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涵蓋基本電子構裝概念、元件的簡述、構裝結構的相關知識、構裝應用的功能性與相關實際應用狀況、各類典型構裝的相關介紹、材料與製程的匹配、熱的管理、構裝載闆技術、相關構裝工程、構裝品管與信賴度問題、光電射頻微機電元件簡述、電路闆組裝技術等。
3-D構裝則是比較新的議題,雖然業者已經討論這類議題有一段時間,但是本書的內容則是比較有係統的進行介紹,相較於一般的論文或片麵簡述容易讓人理解。
在涉獵過電路闆與其組裝技術的讀者,如果能夠再進一步瞭解電子構裝的關連性,將對於其本業的掌握大有助益。作者也以深入淺齣的方式,針對不同電子構裝技術進行闡述並提齣看法。如何理解構裝的發展沿革與變化,內文的資料提供瞭相當豐富的資料值得讀者仔細研讀。
第一章 電子構裝技術簡述
1 . 1 何謂電子構裝技術?
1 . 2 電子係統概述
1 . 3 簡略的電子係統構裝層級區分
1 . 4 係統技術與構裝
1 . 5 構裝層級規劃
1 . 6 智慧型電子係統的發展
1 . 7 復雜多樣的構裝型態與構裝效率
1 . 8 構裝與電氣、機械、材料相關技術
1 . 9 小結
第二章 微電子元件概述
2 . 1簡述
2 . 2 半導體材料的基本特性
2 . 3 微電子元件的特性
2 . 4 積體電路
2 . 5 A S I C的種類及其特徵比較
2 . 6 I P係統L S I和M C M
2 . 7 I C元件密度和設計趨嚮
2 . 8 半導體元件構裝與耗能散熱
2 . 9 半導體構裝類型
2 . 1 0 半導體構裝的發展趨勢與優劣考量
2 . 1 1 小結
第三章 構裝密封的必要性與技術特性
3 . 1 概述
3 . 2 各種構裝技術的特性
3 . 3 非氣密樹脂密封技術
3 . 4 各種封膠密封方法
3 . 5 氣密密封( h e r m e t i c s e a l )技術
3 . 6 小結
第四章 構裝在係統應用的功能性
4 . 1 前言
4 . 2 微係統架構概述
4 . 3 電腦産品的發展沿革
4 . 4 電信産業的構裝技術
4 . 5 汽車係統的構裝
4 . 6 消費性電子的構裝
4 . 7 微機電係統的構裝
4 . 8 行動電話與可攜式産品的構裝
4 . 9 小結
第五章 電子構裝的電性錶現
5 . 1 前言
5 . 2 構裝的電性考量
5 . 3 構裝的電性規劃
5 . 4 電性的建構
5 . 5 訊號綫的配置
5 . 6 電源的分佈考量
5 . 7 電磁乾擾
5 . 8 整閤設計
5 . 9 小結
第六章 晶片構裝
6 . 1 簡述
6 . 2 單晶構裝的功能
6 . 3 單晶構裝的類型
6 . 4 構裝的連結特性
6 . 5 材料與製程選擇及特性
6 . 6 單晶構裝的特徵
6 . 7 單晶構裝的信賴度
6 . 8 多晶構裝
6 . 9 多晶模組功能優勢
6 . 1 0 多晶模組係統的探討
6 . 1 1 多晶片模組載闆的種類
6 . 1 2 多晶片模組設計
6 . 1 3 小結
第七章 散熱管理
7 . 1 前言
7 . 2 構裝散熱的重要性
7 . 3 構裝熱傳效能
7 . 4 電子係統的冷卻
7 . 5 散熱管理
7 . 6 電子構裝常用的冷卻方法
7 . 7 小結
第八章 陣列構裝載闆的佈綫
8 . 1 簡述
8 . 2 電路闆的需求麵積
8 . 3 佈綫的復雜性
8 . 4 非全矩陣型佈綫
8 . 5 陣列襯墊配置對電路闆製造的衝擊
8 . 6 小結
第九章 電子構裝載闆製作技術
9 . 1 簡述
9 . 2 陶瓷載闆
9 . 3 玻璃陶瓷
9 . 4 塑膠載闆的特性
9 . 5 典型電路闆的設計與製作
9 . 6 傳統電路闆的限製與H D I技術核心
9 . 7 增層法的技術特性
9 . 8 塑膠構裝載闆的技術重點
9 . 9 塑膠構裝載闆的材料
9 . 1 0 代錶性的樹脂係統
9 . 1 1 重要電路闆名詞與概念
9 . 1 2 超薄與撓麯的需求
9 . 1 3 最終金屬處理
9 . 1 4 金屬凸塊的製作
9 . 1 5 塑膠構裝載闆的可靠度
9 . 1 6 載闆成品檢查
9 . 1 7 小結
第十章 構裝工程
1 0 . 1 前言
1 0 . 2 晶片構裝的目的
1 0 . 3 I C構裝的訴求
1 0 . 4 晶片構裝技術簡述
1 0 . 5 打綫
1 0 . 6 捲帶自動接閤
1 0 . 7 覆晶 1 0 . 7 . 1 晶片襯墊的介麵處理
1 0 . 8 小結
第十一章 構裝材料與製程
1 1 . 1 構裝材料概述
1 1 . 2 電路闆元件組裝
1 1 . 3 構裝材料與特性
1 1 . 4 構裝材料的結構與製程
1 1 . 5 薄膜技術的應用
1 1 . 6 影像轉移技術
1 1 . 7 小結
第十二章 錫球與錫柱陣列構裝
1 2 . 1 概述
1 2 . 2 技術概況
1 2 . 3 C B G A / C C G A模組
1 2 . 4 C B G A / C C G A電路闆的組裝與可佈綫性
1 2 . 5 C B G A / C C G A構裝的電氣特性
1 2 . 6 C B G A / C C G A構裝的散熱能力
1 2 . 7 C B G A的應用優勢
1 2 . 8 C B G A組裝與結構幾何型式
1 2 . 9 C C G A構裝
1 2 . 1 0 故障模式及分析
1 2 . 1 1 檢測
第十三章 塑膠球陣列構裝
1 3 . 1 概述
1 3 . 2 B G A的優點
1 3 . 3 P B G A與C B G A的比較
1 3 . 4 P B G A的應用
1 3 . 5 P B G A的結構和製造流程
1 3 . 6 散熱的考量
1 3 . 7 P B G A電性方麵的考慮
1 3 . 8 可靠度
1 3 . 9 T B G A技術
1 3 . 1 0 技術趨勢與發展
1 3 . 1 1 小結
第十四章 晶圓級構裝
1 4 . 1 概述
1 4 . 2 晶圓級構裝的優劣比較
1 4 . 3 晶圓級構裝技術簡介
1 4 . 4 晶圓級構裝的可靠度
1 4 . 5 小結
第十五章 被動元件
1 5 . 1 概述
1 5 . 2 被動元件的角色
1 5 . 3 被動元件說明
1 5 . 4 被動元件型式
1 5 . 5 分離、整閤式被動元件
1 5 . 6 埋入式被動元件
1 5 . 7 埋入式被動元件的製作技術
1 5 . 8 小結
第十六章 光電構裝與整閤
1 6 . 1 簡述
1 6 . 2 光電通信的重要性及其基本構成
1 6 . 3 光電作用的特性
1 6 . 4 光波導縴維
1 6 . 5 小結
第十七章 射頻構裝
1 7 . 1 概述
1 7 . 2 射頻的應用市場
1 7 . 3 射頻係統概況
1 7 . 4 射頻構裝
1 7 . 5 射頻量測技術
1 7 . 6 小結
第十八章 微機電係統
1 8 . 1 概述
1 8 . 2 微機電的應用領域
1 8 . 3 元件的基本特性
1 8 . 4 典型的製程-薄膜瀋積與蝕刻
1 8 . 5 元件的構裝
1 8 . 6 構裝型式的選擇
1 8 . 7 典型微機電元件
1 8 . 8 微機電失效模式
1 8 . 9 小結
第十九章 D-半導體構裝技術
1 9 . 1 簡述
1 9 . 2 典型提升功能、密度的策略
1 9 . 3 3 D構裝的優勢
1 9 . 4 構裝整閤的想法
1 9 . 5 構裝整閤的一些範例
1 9 . 6 晶片整閤的作法
1 9 . 7 3 D構裝對電路闆産業的影響
1 9 . 8 小結
第二十章 構裝的電性測試
2 0 . 1 概述
2 0 . 2 係統電性測試的思考
2 0 . 3 執行電性測試
2 0 . 4 電性測試規劃
2 0 . 5 導通性測試
2 0 . 6 可測試性的設計
2 0 . 7 小結
第二十一章 構裝可靠度
2 1 . 1 簡述
2 1 . 2 品質與信賴度的指標
2 1 . 3 信賴度的描述
2 1 . 4 封裝的必要
2 1 . 5 構裝的密封性
2 1 . 6 構裝材料的加速測試應用
2 1 . 7 與高密度構裝載闆有關的信賴度錶現
2 1 . 8 如何提升設計的可靠度
2 1 . 9 封膠與密封製程
2 1 . 1 0 電性故障
2 1 . 1 1 小結
第二十二章 電路闆組裝
2 2 . 1 簡述
2 2 . 2 錶麵貼裝技術
2 2 . 3 錶麵貼裝元件
2 2 . 4 通孔組裝
2 2 . 5 組裝的相關議題
2 2 . 6 設計與製程控製
2 2 . 7 小結
第二十三章 組裝後的檢視
2 3 . 1 簡述
2 3 . 2 目視與光學設備檢測
2 3 . 3 一般的陣列構裝組裝檢驗方式
2 3 . 4 陣列構裝組裝常見的缺陷
2 3 . 5 陣列構裝組裝的可靠度
2 3 . 6 小結
附錄一:詞匯整理
附錄二:典型構裝名稱外觀對照錶
參考文件資料
我一直覺得,颱灣之所以能在電子產業佔有一席之地,絕對不隻是因為代工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背後深厚的技術纍積,而「構裝」絕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電子構裝技術概述》這本書名一齣來,就讓我覺得很親切,也很有份量。我特別想知道,書中會不會從歷史的角度來探討電子構裝技術的演進?像是從最早的DIP封裝,到SOP、QFP,再到現在大傢都很熟悉的SMT(錶麵黏著技術)以及各種先進的晶片級封裝(WLP),每一個階段的技術突破,是如何影響瞭電子產品的小型化、高性能化以及成本的降低?另外,我也很關心材料的部分,像是封裝膠材、導線架、基闆材料的選擇,對構裝的可靠度和效能會有哪些影響?書中會不會介紹一些最新的材料技術?還有,從製程的角度來看,像是迴焊爐的溫度麯線控製、點膠技術、AOI(自動光學檢測)和AXI(自動X光檢測)等,這些關鍵製程參數的掌握,對於確保產品的良率有多重要?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本技術手冊一樣,詳細解析這些環節,讓讀者對整個電子構裝的生態係有更清晰的認識。
评分這本《電子構裝技術概述》聽起來真的讓我有點興奮,因為我常常在拆解一些舊的電子產品時,對那些密密麻麻、卻又井然有序的電路闆和上麵各種奇奇怪怪的「小盒子」感到非常好奇。那些「小盒子」,也就是各種封裝的電子元件,到底是如何被製造齣來,然後又如何被精準地焊接到PCB上的?這本書會不會介紹不同種類的封裝,像是QFN(無引腳方形扁平封裝)、DFN(無引腳扁平封裝)、TSOP(薄型小型外形封裝)等等,它們的結構有什麼不同?各自又適閤用在哪些產品上?還有,書裡會不會講到一些關於可靠度的內容,像是元件在各種環境下的老化測試、機械應力測試、熱應力測試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到我們電子產品的壽命,我想知道它們是怎麼驗證的。另外,現在越來越多的產品追求防水、防塵,那在構裝的過程中,又有哪些特殊的製程或材料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例如說,對於需要承受高溫的汽車電子元件,它的構裝要求一定跟手機裡的元件不一樣吧?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一窺這些「隱藏」在產品外殼下的精密工藝。
评分不得不說,最近在研究一些比較進階的電子專題,總覺得在「構裝」這塊好像總是少瞭點什麼,尤其是想深入瞭解為什麼有些元件可以做得這麼小,而且還能承受這麼大的功率和高頻訊號,這背後絕對不是隻有簡單的焊接那麼簡單。這本《電子構裝技術概述》正好填補瞭我這個知識上的空缺。我特別希望書中能詳細解釋不同構裝方式的原理和優缺點,例如說,為什麼某些高階晶片會採用例如FCBGA(倒裝晶片球閘陣列)這種技術?它跟傳統的BGA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在散熱、訊號完整性、可靠度方麵又有哪些考量?還有,針對不同應用領域,像是消費性電子、汽車電子、醫療器材,它們在構裝技術上會有什麼特別的要求嗎?會不會因為環境的差異(例如高溫、潮濕、震動)而需要不同的構裝材料或結構設計?還有,我對「先進構裝」這部分特別感興趣,像是MCM(多晶片模組)或是異質整閤,這些聽起來都非常具有前瞻性,不知道書裡會不會有這方麵的介紹,甚至是一些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潛在的瓶頸。總覺得這本書應該會帶我跳脫齣單純的電路設計,從一個更宏觀、更係統的角度去看待電子產品的製造。
评分說真的,身為一個對科技產品有高度熱情的人,我一直覺得電子元件的「長相」和「排法」都大有學問。《電子構裝技術概述》這個書名,直接點齣瞭我一直以來感到好奇的關鍵點。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深入淺齣地介紹各種電子構裝的技術,而不是停留在錶麵。例如,對於半導體晶片的封裝,除瞭我們常見的塑膠封裝,還有陶瓷封裝、金屬封裝,它們的應用場景和優勢分別是什麼?還有,現在很多高階的處理器,都採用瞭像是WLP(晶圓級封裝)或SiP(係統級封裝)的技術,這些技術是如何實現的?它們對晶片的性能和尺寸又有什麼樣的影響?我還想知道,在PCB的設計上,構裝的技術也會影響到佈局和走線嗎?例如,高密度的構裝技術,是不是也意味著需要更精密的PCB製程?另外,從綠色環保的角度來看,現在的電子構裝技術,在材料的選擇上,是否會考慮到迴收、再利用的問題?或者是在製程中是否會產生有害物質,以及如何降低這些影響?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全麵性的視角,讓我對電子構裝的整個技術鏈條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哇,這本《電子構裝技術概述》聽起來真的蠻有意思的!我對電子產品一直都很有興趣,尤其是它們內部的組裝技術,那根本就是藝術品嘛!這次看到有介紹這方麵的書,當然是迫不及待想來瞭解一下。我對書中提到的「構裝」這個詞很好奇,不知道它跟我們平常說的「組裝」有什麼不一樣,會不會包含更多更深入的技術細節?像是PCB的設計、SMT的製程,還有各種不同類型的連接器和封裝技術,這些我都很想知道。畢竟現在手機、電腦、各種智慧傢電都越做越小、越做越精緻,背後一定有非常厲害的技術在支撐。我猜書裡應該會介紹很多不同年代的演變,從最早期的穿孔元件到現在的BGA、CSP,還有未來的3D構裝,光是想像就覺得很酷。而且,颱灣又是全球電子代工的重鎮,感覺這本書對我們來說,應該會有很多貼近我們產業的內容,說不定還能看到一些颱灣廠商的技術案例,那就更讚瞭!希望書裡能圖文並茂,這樣比較好理解,不然光是文字描述,有時候真的會看得霧煞煞。總之,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覺得它應該能帶我進入一個全新的電子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