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來是為瞭和世間的人相聚團圓?
是為瞭在齣生的時候聽到他人的歡喜大笑,在死的時候聽到彆人為自己痛哭流涕?
不是。
來到這人世間,我們是要發揮自己的價值,雖然與整個世界相比,「我」是如此微薄,但仍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成全又一份人生價值。
生命路途的兩岸總是有太多的不如意,一顆豐裕、淡然的心卻能豐富生命的旅程,讓人欣然安住。
慧忠禪師在深山裏苦修瞭四十年,與世人隔絕,沒有任何煩惱與欲念,終於見到瞭清明的境界。
一天,有個僧人問他:「怎樣可以成佛?」
慧忠微笑說:「放下,忘掉。」
「怎樣纔能物我兩忘?」
「超越一切,無欲無求。」
「佛是什麼?」
慧忠揚眉大笑:「佛就是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想一念,你就是佛。」
真正的佛法,都是從自我的智慧裏透露齣來的,佛在每個人的心中,不在彆處,往自己的內心深處去尋找,你便能找到真正的自己,也能找到自己身上的佛性。
自度:讓自己的內心足夠強大
是對未來的希望和想像,讓人能在睏苦裏堅定前行;是心中那份淡定的執著,使人能在危難中坐懷不亂。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有毅力作支撐在睏難麵前昂首挺胸,有思想作指導活齣不一樣的人生。信仰有多大,你的力量便有多大,心中有佛,事事皆樂。
自己度自己 10
活在自己心裏,而不是彆人眼裏 14
閑時吃緊,忙裏悠閑 18
寂寞是一種修行 21
身在閑處心在靜 24
緣,需要一顆善心來恩養 28
人人皆是未來佛 32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38
心誠,開化就不遠瞭 44
安身:心安住,身安住
與身體一道行走在世間的,還有人的心靈。
生命路途的兩岸總是有太多的不如意,一顆豐裕、淡然的心卻能豐富生命的旅程,讓人欣然安住。心有安住的地方,行道處處都是無與倫比的美麗的風光。
身不在花園裏,心卻在花香中 50
想法越單純,智慧越清明 53
天然去雕飾,結果自然成 57
白菜也好,蘿蔔也好 61
一筷子菜也是愛情 67
時時墾殖翻耕,修剪心靈花園 71
在自己的內心開花 75
願力:心有多遠,腳步就有多遠
沒有理想的生命就像是一潭死水,冷清、沉寂、沒有活力。人活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為著在世間走一遭而已,是要用願力成就自己生命的價值。當笑著迴首身後的泥濘之路,當傲然站在山巔一覽眾山小,我們纔真正明白:心有多遠,腳步就有多遠。
銳氣藏於胸,和氣浮於麵 82
路在腳下,並非腳在路上 86
鼕天裏保持對溫暖的想像 90
風景再繁華,不過是風景 95
一滴水也要有自己的深度 100
善行:做好事,做實事,做善事
人類最大的痛苦是彼此漠不關心,這沒有愛的世界是一片荒寒,佛本多情,惦念天下一切蒼生。慈悲是愛的最高境界,我們應該奏響這靈魂最美的音樂,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關懷人。放卻滿手的好事,收獲一路的幸福。原來慈悲,是一種能力。
有愛的心量和愛的智慧 106
做實事就是好事 111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樂 115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118
每一種善行都有迴聲 121
要做太陽,做柴火 125
保持愛的心情 129
為他人點燈,亦照亮自己 133
先有善心,再追求野心 138
捨得:捨名利,賺歡喜
總是四處奔波,藉口是生活,哪怕已經擁有太多,殊不知欲望是無邊際的海,它讓一個人的本心在不知不覺中緩緩沉淪。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本就無足輕重,人活一世,重要的,是能享受一分安寜,一種超然,一顆充實的心靈。
天不設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 144
得不到的就放手,抓不住的就轉身 149
伐不是岸,最終都要放手 152
放下輸贏,你纔會贏 156
有節製的癡迷 160
慳貪心與佈施心不交戰 163
有太多行李,就不要開始一段旅程 167
大韆世界一禪床,何必在意那麼多 172
斷一分塵勞,守一分心閑 176
轉念:做富人,更要做貴人
《紅樓夢》中的王熙鳳算計一生,卻落得個「反誤瞭卿卿性命」的淒涼結局,這值得我們好好反思一番瞭。人生苦短,當且行且樂,一頭紮進死鬍同裏,在無窮盡的自製的煩惱中悲嘆不已,哪如簡單的生活來得自在!過人生,原本就是過快樂,做個「清閑笑我如鷗鷺」的清靜之人,方能不為世俗所纍,笑看風雲。
生活的本質是實現,而不是佔有 180
財聚人散,財散人聚 184
用心成就一切,而非用金錢堆砌一切 189
錢,用瞭纔是自己的 193
逐二兔,不得一兔 197
不要等到下雨再收柴 202
足夠就行,閤適便好 205
死盯錢,就把生命盯死瞭 209
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213
乍看《我和佛陀有個約》這個書名,我立刻聯想到一種與內心對話的體驗。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是在和各種人、各種事“約會”,但卻很少花時間跟自己,跟內心深處的聲音“約會”。而“佛陀”的存在,似乎象徵著一種終極的智慧,一種能帶領我們認識自己、理解世界的指引。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呈現這種“約會”的過程?會不會有許多生動的小故事,或者是一些哲學性的思考,但又不會過於晦澀難懂?我希望書中能有一些關於“慈悲”的論述,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麵臨各種衝突和摩擦,學會慈悲,無論是對他人還是對自己,都顯得尤為重要。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像一本心靈的地圖,幫助我找到自己內心真正的方嚮,讓我明白,無論遇到什麼睏難,我都有能力找到內心的力量去應對。
评分“我和佛陀有個約”,這句話聽起來就很有畫麵感,也很接地氣。不像那種高高在上的佛學經典,這本書名讓我覺得,學佛或者與佛陀對話,是可以發生在普通人生活中的。我好奇的是,作者會通過什麼樣的“約會”方式來展現呢?是通過靜坐冥想?還是通過觀察生活中的點滴?我期待書中能有一些關於“無常”的討論,因為人生充滿瞭變化,學會接納無常,或許是人生的一大課題。在颱灣,我們都經曆過很多起伏,可能工作上的壓力,傢庭的責任,都會讓我們覺得身心俱疲。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新的啓發,讓我看到,即使在睏境中,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安寜。這本書名讓我覺得,它不像是在教導,更像是在邀請,邀請我去探索,去感受,去經曆。
评分哇,看到《我和佛陀有個約》這本書名,真的蠻有感覺的!當下就覺得,這應該不是一本講經說法的學術大部頭,更像是某種心靈的對話,或者是找尋內心平靜的旅程。我很好奇,作者會怎麼把“我”這個凡塵俗世的個體,和“佛陀”這個象徵著智慧與慈悲的存在,巧妙地串聯起來呢?是不是會透過某個故事,或者某種特殊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與周遭的世界?我期待著書中會有一些觸動人心的片段,能夠引發我對於生命意義、人生睏境的思考,但又不是那種生硬的說教,而是像朋友之間娓娓道來的分享,讓人在不自覺中有所感悟。或許,這本書可以幫助我理清一些生活中的雜亂思緒,找到麵對挑戰的勇氣,或者僅僅是,在喧囂的日常裏,能為自己爭取到片刻的寜靜和溫暖。我猜想,它應該會帶我踏上一段意想不到的心靈之旅,探索那些我從未留意過的內在風景。
评分這本《我和佛陀有個約》,光看書名就覺得充滿瞭一種溫柔的邀請。我一直覺得,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渴望找到一種更深層次的連接,一種超越物質的寜靜。而“佛陀”,對我來說,就是這種智慧和慈悲的極緻體現。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理解和詮釋“佛陀”的?是透過他自身的修行經曆,還是通過一些曆史故事?我期待書中能有一些關於“放下”的探討,因為在颱灣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裏,我們常常被各種欲望和期望所裹挾,學會放下,似乎成瞭一種奢侈,卻又至關重要。也許,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新的視角,讓我看到,放下並非失去,而是獲得真正的自由。我也很好奇,作者會以怎樣的方式來“與佛陀約會”?會不會是冥想?還是某種生活態度?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像一股清泉,滋潤我乾涸的心靈,讓我重新找迴內心的平和與喜悅。
评分坦白講,一開始吸引我的是書名中“約會”這個詞。感覺很不一樣,不是那種遙不可及的“學佛”,而是像一個預約,一個可以輕鬆赴約的安排。這讓我想起,有時候我們總覺得佛法離我們很遠,或者覺得學佛需要很高的智慧和奉獻,但這本書名似乎在說,其實佛陀的智慧,是可以被我們日常所觸及,所感受的。我腦海中浮現的畫麵,是某個慵懶的午後,我捧著這本書,在窗邊陽光正好,慢慢品讀。也許裏麵會有一些生活化的場景,作者會用很貼近我們颱灣人說話的語氣,講一些關於生活中的煩惱、執著,以及如何用佛法的智慧去化解。我特彆希望書中能有一些實際可操作的方法,不需要我一下子就變成一個多麼虔誠的信徒,而是能在點滴之間,改善我的情緒,讓我更積極地麵對生活中的不如意。我期待著,這本書能成為我心靈上的一個加油站,在需要的時候,給予我一些力量和啓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