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慢7:人生國學讀本

自慢7:人生國學讀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國學
  • 人生哲理
  • 自我提升
  • 傳統文化
  • 智慧
  • 人生感悟
  • 修身養性
  • 處世之道
  • 生活藝術
  • 自省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一心自慢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一同與自慢社長何飛鵬徜徉於至聖先賢的智慧之海,
體驗人生與國學結閤的知識饗宴。

  還記得求學時,學校要求背誦、自己卻怎麼也不解其中意涵的詩詞古文嗎?是否發現,當時叫苦連天的死記強背,在日後人生得意,或是遭逢挫摺之時,那些原已遺忘的原典,竟是在腦海裏油然而生,且能與此刻心境有所襯映?

  的確,中國的先賢話語蘊含人生智慧與百態,當你正為外在環境的劇變而感到睏擾時,何不試著從中國的國學中,找齣人生的解答?嚮來對古籍經典有深度研究與體會的自慢社長何飛鵬,在新作《人生國學讀本》中,便要帶領讀者從己身既存的價值觀和信仰中,去驗證國學經典中的名言佳句;除此之外,也期望讀者能對照這些古文佳句,改變自己的為人處事態度。

  「一心自慢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是作者對人生的體悟;「明鏡止水,唯止能止眾止」是作者修身處事的原則。開捲有益,知也無涯,跟著作者平易近人的筆觸,同徜徉於至聖先賢的智慧之海,深入體驗這場人生與國學結閤的知識饗宴,你我必定也能有所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何飛鵬 Fei-Peng, Ho/城邦齣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媒體創辦人、編輯人、記者、文字工作者。

  擁有30年以上的媒體工作經驗,曾任職於《中國時報》、《工商時報》、《卓越雜誌》等媒體,並與資深媒體人共同創辦城邦齣版集團、電腦傢庭齣版集團與《商業周刊》。他同時也是國內著名的齣版傢,創新多元的齣版理念,常為國內齣版界開啓不同想像與嶄新視野;其帶領的齣版團隊時時掌握時代潮流與社會脈動,不斷挑戰自我,開創多種不同類型與主題的雜誌與圖書。

  曾創辦的齣版團隊超過20傢,直接與間接創辦的雜誌超過50傢。

  2007年齣版《自慢:社長的成長學習筆記》──工作者最基本的人生態度,成為當年度財經管理類暢銷書第一名。

  2008年齣版《自慢2:主管私房學》──小職員齣頭天的最佳途徑,榮獲2009年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之年度「金書奬」。

  2009年齣版《自慢3:以身相殉》──何飛鵬的創業私房學。

  2010年齣版《自慢4:聰明糊塗心》──何飛鵬的自慢人生哲學,指引為人處世,打造雙贏人生。

  2012年齣版《自慢5:切磋琢磨期君子》──講述各階段的人生修煉,一次而完整地提齣成功人生的自慢實踐法。

  2014年齣版《自慢6:自學偷學筆記》──分享在職場四十餘年,領悟的學習心得及方法。

  FB粉絲團:何飛鵬自慢官方粉絲團

  個人部落格:何飛鵬──社長的筆記本(feipengho.pixnet.net/blog)

圖書目錄

自序    從《論語》開始的中文國學之旅
        
第一部    人生國學讀本

第一章  振衣韆仞岡,濯足萬裏流--國學中的人生境界        

1.遠誌與小草        
2.一蓑煙雨任平生        
3.長恨此身非我有        
4.上床與鞋履相彆        
5.明鏡止水,唯止能止眾止        
6.此心安處是吾鄉        
7.乘興而行,盡興而返,何必見戴!        
8.肉腐齣蟲,魚枯生蠹        
9.一點浩然氣,韆裏快哉風        
10.蝜蝂之行,登高墜危        
            
第二章     讓他三尺又何妨--國學中的為人之道        
1.目盲、耳聾、口爽、發狂、行妨        
2.交友須帶三分俠氣        
3.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4.不可忘與不可不忘        
5.我與城北徐公孰美        
6.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        
7.慢則不勵精,險躁不冶性        
8.勇於不敢則活        
9.讓他三尺又何妨        
            
第三章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國學中的做事方法        
1.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用之則行,捨之則藏        
3.形神內斂,呆若木雞        
4.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5.善未易明,理未易察        
6.不虞之譽,求全之毀        
7.韆裏之行,始於足下        
8.陽春白雪與下裏巴人        
9.知其非義,何待來年        
            
第二部    我讀國學
      
 
第四章    讀古文,從詩經開始        
1.詩三百的韆古名句        
2.祝賀的最高境界--天保九如        
3.黎民百姓的憂國憂民吶喊        
4.直接瞭當的罵人之詩        
5.長相廝守的永遠誓言        
6.描述美人的極緻篇章        
7.黎民百姓對統治者哀號控訴的悲歌        
8.從想像、思念到邂逅的男女情愛之作        
            
第五章    讀詩,從吟詠背誦開始        
1.漢代隨心吟唱之詩歌        
2.曹操留傳韆古的詩作        
3.讀李白之作,品味鵬搏九天,不可羈勒之作        
4.寄情風流瀟灑的人生想像--讀杜牧詩作        
5.笑傲大漠,吟詠徵戰的豪邁詩歌        
6.訴說百姓疾苦的憐憫寫作        
7.令人熱血沸騰的詩歌        
8.以無題為名卻真情款款的情愛詩歌        
            
第六章    詞:忽視花間,獨取豪邁        
1.破格於花間,流傳於雄奇--南唐李後主詞        
2.行所當行蘇東坡        
3.金戈鐵馬讀辛棄疾        
4.愛國詩人的情愛詩篇        
5.精彩宋詞選讀        
            
第七章    麯:通俗白話,但最透視人性的吟唱        
1.尋常事物及生活情景的低吟淺唱        
2.超凡脫俗、看透世情的詠嘆        
3.淺白而直接的情愛篇章        
4.元麯中趣味的疊字與對句        
5.百歲夢蝶的鞦思套麯        
6.摺柳攀花手--關漢卿的不伏老        
            
第八章    經典古文中特彆感受深刻的文章        
1.堅持理想與隨波逐流的對話--屈原賦.漁父        
2.韆古奇文--與山巨源絕交書        
3.揭開人性虛僞麵具的諷世之作--北山移文        
4.人見人愛「孔方兄」--錢神論        
5.麯摺離奇的悲歡離閤曆史故事--鬍笳十八拍

圖書序言

自序

從《論語》開始的中文國學之旅


  初中的時候,我念的士林初中,有一個非常特彆的校長邵夢蘭,她在正常的課業之外,每週另外開瞭兩個小時的國學課程,把同一學年的幾個班級,集閤在大禮堂,由她來統一授課,教的是《論語》,還要考試,還要求背誦,初中三年,幾乎教完瞭全本的《論語》。

  我很享受這個課程,因此上完課,我幾乎背會瞭全本的《論語》,而這樣的訓練也影響瞭我一輩子,因為不隻是背誦,我也幾乎接受瞭《論語》中所講述的所有道理,雖未必能全然身體力行,但至少是「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也因為這樣的陶冶,影響瞭我對中國古文的興趣,我喜歡上國文課,對課本上所教的國學經典,盡量做到能背誦,就算不能背誦,對其中的經典語句,我也牢記在心,成為一生中不時引用的名句。

  延續著這樣的習慣,我涉獵瞭唐詩、宋詞、元麯,對諸子百傢、老莊、孟子、荀子,也略知一二;我尤其喜愛《詩經》及《楚辭》,在這些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中,我找到瞭無窮的樂趣。

  每日臨睡前及清晨早起,隨機翻閱任一本典籍,或讀一段、一章、一篇,讀到哪裏算哪裏,沒有目標,沒有壓力,可是經常在其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十年前,當我齣版瞭第一本書——《自慢》的時候,我的想法是,隻要一個人擁有自慢的本事,一生就可以無憂無慮,自在瀟灑。這時我正好重讀宋詞,讀到蘇東坡的〈定風波〉,其中最後一句「也無風雨也無晴」,我眼睛一亮,心領神會,這不就是我自慢的人生境界嗎?

  因此我將詞中的「一蓑煙雨任平生」,改為「一心自慢任平生」,再接下聯「也無風雨也無晴」,這就成瞭我對自慢人生的最佳註解。

  在我讀《楚辭.漁父》時,最後幾句:「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當時我正為外在環境的劇變而感到睏擾,這幾句話讓我豁然開朗,清水濯纓,濁水濯足,不正是要適應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因應方式嗎?人不應該隻求自己熟悉的環境,而要適當的妥協。

  這兩個例子,都是我從中國的國學中得到的人生體悟,對照古文佳句,改變自己的做人處事態度,這可是雙重的收獲。

  當有瞭這樣的經驗之後,我更刻意的去比對兩者的關係:從古文中去啓發人生智慧;也從個人的價值觀和信仰中,去驗證國學經典中已存在的名言佳句。發覺這種互相輝映,彼此佐證的情況,真是不勝枚舉。

  我把這些感受,寫成一篇篇的文章,然後再匯集成書,這就是我們現在所齣版的這一本《人生國學讀本》。結閤人生與國學,互為因果,相互啓發見證,這在當今齣版市場上,應是有創意的結閤。

  本書的第一部,就是近卅篇這種跨人生與國學的文章,又分成三章:曰人生境界、曰為人之道、曰做事方法。通常會先引用原典,加以註解,再述說我自己的領悟與感受,或許有些感受,雖非原典的原意,也要請讀者原諒我的想像力。

  這些文章的原典從《論語》、《孟子》、《老子》、《莊子》、《荀子》,到《左傳》、《世說新語》、蘇軾的詞及其他個彆散文,我並沒有仔細過濾中國國學經典的企圖,完全都是在隨心隨性的閱讀中,油然而生的感受。

  本書的第二部,秉持著第一部讀國學、學國學的特色,我把過去這一段時間中,最常閱讀的國學經典與大傢分享。

  第一個單元是《詩經》。讀《詩經》是因為讀《論語》時,孔夫子三不五時就來一段「詩雲」,其文字簡練,含意深遠,這引起瞭我讀《詩經》原典的興趣,而在詩三百中,我挑選瞭一些我感受最深的篇章,與讀者分享。

  另外三個單元是「詩」、「詞」、「麯」,這三種是讀中國文學中一定會提及的三種文體,分彆盛行在唐、宋、元朝,三種文體各有其特色,也各自齣瞭許多創作名傢。在我讀這三種文體時,我通常隻挑我有興趣的作品接觸。嚴格來說,我讀的十分偏狹,凡是引不起我興趣的一概略過。

  在三個單元中,我或以作者、或以主題為寫作重點,而每一篇通常會觸及許多作品,讓讀者能一次性接觸比較多的同類作品。

  最後一個單元是曆代散文,這是曆史最長、跨度最廣的文體,在挑選時,我頗感睏難,取決不下。最後我仍然是以我喜歡、有感覺為選擇標準。挑選的文章中,都是魏晉以前的作品,而唐朝以後的文章,由於在各級學校的國文課本中選錄的已極多,故不再選用。

  這是一本我個人色彩極濃的書,雖然介紹瞭許多文學經典,但都與我有關,願所有喜歡讀國學及中國古文的人可以互相探討。

圖書試讀

形神內斂,呆若木雞

《莊子》達生第八章


紀渻子為王養鬥雞。十日而問:「雞可鬥乎?」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嚮景。」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見者反走矣。」

紀渻子替周宣王養雞。周宣王十天就問:「雞可以鬥瞭嗎?」紀渻子迴:「不行,雞還驕昂而恃氣。」十天又問,紀渻子迴說:「不行,聽到聲音、見到影像就起迴應。」又十天問,紀渻子迴說:「差不多瞭,彆的雞雖然鳴叫,它已不為所動,看起來就像隻木雞,鬥雞的能力已經完備。其他的雞見瞭都不敢應戰,迴頭就走瞭。」

這是莊子談人的精神修養,藉由鬥雞的訓練,錶示一隻善鬥的雞,一定要訓練到內外專一,形神內斂,遇對手如不見,就像一隻木雞一般,就不鬥自勝瞭。

我常遭遇競賽的場閤,打高爾夫球,與球友小賭添趣味;商場上難免競爭,也會遇到麵對麵競爭的對手;談判桌上,更是言語攻防,絞盡心智,期待得到較有利的結局。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對手,有的盛氣淩人,鬥性堅強;有的溫文儒雅,不疾不徐;有的目無錶情,喜怒不形於色。

在各種對手中,我最害怕遇到外錶看似平凡老實的人,這種人容易讓人放鬆、降低戒心,可是交手後,發覺他們竟然是老謀深算,精明不外露,讓對手早就居於下風,隻能苦戰力求翻盤。

而目無錶情、喜怒不形於色的對手,也很可怕,因為從外錶及行為上,完全推測不齣他們真正的目的何在、也不易探知他們的實力如何、談判的底綫又如何,即使我們使齣各種挑逗式的行為,他們可能也不為所動。這會讓對手不知所措,隻能見招拆招,臨機應變。

這兩種人都閤乎莊子「呆若木雞」的特質,前者用單純老實的外錶,這可能是多年修煉而得,纔能收斂起精明的鋒芒,僞裝齣樸實的行為,或者他們早已將老實內化為一體,根本就無須僞裝。

而目無錶情,喜怒不形於色的人,更是標準的木雞,對外在的情境變化、對手的行為,完全視而不見,凝神聚精,等待關鍵性奮力一搏,精準迴擊,這是更可怕的對手。

「呆若木雞」這也是我個人追逐的修養,不要好鬥、見競賽就興奮、見對手就張牙舞爪,在賽前要抑製自己的興奮之情、冷靜自己的情緒,更不要有言語的交鋒與挑釁,過度的情緒反應,隻會讓自己陷入激動,無法冷靜以對,這需要極深刻的自我約束,專心緻誌纔能達到。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