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聽麯,不可錯過崑麯
崑麯不隻是「百戲之母」,更是「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産代錶作」
在白先勇創作《青春版牡丹亭》之後,更將崑麯推至國際
此書包含有二:一則追懷舊京崑麯往事,取其佳者、逸者、奇者而述之,二則剖析新都梨園現狀,擇其庸事、趣事、怪事而詰之。故兩者實而為一,皆是作者之興、之感、之悲、之臆也,遂引苦水詞,名之曰「也有空花來幻夢」也。本書分三捲,第一輯為讀麯筆記及北大崑麯課日記、演講;第二捲為隨筆,以北方崑弋軼事為主,第三輯為論文,析當前中國大陸昆麯、京劇、越劇等戲麯文化現象。
本書特色
一則追懷舊京崑麯往事,取其佳者、逸者、奇者而述之,二則剖析新都梨園現狀,擇其庸事、趣事、怪事而詰之。
作者簡介
陳均
文學博士,200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現任職於中國藝術研究院。齣版有專著《中國新詩批評觀念之建構》、《空生岩畔花狼藉——京都聆麯錄》、小說《亨亨的奇妙旅程》、詩集《亮光集》、崑麯傳記《仙樂縹緲——李淑君評傳》、《義兼崇雅 終朝采蘭——叢兆桓評傳》等,編有《京都崑麯往事》、《梅蘭芳——穆儒丐孤本小說》等。
捲一
漫齋戲筆
北大崑麯課日記
北京與崑麯——在北大崑麯課上的講演
Passion、白公子以及《紅樓夢》——白先勇先生印象記
名士瑜韻——汪世瑜先生印象記
仁者之「甜」——蔡正仁先生印象記
捲二
徐朔方、鬍蘭成與崑麯
「餘桃公」的紙上「傳奇」
顧隨評戲
毛澤東看過《李慧娘》嗎?
醜角大師的百年
吳梅在北大教崑麯
吳梅自許詞麯第一
白永寬:崑麯中的譚鑫培
「鐵嗓子活猴」郝振基
聽陶歌似誦陶詩
民國崑麯的「一颱雙絕」
一百年的兩個「活鍾馗」
韓世昌與「傷寒病」
韓世昌演《遊園驚夢》
民初的一場崑弋義務戲
中途隕落的崑旦白玉田
「思凡」與「醜思凡」
在和平藝苑祭月
人世風景——寫作《李淑君評傳》、《叢兆桓評傳》感言
古艷風流身——梨園戲《董生與李氏》觀後
焚書——穆儒丐小說《梅蘭芳》前記
京話與伶史——穆儒丐小說《北京》前記
「於丹被轟」與崑麯現狀
崑麯與《牡丹亭》——答《人民日報》記者問
捲三
崑麯、社會文化空間與社會主義文化實踐——對「非遺」以來的崑麯生存狀況之分析
「文化長城」or「藉體還魂」???「京劇進課堂」之爭議
「百年」之後的越劇發展態勢與未來想像
附錄 一九四○年代北大學生生活之一斑
後記
後記
本集分為三捲,各有所誌也。捲一多為戲話,有劄記、日記、講演及隨筆,其緣在壬辰之北京大學崑麯課程,因白先勇先生之邀,參與其北大崑麯傳承計畫,彼時便以日記體紀其事,惜中途因事忙漏記少許,可謂憾事。捲二多為史話,因吾一直有撰北方昆麯史之願又一直犯「拖延癥」也,恰因一友人於某報任職,催寫史話,惜未及完成,友人便翩然離職也。捲三為論文,語涉崑麯、京劇、越劇於當代社會之命運,亦是對熱點話題之迴應也。
題名之「也有空花來幻夢」齣自苦水詞。言其輕、其幻、其美,又言其生其滅也。如西人詩雲「在泡泡中數氣泡」者也。猶記聆張先生吟唱《道德經》至「及吾無身,吾又有何患」之時,唱者固然爽快,聽者亦是精神一振也。此既是沉溺於世事者之苦果,亦是良藥也。如六祖雲「煩惱即菩提」。
庚寅年吾編就《京都崑麯往事》,曾藉喻《清代燕都梨園史料》為「眾書之書」。比來讀明清文人筆記,其體無所不包,有易之大道,亦有戲麯小言。如焦循氏既是經學傢,然亦是評劇傢也。又如,此刻吾正持屠隆氏《紙墨筆硯箋香箋茶箋山齋清供箋起居器服箋》而非其《彩毫記》《曇花記》,欲展讀而後快也。
文中「漫齋」其實亦齣自苦水,又有苦竹、苦夏、苦日之印記也。或惟有「空花」能齣入於「幻夢」,而證吾京城聆麯之因、之機也。正如「臨去鞦波那一轉」也。前歲曾有小集《京都聆麯錄》,今又續之。陳均癸巳正月初三於海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