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八大、髡殘、漸江:畫壇四高僧

石濤、八大、髡殘、漸江:畫壇四高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清代繪畫
  • 明清之際
  • 石濤
  • 八大山人
  • 髡殘
  • 漸江
  • 畫僧
  • 中國畫
  • 藝術史
  • 繪畫史
  • 文人畫
  • 嶺南畫派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明末清初,石濤、八大、髡殘、漸江,或為硃明宗室,或為先朝遺民,遁入空門,寄情書畫,他們一反傳統派的藝術主張,自樹旗幟,與主流畫派分庭抗禮。四人中八大用筆簡練,淋灕奇古,以神韻勝;石濤用筆縱橫,瀟灑絕倫,以奔放勝;髡殘用筆沉著,風格高古,以淳樸勝,漸江用筆空靈,畫風硬朗,以清逸勝。他們的藝術作品流傳後世,被奉為文物珍寶。
禪機筆墨:中國古代僧侶藝術傢的世界 本書帶領讀者深入探尋中國藝術史上那些以袈裟為衣、以丹青為語的非凡人物。我們聚焦於那些在宗教修持與藝術創作之間架起橋梁的僧侶藝術傢,他們的作品不僅是技法的展示,更是心性修為的投射。 一、 佛法入畫:僧侶藝術的獨特精神底蘊 不同於世俗文人或宮廷畫師,僧侶藝術傢在創作時往往肩負著“弘法”的使命。他們的藝術實踐與禪宗、天颱宗等佛教思想緊密結閤,使得其作品充滿瞭深邃的哲學意味。 1. 禪宗的“空”與“有”: 禪宗強調“不著一物”、“直指人心”,這種思想深刻地影響瞭僧侶畫傢的構圖和筆墨處理。他們擅長用極簡的筆觸來錶現萬物的本質,追求“少即是多”的境界。畫麵中留白的運用,並非單純的裝飾,而是象徵著“空”的境界,引導觀者進入冥想。例如,一些水墨山水畫中,遠山或雲霧的淡化處理,體現瞭物象的瞬息萬變與世事的虛妄。 2. 戒律與定力對技法的塑造: 嚴格的佛門戒律培養瞭僧侶畫傢極強的自律性和專注力。這種定力在繪畫中轉化為對綫條和墨色的精準控製。他們的筆觸往往沉穩、老辣,氣息連貫,體現齣長久修行帶來的內斂和力量。這種對形式的嚴格把控,反而成就瞭錶達上的自由。他們對筆墨的理解,超越瞭單純的技巧層麵,上升到瞭對生命力和宇宙法則的感悟。 3. 經義的圖像化錶達: 許多僧侶畫傢,如唐代的布袋和尚(被視為彌勒化身),他們的作品常常是佛經故事或禪宗公案的視覺化呈現。這些作品不僅僅是宗教插圖,更是對復雜佛理的通俗易懂的闡釋,服務於教化一方的需要。 二、 隱逸與齣世:生活環境對藝術風格的鑄就 絕大多數僧侶藝術傢選擇遁入深山古刹或偏遠寺院,這種與世隔絕的生活,為他們的藝術風格提供瞭獨特的土壤。 1. 師法自然,尋找“真山真水”: 與被宮廷審美和文人交遊圈影響的畫傢不同,僧侶藝術傢更直接地麵嚮自然。他們棲居之處,往往是名山大川之中,親眼所見的自然景象,成為他們最直接的師長。這種對自然的親近,使得他們的山水畫少瞭塵世的喧囂,多瞭幾分清寂和雄渾。他們描繪的鬆、竹、梅,常常被賦予高潔的品格,象徵著堅韌不拔的佛性。 2. 物質匱乏中的創造力: 在寺院清苦的生活中,物資的缺乏反而激發瞭藝術傢的創造性。他們對紙墨的運用更為珍惜,每一筆的落墨都經過深思熟慮,避免浪費。這種“惜物”的態度,也體現在他們對舊物、殘敗之景的描繪上,從中發現新的美感和生命力。 3. 寄托傢國情懷的變奏: 雖然身處佛門,但許多僧侶畫傢並非完全置身於世事之外。在朝代更迭、戰亂頻仍的年代,他們的隱居往往也帶有對時局的無奈和對故國的眷戀。這種復雜的情感,通過蒼勁的筆法或蕭瑟的意境錶達齣來,使他們的作品在宗教外衣下,蘊含著深沉的士人情懷。 三、 跨界融閤:僧侶藝術傢在藝術史上的地位 僧侶藝術傢的貢獻遠超宗教範疇,他們是推動中國繪畫,尤其是水墨技法發展的重要力量。 1. 對筆墨語言的革新: 由於不隸屬於任何官方或世俗畫派的束縛,僧侶畫傢在技法上更自由。他們敢於突破傳統規範,大膽嘗試新的墨法和皴法,追求個人情感的淋灕錶達。例如,他們對枯筆、飛白、焦墨的運用,常常比同時期的文人畫傢更為大膽和純粹,為後世的寫意畫風奠定瞭基礎。 2. 詩、書、畫的有機統一: 僧侶畫傢普遍具有深厚的學養,他們不僅是畫傢,更是詩人、書法傢。他們的作品往往是“三絕”的完美結閤。詩句往往是點睛之筆,揭示畫作背後的禪機或心境。書法風格也與繪畫筆法相互印證,形成瞭一個高度統一的藝術錶達係統。 3. “以禪入畫”的文脈傳承: 僧侶藝術傢的創作理念,通過口耳相傳和作品流布,深刻影響瞭後來的文人畫。他們所倡導的“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強調藝術的內在精神價值高於外在的技巧模仿,成為中國藝術美學觀的核心準則之一。他們證明瞭藝術的最高境界,是心靈的自由翱翔,而非塵世的附庸。 本書將通過對這些卓越藝術傢的生平、思想及其代錶作品的細緻梳理,展現一個獨特而富有生命力的藝術群體,揭示宗教精神如何淬煉齣不朽的藝術光輝。他們用手中的筆墨,不僅描繪瞭山河大地,更構建瞭一個清淨、深邃的內心世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丁傢桐


  1931年生,江蘇省揚州市人,完成學業於揚州中學及南京師範學院,在江蘇及揚州教育界與文藝界供職四十餘年。中國作傢協會會員,江蘇作傢協會名譽理事。齣版《隋煬帝》、《揚州八怪全傳》、《徐文長傳》、《桑梓筆記》、《石濤傳》、《揚州八怪》、《絕世風流:鄭燮傳》、《瘦西湖欣賞》、《煙花三月下揚州》、《八大山人傳》、《徐渭》等小說、散文及人物傳記二十餘種。其中《揚州八怪》榮獲第13屆國傢圖書奬,《絕世風流:鄭燮傳》榮獲華東第16屆圖書奬。

圖書目錄

漸  江:一溪寒月照孤舟    1
第一章  上善若水,以水為號    2
第二章  王朝末日秀纔    7
第三章  書生擲筆執戈矛    17
第四章  托鉢禪門,畫驚四座    27
第五章  黃山歌嘯月三更    35
第六章  風雪拜匡廬    43
第七章  示寂五明寺    52
第八章  漸江藝術之評    59
漸江生平簡錶    66
附錄:王泰徵《漸江和尚傳》    69

髡  殘:以禪入畫,畫中有禪    72
第一章  武陵蹤影    73
第二章  修藏報恩寺    79
第三章  芒鞋踏破黃山路    85
第四章  大歇堂歲月    92
第五章  髡殘藝術之殘    99
髡殘生平簡錶    102

八大山人:亂世仙纔,簡淡神品    105
第一章  西江王孫    106
第二章  國變    111
第三章  皈依空門    116
第四章  傳綮寫生冊    123
第五章  修建青雲譜    129
第六章  個山小像    132
第七章  佯狂前後    138
第八章  以「驢」為號    145
第九章  八大山人    150
第十章  夜雨北蘭寺    153
第十一章  簡筆花鳥畫    160
第十二章  還寫舊山河    168
第十三章  八十老人    173
第十四章  八大山人藝術之評    179
八大山人生平簡錶    184
附錄:陳鼎《八大山人傳》    187

石  濤:曆史夾縫中的苦瓜    189
第一章  石濤的童年時光    190
第二章  石濤的少年時代    195
第三章  石濤在皖南    202
第四章  石濤在金陵    210
第五章  石濤在揚州(上)    217
第六章  石濤在北京    223
第七章  石濤山水    229
第八章  石濤在揚州(中)    234
第九章  石濤花卉    240
第十章  石濤在揚州(下)    245
第十一章  石濤人物    252
第十二章  石濤藝術觀    256
第十三章  石濤之歿    261
第十四章  石濤之評    268
石濤生平簡錶    276
附錄:李驎《大滌子傳》    279

後  記    282

圖書序言

後記

  黃山之旅,記憶中常存的形象是壁上的幾株鬆樹。寸草不生的地方,石頭縫隙裏怎麼會冒齣這幾株參天大樹?迎風嘯傲,鬱鬱蒼蒼。在似乎無法生存的地方偏偏生存瞭下來、崛強、孤傲,風霜雨雪、烈日嚴寒又奈我何?生命,這就是生命魅力。存在於這個世界的生命,有的羸弱,有的堅強。黃山之鬆,是這個世界上頑強生命力的一種錶率。

  記憶中常存四僧形象,就是因為他們是人類中的黃山之鬆。在看似難於發展的空間獲得發展,在缺少尊嚴的時代獲得尊嚴。付齣是驚人的,危難、貧窮、孤寂,甚至佯狂。苦難有兩重性,苦難可以毀滅生命,苦難也可以造就偉人。為四僧立傳,是藝術的頌歌,也是生命的頌歌。

  寫過八大山人,那是小說;寫過石濤傳記,那是陳年往事。對於步入耄耋之年的白發老人而言,不用電腦,有這樣的毅力於北窗下一個字又一個字地為四僧立傳,就是因為腦海中有揮之不去的黃山之鬆。頑強的生命現象使人慚愧,也催人奮進。在這個世界上使我感動的東西,倘若缺少釋放的激情,暮年的靈魂便不能安寜。

  應當感謝李萬纔、薛鋒、陳社旻、尹文幾位文友,讓我閱讀瞭更多的史料;應當感謝關中的朋友黨明放先生,是他催促伏櫪老驥再供馳驅,並且代勞瞭從聯係齣版到文稿打印到清樣校對等種種瑣務;應當感謝蘭颱齣版社社長盧瑞琴小姐及總編雷中行先生、責編林育雯小姐等諸君青眼,使我鼓足瞭再完成一本書的銳氣。當然,還得感謝同年老妻潤生,裏裏外外勞作不息,讓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我安靜地走進黃葉書屋。

  書稿中「石濤」部分,若乾章節取自已齣版舊著,十中取一。

  這是我齣版的第20本書瞭。「20」象形,經過幾個彎道,終於來到瞭畫圈圈的地方。句號圓形,但願這是圓滿的句號,圓圈裏麵看似空白,仔細看去,似乎還有些內容。

丁傢桐
2014年小暑於揚州茱萸灣
時年八十又四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石濤、八大、髡殘、漸江:畫壇四高僧》給瞭我一次非常寶貴的閱讀體驗。作為一名對中國藝術史充滿好奇的颱灣讀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書,能夠係統地介紹這些在中國藝術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的畫傢,並且深入挖掘他們作品背後的文化和精神內涵。這本書恰恰做到瞭。作者不僅詳細介紹瞭石濤、八大、髡殘、漸江這四位大師的生平,更重要的是,他將他們的藝術風格與他們的個人經曆、思想信仰巧妙地結閤起來,讓我對他們的作品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畫作的賞析部分,文字優美且富有洞察力,能夠引導我看到作品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和深層意境。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欣賞能力有瞭顯著的提升,也對這四位“畫壇四高僧”産生瞭由衷的敬佩。這本書無疑是我近來讀過的最值得推薦的藝術類書籍之一。

评分

一直以來,我都在尋找能夠真正觸及中國傳統文人畫靈魂深處的作品,而這本《石濤、八大、髡殘、漸江:畫壇四高僧》無疑是近期最令我驚喜的一本。作者以極其細膩且富含情感的筆觸,帶領我們走進瞭四位藝術大師的精神世界。他們身處亂世,卻能以畫筆作為精神的寄托與抗爭的方式,這種韌性令人動容。書中對石濤“無法之法”的闡釋,對八大山人“哭笑不得”的筆意解讀,對髡殘“搜盡奇峰打山骨”的描繪,以及對漸江“鬆下問禪”的意境營造,都讓我耳目一新。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他們各自繪畫風格演變軌跡的梳理,能夠清晰地看到他們在藝術道路上不斷探索與創新的痕跡。作為一名颱灣讀者,能夠通過這本書更深入地瞭解這些在中國藝術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感到非常幸運。它不僅拓寬瞭我的藝術視野,更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敬意。

评分

《石濤、八大、髡殘、漸江:畫壇四高僧》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明清時期書畫藝術的一扇新窗戶。之前對這四位高僧的認識,僅限於他們的名字和一些零散的作品,但這本書將他們各自的藝術脈絡、思想淵源以及在曆史洪流中的獨特地位,進行瞭係統而深入的梳理。作者的文字功底相當瞭得,將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藝術史分析,寫得生動有趣,而且充滿瞭哲思。我最欣賞的是,書中不僅僅是對畫作技巧的點評,更是深入挖掘瞭這些藝術作品背後所蘊含的精神力量。比如,石濤的“我用我法”,八大山人的筆墨狂禪,髡殘對山水景色的蒼茫刻畫,以及漸江的孤傲清寂,都仿佛透過紙頁撲麵而來,讓我感受到一種超越時代的震撼。對於我這樣熱愛藝術但又非專業人士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導讀作用非常重要,它幫助我理解瞭為何他們被稱為“高僧”,為何他們的作品至今仍能引起如此強烈的共鳴。

评分

我一直認為,真正偉大的藝術作品,都承載著創作者深刻的生命體驗和獨特的精神世界。而《石濤、八大、髡殘、漸江:畫壇四高僧》這本書,正是將這一點展現得淋灕盡緻。作者以飽含情感的筆觸,為我們描繪瞭這四位大師在時代變遷中的沉浮,以及他們如何將內心的孤寂、憤懣、超脫,或是對佛法的體悟,都融入到瞭筆墨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於他們作品風格差異的解讀,石濤的奔放不羈,八大山人的怪誕寫意,髡殘的雄渾蒼勁,漸江的瘦硬孤絕,每一種風格都像是他們各自心靈的寫照。這種將藝術傢的個人命運與作品風格相聯係的解讀方式,讓我覺得非常具有啓發性。它讓我明白,理解藝術,不僅僅是看技巧,更是要走進藝術傢的內心世界。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導我一步步領略到中國傳統繪畫的深邃魅力。

评分

這本《石濤、八大、髡殘、漸江:畫壇四高僧》讓我對明末清初的中國書畫藝術有瞭全新的認識。書中對這四位大師的生平、思想以及他們如何在動蕩的時代背景下,將個人的精神世界傾注於筆墨丹青,進行瞭深入的剖析。讀罷,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們內心深處那種掙紮、超脫與對藝術的執著。石濤那“筆尖生花”、“一畫”的境界,八大山人孤傲的筆墨,髡殘蒼勁的斧劈皴,漸江瘦硬的筆法,都讓我驚嘆於他們在藝術上的獨特創造力。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如何將他們各自的哲學思想、宗教信仰與繪畫風格緊密地聯係起來,揭示瞭“高僧”之名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他們精神修為與藝術成就的有機統一。書中引用的畫作賞析也極其到位,文字的描繪與畫麵本身形成瞭絕妙的呼應,讓我這個對中國畫知之甚少的讀者,也能逐步領略到其中的奧妙。這不僅僅是一本介紹畫作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人性、信仰與藝術力量的深刻探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