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輸齣品要覽》一書,除瞭介紹1957年的各項對外貿易輸齣品外,本書中另附「颱灣廠商名錄」,其行業彆除瞭農業加工廠商外,新興的紡織品、化學産品及部分輕工業廠商,如電風扇、腳踏車、縫紉機及機器工具等廠商名錄。另附有相關外匯貿易之法令規章,且附上英文說明,有利國外人士閱讀。
作者簡介
楊蓮福
1964年生,颱灣人,祖籍福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學博士,中國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參選人。現任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社長兼總編輯,《新新聞》新聞週刊專欄作傢,東森、國衛、《年代嚮錢看》、《新聞麵對麵》、《新聞哇哇挖》、香港澳亞衛視等有綫電視曆史與政治專題特彆來賓。著作已齣版《圖說颱灣曆史》、《戀戀蘆洲情》、《圖說颱灣ㄟ代誌》、《圖說颱灣第一勇》、《蘆洲古厝的故事》、《人口問題與颱灣政治變遷》、《颱灣環境發展與曆史蘆洲》、《圖說颱灣名人》、《重迴秀纔厝》等專書。常發錶時論和颱灣民俗文化文章,擅長收藏文獻圖像資料,為著名文史圖像研究專傢著作等身。
導讀
楊蓮福
一、颱灣曆史上的貿易輸齣品
颱灣是個海島國傢,從有人類居住以來,便依賴與外地的貨物貿易維生,從三韆五百年前新石器時代,颱灣便有運輸全颱的玉器貿易網絡,到十三行人與中國唐宋以來的錢幣、玻璃珠、瑪瑙、瓷器及青銅器的貿易交易品等。
荷蘭統治時期,颱灣對外貿易的商品種類繁多,主要以金銀、鹿皮、生絲及砂糖為進齣口的大宗,是當時颱灣對外貿易最重要的商品。明鄭時期則以颱灣本地所産的砂糖及鹿皮作資本,透過三角貿易可先至南洋交換香料、鬍椒等貨品,再運到長崎貿易,換迴明鄭王朝最需要的銅、鳥銃、腰刀、盔甲等軍需品。
清治前期颱灣外銷中國大陸的主要貿易産品,以稻米和蔗糖為主,並衍生齣「行郊」貿易組織型態。一八六○年代,颱灣正式對外開港通商,茶、糖與樟腦等三項産品,其齣口值閤占颱灣齣口總值的百分之九十四,成為清治後期主要輸齣貿易産品。
日治時期颱灣的貿易齣口産品主要是茶、樟腦、煤炭、紡織品、鮮魚介與魚乾製品、鳳梨罐頭等項目,進口産品主要是黃豆、油品、砂糖相關産品、肥料、木材、鴉片、紡織品等。
一九四五年,國民政府接收颱灣,在行政長官公署下設颱灣省貿易局,主要齣口物質為颱灣之農産加工品或資源物資,如茶葉、食糖、樟腦、煤炭、鳳梨罐頭、水果、木材、大甲帽與大甲蓆等,主要銷往上海,部分銷往香港、福州與天津。一九四九年,兩岸局勢丕變,國府敗退撤颱,經貿政策轉嚮,戒嚴體製下,規定可供齣口貨物有鐵砂、油漆、糖、鹽、雜糧、大豆、樟腦、藥材、香蕉、柑橘、西瓜、柚子等。
戰後颱灣的經濟政策由內嚮型轉化為外嚮型,農業結構也朝著齣口導嚮而變化,一九五二~一九六五年間農業生産穩定,農産品的大量齣口,賺取大量的外匯,其中木製品和米、糖並列,成為換取外匯的有力齣口商品,其他農産加工品,如園藝作物的果樹、花卉、洋菇、蘆筍罐頭等。一九五○到六○年間,颱灣進口替代工業化政策形成,當時颱灣的主要外銷産品是糖、米、鹽、茶、鳳梨、香茅油、樟腦等。到瞭六○年代,這些農産品占齣口比例逐年下降,由鹽衍生的化學品及紡織品和輕工業産品齣口逐年增加。一九七○年代後的紡織品、鞋子、洋傘、黑白及彩色電視機、電動玩具、電子計算機等齣口産品,都是後來颱灣賺取大量外匯的貿易輸齣品。(註一)《颱灣輸齣品要覽》一書,便是在此一曆史背景下,將颱灣一九五六年的重要齣口産品作目錄,提供國外廠商或貿易商從事進齣口業務之工具書。
二、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及徐柏園
《颱灣輸齣品要覽》一書,由國際貿易月刊社齣版,齣版日期為民國四十六年五月一日(一九五七年)。不過此書齣品的資金和資料,則由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簡稱外貿會)提供,將颱灣省內所有重要之輸齣物資作有係統介紹,插附圖片,完整詳盡,並由當時財政部長兼外貿會主任委員徐柏園寫序,以誌紀念。徐柏園曆任颱灣銀行董事長、颱灣省財政廳長、財政部長、中央銀行總裁,為國府重要財政金融決策人士。關於外貿會的成立,主要是一九五四年鞦,颱灣省政府曾簽報行政院,建議裁撤颱灣省政府外匯貿易審議小組,將外匯貿易管理業務移迴中央辨理。一九五五年二月二十八日,行政院設立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將外匯審核小組及軍用物資進口審查小組,及經濟安定委員會第一組所屬之外匯收支工作小組,一併歸劃外貿會,以統一事權。外貿會主管之業務為對外收支的計畫與調度,進口物資的預算編製和審定,進齣口結匯與外匯收支的審核,及與國際貿易和外匯相關之管理業務。外貿會設主任委員製,由財政部部長兼任,其下並依據業務需要設有輸齣審核組、輸入審核組、匯款審核組、調查研究室及秘書室。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外貿會裁撤,原經辨業移歸劃經濟部國貿局、中央銀行外匯局及財政部辨理。(註二)
外貿會成立一年多,提供資料編輯《颱灣輸齣品要覽》,另外在一九六四年編有《颱灣輸齣入結匯統計》,一九六五年編有《紡織業之發展及貿易資料匯編》及《五十二年外匯貿易管理業務報告》、《五十三年外匯貿易管理業務報告》等,一九六八年編有《八年來外匯稽核報告摘要》,一九六九年編有《外貿會十四年》等,對颱灣戰後對外貿易研究是重要參考史料。
三、日治時期到戰後工商名錄
《颱灣輸齣品要覽》一書,除瞭介紹一九五七年的各項對外貿易輸齣品外,本書中另附「颱灣廠商名錄」,其行業彆除瞭農業加工廠商外,新興的紡織品、化學産品及部分輕工業廠商,如電風扇、腳踏車、縫紉機及機器工具等廠商名錄。另附有相關外匯貿易之法令規章,且附上英文說明,有利國外人士閱讀。
關於類似《颱灣輸齣品要覽》一書所附的廠商名錄,從日治時期便有編纂《颱灣實業傢名錄》,另日人杉浦和作也在一九一二年編纂《颱灣商工人名錄》,並在一九二二年編輯發行《颱灣諸會社銀行錄》,前後發行二十四版,每年修正校訂,另外各地區分彆有《新竹州商工人名錄》、《高雄州商工人名錄》及《颱中州商工人名錄》等,對研究日治時期的工商業人士及廠商是重要參考史料。(註三)
一九四五年戰後,國民政府接收颱灣,各單位陸續齣版名人錄或職員錄,如《颱灣時人誌》、《自由中國名人傳》、《颱灣省各機關職員錄》、《菸酒公賣局職員錄》等,各專業人士名錄則有《颱灣省醫師名鑑》、《颱灣水利人物誌》、《南部人物誌》等,至於完全以貿易齣口廠商或重要企業為主的工商名錄,在戰後相形較少見,因此《颱灣輸齣品要覽》一書,除瞭介紹一九五七年的各項對外貿易輸齣品外,書中所附「颱灣廠商名錄」,彌足珍貴。隨著一九八○年代颱灣經濟突飛猛進,齣口倍增,傢傢皆工廠成全民運動,中小企業成外銷主力,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編《中華民國颱灣地區中小企業統計》,民間的中華徵信社也針對各大小公司行號進行「工商業年鑑」的編纂,都成為各界徵信或研究的珍貴資料。
(註一) 上述資料來自薛化元等編,《颱灣貿易史》,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二○○八年,頁50~301。
(註二) 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編,《外貿會十四年》,颱北,編者,一九六八年,頁59~60。
(註三) 闞正宗編譯導讀,《日治時期颱灣公司名錄(颱灣諸會社銀行錄一九四○)》,博揚文化公司,二○一三年,頁3~4。
拿到這本書後,我首先翻閱瞭目錄,看到瞭很多我熟悉但又感覺陌生的品類。比如,早期的一些紡織品、塑料製品,到後來的電子元件、加工食品等等,這些都是伴隨我們成長的生活印記。我很好奇,在那個物資相對匱乏的年代,我們的工廠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生産齣符閤國際標準的産品的?這些産品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是工程師的創新,還是工人的堅持?這本書的詳細呈現,可能會解答我心中長久以來的疑惑。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我一直很喜歡,那種沉甸甸的觸感,打開扉頁的紙張質感,都透露著一股認真和珍貴。我第一次在書店看到它的時候,就被它的份量和封麵吸引住瞭。封麵那張泛黃的老照片,雖然模糊,卻充滿瞭故事感,讓我對書裏要講的內容充滿瞭好奇。尤其是在這個數字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本如此厚重的精裝書,仿佛就是對過往曆史的一種鄭重承諾,讓人忍不住想捧在手裏,細細品味。
评分作為一個在颱灣成長起來的讀者,我對“颱灣製造”的變遷有著深刻的感受。從小時候傢裏的各種電器、玩具,到後來年輕時穿著的時尚服飾,再到如今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電子産品,很多都帶著“MIT”的標識。這本書的齣現,讓我有機會係統地迴顧這些“颱灣製造”的演進曆程。我希望它不僅能羅列齣大量的齣口商品名錄,更能深入剖析這些商品的特點、市場定位,以及它們在不同時期為颱灣經濟和社會發展所做齣的貢獻。
评分最近我開始對颱灣戰後的經濟發展史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尤其想瞭解當時我們生産瞭哪些東西齣口到世界各地。畢竟,那些“颱灣製造”的商品,曾經是我們經濟起飛的驕傲,也承載瞭很多普通傢庭的辛勤汗水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我總覺得,通過這些齣口品,不僅能看到當時的生産力水平,更能窺見當時的國際貿易格局,以及我們如何在世界舞颱上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本書的標題正好點明瞭這一點,讓人充滿期待。
评分我對戰後颱灣經濟的“奇跡”一直很好奇。我總覺得,我們能從一個農業社會迅速轉型,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一定有其獨特的路徑和成功的秘訣。而齣口貿易,無疑是這個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這本書如果能詳細列舉和介紹當時的齣口品,並輔以數據和案例,那將是一份非常寶貴的曆史資料。我尤其想知道,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我們齣口的重點品類是如何變化的?這些變化又反映瞭當時經濟發展的哪些側重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