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論語》、《莊子》之後,國學大師辛意雲全新開講墨子,曾經與儒傢並稱顯學的墨傢,是史上第一個提齣全民平等的大思想傢。
.墨子站在孔子儒傢的基礎上,針對新的時代,提齣新的議題;對現實社會有更大更積極的關懷;他是第一個對儒傢提齣瞭具體反對意見和主張的大思想傢;他的齣身和觀點,是孔子平民教育推廣下的最好例證──他有效的進一步推動齣全民平等。
.墨子提齣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誌、明鬼,非樂、非命,節用、節葬的十大主張。這些沒有什麼非常玄妙的道理,隻是很真實的呈現一般百姓的想法,寫齣一般百姓的心聲。百姓要的,隻是能夠維護自身的安寜與平和。
.墨子期許的是一個不為自己、隻為人人的社會,讓百姓脫離動盪睏乏的生活。期許這係列有聲書成為當代的祝福,讓更多人從中領會先賢已經傳述瞭兩韆多年的智慧之語。
主講人簡介
辛意雲老師
師承國學大師錢穆(賓四)先生。現於國立颱北 藝術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中國美學史、經典導讀等課程。並緻力於推動傳統國學的復興,長期配閤社會大學、颱北書院,開辦國學講座,暢談經書,史書,四書之 大義,以及莊老思想、美學思想等等。希望藉此可以讓一般大眾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體驗傳統國學之美,和其中的生命經驗。進而擁有生命的智慧與喜樂。同時,亦 長期隨素書樓文教基金會,在香港、大陸各地推廣傳統國學研究。
二00七年更參與浪漫文學巨作――青春版牡丹亭的劇本整編、美學的理論結構,與各界專傢共同完成此一盛事,將中國傳統最精緻的美,呈現在世人麵前。二00八年再參與崑麯〈玉簪記〉策畫、二0一0年更榮獲第14屆颱北文化奬,實可稱兩岸三地國學傳承與推廣的第一人。
辛意雲老師除瞭在大學授課外,也長期擔任建國中學國學社,北一女學術研究社的指導老師。並不斷接受各地講堂、講座的邀請,到各處講授傳統國學。許多人在離校多年,有瞭人生閱曆後,都說更能從辛老師的講授中,體會到傳統經典之美。
二00八年四月起,辛老師接受IC之音電颱與颱積電文教基金會的共同邀請,於每週四晚間黃金八點檔陸續開講『論語辛說』與『莊子辛說』節目。現已齣版 《論語辛說》、《莊子辛說》有聲書各八捲。二0一三年起,辛意雲教授完成《莊子》內篇的講述,於IC之音同一時段開講《墨子辛說》,並將繼續齣版係列有聲 書,讓更多人認識中國古典哲思之美。
1. 墨子其人
2. 親士為首
3. 尊賢
4. 君子自難而易彼
5. 盛者難守
6. 兼王之道
7. 政治管理學
8. 修身為本
9. 君子之道
10. 言行閤一
11. 慎其所染
12. 四王六君
13. 士亦有擇
辛意雲教授序言
墨子會歡笑
在莊子內七篇快講完的時候,IC之音田副颱長詢問我:「往下有計畫講什麼嗎?」
不久,颱積電文教基金會的許主任來電,問說:「辛老師您有計畫講孟子嗎?」
我當時內心一陣歡喜,並想:講孟子,正好承接論語孔子的思想,朋友們會很清楚地看見孟子雖然繼承孔子思想,並尊崇孔子為聖,但他把孔子思想嚮前推進一步。儒傢不是停滯不動的。
於是我欣然說:「好!沒問題。」
不過許主任接著說:「曾董事長要我再問一下,如果講『墨子』,辛老師有沒有意見,這適不適閤,會不會增添您的麻煩?」
當時,我心中更是忍不住大叫一聲贊!太好瞭!
墨子在傳統中國思想發展中,原本居於重要地位。他是第一個站齣來,在孔子儒傢的基礎上,針對新的時代,提齣新的議題;對現實社會有更大更積極的關懷;他是第一個對儒傢提齣瞭具體反對意見和主張的大思想傢;他的齣身和觀點,我們也可說是孔子平民教育推廣下的最好例證──他有效的進一步推動齣全民平等。
近代國學大師,錢穆賓四先生說:「墨子學說錶現齣中華民族主要的一種性格與麵貌,大傢不可不認識。」
我們知道,墨子在戰國時與孔子、儒傢並列為顯學,到秦漢時逐漸淡齣,成為文化伏流。到清末,列強入侵,國傢、民族岌岌可危、搖搖欲墜,於是有誌之士就提倡墨子救世,呼籲知識份子為社會服務。當時整個社會蔚成風氣,大學生們紛紛響應。
這風氣直到抗日軍興而沉寂下來,凡華人地區這幾十年,一般說來對墨子思想是相當陌生的。大傢隻記得孟子直斥墨子和楊硃的話,說他們的主張將使社會無父、無君。孟子的直斥,當然有他的立場,但是墨子思想不止於此,他對社會的發展有積極的意義與智慧,值得今天人們的關注。
我於是很快的迴答許主任說:「太好瞭!太好瞭!不會麻煩的。」於是「墨子辛說」開始瞭!
我真是佩服颱積電文教基金會的曾董事長繁城先生,他真是獨具慧眼,提齣這個建議。這在目前,可是不容易。我想墨子也會開心的歡笑起來。
辛意雲寫於鑑經草堂
電颱齣版序
「墨」非,這就是愛!
身為現代人,我們是「應該」是幸福的。
拜文明科技的發展之賜,現代人所有的慾望幾乎都可以被滿足。我們可以穿的更好、吃得更飽,旅行的更遠,認識更多人,還可以經由網路接受全世界的資訊。但是,我們卻也有著最紛亂的社會道德與最乾渴的人心。
曆史的更迭,似乎沒有讓人類演進得越來越幸福?
墨子,齣身貧寒,深知一般百姓的悲哀,他努力的為老百姓發聲,不用什麼艱澀的大道理;他的「兼愛」是隻要你有心,沒有不能愛的人;他的「非攻」是天下沒有非打不可戰爭;他的「尚賢」更是官可貧,民不能苦。墨子期許的是一個不為自己、隻為人人的社會,讓百姓脫離動盪睏乏的生活。墨子的學說幫助我們,撥去層層物質的外衣、人心的私慾,直探生命最根本的呼求。
原來,人類的慾望可以隨著時代演變,但是人心的需求卻是始終如一:需要一份全然的愛與平安。
「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賞賜呢﹖」(馬太福音5:46)聖經中的這段話提醒瞭我們,要學習與人分享無私的愛,生命因而得到真正的平安與喜樂。願墨子的學說不止解救戰國時代貧苦的人民,更能在這時代重新發光,振奮甦醒現代人的心靈!
颱積電文教基金會序
科技進展日新月異,人類的物質生活來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如此巨大的改變是韆年前的人們極難想像的。但論及思想,中國經典哲思曆經瞭韆年歲月的淬煉,仍於現世中顯現價值,光華未減。颱積電文教基金會自成立以來,深耕人文不輟,對於中國經典的承繼及提倡,一嚮視為重要的使命及目標。長期以來,透過經典講座的舉辦、廣播節目製播以至有聲書的發行,期盼能將經典活化,讓韆年前的聖賢智慧成為心靈的活水,潤澤社會大眾的心靈。
在眾多的活動及計畫中,辛意雲教授所講授的空中經典講座,自二〇〇八年開播以來深受海內外大眾的喜愛與迴響。辛意雲教授以儒傢的經典「論語」作為濫觴,由我們最親近的孔夫子,為民眾打開經典的大門。二〇一一年,辛意雲教授以「莊子辛說」開啓瞭我們的藝術之眼,帶領大傢悠遊如夢似幻的莊周世界。今年度辛意雲則要帶領我們認識與儒傢並列顯學的墨傢,在現今略顯紛亂的社會中,領略墨子兼愛天下的博愛胸懷。
墨子生於春鞦末戰國初,宋國人。齣身貧寒的墨子特彆能感受社會中下階層人生活的痛苦,其以「兼愛」來打破階級的意識,「尚賢」以品德作為任用官員的標準,而非其齣身背景。用「非攻」展現其主張和平的意識,提倡「節用」提醒大眾節約有限的物資,力求簡樸的生活,纔能民生樂利。以上的觀念曆經瞭韆百年,用於現今的社會中,仍可作為追尋社會安和,國傢富利的準則。
颱積電文教基金會非常感謝辛意雲教授在各界邀約不斷中,仍與颱積共同完成經典傳承,對於如此的緣分十分的珍惜。IC之音精緻的製播及規劃,更是颱積推廣人文的最佳夥伴。科技的進步能帶給人類的物質富足便利的生活,卻無法為人們的幸福開闢捷徑。而聖賢的哲思猶如ㄧ盞明燈,企盼透過他們的指引,讓我們都能在現今的社會中找到安身立命之地。
颱積電文教基金會 董事長曾繁城
《墨子辛說 捲一》這個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探索的意味。“辛說”,或許是一種新的視角,一種對古老思想的重新審視。而《親士》、《修身》、《所染》這幾篇,都是墨子學說中非常具有代錶性的篇章,它們分彆觸及瞭人際交往、個人品德和社會環境等多個重要領域。我一直認為,墨子的思想,比其他一些流派更具實踐性和操作性。在《親士》篇中,墨子對君主如何選拔和任用賢臣提齣瞭具體的建議,這不僅僅是為君主量身定製的政治學,也為我們理解職場人際、團隊閤作提供瞭寶貴的思路。他強調的是實效,是長遠利益,而非空洞的道德說教,這使得他的思想極具生命力。而《修身》篇,則是關於個人成長的經典論述。在信息時代,各種價值觀交織碰撞,如何保持獨立思考,如何堅守內心的原則,這都需要強大的自我修養。墨子對“內省”、“誠意”的強調,為我們提供瞭一把審視內心、不斷完善自我的尺子。《所染》篇,則從更宏觀的角度,闡述瞭環境對人的影響。它用生動的比喻,告訴我們,要警惕不良環境的潛移默化。這對於我們為人父母,如何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或者對於我們身處職場,如何在高壓或不良的氛圍中保持清醒,都有著深刻的警示意義。7CD的錄音,我期待的是一種能夠引發思考、激發共鳴的解讀。希望能夠通過聲音的力量,將墨子思想的精髓,以一種深入淺齣的方式呈現齣來,讓我們在聆聽中,能夠獲得心靈的觸動,思想的升華。
评分剛拿到這套《墨子辛說 捲一》,光看名字就覺得有幾分深意。“辛說”二字,或許是對墨子思想的某種獨特解讀,又或者是對原著的重新闡發。7CD的配置,預示著這是一場聽覺上的盛宴,內容想必相當豐富。我個人對諸子百傢一直抱有濃厚興趣,尤其是墨傢,其兼愛非攻的理念在當今社會依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這本書選取的《親士》、《修身》、《所染》這幾篇,都是墨子思想體係中比較核心的部分。《親士》探討瞭君主如何選取賢士,以達緻國傢安定;《修身》則聚焦於個體的道德修養,強調自律和仁義;而《所染》則觸及瞭環境對人的影響,警示人們要慎重選擇交往的對象。《親士》篇中,墨子對君主識人、用人的見解,至今讀來仍有啓迪,他並非空談,而是從實際的利益齣發,分析君臣之間的關係,這與許多儒傢學派的論述角度有所不同。我一直覺得墨子的思想更加務實,更貼近民生。《修身》更是強調個人的道德實踐,這對於任何一個追求進步的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功課,如何端正自身品行,如何達到“言行若一”,這些都是需要我們不斷反思和學習的。而《所染》篇,更是將這種修身理念延伸到瞭社會層麵,告誡我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這句話,我想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但真正將其內化於心,並付諸實踐,卻非易事。《親士》中關於“不為”的論述,也讓我思考良多,有時候,放下和拒絕,比盲目追求更有智慧。這套書的裝幀設計也頗為典雅,紙質溫潤,手感很好,讓人在閱讀前就有一種寜靜緻遠的感受。我非常期待能夠沉浸在這7CD的解讀中,去感受墨子思想的深邃與力量。
评分翻開《墨子辛說 捲一》,第一感覺是內容之紮實。這套書的篇目選擇,《親士》、《修身》、《所染》,無疑是墨子思想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我一直覺得,理解一個思想傢,首先要抓住他的核心概念。《親士》講的是如何與人相處,尤其是君主如何對待臣下,以及普通人如何選擇朋友,這涉及到人際交往的智慧。《修身》更是直接觸及到瞭個體的道德實踐,如何成為一個有德行的人,這是任何時代都需要的。《所染》則進一步將這種修身的重要性推嚮社會,強調環境對個人成長的影響,比如“近硃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在墨子那裏得到瞭更係統、更深刻的闡述。《親士》篇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墨子在論述君主用人之道時,那種不迴避矛盾,直指問題核心的勇氣。他分析瞭君主可能因為偏好、私情而錯用人纔,也指齣瞭君主如何通過審慎的考察來識彆真正的賢者。這種務實的態度,讓墨子的學說充滿瞭現實的力量。而《修身》篇,則讓我思考瞭“仁”的根本意義,它不僅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行動,一種對社會的責任。《所染》篇的論述,更是讓我聯想到當下社會中,我們如何為下一代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如何避免不良風氣的侵蝕。這7CD的錄製,想必會通過生動的語言,將這些深邃的道理娓娓道來,讓人在聆聽中,不知不覺地受到感染和啓發。我期待的是一種能夠引發思考、能夠指導實踐的解讀,而不僅僅是乾巴巴的理論堆砌。
评分拿到《墨子辛說 捲一》,我最先被吸引的是書名中的“辛說”二字。它似乎預示著一種不同於傳統解讀的視角,一種更具時代感、更貼近現代人思考方式的解讀。而《親士》、《修身》、《所染》這幾篇,都是墨子思想中膾炙人口的篇章,它們不僅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智慧,更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親士》篇,我一直覺得是關於“知人善用”的絕佳範例。墨子對於君主如何辨識真僞,如何避免被錶象所迷惑,有著非常精闢的論述。這對於我們認識社會、認識他人,都有著極大的藉鑒意義。他並非一味地強調君主的仁慈,而是從國傢長遠利益的角度齣發,分析如何纔能選賢任能,避免小人得勢。《修身》篇,則更加關注個體的內在修養。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節奏快速的時代,保持內心的平靜和道德的操守,變得尤為不易。墨子關於“察身”、“慎獨”的論述,對於我們如何在這個浮躁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定力,如何提升自身的品格,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它提醒我們,外在的成就固然重要,但內心的充盈和道德的完善,纔是人生最堅實的基石。《所染》篇,則從更廣闊的社會層麵,揭示瞭環境對個人成長的影響。墨子用生動的比喻,說明瞭即使是再好的材料,如果長期處於惡劣的環境中,也會被汙染。這對於我們認識傢庭教育、社會風氣對下一代成長的影響,有著深刻的啓示。7CD的錄音,我期盼著能夠聽到一種富有感染力的解讀,能夠將這些古老的智慧,以一種易於理解、引人入勝的方式傳達給我們,讓我們在聆聽中,獲得智慧的滋養,提升生命的品質。
评分這套《墨子辛說 捲一》的標題就足夠引人遐想。“辛說”,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闡釋呢?是繼承?是創新?還是某種全新的視角?光是這個名字,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而“親士”、“修身”、“所染”這幾個篇章,都是墨子思想中極為精煉且貼近生活的精華。我一直認為,墨子的思想,比起一些玄妙的哲學,更具實踐性,更能解決現實問題。《親士》篇,可以說是關於人際關係和政治智慧的經典。它探討瞭如何建立和維護一種健康、有效的人際關係,對於一個國傢的治理,對於一個個人在社會中的立足,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墨子對於君主如何辨彆和任用賢纔的論述,並非空洞的道德說教,而是充滿瞭對實際利益和後果的考量。《修身》篇,則將焦點對準瞭個人內在的修煉。在物質極大豐富,誘惑也隨之增多的今天,如何保持內心的寜靜,如何堅守道德的底綫,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墨子對於“自省”、“剋己”的強調,為我們提供瞭寶貴的思想資源。《所染》篇,則進一步將個人修身與社會環境聯係起來,深刻地揭示瞭環境對人的塑造作用。“近硃者赤,近墨者黑”的樸素道理,在墨子的筆下,被賦予瞭更深刻的哲學內涵,也更有警示意義。7CD的錄音,我期待的不僅僅是清晰的發音和流暢的講解,更希望能夠聽到一種飽含情感、能夠觸動人心的聲音,將墨子思想的精髓,以一種活潑而深刻的方式呈現齣來,讓我們在欣賞中,獲得心靈的滋養和智慧的啓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