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文
第一章 公共道德及公共秩序之概念及其相互關係
第一節 公共道德及公共秩序定義∕2
第二節 公共道德∕公共秩序之界綫∕9
第三節 主張例外之目的及效果∕13
第四節 兩者相互交錯部分∕17
第五節 小 結∕19
第二章 公共道德∕公共秩序與他項因素之交互作用
第一節 與人權間交互作用∕22
第二節 與宗教間交互作用∕31
第三節 與文化間交互作用∕33
第四節 小 結∕37
第三章 WTO體係下公共道德及公共秩序之地位與解釋
第一節 例外條款之法律意義∕44
第二節 GATT之解釋及檢驗方式∕75
第三節 GATS之解釋及檢驗方法∕92
第四節 GPA之解釋及檢驗方法∕98
第五節 TRIPS協定之解釋及檢驗方法∕100
第六節 小結:TRIPS、GATT、GATS、GPA中公共道德與公共秩序之比較∕104
第四章 WTO爭端解決有關公共道德與公共秩序之案例
第一節 美國限製進口麥芽酒案∕108
第二節 中國大陸影音商品銷售案∕109
第三節 美國禁止提供網路賭博案∕123
第四節 美國麻州禁止採購緬甸商品案∕127
第五節 小 結∕129
第五章 其他區域與國際貿易組織及協定之實踐
第一節 1927年前之國際或區域條約與協定∕132
第二節 區域貿易協定實踐及案例∕136
第三節 歐洲聯盟之實踐∕170
第四節 歐洲人權法院之討論∕174
第五節 小 結∕175
第六章 各國採取公共道德及公共秩序標準所麵臨之問題
第一節 各國主張與WTO法體係之衝突∕182
第二節 內國標準存在之原因及推導∕184
第三節 以內國觀點及主權觀點為判斷之缺點及問題∕189
第四節 小 結∕193
第七章 WTO下公共道德∕公共秩序適用標準之建議
第一節 若乾可能的標準及其問題∕195
第二節 建立共通適用準則之必要性及考量之點∕200
第三節 國際共通適用標準應有之內容及界綫∕207
第四節 小 結∕214
第八章 結 論∕217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223
英文部分∕225
序文
現今國際貿易活動頻繁,不論是一國的貿易政策走嚮或是經貿措施,都受到貿易夥伴國內措施影響。自由貿易氛圍甚濃的當下,一國如何在自由貿易的要求下,仍保有進口及齣口措施的自主決定權,考驗著各國的智慧;相對地,不論國際貿易組織如何規製會員,一旦麵臨各國涉及傳統、道德等議題限製時,各國採取主觀認定標準,傾嚮以維護公共道德或公共秩序之理由正當化其限製措施。此時,國際貿易組織之爭端解決機構應如何做齣道德或秩序之範圍限製及認定?若放任各國在主張公共道德或公共例外時,可無所限製及範圍的加以主張,將導緻無形的貿易壁壘再生,也將使全球貿易自由化成為空談。因此,是否應放寬公共道德及公共秩序的認定而利用該等貿易限製措施來達到保護目的即成為核心問題。
如何適度主張及檢驗公共道德及公共秩序例外即為本書所欲探討的主題。本書將由公共道德及公共秩序個彆之解釋切入、經由WTO之解釋及案件適用、各國對於該例外主張之態度,最後探討公共道德及公共秩序例外主張時可能産生之問題,並提齣可行主張之範圍及界限,期建立公共道德與公共秩序例外的共通原則及適用上之可主張範圍。
願將此書獻給我的母親及光偉。特彆感謝颱大法研所羅昌發教授指導,及彭心儀教授與林彩瑜教授之修正建議,及元照齣版公司的同仁對於本書所給予的所有協助。本書的疏漏及錯誤,敬祈各界不吝指正。
翁乃方
誌於颱北
2013年3月14日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標題雖然聽起來十分專業,但內容卻意外地引人入勝,甚至帶有一絲現實主義的深刻。它並非僅限於WTO條文的解讀,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更廣闊的社會現實,以及貿易規則與我們日常生活如何交織。對於我們這些在颱灣社會中,常常感受到來自全球化浪潮的衝擊,卻又希望保留自身獨特文化與價值的民眾而言,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解釋框架。它讓我們看到,在國際貿易的宏大敘事下,那些看似抽象的“公共道德”與“公共秩序”概念,其實是維係我們社會健康運轉的基石。而WTO的例外條款,恰恰是保障這些基石不被侵蝕的重要工具。作者對於“共通標準”建立的探索,更是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門,讓我們看到,即使在文化差異巨大的世界,也並非無法找到對話與共識的橋梁。這本書的論述邏輯清晰,案例選取也頗具代錶性,讀起來既能增長知識,又能引發對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深刻反思,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本學術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在全球化時代,更智慧地保護和發展我們自身社會的指南。
评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如同進行一場精妙的思維體操。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規則,而是層層剝繭,深入探究WTO框架下,公共道德與公共秩序例外條款背後的哲學意涵與實踐挑戰。他提齣的“共通標準”建立的路徑,更是為我們這些身處變化莫測的國際環境中的颱灣讀者,提供瞭一絲曙光。在如今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格局劇烈變動的時代,單純的貿易自由化已經不足以應對所有問題。如何在全球貿易體係中,更好地融入和體現我們獨特的社會文化價值,甚至成為一種可以被國際社會理解和尊重的“公共性”,是每一個颱灣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理論框架,讓我們理解,我們所堅守的並非是落後的偏見,而是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價值,並論證瞭如何將其有效地呈現在國際貿易的語境中。這本書的論證過程嚴謹而富有啓發性,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産生新的思考,也讓我對接下來的國際貿易發展,有瞭更為樂觀的預期,尤其是在維護颱灣的社會韌性與文化獨特性方麵。
评分坦白說,一開始看到書名,我以為會是一本相當枯燥、充斥著大量法律條文與術語的學術專著,大概隻有法律係的教授或是在WTO體係中深耕多年的專傢學者纔會感興趣。然而,翻開這本書後,我纔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作者以非常流暢且具洞察力的筆觸,將原本晦澀的議題,展現在讀者麵前。它不僅僅是在分析WTO的現有規則,更是在探討這些規則如何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産生互動。對於像我這樣,雖然不直接從事國際貿易法律工作,但卻對颱灣在國際社會中的定位、以及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自身特色感到關心的普通讀者而言,這本書提供瞭全新的視角。它讓我們理解,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所堅守的價值,並非是阻礙貿易的絆腳石,而是可以被納入國際貿易框架,甚至成為推動更公平、更可持續貿易的重要考量。書中對於“共通標準”的探討,尤其令人振奮,它暗示著一種可能性,即在尊重各國差異的同時,也能尋找到共同的底綫,這對於颱灣這樣,在全球化中努力尋找自身獨特位置的國傢來說,意義非凡。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彷佛在WTO那嚴謹且技術性的條文堆疊中,注入瞭一股人文的關懷,也為在國際貿易的浪潮中,常被視為模糊地帶的“公共道德”與“公共秩序”這些概念,帶來瞭更為清晰的指引。對於我們這些身處經濟前沿,又時刻關心社會價值的颱灣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一份珍貴的寶藏。一直以來,颱灣在國際貿易談判中,除瞭追求經濟效益,也扮演著維護本土文化與社會價值的角色。過去,當麵對國際貿易規則與本土實踐之間的張力時,我們常感到有些力不從心,缺乏一套具有說服力的理論框架來支撐我們的立場。而《WTO下公共道德及公共秩序例外:共通標準之建立》這本書,恰恰填補瞭這一空白。它不僅梳理瞭WTO協定中關於這些例外的條文,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討瞭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建立共通的標準。這不僅僅是學術上的探討,更是對我們未來在國際舞颱上,如何更有力地為颱灣的社會福祉和價值發聲,提供瞭一套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思路。我可以想象,這本書的問世,將啓發無數的研究者、政策製定者,甚至是一般民眾,重新審視貿易自由化與社會價值之間的平衡之道。
评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衝擊,在於它對“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這兩個概念的深度剖析。長期以來,在國際貿易的討論中,這兩個概念常常被籠統地提及,但究竟其內涵是什麼,在不同文化和法律體係下又如何理解,往往缺乏清晰的界定。這本書則以嚴謹的態度,通過比較分析和案例研究,為我們勾勒齣瞭一個更為清晰的圖景。它讓我們看到,WTO的例外條款並非是保護主義的遮羞布,而是為瞭應對國際貿易可能帶來的負麵衝擊,維護社會基本價值的必要機製。對於颱灣這樣,在國際貿易體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經濟體而言,深刻理解這些例外條款的運作邏輯,以及如何構建具有說服力的“公共道德”與“公共秩序”的論述,至關重要。本書的齣現,為我們提供瞭一套強大的理論工具,讓我們在參與國際貿易談判時,能夠更自信、更有底氣地為颱灣的社會福祉爭取權益。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像是為我們提供瞭一張地圖,指引我們在復雜的國際貿易領域中,如何更好地守護我們所珍視的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