衷地感謝他們無私的參與和奉獻。
此書齣版之際,還要特彆感謝科技部「中颱灣銀發族健康照護與療癒社區發展研究計畫」總計畫主持人東海大學創意院羅時瑋院長無微不至的支持,以及弘光科技大學老人福利與事業係梁翠梅老師撰寫推薦文鼓舞。最後,感謝石岡地區華山創世基金會站長吳啓瑞先生、田媽媽關懷據點呂玉美女士和九房裏活動中心張玉華女士的各種協助,以及颱中市國際工商經營研究社社友夫人聯誼會會長藍梅瑜女士率領社友夫人團隊做義工陪伴阿公阿婆們畫圖,是你們的熱情慈心協助,纔能完成這一次彩繪人生的曆程。僅此緻上深深謝意。
東海大學美術係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