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些人際關係能帶來快樂,但有些卻是極大的痛苦呢?我們要如何扮演好其中的角色?在網際網路盛行的時代,我們是否漸漸失去既有的人際關係技能呢?
在這本見解獨到、充滿溫暖的作品中,作者露西•布萊斯福特透露許多要訣,使你可以擁有美好和諧的人際關係。她根據不同場閤,告訴我們如何處理自己與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間的日常問題,以及相互關係中的矛盾,無論他/她是我們的配偶、手足、老闆同事還是我們的父母,我們都可以找到維持關係的要素――愛的能量。
本書為生活中所麵臨的抉擇點提供許多金玉良言,它能使你倍感自信、激發潛能,並讓你從人際關係裏變成更好的人。透過作者露西•布萊斯福特平易近人的文筆,她寶貴的建議更能使我們的人際關係麵麵俱到,並受用於伴侶、傢庭、朋友與同事之間。
本書特色
搞定你的人際關係,就是穩賺不賠的投資!
75種人際關係試煉,讓你在傢庭、社會與職場上遊刃有餘!
英國亞馬遜★★★★推薦!全球媒體一緻贊賞人際關係必讀寶典!
想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先搞定你自己!
接受獨一無二的自己,讓你的快樂,為你打點美好人生。
與自己對話╳重塑親子關係╳夫妻相處之道╳親密伴侶的信任
在同儕中選擇良師益友╳手足競爭╳職場上的人性修煉
快樂與成功,不需復製他人的經驗,也不需委麯求全,
認清自我能耐,尊重自我選擇,快樂與成功,自己作主!
名人推薦
陳俊欽 杏語心靈診所院長/鄭匡宇 作傢、演講傢、主持人/張景泓 理財作傢、青年創業傢――快樂推薦
作者簡介
露西‧布萊斯福特(Lucy Beresford)
露西•布萊斯福特齣生於英國的西薩塞剋斯郡,畢業於英國杜倫大學英國文學係。身兼作傢、心理治療師和媒體人。
在倫敦金融區銀行業工作十年之後,露西辭退工作,成為一名心理治療學傢。她經常在電視電颱節目擔任來賓,是《心理學》雜誌「師奶之聲」專欄的作傢。其有關健康和心理的文章還在《標準晚報》、《觀察傢報》、《時代雜誌》、《First Post》、《周日電訊報》、《獨立者報》以及亞洲《海峽時報》等媒體刊載。
露西•布萊斯福特還齣版過長篇小說《我不是》(Something I’m Not),以及一些短篇故事。她並為《周日電訊報》、《新政治傢》、《觀察傢報》、《文學評論》與《校園生活》等撰寫小說評論或文章。
露西已齣版一本有關自助的作品《建立愉快的人際關係》,目前正創作第二部小說。
譯者簡介
李恆熙RICKY
生於颱北。長期旅居加拿大。曾任職於電腦軟體業及攝影界。
熱愛人文藝術及科技。興趣包括繪圖、攝影、音樂、滑雪及旅行。
Email:ricku2001@hotmail.com
前言_快樂的人際關係
Chapter 1_認識自我
1-1_勇於錶達自己的需求
1-2_善待自己,誠實麵對失落
1-3_正麵思考、培養自信心
1-4_每個人都渴望被接納
1-5_尊重自己,纔能更愛自己
1-6_相信自己一定做得到!
1-7_彆讓拖延成為成功的絆腳石
1-8_活到老、學到老
1-9_活,就要活齣精采
Chapter 2_建立和睦傢庭
2-1_彆讓上一代的陰影絆住自己
2-2_獨立生活可以潤滑親子關係
2-3_如何看待父母的偏心?
2-4_修補親子間的緊張關係
2-5_如何善瞭婆媳問題的兩難局麵
2-6_溝通,不等於徵詢同意
2-7_學習對傢人說齣心裏話
2-8_如何改善在傢庭中的地位?
2-9_不必害怕成長後的獨立
2-10_重新適應繼父母的加入
Chapter 3_泛泛之交 VS 知心好友
3-1_今天是姊妹,明天是敵人
3-2_吃虧並不等於佔便宜
3-3_談忠誠,是朋友還是奴役?
3-4_設身處地著想,保持友誼的距離
3-5_過度關心,隻是變相的乾涉
3-6_你是團體的老鼠屎還是領航者?
3-7_堅持立場,拒當朋友的齣氣筒
3-8_友誼之鏡,讓你看清真實的自己
Chapter 4_親密伴侶
4-1_外遇會受到兒時經曆的影響?
4-2_不要依賴彆人的感情
4-3_當愛情不再圓滿完整
4-4_讓雙方的差異為感情互補
4-5_夫妻間可有不能說的秘密?
4-6_當價值觀起衝突時
4-7_性關係是感情磨閤的良藥
Chapter 5_手足之情
5-1_手足對傢庭的付齣應不分彼此
5-2_明明是傢人,卻被當成外人?
5-3_兄姊總是對你的意見置之不理?
5-4_父母是手足紛爭的協調者還是擋箭牌?
5-5_雙胞胎也需要得到個彆的尊重
5-6_讓兒時的不愉快隨著成長事過境遷
5-7_再婚的新傢庭能有深刻的手足之情嗎?
5-8_延伸到下一代的無解恩怨
5-9_如何讓弟妹避免犯下自己當年的錯誤?
5-10_自己的地位比不過早逝的手足?
Chapter 6_嶽父母的相處之道
6-1_為什麼婆婆總是看你不順眼?
6-2_如何消弭兩代之間衝突的價值觀?
6-3_嚮你的嶽父母挑戰權威
6-4_教養孩子的權力移轉
6-5_該怎麼麵對失去探視權的生活?
6-6_照顧公婆也不應該忘瞭自我
Chapter 7_養育好小孩
7-1_總是躲在父母身後的害羞小孩
7-2_是無心的嘲笑?還是故意霸淩?
7-3_小孩都把你的話當耳邊風?
7-4_不必害怕孩子沒有接受事實的勇氣
7-5_你知道傢裏的孩子都在想些什麼?
7-6_假如有一天,孩子離開我身邊……
7-7_離婚後如何讓孩子再度敞開心房?
7-8_為什麼我的繼子女總是跟我唱反調?
Chapter 8_公司就如同第二個傢
8-1_你的老闆總在你放假時追問公事?
8-2_如何打入職場裏的小團體?
8-3_彆讓公事成為你精神壓力的來源
8-4_職場內的自我尊重
8-5_辦公室的性彆歧視
8-6_辦公室裏是否沒有真正的友情?
8-7_與新的競爭者相處
8-8_認清工作與自尊的關係
Chapter 9_網路上的真實人生
9-1_交往與分手,隻用簡訊溝通?
9-2_按贊,會讓自己的世界更美好?
9-3_開放的網路世界正封閉你的人生
9-4_網路上的小綿羊竟是大野狼
9-5_麵對死纏爛打,該如何畫清界綫?
9-6_依賴網路色情的男朋友
9-7_破壞人際關係的手機成癮癥
9-8_杜絕網路騷擾的智慧
9-9_你被網路與手機製約瞭嗎?
@精采好文1_勇於錶達自己的需求
@BOX:(案例)茱兒的來信
打從十四歲時我就開始約會,和每屆男友相處都很愉快,因為我會順從他們的興趣。但是我卻不知道自己的喜好是什麼。我往往在有人成為我的備胎後纔終止與現任的關係。所以當我剛滿三十歲時,就想獨自挪齣一些時間去好好瞭解自己是誰。
我有可能會開始存錢準備旅行。但是現在我又邁入一段新戀情,而在麵臨提齣分手的那一刻,我又卻步瞭。此時此刻,我感到很煩惱,喘不過氣來,不知道如何做齣抉擇。
茱兒敬上
@內文:
我們建立的關係是處於獨立與依賴之間的一種平衡狀態,但是我們要發自內心創造一股力量(通常我們把它定義為「自尊」),使我們能感到滿足,並活得有自律。最重要的是跨齣那一步――擁有自主能力的行為。我們要打從心處相信自己能站穩腳步麵對一切。
但是,擁有情感的力量並不是與身俱來的。由茱兒的案例可見,她害怕的兩大原因為:(一)選擇跨齣一大步去單獨生活一段時間,(二)假如她不能馬上做決定,就如同失去那股動力去實現夢想。她永遠不會知道她後半人生將可以變成什麼的人。
@小標:找到真實的自己
茱兒高中開始約會的時間點恰好與她父母的婚姻的危機點重疊。雖然她父母最後剋服瞭問題,茱兒依然尋求外界的伴侶關係,從那裏找到安全感。爾後,茱兒的約會從不間斷,而她無從在約會之中認識自己存在的意義為何。她甚至不知自己是否擁有單獨生存的能力。她一直以來隻想要附和男友的喜好(例如音樂及食物偏好)。
如此可見,她拿不齣自信認定自己喜好和厭惡是什麼,而努力達到自己的目標(如維持一份穩定的感情)。她渴望維係男女關係勝於自我成長的念頭。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人,簡潔的配色和生動的插畫瞬間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一直對探討人性、心理學的書籍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引發深度思考,並幫助我理解自己和他人內心的作品。在翻閱前言時,作者就拋齣瞭幾個非常尖銳的問題,讓我立刻産生瞭一種想要深入探索的衝動。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如此復雜的人類情感和心理活動,用一種既學術又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益友,引導我剝開層層迷霧,看見那些隱藏在日常行為和思維模式背後的真正動機。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快樂”的定義,因為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很多人都在追逐一種虛無縹緲的幸福,而這本書或許能為我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對快樂的認知,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那份安寜與滿足。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讓這本書帶領我踏上一段自我發現的奇妙旅程。
评分在讀《快樂的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之前,我對“快樂”的理解一直停留在一種比較淺顯的層麵,認為隻要滿足瞭物質需求,擁有一切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能獲得快樂。然而,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完全不同的圖景。作者通過細膩的筆觸和深刻的洞察,描繪瞭那些我們看似“不快樂”的人,卻可能擁有著我們所忽略的、真正滋養心靈的元素;反之,那些我們認為“快樂”的人,卻可能在光鮮亮麗的外錶下,承受著不為人知的壓力和睏擾。這種視角上的顛覆,讓我對自己過去的很多認知産生瞭質疑。我開始思考,是否我一直在追求一種被社會定義為“快樂”的狀態,而忽略瞭內心真正渴望的東西?書中關於“情緒的流動性”和“積極心理學”的探討,讓我對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以及如何培養內在的幸福感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它不是一本提供解決方案的書,更像是一次啓發性的對話,引導我去探索那些隱藏在“快樂”錶象之下的復雜人性。我期待在接下來的閱讀中,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觀點,並從中汲取力量,去構建屬於自己的、更加真實而持久的幸福。
评分這本《快樂的人和你想的不一樣》給我最大的觸動,在於它打破瞭我長期以來對“成功”和“幸福”的刻闆印象。我一直以為,擁有一份體麵的工作,穩定的收入,以及被社會廣泛認可的成就,纔算得上是真正快樂。然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開始反思,那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背後,是否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壓力和妥協?這本書巧妙地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揭示瞭那些“看起來”很快樂的人,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和所麵臨的挑戰。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其中一個章節,作者分析瞭一個事業有成但內心卻極度孤獨的企業傢,他擁有世人羨慕的一切,卻在夜深人靜時感受到巨大的空虛。這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外在的物質和成就,並不能完全等同於內心的富足。我更願意相信,真正的快樂,源於對自我價值的肯定,源於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連接,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和感恩。這本書給瞭我一個機會,讓我去重新定義屬於自己的快樂藍圖,不再盲目追逐他人的標準,而是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去探索那些真正能滋養我靈魂的事物。
评分初讀這本書,就仿佛推開瞭一扇通往未知心靈世界的窗戶。作者的文字如同涓涓細流,緩緩地滲透進我的思緒,讓我對“快樂”這個概念有瞭顛覆性的認知。我之前總覺得,快樂是一種外在的、可量化的東西,比如升職加薪、買瞭心儀的物品,或是得到瞭他人的贊揚。然而,這本書卻讓我意識到,快樂更像是一種內在的、動態的體驗,它與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們對自身情緒的理解,以及我們如何與他人互動息息相關。我特彆贊賞作者在書中提到的“接納不完美”的觀點,它讓我明白,與其一味地追求完美,不如學會擁抱生活中的各種不確定性和瑕疵,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和韌性。這本書並沒有提供一套“速成”的快樂秘籍,而是更側重於引導讀者進行自我反思和深入探索。它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的一些誤區和盲點,也讓我看到瞭通往更深層次幸福的可能性。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波動,更從容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最終找到一種更持久、更深刻的快樂。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沒有生硬的說教,也沒有空泛的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將復雜的心理學概念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人物時所展現齣的那種細緻入微的觀察力,仿佛能透過文字看到書中人物的靈魂。書中關於“情緒的錶達”和“人際關係的張力”的分析,讓我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與他人的互動方式有瞭新的理解。我曾經有過很多睏惑,不明白為什麼有時候明明真心相待,卻會引發誤解;為什麼有時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會在關係中留下深深的裂痕。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錶達愛的方式,或者我們理解他人需求的方式,可能與我們內心真實的想法存在偏差。它鼓勵我更加坦誠地溝通,更加耐心地傾聽,並以更開放的心態去接納他人的不同。我堅信,通過這本書的引導,我能夠更好地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並從中獲得更深層次的滿足感和快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