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能度過經濟危機穩居全球領袖?
為什麼「中國崛起」反變成「中國威脅」?
-從中美日俄的國際處境探討傳媒與政治的關係-
2008年,美國經濟危機,自此對亞洲的整體態度産生根本性變化,不斷提齣軟實力、巧實力、重返亞洲等政策,並在外交政策中大量使用媒體進行傳播,藉由民主、政治、文化等手段與亞洲國傢結閤,在外交、國防、戰爭及國內的經濟結構改革、政治結構改革形成全麵影響。2008年,中國周邊接連遇到西藏問題、新疆問題、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的全麵挑戰,這些問題都源於中國政府與周邊人民或國傢的「溝通」不良,使得中國崛起變為中國威脅;即便是中國內部,地方政府與民眾的對抗也時有所聞,中國的維穩預算逐年攀升,2012年甚至已超過醫療保健、外交和財務監督三者的總閤。
傳媒時代,媒體對政治的影響舉足輕重,聰明的國傢懂得透過媒體贏得公眾的信任與理解,開創內政外交新局麵!
本書特色
以傳媒為切入點,探討國際關係的發展及未來
名人推薦
鬍逢瑛
作者簡介
吳非
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社會傳播學博士、中國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後;中國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專欄作傢、電視評論員、國際戰略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察哈爾學會研究員;美國東西方中心(EWC)校友、訪問學者;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e)、國際關係與戰略中心(CSIS)訪問學者。美國外交係統兩百七十年名校喬治城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和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係訪問學者。美國國際關係學會人權學會常務理事、美國民主基金會反腐敗研究組中亞區成員、美國《國際新聞傳播學刊》編審。
序
CHAPTER 1 東北亞問題中媒體所扮演的角色
一、 中俄是否會在領土問題上與美日、東協(Asean)進入對抗階段─媒體所扮演的角色
二、媒體在政治體製中扮演的角色
三、媒體對於軍事思想問題的報導
四、 美國在亞洲政策中,軟實力和再平衡的核心思想
五、中國大陸南海問題勿蹈前蘇聯覆轍
六、政治敏感期,朝韓皆須冷靜
七、冷戰中媒體角色的問題
八、美國的新疆問題處理過程中的暴力與非暴力
九、達賴喇嘛問題日趨宗教化
十、日本戰略仍不明朗
十一、美對颱政策大轉彎
CHAPTER 2 外交、政策與智庫相輔相成
一、美國政府與智庫默契十足
二、 中國紙媒與美國思想庫的互動特徵及其啓示--以布魯金斯學會為例
三、小型思想庫與媒體的角色關係分析--以「新美國安全中心」為例
四、 石原慎太郎式思維與美國右翼智庫、媒體的三角互動
五、俄羅斯的外交新走嚮
六、中俄發展存在頑疾
七、中國外交進入主動式韜光養晦
CHAPTER 3 美俄印中四足鼎立世界格局隨之改變
一、俄美中三足鼎立格局成型
二、美國媒體第四權在選舉中弱化
三、金磚五國和美國的關係復雜化
四、世界選舉年普京先選先贏
CHAPTER 4 俄羅斯發展仍受掣肘
一、俄羅斯「入世」:中國麵臨巨大挑戰
二、莫斯科意識對抗俄羅斯帝國
三、「強勢」普京對中國較有利
四、俄羅斯的文化政策走嚮
五、俄日關係齷齪與和諧並行
六、 西方國傢在俄羅斯選舉中押寶梅德韋傑夫
七、 石原慎太郎式思維與美國右翼智庫和媒體之間的三角互動關係
序
按照一般定義,國際傳播主要是指傳播者通過大眾傳媒嚮外傳播的資訊。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界定:廣義的國際傳播包括跨越國界的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狹義的國際傳播僅指跨越國界的大眾傳播。而實際上國際傳播最重要的劃分,主要分為政府性國際傳播和非政府性國際傳播兩項,政府性國際傳播主要是指政府所主導的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全方位為政府所利用的傳播行為,而非政府傳播則是非政府組織和學術團體所進行的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全方位的研究,其研究行為則會使受眾更加瞭解政府的傳播行為,甚至可以破解政府傳播行為中有意識主導的傳播行為,其中包括維護政黨利益而忽略國傢、甚至是國際發展趨勢的利益下的有失偏頗的傳播行為。
2008 年美國遇到經濟危機之後,美國國傢對於亞洲這個新興經濟體的整體態度發生根本性變化,而且不斷提齣:軟實力、巧實力(soft power)、重返亞洲等政策,對此,美國在外交政策中大量使用媒體進行傳播,甚至使用其民主、政治、文化等手段全麵和亞洲國傢進行結閤,這樣使得政府性和非政府性的國際傳播和外交、國防、戰爭及國內的經濟結構改革、政治結構改革形成全麵的影響,如果新聞、傳播學不能夠全麵展開國際傳播的研究,還僅僅停留在一些象牙塔內的研究,將會使亞洲國傢和美國的互動性非常不平等,本書希望在國際傳播的框架內對於國際政治、外交、政府的關係做齣一些梳理和事實探索。
自2008 年後,中國在周邊逐漸遇到來自西藏問題、新疆問題、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的全麵挑戰,可以說西藏問題是處於政治問題和宗教問題之間,新疆問題屬於族群問題和能源開發問題的交匯,南海問題則是中國崛起後來自東南亞國傢對於中國傳統不信任及在八十年代中國懲罰越南戰爭持續發酵,釣魚島則是日本希望藉此擺脫和平憲法,發展自身政治、外交,這可能會促使日本擺脫美國,但也有可能迫使日本更加依靠美國。這些問題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於中國和周邊國傢的溝通,中國政府和民眾的溝通都齣現問題,這使得中國崛起變為中國威脅。
另外,中國內部的維穩問題,則是另外一個神話,2011年中國財政部在報告中錶示,2011 年中國的公共安全經費上漲瞭15.6%,為5490 億人民幣。而2010 年中國的國防開支漲幅是7.8%,為5334 億人民幣。2011 年的國內公共安全經費超過預算6.7%,也就是多花瞭346 億人民幣。2012 年公共安全預算開支為6240 億人民幣,超過預算為6020 億人民幣的國防開支,維穩經費比醫療保健、外交和財務監督三方的預算加在一起的總閤還要高。中國維穩問題主要也是地方政府在處理內部民眾和政府之間的問題時採用的方式方法齣現問題,當民眾不滿意時,到北京上訪,之後由於溝通和方式問題,又製造齣新的問題。
筆者的研究在中國暨南大學得到瞭副校長林如鵬教授、副校長劉傑生教授、副校長饒敏、國際處處長餘惠芬、教務處張宏處長、珠海學院係主任危磊教授的支持,在學院內有院長範已錦教授、常務副院長支庭榮教授、副院長張晉升教授、中共黨委書記楊先順教授、中共前黨委書記劉傢林教授、蔡銘澤教授、曾建雄教授、馬鞦楓教授、薛國林教授、李異平教授等前輩的肯定。最後非常感謝秀威資訊齣版社的鄭伊庭和邵亢虎經理、總經理宋政坤先生對於本書的支持,秀威資訊齣版社經常會關注颱灣很少注意國際的發展狀況。這隻有在秀威BOD 的印刷條件下纔可以完成一項在齣版業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特彆感謝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鬍正榮教授和李繼東教授對於本書的全麵支持。
本書為:中俄人文閤作協同創新中心重大攻關專案《俄羅斯社會轉型與傳媒發展研究》,批號為2012ZD010。
寫於美國華盛頓喬治城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圖書館與佛吉尼亞州費郡郡政府旁寓所
《國際傳播與國際政治:傳媒時代的外交新局》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充滿瞭現代感和前瞻性。我一直覺得,我們所處的世界,已經不再是過去那種信息相對封閉、國傢間溝通主要依賴官方渠道的時代瞭。現在的國際政治,很大程度上是信息傳播、輿論塑造和國傢形象構建的綜閤體現。這本書會不會深入剖析,媒體在其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例如,它會不會探討,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國傢如何通過精準的媒體傳播,來影響國際社會的認知,從而達到其外交目的?我也很好奇,這本書會不會涉及一些關於“認知戰”或“信息戰”的內容,畢竟在現代衝突中,信息和輿論的比拼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戰場。而且,我一直在思考,當每一個個體都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發聲時,這種“人民外交”或者說“公民外交”的力量,對傳統的國際政治格局又會産生怎樣的影響?這本書會不會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提供一些富有洞見的分析?我非常期待能從這本書中獲得一些全新的視角,去理解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關係。
评分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看到《國際傳播與國際政治:傳媒時代的外交新局》這本書的,當時就被這個書名吸引瞭。作為一個對國際事務略有關心的人,我一直在思考,在如今這個信息傳播高度發達的時代,國傢之間的交往方式到底發生瞭怎樣的變化?傳統的“鐵幕”和“圍牆”似乎早已被信息洪流所衝破,但新的挑戰和機遇也隨之而來。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媒體是如何成為現代外交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的?它會不會分析,國傢如何利用各種傳播手段來構建自身的國際形象,爭取國際認同,甚至影響他國的國內政治?我特彆好奇,在“後真相時代”,真實的信息和虛假的信息界限越來越模糊,國際傳播又該如何堅守其責任和使命?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理解和應對這種復雜局麵的方法?我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啓發,更清晰地認識到媒體在塑造國際政治版圖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的很吸引人,黑白為主色調,搭配燙金的字樣,給人一種專業又厚重的感覺。封麵上那張抽象的地球與信號塔的融閤圖案,暗示瞭信息傳播的全球性以及在當今時代的重要性。我一直對國際關係和傳播學領域都很有興趣,但總覺得理論性的書籍有些枯燥,讀起來門檻有點高。這本書的標題《國際傳播與國際政治:傳媒時代的外交新局》聽起來就像是為我這類讀者量身定製的,它將枯燥的政治理論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媒體相結閤,聽起來就很有意思。我特彆好奇,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傳統的外交模式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媒體又是如何影響國傢間的互動和決策的?這本書會不會探討一些具體的案例,比如社交媒體在國際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或者國傢如何利用媒體進行形象塑造和輿論引導?我很期待作者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閤一些生動有趣的例子,來為我們揭示“傳媒時代的外交新局”究竟是怎樣一番景象。希望這本書不會讓我失望,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視角,去理解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
评分這本《國際傳播與國際政治:傳媒時代的外交新局》光聽書名就讓人覺得,這本書一定探討瞭許多我們平時可能忽略,但又至關重要的議題。我一直覺得,現在的世界越來越像一個地球村,而媒體就像是連接這個村莊各個角落的紐帶。尤其是在國際政治層麵,媒體的影響力更是與日俱增。想象一下,一個國傢的領導人在社交媒體上的一句話,可能就會引起軒然大波,影響股市、改變國際關係。這本書會不會深入分析這種現象?它會不會討論“軟實力”在現代外交中的具體運用?比如,一個國傢通過傳播其文化、價值觀,如何悄無聲息地影響他國的認知和好感?我尤其想知道,在“假新聞”和信息操縱泛濫的今天,國傢如何去應對這些挑戰,又該如何確保自身在國際輿論場上的話語權?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具體的策略和方法,讓我們能夠更好地辨彆信息,理解國際政治背後的復雜性?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深刻的見解,幫助我們在這個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的頭腦。
评分老實說,我對《國際傳播與國際政治:傳媒時代的外交新局》這個書名一開始並沒有太深的期待,覺得可能又是那種一本正經的學術著作。但當我看到它的副標題“傳媒時代的外交新局”時,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勾起來瞭。我平時關注國際新聞,常常會感覺到,很多國際事件的走嚮,似乎都跟媒體的報道方式和信息傳播的速度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比如,一件原本不大的事情,可能因為媒體的放大和傳播,就會演變成一場國際危機。反之,一些重要的國際閤作,如果媒體宣傳不到位,可能也難以獲得公眾的理解和支持。這本書會不會就這個話題展開討論?它會不會分析不同媒體平颱(比如傳統媒體、社交媒體、短視頻平颱等)在國際傳播中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有什麼不同?我特彆想知道,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戰場”是否已經悄然轉移到瞭信息和輿論的空間?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讓我們看到媒體是如何塑造國際政治格局的,又是如何影響國傢決策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們走齣傳統的政治學視野,用更廣闊的視角去審視國際關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