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鏡學總論:配鏡實務篇(3版)

配鏡學總論:配鏡實務篇(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配鏡學
  • 驗光配鏡
  • 視光學
  • 臨床驗光
  • 配鏡技術
  • 眼鏡
  • 視力保健
  • 眼科
  • 醫學
  • 專業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全新的全彩設計-專為從事配鏡入門及教學參考書

  實用且淺顯易懂的配鏡學知識適閤眼睛照護團隊中的每位成員!

  本書乃極重要的配鏡學參考書,為正確裝配與調整眼鏡提供一套循序漸進的係統,內容涵蓋配鏡之各個層麵-基本術語、鏡架挑選、眼鏡裝配、調整和維修。

  本書適閤剛開始學習配鏡的學生,以及欲持續進修新技術的從業人士,並提供各種類型鏡片的配鏡探討,包括單光鏡片、雙光鏡片、多焦點鏡片和漸進多焦點鏡片等。此外本書超越基礎入門,探索鏡架與鏡片挑選的方法和理由,協助讀者更加瞭解並滿足顧客的視覺需求。

  此書第三版的經典特色為:

  ※全新的全彩設計,數百張插圖清楚展示配鏡關鍵步驟、概念和技巧
  ※涵蓋最新的配鏡程序和設備
  ※每章最末的學習成效測驗可加強讀者對內容的理解
視覺科學與眼視光學前沿探索:從基礎理論到臨床應用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與時俱進的視覺科學與眼視光學知識體係。我們聚焦於理解人眼視覺係統的復雜機製,探討影響視覺性能的關鍵生理與病理因素,並詳細闡述現代眼視光技術在矯正視覺障礙中的前沿應用。全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基礎研究的最新進展與臨床實踐中的精要方法,力求構建理論與實踐的堅實橋梁。 第一部分:視覺係統的生物學基礎與生理光學 本部分深入剖析瞭眼睛作為精密光學儀器的結構與功能。首先,我們將詳細介紹眼球的光學特性,包括角膜、晶狀體和玻璃體的屈光力分布、瞳孔對光綫控製的作用機製,以及人眼如何形成清晰的物像。在此基礎上,我們將探討視覺通路——從視網膜的光感受器細胞(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的分子機製到視覺皮層的信號處理過程。重點內容包括: 視覺生理學: 深入解析光轉導過程,描述視網膜電生理反應,以及視覺適應(暗適應與明適應)的調節機製。 雙眼視功能: 詳盡闡述集閤(Convergence)、調節(Accommodation)的生理耦閤關係,探討立體視(Stereopsis)的形成原理及其對空間知覺的貢獻。特彆關注視功能整閤的神經可塑性。 屈光狀態的量化與分類: 細緻講解屈光不正的類型(近視、遠視、散光)及其與眼軸長度、角膜麯率的生物力學關聯。我們采用國際公認的標準對不同程度和類型的屈光異常進行精確分類。 第二部分:現代眼視光檢查技術與數據分析 成功的視覺矯正是建立在精準的診斷基礎之上的。本部分係統介紹瞭當前臨床上廣泛使用的各類先進診斷設備和檢驗方法,並強調瞭數據采集、分析與解讀的規範性。 主覺驗光與客觀驗光: 詳細闡述霧視法、相對周邊離焦法等高級主覺驗光技術,對比裂隙燈檢影法、自動驗光儀和基於波前分析的客觀驗光技術。重點指導讀者如何整閤不同驗光結果,得齣最佳的初步處方。 角膜與屈光力測繪: 深入介紹角膜地形圖儀的工作原理、數據解讀(如角膜麯率、不對稱性分析)及其在角膜接觸鏡驗配和屈光手術評估中的應用。 雙眼視功能評估: 講解融閤性集閤幅度、調節幅度及滯後量的精確測量方法,包括異位隱斜視(Phoria)的檢測及對視疲勞的診斷價值。 第三部分:視覺矯正方案的原理與實施 這一部分是全書的核心,側重於如何根據診斷結果,為患者設計和實施最優化、個性化的視覺矯正方案。 一、 球鏡與柱鏡矯正(眼鏡光學): 鏡片光學設計: 闡述球麵、非球麵鏡片的成像原理,探討不同材料(高摺射率、聚碳酸酯)的光學和物理特性。 光學中心與棱鏡效應: 深入講解Prentice法則,指導如何準確計算和補償鏡架參數(如瞳距、傾斜角)引入的附加棱鏡效應,確保視覺質量。 二、 接觸鏡學專題: 硬性透氣性接觸鏡(RGP): 詳細介紹RGP的設計參數(基弧、直徑、後弧設計)及其在高度散光、角膜不規則像的矯正中的優勢。 軟性接觸鏡的應用: 分析日戴、長戴、多焦點軟鏡的設計邏輯,重點討論水化率、含水量、透氧量對角膜生理的影響及風險管理。 特殊角膜塑形術(Ortho-K): 全麵解析角塑鏡逆幾何設計的生物力學基礎,指導夜間配戴方案的設計、跟蹤與並發癥處理。 三、 視覺訓練與低視力康復: 視覺功能訓練: 針對集閤不足、調節痙攣等問題,設計係統化的視覺訓練方案(如點對練習、融閤訓練),並提供漸進式訓練流程圖。 低視力輔助技術: 介紹放大鏡、電子放大儀等光學和非光學輔助工具的選擇標準,以提升視覺殘疾患者的生活質量。 第四部分:特殊人群的眼視光管理 視覺需求在不同生命階段和病理狀態下存在顯著差異。本部分專門討論對特定群體的精細化管理。 兒視光學: 重點討論兒童近視的病因學、進展模型(如軸性增長與屈光度變化的關係),並詳細介紹當前主要的近視控製策略,包括低濃度阿托品應用、周邊離焦設計的框架眼鏡與軟鏡。 老年視覺健康: 分析晶狀體老化導緻的調節功能衰退(老視)的生理特點,深入探討漸進多焦點鏡片(Progressive Addition Lenses, PALs)的設計原理、試戴技巧與適應性指導,以及處理老年性眼病的視力保護策略。 視覺疲勞與乾眼癥的綜閤管理: 探討視覺環境(屏幕使用、照明)與眼部不適的關聯,介紹乾眼癥的診斷流程(Schirmer試驗、淚膜破裂時間)及針對性的非光學乾預措施。 本書內容力求做到對眼視光學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及時整閤,同時保持對臨床操作的嚴謹性和實用性。通過對理論的深刻理解和對技術的熟練掌握,讀者將能為不同個體提供科學、高效的視覺健康解決方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Clifford W. Brooks, OD


  Associate Professor of Optometry
  I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Optometry
  Bloomington, Indiana

審閱者簡介

黃敬堯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材料博士暨視覺科學碩士
  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視光學科 主任

圖書目錄

1 鏡架類型與零件 1
基本零件 1
鏡架前框 1
鏡腳 1
結構 1
鏡架 1
鼻橋區域 4
端片結構 5
鏡腳結構 6
「傳統型」無框眼鏡的前框 7
著色 7
鏡架材料 7
塑膠鏡架材料 7
金屬鏡架材料 10
鏡架材料引起的過敏反應 12

2 鏡架測量與標記 15
舊式基準綫係統法 15
方框係統法 15
水平中綫 15
幾何中心 15
尺寸 15
測量 16
有效直徑 16
鏡框差 16
鏡片間距或鼻橋尺寸 16
幾何中心距 17
子片高度 18
鏡腳長度 18
總鏡腳長度 18
至彎摺處鏡腳長度 18
前框至彎摺處鏡腳長度 18
鏡架標示 18
眼型尺寸和鏡片間距 18
標示的位置 18
鏡架製造商名稱、顔色與産地 20
安全眼鏡的鏡架標示 20
含金的金屬鏡架之金分類 20

3 測量瞳孔間距 23
定義 23
遠用瞳距 23
雙眼瞳距 23
單眼瞳距 25
測量瞳距的儀器 27
近用瞳距 28
以瞳距尺測量近用瞳距 28
使用瞳距儀測量近用瞳距 29
使用近用瞳距決定雙光子片內偏距 29
計算近用瞳距 29
找齣近用瞳距的推薦方法 32
找齣近用瞳距的例題 32

4 挑選鏡架 37
使用配戴者的舊鏡架 37
使用配戴者的舊鏡架前需考量的因素 37
美觀考量 37
鏡架形狀和臉型 38
鼻橋設計 42
裝配調整時的考量 42
鼻橋 42
鏡腳 46
為漸進多焦點鏡片配戴者選擇鏡架 47
為高負度數鏡片配戴者選擇鏡架 47
為高正度數鏡片配戴者選擇鏡架 49
為兒童選擇鏡架 51
為老年人選擇鏡架 52
為安全眼鏡選擇鏡架 53
可協助選擇鏡架的工具 53
結束挑選鏡架的過程 54
關於鏡架管理的提醒 55

5 參考點定位、多焦點子片高度及鏡坯尺寸之設定 60
鏡架的位置 60
單光鏡片的光學定心 60
鏡片在鏡框中的水平定位 60
垂直位移 61
頂點距離 67
多焦點子片高度的測量 68
雙光子片高度的測量 68
三光子片高度的測量 70
與舊鏡片比較 71
其他方法 72
雙子片高度的測量 72
不相等的子片高度 73
子片高度的變化 76
頂點距離對子片外觀高度的影響 78
有稜鏡補償的子片 78
補償尺寸錯誤的樣品鏡架 79
當眼型尺寸不正確時 79
若無正確的鼻橋尺寸 79
其他方法 80
指導初次配戴雙光鏡片者 80
決定鏡坯尺寸 80
單光鏡片的最小鏡坯尺寸 80

6 鏡片的訂製與校驗 87
訂製鏡片 87
錶單的一般處理程序 87
重新訂製現有的眼鏡鏡片 87
取得現有眼鏡的鏡片資訊 87
取得單光鏡片的處方資訊 90
取得多焦點鏡片的處方資訊 95
辨識多焦點子片類型與尺寸 98
辨識基弧 98
辨識鏡片材質 99
辨識鏡片染色 100
訂製單片而非兩片鏡片時的注意事項 100
隻訂製鏡片 100
使用遠端鏡框掃描儀訂製「隻訂鏡片」 100
根據C尺碼訂製「隻訂鏡片」 100
為一副未知形狀的鏡架訂製「隻訂鏡片」 101
校驗 102
校驗鏡片度數並決定誤差容許值 103
校驗處方稜鏡 108
校驗鏡片的子片和錶麵 112
鏡架的校驗與裝配的品質 113
整體的校驗 114

7 鏡片嵌入 118
塑膠鏡架的鏡片嵌入概述 118
一般塑膠(醋酸縴維素)鏡架的鏡片嵌入 118
嵌入丙酸縴維素鏡架 124
嵌入尼龍鏡架 125
嵌入碳縴維鏡架 125
嵌入聚醯胺鏡架 125
嵌入聚碳酸酯(PC)鏡架 125
嵌入剋維拉(Kevlar)鏡架 126
嵌入環氧樹脂(Optyl)鏡架 126
金屬鏡架的鏡片嵌入 126
尼龍綫鏡架的鏡片嵌入 128
汰換長度不明的尼龍綫 128
汰換老舊或斷裂的尼龍綫 131
薄邊鏡片的注意事項 131
重新縮緊鬆脫的尼龍綫鏡片 132
有襯墊的尼龍綫鏡架 132
邊框有金屬「綫」的鏡架 132
鏡架與鏡片的清洗 132

8 對齊標準 136
對齊標準或鏡架「校準」 136
單元A:塑膠鏡架的對齊標準 136
加熱鏡架 136
熱鹽或玻璃珠 136
加壓熱空氣 137
鼻橋 137
水平對齊 138
垂直對齊(四點接觸法) 139
鏡腳 140
鏡腳張幅 140
鏡腳平行度 144
對齊鏡腳後端 147
鏡腳褶疊角 149
單元B:金屬鏡架的對齊標準 150
鼻橋 150
水平對齊 150
垂直對齊(四點接觸法) 151
鏡腳 153
鏡腳張幅 153
鏡腳平行度(改變前傾角) 155
對齊鏡腳後端 156
鏡腳褶疊角 158
單元C:鼻墊的對齊標準 159
前角(從前方觀看鏡架) 159
鼻墊間距 160
鼻墊高度 160
張角 160
垂直角(從側方觀看鏡架) 161
鏡架前框至鼻墊必須等距離 161
記住三種鼻墊角度的幽默口訣* 161
單元D:無框眼鏡的對齊標準 162
無框構造與鏡片材質 162
閤適的鏡片材質 162
對齊鼻橋 162
水平對齊 162
垂直對齊(四點接觸法) 163
鏡腳 165
鏡腳張幅 165
鏡腳平行度 166
對齊鏡腳後端 166
鏡腳褶疊角 166
其他無框眼鏡的調整 166
無框眼鏡的鼻墊對齊 166
鏡片鬆脫 168

9 鏡架調整 173
抱怨的原因 173
單元A :整體鏡架調整 173
裝配調整過程 173
戴上鏡架 173
力的三角分配 173
完成適當的鏡腳張幅 173
前框 175
前傾角 176
鏡腳 177
裝配調整耳後直式鏡腳和顱式鏡腳 177
調整鏡腳彎摺部分的位置 178
環氧樹脂鏡腳 182
彈簧式鉸鏈鏡腳 182
弓式和綫型鏡腳 183
助聽器與裝配調整眼鏡 184
給配戴者的一般鏡架操作指南 184
單元B:裝配調整可調式鼻墊 185
可調式鼻墊的適當鼻墊角度 185
針對可調式鼻橋調整適當的鼻墊角度 185
鼻墊的角度正確但仍往下滑動或導緻疼痛 186
無框與半框裝配架的鼻墊角度調整 188
鏡架高度與頂點距離 188
達到正確的鏡架高度 188
適當的頂點距離 188
調整有倒U型鼻墊臂的鼻墊 189
改變「倒U型」鼻墊臂的鼻墊間距 189
嚮左或嚮右移動鏡架 190
改變鏡架高度但不改變頂點距離 193
改變頂點距離但不改變高度 196
調整問號型鼻墊臂的鼻墊 199
改變問號型鼻墊臂的鼻墊間距 199
將問號型鼻墊臂鏡架往左或往右移動 202
改變問號型鼻墊臂的鏡架高度但頂點距離不變 202
僅針對問號型鼻墊臂鏡架增加頂點距離203
僅針對問號型鼻墊臂鏡架減少頂點距離204
單元C:「非可調式」鼻橋的調整 204
調整非可調式塑膠鼻橋以達到適當的裝配角度 204
修正固定式鼻墊橋 207
修正雕刻式鼻橋 207
固定式鼻橋高度與頂點距離的改變 207
塑膠鏡架 208
重新檢查鏡架的裝配調整 210

10 鏡架維修與修正 215
螺絲替換與維修 215
正確使用光學用螺絲起子 215
鬆脫的螺絲 215
未對齊的鉸鏈桶狀部接頭 220
替換遺失的螺絲 220
尋找庫存螺絲 221
鈦螺絲 221
斷裂或卡住的螺絲 222
替換無框螺絲 227
替換鼻墊 227
推式鼻墊 228
鏇式鼻墊 228
邏輯鼻墊 229
鼻墊尺寸 229
鼻墊材質的種類 229
以箍狀鼻橋取代可調式鼻墊 229
鏡腳維修 230
替換遺失或斷裂的鏡腳 230
更換金屬鏡腳的塑膠耳端護套 230
在綫型鏡腳耳端加裝護套 230
於鏡腳包覆護套以降低過敏反應 231
延長與縮短金屬鏡腳 231
改變綫型鏡腳長度 232
將標準塑膠鏡腳改成綫型鏡腳 233
縮短塑膠鏡腳 233
鉸鏈維修 235
鉚釘鉸鏈 235
移除鉚釘與遮片 235
隱藏式鉸鏈 236
鼻橋維修 240
斷裂的塑膠鼻橋 240
替換塑膠鏡架的鼻墊 243
鏡圈與鏡片 245
斷裂的鏡圈 245
鏡片下緣露齣鏡框外 245
鏡片上緣露齣鏡框外 247
當鏡片相對於塑膠鏡框顯得過小時 247
當鏡片相對於金屬鏡框顯得過小時 247
鏡框飾闆 249
用於塑膠鏡框的飾闆 249
用於金屬框的金屬飾闆 250
清潔鏡架 251
清潔技巧 251
脫色 251
錶麵留下鉗子的印記 251
迴復環氧樹脂鏡架的拋光錶麵 251
氣泡 251
焊接 251
火焰焊接 252
電子焊接 253
脫色 254
修補電鍍 254

附錄A ANSI Z80.1眼鏡鏡片處方建議標準259
附錄B 特殊用途鏡架 264
詞匯 266
學習成效測驗解答 291
索引 000

圖書序言

前言

  編寫《配鏡學總論(System for Ophthalmic Dispen­sing)》的初衷並非撰寫一本包羅萬象的教科書,我們真正期盼的是編寫一本可協助配鏡教學的學生手冊。正當「手冊」逐漸發展成形時,某間專業齣版社得知此編寫計畫,即深感興趣並要求提供章節樣本供其閱讀。很顯然地,在印第安納大學的教學範圍之外,這類書籍是有用的。

  本書初稿完成後便送至齣版社進行審閱,或許是因為書中大量的照片和圖例,本書初版推齣後教育單位與眼鏡業界皆肯定其實用性。

  眼鏡的裝配是眼睛照護的基礎,對鏡片功能的瞭解亦為基本功夫,對於正在摸索配鏡工作的新雇員以及有經驗的眼睛照護專傢而言,這兩方麵的知識皆不可或缺。為瞭滿足不同背景的讀者,我們採用深入淺齣的方式進行撰寫,以便使剛進入此領域的新手可容易理解,此外也提供在眼科領域工作多年的人士其所需之資訊。

  本書第二版是以初版內容為基礎並加以擴充,第二版包含大量照片,但全是黑白的;第三版則是從頭開始全新編寫,書中穿插彩色照片。我們從眼睛照護者的觀點拍攝瞭數百張照片,重整編纂所有章節,納入許多關於漸進多焦點鏡片及職業用漸進多焦點鏡片的配鏡新資訊。

  針對本書所做的這些改變,是為瞭滿足兩大專業族群的需求。第一類族群包含瞭必須自我充實並能訓練新進員工的眼睛照護者,第二類族群則為在正規教育課程中的眼科教師與學生,這兩類族群皆需要全方位圖文並茂的教育資訊。

  為瞭滿足這些需求,撰寫的過程曠日費時且相當辛苦,但成果卻是有目共睹的。我們衷心期盼讀者將發現最新的第三版《配鏡學總論(System for Ophthalmic Dispensing)》為資料豐富、查閱方便且助益良多的一本書。

Clifford W. Brooks

中文版審閱序

  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視光學院求學時,配鏡學是一門包含學理與實驗的必修課程,該校視光學生修完本課程外,亦需完成視光醫院眼鏡部門的見習課程纔可畢業,而本書《配鏡學總論(System for Ophthalmic Dispensing)》即為授課教師所推薦使用的教科書。本書內容分成兩部分,第一部「配鏡實務篇」介紹基礎配鏡知識及實務配鏡技巧,第二部「鏡片應用篇」則涵蓋許多與配鏡技術相關的鏡片光學設計和眼鏡材料應用等補充資料。本書最大的特色即是使用大量的彩色照片和圖例,讓讀者能充分瞭解配鏡的理論知識及操作技巧,因此在美求學期間便有翻譯此書的念頭,想讓更多在此領域的眼鏡從業人員有機會可學習這本書的內容,並分享作者豐富的實務經驗。迴國後,發現許多學校也使用此書當作配鏡學的教科書。很顯然地,將此書翻譯付梓是一個正確的想法。

  在整個翻譯及審閱的過程當中,為瞭能讓讀者更容易理解本書,單單對專業術語及文句的翻譯,即花費瞭將近兩年的時間和精力來做確認,深怕無法正確且清楚地錶達作者的意思,這是起初規畫時所始料未及的。同時考量到本國與美國配鏡實務上操作方法的差異性,擔心國內的眼鏡從業人員是否會無法理解及接受本書?所幸邀請瞭國內數名配鏡領域之業界專傢及教師協助校稿,在此特彆感謝王益朗、硃泌錚、李芳原、陳錫評和陳琮浩等前輩的協助,以使本書翻譯的專業術語更趨近於業界實際的用法。盡管翻譯及審閱此書花費瞭將近兩年的時間,但最終仍完成這本可作為眼鏡從業人員在配鏡工作上的參考書,想來也是相當值得的一件事。希望本書的齣版可提升國人配鏡專業技術的水準,且在學習配鏡技巧的過程中更輕鬆、更有趣,同時期盼能對國內配鏡教育的推廣略盡一份心力。

  本書雖經細心編校,仍恐不免疏漏。若有錯誤之處,尚祈各位先進前輩們不吝指正,銘謝在心。

黃敬堯
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視光學科主任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從業多年的驗光師,算是見過不少關於眼鏡的專業書籍,但讀完這本《配鏡學總論:配鏡實務篇(3版)》後,依然感到耳目一新。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其“實務”二字的體現。很多理論性的書籍,雖然內容嚴謹,但落實到實際操作中,總會感覺隔靴搔癢。而這本書,從驗光的標準化流程,到驗光數據的解讀,再到基於這些數據如何選擇最適閤的鏡片和鏡架,以及如何進行精準的瞳距、瞳高測量,甚至是如何根據顧客的職業、用眼習慣來推薦個性化的解決方案,都顯得非常接地氣。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常見配鏡誤區及其糾正”的章節,很多時候,顧客的抱怨和不適,並非源於驗光師的技術問題,而是對眼鏡的認知偏差,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與顧客溝通,解答他們的疑惑。而且,書中對於不同年齡段顧客(如青少年近視防控、中老年老花矯正)的配鏡建議,也考慮得十分周全。當我看到關於“低度數近視患者的配鏡原則”和“高度近視患者的光學矯正”的詳細論述時,我感覺這纔是真正站在患者角度的思考。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操作手冊,更是一本“同理心”的教科書,讓我能更深刻地理解顧客的需求,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

评分

說實話,我之前對配鏡這塊瞭解得並不多,總覺得就是驗個光,然後選個鏡片和鏡架。直到我接觸瞭《配鏡學總論:配鏡實務篇(3版)》,我纔意識到,原來配鏡的學問這麼深!這本書就像一本“百科全書”,把配鏡的各個環節都講得明明白白。從驗光的原理,到各種瞳距、瞳高測量的意義,再到不同鏡片的光學特性,我都學到瞭很多。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瞳距測量誤差對視覺效果的影響”的分析印象深刻,原來一個小小的誤差,就能導緻眼鏡戴起來不舒服,甚至齣現復視。這讓我意識到,配鏡的每一個細節都至關重要。而且,書中還提到瞭很多關於鏡架選擇的知識,比如鏡架的材質、款式,以及如何根據臉型來搭配,這讓我覺得,一副好眼鏡,不僅要看得清楚,還要戴得舒適、好看。這本書的講解方式也非常直觀,通過大量的圖示和案例,讓我能夠輕鬆理解復雜的概念。我覺得,這本書就像是我的“私人配鏡顧問”,它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配鏡的過程,也能讓我更清楚地知道,我需要什麼樣的眼鏡,以及如何去選擇。

评分

作為一個對眼睛健康非常關注的人,我一直認為配鏡不僅僅是簡單的視力矯正,更關係到眼部健康的長遠發展。因此,我在選擇與配鏡相關的書籍時,非常看重其對“眼健康”的重視程度。《配鏡學總論:配鏡實務篇(3版)》這本書,從一開始就給我一種“專業且負責”的感覺。書中對於“近視的發生發展機製”和“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的論述,讓我覺得非常有價值。它不僅僅是告訴你如何配眼鏡,更重要的是告訴你如何“保護”眼睛,如何延緩視力下降。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不良用眼習慣的糾正”和“科學的用眼指導”的建議,這些都是預防近視加深和眼部疲勞的重要環節。此外,書中對於“屈光不正與眼部健康的關係”的探討,也讓我受益匪淺。它能夠幫助我理解,為什麼有些配鏡方案比其他方案更適閤我,為什麼正確的配鏡能夠減輕眼部負擔。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是一本“眼健康科普讀物”,它讓我能夠以一種更科學、更全麵的視角來看待配鏡這件事,真正做到“治未病”。

评分

在我看來,一本優秀的配鏡書籍,應該具備“深度”和“廣度”並存的特點。它既要深入講解每一個操作細節的原理,又要廣泛地覆蓋配鏡的各個方麵。《配鏡學總論:配鏡實務篇(3版)》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這一期待。在“深度”上,我欣賞它對每一個驗光環節的細緻入微的描述,從驗光前的準備,到驗光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再到驗光後的數據分析,都力求做到嚴謹和準確。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如何處理驗光中的主觀乾擾”以及“如何提高驗光結果的可靠性”的內容,這些都是在實際操作中容易遇到但又難以解決的問題。在“廣度”上,本書的涵蓋麵非常廣,除瞭基本的屈光矯正,還包括瞭對斜視、弱視等特殊情況的配鏡指導,以及對各種功能性鏡片(如運動鏡片、駕駛鏡片)的應用。這本書就像一個“萬花筒”,它能夠根據不同的需求,呈現齣不同的精彩。它讓我覺得,配鏡這門學問,真的博大精深,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探索。

评分

我是一名長期在眼鏡行業工作的銷售人員,雖然我不是直接操作驗光的,但經常需要嚮顧客解釋各種鏡片和鏡架的性能。在我看來,《配鏡學總論:配鏡實務篇(3版)》這本書,簡直就是我們銷售人員的“福音”。書中對於各種鏡片材料(如樹脂、PC、玻璃)的特性、優勢和劣勢的詳細介紹,讓我能夠更準確地嚮顧客推薦。例如,當顧客問到哪種鏡片更輕便,或者哪種鏡片更耐衝擊時,我都能從書裏找到最專業的答案。而且,書中關於“如何根據顧客的用眼需求推薦鏡片”的部分,也非常實用。比如,對於需要長時間使用電腦的顧客,我就可以根據書中的建議,推薦帶有防藍光塗層的鏡片;對於戶外活動較多的顧客,則可以考慮變色鏡片或偏光鏡片。此外,書中還涉及瞭鏡架的選配知識,包括不同材質的特點、保養方法,以及如何根據顧客的年齡、職業和臉型來推薦閤適的款式,這些信息都能幫助我更好地與顧客溝通,提升銷售的專業度和滿意度。這本書讓我感覺,我不再隻是一個推銷員,而是能夠成為顧客的“配鏡顧問”,提供更專業的建議,幫助他們找到最閤適的眼鏡。

评分

拿到這本書,我第一眼就被它的厚重感所吸引,這絕對不是那種隨便翻翻就能過目的“速成”讀物。封麵上的“配鏡學總論:配鏡實務篇(3版)”幾個字,雖然樸實,卻透露齣一種紮實的學術底蘊。作為一名剛入行不久的配鏡師,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指導我實踐操作的書籍。市麵上的資料很多,但往往碎片化,要麼過於理論,要麼過於淺顯。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給我打瞭一劑強心針。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目錄,看到的是從驗光的基礎知識,到不同屈光不正的矯正方法,再到鏡片材料、鏡架選擇,以及特殊的配鏡需求等等,幾乎涵蓋瞭配鏡實務的方方麵麵。我尤其關注的是關於復雜屈光不正(比如高度散光、不規則散光)的矯正部分,這部分內容一直是我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書中所提及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流程,是否能夠清晰地指導我如何應對這些棘手的病例,將直接關係到我能否真正提升技術水平,為顧客提供更專業的服務。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一步一步地教我如何“庖丁解牛”,精準地解決每一個配鏡難題。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我職業生涯中一個重要的“引路人”,我期待它能帶我走進一個更廣闊、更精深的配鏡世界,讓我能夠更加自信地麵對每一位顧客的眼睛。

评分

作為一名眼視光專業的學生,我一直對配鏡這門學問充滿敬畏,也渴望能係統地學習這方麵的知識。當我接觸到《配鏡學總論:配鏡實務篇(3版)》時,我感覺就像是找到瞭“寶藏”。這本書的結構非常清晰,從最基礎的驗光原理,到各種復雜的驗光設備的使用,再到不同類型眼鏡(如漸進多焦點鏡片、防藍光鏡片、變色鏡片)的原理和適用性,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講解。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眼鏡的光學原理”的闡述,它不僅僅告訴我們如何去驗光,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需要這樣驗光,為什麼選擇這樣的鏡片。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方式,讓我覺得特彆充實。而且,書中還涉及瞭驗光室的布局、設備的維護保養,甚至是顧客進店後的接待流程,這些細節的處理,讓整本書的“實務性”得到瞭極大的提升。我感覺,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帶著我一步一步地探索配鏡的每一個環節,讓我不再對復雜的術語感到迷茫,而是能夠自信地將其運用到未來的學習和實踐中。它為我打下瞭堅實的基礎,讓我對未來的職業道路充滿瞭信心。

评分

我是一位長期佩戴眼鏡的顧客,對眼鏡的舒適度和清晰度有著極高的要求。每次去眼鏡店配鏡,都希望驗光師能夠真正瞭解我的需求,而不僅僅是按照標準流程走一遍。拿到《配鏡學總論:配鏡實務篇(3版)》這本書,我嘗試從讀者的角度去審視這本書。我發現,這本書不僅僅是寫給配鏡師看的,它也能夠讓像我這樣的普通顧客,對配鏡有一個更全麵的認識。書中對於“顧客溝通技巧”的強調,讓我覺得非常重要。很多時候,配鏡師一句簡單的話語,就可能影響顧客對眼鏡的接受程度。這本書能夠指導配鏡師如何傾聽顧客的聲音,如何解答他們的疑問,如何幫助他們做齣最適閤的選擇。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特殊人群的配鏡需求”,例如兒童、老年人、司機等,這些群體都有著非常個性化的視覺需求,一本好的配鏡書籍,應該能夠詳細地指導如何滿足這些需求。當我看到書中提到“如何判斷顧客是否對眼鏡不適應”以及“如何處理顧客的投訴”時,我感覺這纔是真正以顧客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這本書讓我覺得,配鏡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一門藝術,一門需要與顧客深入溝通的藝術。

评分

當我拿到《配鏡學總論:配鏡實務篇(3版)》這本書時,我最先關注的是它是否包含瞭最新的行業動態和技術發展。作為一名希望不斷進步的配鏡師,瞭解最新的技術和材料至關重要。這本書在“鏡片材料的更新換代”和“新興配鏡技術”方麵,是否有所涉獵?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當前市場上流行的各種高科技鏡片,比如非球麵鏡片、自由麯麵鏡片,以及它們在矯正特殊屈光不正方麵的優勢。此外,關於“數字化驗光”和“智能配鏡”的討論,也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部分。這些新技術是否已經融入到本書的實務操作建議中?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領我進入一個更前沿的配鏡領域,讓我能夠掌握最新的技術,為顧客提供最優質的服務。這本書就像一本“行業指南”,它不僅包含瞭基礎知識,更關注瞭行業的發展趨勢。我期待它能夠幫助我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成為一名走在行業前沿的配鏡師。

评分

作為一個對細節有著近乎苛刻要求的顧客,我一直希望我的眼鏡能夠做到“完美”。因此,當我看到《配鏡學總論:配鏡實務篇(3版)》這本書時,我首先關注的是它在“精準度”方麵的錶現。書中關於“瞳距、瞳高測量的精度要求”以及“鏡片光學中心的定位”的論述,讓我覺得非常專業。它不僅僅告訴我們要測量,更重要的是強調瞭“為什麼”要精確測量,以及“如何”做到精確測量。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光度、柱鏡、軸位的精確判定”的講解,這直接關係到眼鏡的矯正效果。一本好的配鏡書籍,應該能夠指導配鏡師做到“毫厘不差”,讓每一位顧客都能享受到最佳的視覺體驗。此外,書中關於“鏡架的調節與適配”的詳細說明,也讓我印象深刻。一副好的眼鏡,不僅鏡片要好,鏡架也要佩戴舒適,並且能夠與臉部完美貼閤。這本書就像一位“追求極緻”的配鏡大師,它提醒著配鏡師,要用最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個配鏡環節,纔能為顧客帶來真正的“完美”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