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大文學院特聘講座白先勇教授,為瞭進一步淬鍊崑麯藝術的風華,影響崑麯在當今世界的接受、欣賞與創作,特地親自擔任「颱大白先勇文學講座」,在颱大開設「崑麯新美學」課程,擔任主講並主持與談,邀請曾經參與《青春版牡丹亭》與《新版玉簪記》製作的團隊成員現身說法,並與相關的學者專傢,共同研討能使崑麯發揚光大之創新的美學途徑。
課程的內容,除瞭白先勇的總論,主要包括:
一、崑麯傳統與文本方麵:王安祈與華瑋從崑麯的曆史談起,初步介紹崑麯的興起與流變,以及湯顯祖的創作《牡丹亭》。接著,張淑香、白先勇則從「文學性」討論崑麯與文學的關係,並分享青春版《牡丹亭》與新版《玉簪記》的劇本創作。二、崑麯錶演藝術方麵:京崑作麯傢周雪華從崑麯的音樂與唱腔帶領我們瞭解崑麯的音樂世界;吳素君則以青春版《牡丹亭》中花神的舞蹈為例,說明崑麯與舞蹈的關係。另外,邀請到蔡正仁、嶽美緹兩位崑麯大師,親自示範小生的錶演藝術並講述崑麯錶演藝術的精義。三、崑麯傳統如何結閤當代視覺美學?王童、曾詠霓分享兩齣新編崑麯的服裝製作過程;王孟超、許培鴻分彆由舞颱設計與影像製作兩方麵來講述傳統崑麯如何運用當代技術的再創作;柯慶明、王童則就兩齣戲中大量運用的颱灣書法名傢董陽孜的創作,討論書法、崑麯及崑麯舞颱的關係。此外,還有導演翁國生分享兩齣戲劇的創作過程;辛意雲、奚淞探討崑麯製作中蘊涵的文化精神與相關的生命體認;曾永義、洪惟助則由推廣的經曆,論述對崑麯未來的展望。
本課程共計十七講,分彆探討瞭崑麯相關所有可能的美學問題,使人不僅能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是當今瞭解崑麯藝術,認識其創新發展之可能的絕佳途徑。在課程進行中原亦安排有三場示範演齣,感謝趨勢教育基金會慨然同意以贈送的方式,將其錄影作為附錄,因而使本係列的觀閱者亦能盡窺該課全貌,深入的體會崑麯不僅為「案頭」之麯;更是「場上」之劇,美輪美煥的無限風姿。
作者簡介:
白先勇(一九三七—)
廣西桂林人。颱灣大學外文係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傢工作坊」文學創作碩士。曾任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教授。現已退休,近年來投入崑麯的改編與演齣工作。
著有論述集《白先勇說崑麯》;小說集《颱北人》、《寂寞的十七歲》、《孽子》、《孤戀花》、《遊園驚夢》、《紐約客》;散文集《昔我往矣 白先勇自選集》等。
《崑麯新美學》DVD目次
*第一講 : 中華文化在颱灣再造:由青春版《牡丹亭》及新版《玉簪記》的製作講起
主講人 : 白先勇 ( 颱灣大學白先勇文學講座特聘教授 )
*第二講 : 崑麯簡史
主講人 : 王安祈 ( 颱灣大學戲劇係教授)
*第三講 : 湯顯祖與《牡丹亭》
主講人 : 華瑋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係教授)
*第四講 : 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記》的編劇策略
主講人 : 白先勇、張淑香 ( 颱大中文係教授 )
*第五講 : 崑麯與文學的關係
主講人 : 張淑香 ( 颱大中文係教授 )
*第六講 : 儒、釋、道在《牡丹亭》與《玉簪記》中的主導地位
主講人 : 辛意雲 (颱北藝術大學教授)
*第七講:崑麯的四功五法、角色行當
主講人:蔡正仁 (原上海崑劇團團長)
*第八講 : 服裝設計∕戲劇世界的定調
主講人:王童 (颱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係係主任)、曾詠霓( 颱灣著名設計師 )
*第九講:舞蹈的運用
主講人:吳素君 ( 颱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教授)
*第十講 : 舞颱設計與圖像呈現∕戲劇世界的定調
主講人:王孟超( 颱灣著名舞颱設計傢) 、許培鴻 (青春版《牡丹亭》攝影師)
*第十一講:崑麯的音樂與唱腔──聲韻的錶現
主講人:周雪華 (原為浙江京崑藝術劇院作麯傢、現為上海崑劇團一級作麯傢)
*第十二講:心與手三部麯──靜、淨、敬
主講人:奚淞 ( 颱灣藝術傢 )
*第十三講 : 書法的運用:詩情的提挈
主講人:柯慶明 ( 颱灣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王童颱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係係主任)
*第十四講 : 談《玉簪記》潘必正的錶演藝術
主講人: 嶽美緹 (上海崑劇團的傳承人、國傢一級演員)
*第十五講:張繼青的崑麯藝術錶演及其傳承
主講人:白先勇(颱灣大學白先勇講座特聘教授)、張淑香(颱灣大學中文係教授)
*第十六講 : 導演對演齣的詮釋
主講人: 翁國生 (浙江京劇團團長、國傢一級演員)
*第十七講:崑麯新美學──理論與實踐
主講人:白先勇(颱灣大學白先勇講座特聘教授)、柯慶明(颱灣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教授)、曾永義(颱灣大學中文係名譽教授) 、洪惟助 (中央大學中文係教授)
附錄 :
《崑麯新美學》示範演齣贈品3片 演齣單位 : 蘇州崑劇院
Disk 1 ---- 《漁傢樂》《吟風閣.罷宴》《牡丹亭.拾畫》《水滸記.情勾》
Disk 2 ---- 《西廂記.拷紅》《水滸記.藉茶》《占花魁.湖樓》
《風雲會.韆裏送京娘》
Disk 3 ----- 《銷光劍.鬧莊》《釵釧記.相約討釵》《爛柯山.硃買臣休妻.逼休》《長生殿.迎像哭像》
序
崑麯新美學
崑麯有近六百年的曆史,自有一套完整精確的錶演美學:抽象、寫意、抒情、詩化-這大概就是崑麯美學的基本內涵。但數百年來,崑麯美學的舞颱呈現一定也會隨著時代的遞嬗而有所改變。
一種錶演藝術,如能引起觀眾共鳴,必定與當代觀眾的審美觀相契閤。我們在製作崑麯青春版《牡丹亭》、以及新版《玉簪記》的當下,最重要的一個命題便是:如何在傳統崑麯美學的基礎上,發展齣一套具有現代意識的舞颱呈現方式,而使得我們製作的崑麯,閤乎二十一世紀的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的審美觀。「尊重古典而不因循古典、利用現代而不濫用現代」這便是我們製作崑麯的大原則。客觀環境變瞭,有六百年曆史的崑麯,呈現在現代劇場的舞颱上,也必須有一套新的美學呈現方式。
青春版《牡丹亭》自二零零四年颱北首演以來,曆經九年,演齣兩百多場,觀眾共達五十萬人次,其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皆為年輕觀眾,有大量的青年學子,我們製作崑麯的新美學似乎已廣為當今大學生接受。欲振興崑麯,必須培養大量的年輕觀眾,尤其是高校學生,於是「崑麯走進校園」便是我們這些年來推廣崑麯演齣的主要目標,在兩岸三地、遠及美國,數十所高校巡迴演齣,受到學生的熱烈反響,基本上達到瞭使大學生關注喜愛崑麯的目的。更進一步,我們開始在大學設立崑麯課程,使崑麯在學術上建立應有的地位,在校園內紮根,變成大學美育的重要科目。
二零零九年,我們在北京大學開設「經典崑麯欣賞」課程。二零一一年,在颱灣大學開設「崑麯新美學」,這是颱大首次成立崑麯課程,由趨勢科技教育基金贊助。崑麯課程十六講聘請學著專傢、崑麯大師授課,案頭場上同時進行,並有三天摺子戲示範演齣,由蘇州崑劇院青年演員擔綱。本科目受到颱大學生熱烈歡迎。選課學生達二韆四百人,後因教室容納不下,隻能接受四百學生。作為大學美育中中國傳統文化的啓濛課程,「崑麯新美學」,可算作成功範例。
「崑麯新美學」在課堂中講授時,全程錄影上網直播,影響頗大,現編輯成書,並附光碟發行,對於推廣崑麯教育,相信有一定的貢獻。
白先勇
推薦序一
颱大《崑麯新美學》課程DVD 序言
群師畢至
五百年前,湯顯祖以<牡丹亭>展現瞭人間的至情至美,開創齣奼紫嫣紅的文學戲劇盛世。然而朝代更迭,天災人禍,不免也逐漸都付予斷井頹垣。或許也正應驗瞭『反者,道之動』的天理吧,繼起的大文豪白先勇老師先是以西方意識流的手法賦予《遊園驚夢》新血新力量,小說一齣震驚文壇,接著又以舞颱劇演齣,把那一摺戲骨子裏的意涵融入現代舞颱上,彷彿要把<牡丹亭>脫胎換骨地重現。誰也料不到(恐怕連白老師自己也未料到),接著竟是迴魂大戲,白老師全力投入『崑麯傳教士』的角色中,登高一呼,召喚組成瞭『崑麯義工大隊』,辛意雲、華瑋、張淑香老師投入劇本編整的工作,王童導演與曾詠霓女士擔任美術總監暨服裝設計,林剋華、王孟超相繼擔任舞颱設計,而董陽孜老師以書法,奚淞老師以美人圖入戲,更提升瞭戲劇的美感層次。這些人都是颱灣當代藝文菁英,結閤在白老師的領導之下,與大陸的崑麯名師如張繼青、汪世瑜等人,細心栽培蘇州崑劇院的小蘭花崑麯班,把青春灌入衰老的牡丹亭,原汁原味地呈現戲文之美,卻精準地以現代劇場的美學元素提升其戲劇效果,更突顯亙古不變的至情至性。
2004年在颱灣首演就造成大轟動,一票難求。此後巡迴大陸名校演齣,星馬港澳各地,甚至遠徵美國、英國、希臘,魅力橫掃東西。到瞭2012年已經演齣兩百場以上。這樣的崑麯盛事,恐怕在明清兩代也未齣現吧!
然而白老師真正的誌願是要復興中華文化,絕不會以此為足,也不會僅僅停留在演戲的層次上。他希望繼崑麯走入校園之後,要把崑麯新美學紮根在大學教育中。於是又奔走各方,帶領藝術菁英們走入大學授課,推動大學正式設立崑麯藝術的課程。
我有幸於2005年得以親見白老師,開始參與崑麯義工大隊的行列,贊助南京、颱灣、美國、英國等多場演齣,也與多位老師和崑麯演員結下不解之緣。白老師拋齣崑麯的水袖,將我從網路防毒的雲端帶迴中國古典的文學境界,從此我的人生又迴到初心本誌,迴到颱大文學院裏。感念母校的化育,也希望學弟學妹有幸得以親近大師,我以個人名義捐贈一百萬美元,成立『白先勇文學講座』,由柯慶明老師主持,希望藉由兩位老師豐沛的海外人脈,敦請文學大師駐校講課。其中當然希望白老師也能夠親自授課。
成立講座的第三年,馬不停蹄的白老師終於排除萬難,停留在颱灣一整個學期,策劃完整的『崑麯新美學』課程,除瞭親自授課坐鎮,更邀請所有參與<青春版牡丹亭>的創作團隊,一一現身颱大授課。消息一齣,網路報名秒殺,隻能收四百個學生,卻有兩韆多人報名,遑論校外蠢蠢欲動的旁聽生瞭。
我深知這空前盛況難以再現,一時菁英很難再次集結,因此與柯老師商議,充分運用我們的網路科技,每堂課網路現場直播,以免好學者嚮隅。白老師很興奮,告訴每堂課的老師們要充分準備,彷彿要他們在鏡頭前各顯神通,網路競技一般,老師們都是身經百戰的名師,一聽到網路直播,個個精神抖擻,重新備戰。我也請趨勢基金會同仁協助他們準備畫麵美麗的教學幻燈片,以增進直播效果。
那真是豐富的一學期! 我每個禮拜去颱大上課,彷彿迴到學生時代的求知若渴,每個禮拜見到白老師和柯老師,深感有恩師教導的幸福。而每週一師,堂堂精彩, 彷如各門各派輪流灌輸功力一般,真正令人受益無窮。
這套完整的教學錄影,網路直播之後,繼續留在趨勢教育基金會的『所有格』網站上,海內外已有五韆多人上網聽講,時常有人給予迴饋,贊美課程策劃的完備。
如今颱大齣版中心又進一步將課堂錄影,經過用心剪輯整理,加上字幕,正式齣版影碟,讓『崑麯新美學』留下更完備的紀錄,不僅在雲端,更在人手中,讓人能實際擁有,隨時學習觀賞,真是功德圓滿瞭!
陳怡蓁
推薦序二
《崑麯新美學》序
中華文化,就我個人的理解,顯然具有三種特性:一是廣大的散播性,除瞭東亞大陸,影響遍及越、韓、日、颱,並且隨著華僑所在,傳揚於東南亞,以至西歐、北美…諸國。
二是長久的延續性,由於漢字與漢語為可分可閤的符號係統,迄今地不分南北,以至海內海外,今天我們仍可直接閱讀春鞦、戰國時代的《論》、《孟》、《老》、《莊》…等的原典,而且未必需要使用漢語或官話,這無疑使得中華文化的精神,容易形成不斷返本溯源的長久延續;容有踵事增華之舉,但如《老子》所謂:「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而不緻斷裂滅絕。因為存亡續絕,即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
三是融會並蓄的包容性,這種包容性,一方麵來自中華文化的形成本就齣於東、西、南、北各種族文化的融會,因而遂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思維;一方麵來自以「變易」為「不易」之常態;由「因時製宜」思維所蘊生的「通變」智慧,而齣以「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創新錶現。
崑麯無疑是傳統文化高峰的産物:由元雜劇短短的四摺小製而發展為動輒五、六十齣的钜作,因而足以傳塑世間百態與麯摺多變的人生。不但其戲劇體製漸趨完備,尤其重要的是其文字詞彩的錶現,既在麯文上重返唐詩宋詞的優美深邃;敘事說白上亦雜採瞭話本小說以至部分元麯的潑辣勁健,遂形成一種極為繁富豐美的文體。即使隻是「案頭之書」亦足以賞心悅目;況且是「場上之麯」的精彩演齣!
崑麯之稱名,固然來自「崑腔」在度麯轉唱上的超絕成就,但整個「明傳奇」,不但創作戲文的往往是當時上層的文人纔士,由於多為傢班,豪門貴紳競相較勝,名傢如張岱、阮大鋮等亦往往親自教戲,指導演齣。因而包括身段、場麵、聲麯…反映的都是唐宋以降,高層文人雅士的精緻文化與超逸美學。是以觀照廣大、感慨深刻、運思細膩而氣象風格則呈現為高華典雅,既含蓄亦淋灕,其實正與唐詩宋詞一脈相承,而增益以多媒體多角度的具體錶現:確實正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但隨著西風東漸,富裕有閑的傳統士大夫文人階層末落,崑麯亦如種種傳統文藝,不但風光不再,甚至因其陽春白雪的高逸素質,而麵臨格外嚴重的存續危機。誠然令知音的有識之士心憂。但大半的愛好者卻隻有無奈的懸念,不能有所作為。
2001年夏日我們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訪問研究,和西岸的白先勇電話連係,先是驚訝於白先勇因心髒疾病緊急住院開刀;漸次恢原後,復又解頤於他,對同是崑麯愛好者的淑香,宣稱: 「感謝老天,留我繼續觀賞崑劇!」但迴颱不久,令我們更加驚奇的,卻是白先勇一不作二不休的獻身於再造崑劇的活動:他邀集同好,籌募基金,慎選演員、劇團,打破建製,敦請名師,施以嚴格的訓練,並且改編劇本,融入書法、繪畫、舞蹈,設計服裝、燈光、舞颱,輔以導演,親加監製,終於有《青春版牡丹亭》的精彩製作,其廣受颱、港、澳、星、大陸、歐、美等地歡迎的演齣,已過二百場;其後更有《新編玉簪記》的製作。
因為《青春版牡丹亭》的演齣,白先勇亦與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陳怡蓁結緣,陳董事長以同為颱大校友,遂捐款母校創設瞭「白先勇文學講座」,禮聘國外知名作傢、學者來颱教授文學課程,執行工作則落到我頭上。
2009年7月25日白先勇宴請董陽孜與我們夫婦,席間談起若要請國外學者擔任「白先勇文學講座」來講授崑麯,恐怕最閤適的還是他自己,若他雅不願收受講座薪資,他還可以用它來邀請各項專傢主講、與談,終於敲定由他親自擔任「白先勇文學講座」,在颱大主持開設「崑麯新美學」一課,他除瞭規劃全課,親自主講,並主持相關的學者專傢的主講、與談。
該課盛況空前,選課人數遠遠超過颱大最大的博雅教室所能容納。為瞭彌補眾多的嚮隅同學,我請求颱大齣版中心項潔主任加以錄影齣版,獲得首肯;趨勢教育基金會則將課程掛上網站,因而傳播海內外。陳怡蓁董事長並齣資,協助邀請蘇州崑劇團來作瞭三場精彩的示範演齣。以課程而言,這真是極盡教學效益的豪舉。
颱大開放課程網設立之後,「崑麯新美學」以未加後製的型態,先掛其中,點閱率始終名列前茅。或許是由此契機,颱大李嗣涔校長嚮教育部提齣「新百傢學堂」的構想;因而我們亦將其後製而列入「新百傢學堂」係列,並依我們的原始構想齣版為整套的DVD與專冊。
《崑麯新美學》不論是作為課程,或是作為著述,其實都可以說是白先勇及其團隊,投身製作新型態崑麯演齣的夫子自道與金針度人。他們的成功與成就,我以為正是掌握瞭中華文化精神的延續性、包容性與創新性。希望我們的將它列入「新百傢學堂」以及多媒體與平麵的齣版,亦能多方麵的滿足中華文化的散播性需求。
颱大新百傢學堂執行長柯慶明
2013年清明於思源路澄思樓308室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