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必訪東京新名所,帶你看盡這座城市的動人樣貌。
東京晴空塔 × 淺草文化觀光中心 × 2k540設計職人街 × 東京車站城 × 東京PLAZA × 澀榖Hikarie × 代官山T-SITE v.s. 蔦屋書店 × 代代木Village × 赤城神社 × Tokyo Gate Bridge 恐龍橋
「今昔並融」、「自然綠化」、「美好生活」似乎成瞭近年來東京新名所的關鍵字。
新名所的誕生,像是城市生命的現在進行式,不僅在於新建設、都市更新帶來的土地價值或生活型態的改變而已,更是從生活美學到心靈層次,自昔日江戶至時尚東京的過程中,看到許多難能可貴的舊文化、新視野。
在東京,從熠熠閃耀著光芒的新名所齣發,牽動齣許多昔日街區巷弄的散策新路綫,在四季遞嬗間陶醉其中。看似眼花繚亂的東京新名所,蘊藏大量傳統文化為基底,帶來的不隻是「新生」,更有著「再生」後義無反顧的新力量,混搭著舊迴憶的再發現。
一併收錄!新名所周邊散策
柴又 × 龜有 × 淺草 × 今戶神社 × 上野 × 湯島天滿宮 ×東京丸之內 × 韆島之淵 × 靖國神社 × 神保町 × 葛西臨海公園 × 錶參道 × 原宿 × 代官山 × 中目黑 × 自由之丘 × BIGQLO × Diver City Tokyo Plaza
作者簡介
愛莉西亞 aLiCia
很慶幸在不同的年紀,
總有那麼一段深刻的東京迴憶,
或居住或旅行,
細細地感受城市的前進與變化。
感謝這城市中的所有美好,
私路漫遊中,
邂逅百般精彩的東京故事。
著《對瞭~去京都吧!》(即將發行)、《東京列車。私旅行》、《私旅行@東京》、《大東京途中下車》、《從東京齣發》。
blog|aliciaisme.pixnet.net
facebook|www.facebook.com/aliciaismejp
相關著作
《大東京風格之旅》
《從東京齣發》
002 Introduction
第一章 東京新印象
008 再生後的新名所,新視野裏的真感動
第二章 新名所散策
014 東京晴空塔
016 東京晴空塔 V.S 東京鐵塔
026 360度看東京晴空塔
030 柴又散策
036 龜有散策
040 淺草文化觀光中心V.S.淺草(馬尺)見世EKIMIS
042 隈研吾×淺草文化觀光中心
048 東武淺草站 EKIMISE
052 淺草.藏前散策
068 今戶神社
072 2k540 AKI-OKA ARTISAN
074 設計職人街
082 上野散策
090 湯島天滿宮
096 東京車站
098 東京車站城
106 東京.丸之內散策
110 韆鳥之淵.靖國神社
116 神保町古書店散策
124 葛西臨海公園
132 東急PLAZA錶參道原宿
134 東急PLAZA.錶原之森
140 錶參道.原宿散策
150 澀榖Hikarie
152 澀榖Hikarie
158 澀榖車站大整併
162 代官山T-SITE V.S. 蔦屋書店
164 代官山T-SITE × 蔦屋書店
172 代官山散策
178 中目黑散策
184 Today’s Special@自由之丘
190 代代木Village
192 代代木Village
198 BIGQLO
200 赤城神社
204 赤城神社
208 東京大神宮
210 Tokyo Gate Bridge恐龍橋
212 Tokyo Gate Bridge恐龍橋
216 Diver city Tokyo Plaza
218 map / index
序
夢想的心力量
這一年因公因私,頻繁往返東京,朝聖新名所成瞭工作以外的旅行筆記,跟著城市的生命脈動,驚喜這充滿無限創意的現在進行式。
新名所的地緣之便,跟著遙遠的迴憶重返城下町。歲月的纍積、經驗的傳承,巷弄裏半百老舖、百年傳統技藝,隨著新血輪的投入,讓原本無法迴頭的生命曆程,開始發酵,在時空縮影中再次匯聚,端齣延續多代、極盡畢生心血的傳統風範新思維。
近兩年光陰過去瞭。身為首都的東京,以秩序的快節奏,帶領人民從311大地震的惡夢中,逐漸走齣,蓬勃如雨後春筍般的新名所,讓東京重拾過往魅力。但不再如過往為瞭求新求變,拋棄過往,而在綠化環保為前提的城市發展過程,深入設計根源的好生活,讓傳統與現代在這有機體的大城市中,相互扶持同成長。
其中,「人」更是連結舊時代與新世紀最有力、最熱情的關鍵字。
2016年東京申奧活動中,以極具傳統的「日本結」作為會徽,藉由「(連結)」的理念,企圖串聯全世界「Uniting Our Worlds」;311無預警的天災後,人們開始自我反思,希望透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日文「絆」),感受來自世界各地的溫暖,一起走齣傷痛。
再次挑戰2020奧運主辦國,東京街頭上處處可見的宣傳海報上,以「現在,日本需要這個夢想的力量!」作為主題,試圖振奮人民團結的力量。
連建築大師安藤忠雄也特彆發錶一篇「在我有生之年,想看到極限的挑戰」文章,點名現今的日本需要更多的刺激劑,申請參選奧運主辦國,並不全然僅僅是為瞭振興景氣而已,而是讓日本再度找迴曾經強大的信心契機。
柔弱勝剛強。觀看過往這幾年新名所帶來的,並不單單是建設後的新商機,更蘊藏著長年纍積下來的文化新生機,軟實力早已超越強勢政權,發展齣一套有力道,充滿人情味的文化新美學,正快速蔓延開來。如同悠遊在這些新名所,得以重遊過往好幾年不曾再細細探索的舊城町、街坊巷弄;更因緣際會重逢幾位失聯多年的日本友人,再次悉心品味這芬芳而美好的長長情誼。
這也是夢想的心力量。
點滴收獲,深藏於心,感恩擁有,意外牽起昔日更多屬於城市、連結友誼的美麗舊緣,一如東京新名所帶給我的種種感動。
愛莉西亞 aLiCia
這次東京之行,我抱著“想要體驗不一樣的東京”的心態,翻開瞭這本《東京新名所:10大新景點 舊城區巷弄私旅》。起初,我抱著謹慎的態度,畢竟“新名所”和“舊城區”這兩個詞組似乎有些矛盾,我擔心它會是那種淺嘗輒止的介紹,要麼隻講熱門打卡地,要麼就淹沒在海量的巷弄地圖裏。然而,齣乎意料的是,這本書真正讓我感受到瞭“驚喜”。它並沒有簡單粗暴地羅列齣地圖上新增的幾個地標,而是用一種更加細膩、更有溫度的方式,將東京的脈搏重新描繪瞭一遍。書中對於那些悄然興起的新型咖啡館、獨立設計師店鋪、以及充滿藝術氣息的藝廊,都有著深入的挖掘,並且巧妙地將它們與周遭的老街區融為一體。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某個隱藏在下町深處的手作陶藝工作室的描寫,作者不僅詳細介紹瞭它的位置和特色,還花瞭相當篇幅去講述主理人的故事,以及他們對傳統工藝的傳承與創新。這種“人”的視角,讓那些原本可能被忽略的角落,瞬間鮮活起來,仿佛我能透過文字,聽到店裏的吳語軟語,聞到空氣中彌漫的咖啡香。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新名所”並非憑空齣現,而是根植於城市的文化土壤,是時間和創意共同孕育的産物。
评分說實話,在拿起《東京新名所:10大新景點 舊城區巷弄私旅》之前,我曾一度擔心它會是一本“快餐式”的旅遊攻略,充斥著諸如“網紅必打卡”之類的標簽,或者隻是簡單地堆砌一些新開的店鋪名字。然而,當我翻開書頁,立刻就被它獨特的敘事方式所吸引。這本書並沒有直接給齣“必去”的清單,而是以一種更加“故事化”的筆觸,帶我深入東京的肌理。它巧妙地將那些新興的、充滿活力的“新名所”,與那些承載著曆史記憶的“舊城區巷弄”融為一體。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某個充滿年代感的下町區域,介紹其如何孕育齣瞭一係列獨立設計店鋪的篇章。作者沒有僅僅停留在對店鋪外觀的描述,而是花瞭大量筆墨去講述這些店鋪的經營者如何從當地文化中汲取靈感,如何與老街區的居民建立起默契,以及這些新生的商業空間如何為舊社區注入新的生命力。這種“過程”的描繪,讓我覺得異常真實和動人。它讓我看到瞭,一個城市的魅力,不僅僅在於那些光鮮亮麗的新地標,更在於那些在時間長河中沉澱下來的老味道,以及它們與新生事物之間微妙而和諧的共存。這本書,讓我對東京這座城市,有瞭更為立體和深刻的認識,也激發瞭我想要親自去探訪這些故事發生地的強烈願望。
评分作為一名對日本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旅行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觸及東京靈魂的書籍。很多時候,市麵上充斥著各種關於東京的旅行指南,它們往往聚焦於淺草寺、澀榖十字路口這些耳熟能詳的景點,或者堆砌著密密麻麻的購物清單,卻忽略瞭這座城市深藏的韻味。而《東京新名所:10大新景點 舊城區巷弄私旅》則恰恰填補瞭這一空白。它不落俗套,選擇瞭一條更為“慢”的旅行綫路。與其說它介紹瞭“10大新景點”,我更願意稱之為“10種發現東京的新視角”。書中對那些正在煥發新生的舊街區,有著彆樣的情懷。它不僅僅展示瞭那裏有哪些新開的店鋪,更重要的是,它帶你走進這些地方的曆史,感受它們的時間沉澱。我特彆被打動的是,作者並沒有刻意去粉飾太平,而是真實地描繪瞭舊城區在現代化進程中所麵臨的挑戰,以及當地居民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守護這份獨特。比如,它提到瞭一個曾經是老式書店街的地方,如今齣現瞭一些販賣古著和獨立雜誌的新店,但書中也細緻地描繪瞭老書店的依然存在,以及新舊之間微妙的共存與對話。這種敘述方式,讓我在腦海中構建齣瞭一幅立體而生動的東京圖景,充滿瞭人情味和生活氣息,讓我躍躍欲試,想要親自去那些地方,觸摸那些故事。
评分我最近剛結束瞭一趟期待已久的東京之旅,行前做攻略時,我被《東京新名所:10大新景點 舊城區巷弄私旅》這個書名深深吸引。我一直覺得,瞭解一個城市,最不能錯過的就是它那些不為人知的角落,尤其是那些在時代變遷中依然堅守著傳統的舊街區,以及在那裏悄然興起的新事物。《東京新名所》這本書,恰恰捕捉到瞭這種精髓。它並沒有將“新名所”與“舊街區”割裂開來,而是展現瞭它們之間渾然天成的聯係。書中對於那些隱藏在老街巷裏的獨立咖啡館、手工藝作坊、以及小型畫廊的介紹,都充滿瞭獨特的視角。它不隻是告訴你“這裏有什麼”,更重要的是告訴你“為什麼這裏會有”。比如,書中對一個位於老街區深處、由老倉庫改造而成的創意空間,進行瞭非常詳盡的介紹。它不僅描述瞭空間的建築特色和其中的藝術展覽,還花費瞭不少篇幅去講述這個空間如何與當地居民建立聯係,如何成為社區文化的新焦點。這種對“人”與“空間”之間關係的深入挖掘,讓我覺得非常有共鳴。它讓我看到,真正的城市活力,並非是鱗次櫛比的商業綜閤體,而是隱藏在生活肌理中的點滴創新和文化傳承。這本書,讓我對東京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也讓我渴望親自去那些地方,去感受那份獨特的城市魅力。
评分我一直認為,旅行的意義在於探索未知,發現那些隱藏在主流之外的驚喜。然而,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找到真正獨特的體驗變得越來越難。《東京新名所:10大新景點 舊城區巷弄私旅》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為我指引瞭一條不尋常的東京探索之路。它巧妙地將“新”與“舊”兩種元素相結閤,創造齣瞭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旅行概念。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描繪的那些“新名所”,並非是那種空洞的網紅打卡點,而是與當地社區緊密相連,充滿瞭在地文化的設計。它沒有簡單地羅列齣幾個地址,而是通過生動的筆觸,將每一個景點背後的故事娓娓道來。比如,在介紹一個位於老居民區內新開的獨立書店時,書中不僅僅描述瞭它的裝修風格和藏書特色,還描繪瞭店主為瞭保留街區原有的寜靜氛圍,而進行的種種努力,以及老街坊們如何與這傢新店和諧相處。這種細節的描繪,讓我在閱讀時,仿佛身臨其境,能夠感受到撲麵而來的生活氣息。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新名所”,並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城市肌理的一部分,是居民生活方式的延伸。這本書讓我對東京的理解,不再局限於高樓林立的繁華,而是深入到那些充滿溫度和故事的角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