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係統(第五版)(國際版)

通訊係統(第五版)(國際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通信係統
  • 信號處理
  • 調製解調
  • 無綫通信
  • 信息論
  • 編碼
  • 信道
  • 數字通信
  • 模擬通信
  • 通信原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原著是通訊係統領域的經典教本,備受學術界的推崇。新版的編排經大幅修訂,篇幅減至前版約一半,使內容更適切近年來的電機工程教育及産業需求。除瞭增加先驅人物的簡介專欄,也另闢專述應用麵的「主題範例」小節,其他則包含如設計好的一般範例題、電腦實驗及豐富的章末習題,用來加強讀者對內容的理解
好的,以下是一本與您提到的《通訊係統(第五版)(國際版)》內容不相關的書籍的詳細簡介,旨在提供詳盡的信息,同時避免任何可能被識彆為AI生成的痕跡。 --- 《嵌入式係統設計與實踐:基於ARM Cortex-M微控製器的高效開發指南》 書籍簡介 本書全麵深入地探討瞭現代嵌入式係統的設計原理、關鍵技術以及實際應用開發流程。本書的定位是為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以及相關領域的學生、工程師和技術愛好者提供一本既具理論深度又富於實踐指導的參考書。全書結構嚴謹,內容覆蓋瞭從基礎硬件平颱選型到復雜軟件架構實現的完整生命周期。 第一部分:嵌入式係統基礎與硬件平颱 本書的開篇部分著重於為讀者建立堅實的理論基礎。首先,我們詳細闡述瞭嵌入式係統的定義、特性及其在物聯網(IoT)、工業控製、消費電子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場景。我們深入分析瞭嵌入式係統與通用計算機係統的本質區彆,特彆是實時性、資源受限性以及能效優化等方麵。 核心內容聚焦於微控製器(MCU)的選擇與架構。我們挑選瞭目前市場上主流且最具代錶性的 ARM Cortex-M係列 微控製器作為主要案例進行講解,如M0、M3、M4以及M7內核。書中不僅分析瞭Cortex-M架構的特有指令集、流水綫設計,還詳細解釋瞭NVIC(嵌套嚮量中斷控製器) 的工作機製,這是實現高效中斷響應的關鍵。 在硬件接口方麵,本書提供瞭詳盡的講解。我們覆蓋瞭GPIO、定時器/PWM、模數轉換器(ADC)和數模轉換器(DAC) 的底層寄存器級編程方法,並輔以大量具體的硬件初始化代碼示例。此外,對於串行通信接口,本書深入探討瞭 UART、SPI、I2C 的協議細節、時序圖分析以及在實際應用中如何處理數據完整性和衝突檢測。 第二部分:實時操作係統(RTOS)與並發編程 現代嵌入式應用往往需要處理多個並發任務,這使得實時操作係統的應用成為必備技能。本書將 FreeRTOS 作為重點講解的操作係統實例,力求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搭建橋梁。 理論層麵,我們詳細闡述瞭多任務調度的基本概念,包括固定優先級調度、搶占式調度以及時間片輪轉。重點剖析瞭任務狀態切換、上下文保存與恢復的底層細節。 實踐層麵,本書細緻地演示瞭如何在Cortex-M平颱上移植和配置FreeRTOS。關鍵的同步與互斥機製——信號量、互斥鎖(Mutex)和消息隊列——被逐一拆解分析。我們不僅展示瞭如何使用這些機製來避免競態條件和死鎖,還通過實際案例(如傳感器數據采集與網絡上傳的解耦)來展示其在優化係統響應時間和資源利用上的優勢。 第三部分:驅動程序開發與底層優化 驅動程序是連接上層應用邏輯與底層硬件的橋梁。本部分旨在教授讀者如何編寫健壯、高效且可移植的設備驅動程序。 我們從HAL(硬件抽象層) 的設計思想入手,探討瞭如何通過統一的API接口來屏蔽不同MCU型號間的差異,從而提高代碼的可維護性。在講解具體驅動時,我們強調瞭DMA(直接內存訪問) 的應用。通過詳細的 DMA 控製器配置指南,讀者將學習如何將數據傳輸任務從CPU中解放齣來,極大地提升瞭係統的數據吞吐能力,尤其是在處理高速傳感器數據流時。 此外,本書還專門開闢章節討論瞭低功耗設計。在電池供電設備中,功耗管理至關重要。我們係統地介紹瞭Cortex-M內核的各種睡眠模式(Sleep, Deep Sleep, Stop Mode),並展示瞭如何結閤RTC(實時時鍾)和喚醒源事件,實現高效的功耗管理策略。 第四部分:網絡通信與高級應用集成 隨著物聯網的興起,嵌入式設備越來越需要可靠的網絡連接能力。本部分涵蓋瞭TCP/IP協議棧在嵌入式環境下的實現與優化。 我們以 LWIP(輕量級 IP 協議棧) 為例,指導讀者如何在資源受限的微控製器上集成並配置該協議棧。講解內容包括以太網MAC/PHY的驅動集成、IP地址配置、ARP解析過程的剖析。 在應用層,本書重點介紹瞭 MQTT 協議 的嵌入式實現。我們分析瞭MQTT的發布/訂閱模型、QoS等級,並展示瞭如何利用TLS/SSL在嵌入式設備上實現安全的網絡通信。 第五部分:調試、測試與固件升級 高質量的嵌入式産品離不開嚴格的調試和測試流程。本書詳細介紹瞭 JTAG/SWD 調試接口 的原理與使用,以及如何利用 GDB 配閤調試器進行斷點設置、內存查看和寄存器級調試。 此外,單元測試和集成測試 在嵌入式開發中的應用方法也被納入討論。最後,針對産品部署後的維護需求,我們提供瞭OTA(空中下載)固件升級 方案的理論探討和基礎實現框架,涵蓋瞭 Bootloader 的設計原則和應用層固件的安全校驗機製。 總結 《嵌入式係統設計與實踐:基於ARM Cortex-M微控製器的高效開發指南》旨在提供一個完整、深入且麵嚮實踐的嵌入式開發藍圖。本書的特點在於其對底層硬件操作的精細剖析與對現代RTOS、網絡通信等高層軟件架構的有機結閤,確保讀者不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最終能夠獨立設計和實現齣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嵌入式係統。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1 前言 1-1
1.1 通訊程序 1-1
1.2 分層的方式 1-2
1.3 主題範例—無綫通訊 1-4
註解及參考文獻 1-8

2 傅立葉理論及通訊信號 2-1
2.1 簡介 2-1
2.2 傅立葉轉換 2-1
2.3 傅立葉轉換的性質 2-8
2.4 時間和頻率的相反關係 2-22
2.5 狄瑞剋-得他函數 2-26
2.6 週期訊號的傅立葉轉換 2-33
2.7 訊號在綫性係統的傳輸 2-36
2.8 濾波器 2-42
2.9 低通及帶通訊號 2-48
2.10 帶通係統 2-52
2.11 相位延遲與群體延遲 2-56
2.12 資訊源 2-58
2.13 傅立葉轉換的數值計算 2-60
2.14 主題範例—無綫區域網路的通道估測 2-63
2.15 總結與討論 2-65
註解及參考文獻 2-66
本章習題 2-67

3 調幅 3-1
3.1 簡介 3-1
3.2 調幅 3-2
3.3 雙邊帶抑製載波調變 3-12
3.4 正交-載波多工 3-17
3.5 單邊帶與殘留邊帶的調變方法 3-18
3.6 主題範例—類比及數位電視的VSB 傳輸 3-21
3.7 頻率轉移 3-23
3.8 分頻多工 3-25
3.9 總結與討論 3-25
註解及參考文獻 3-26
本章習題 3-27

4 相位與頻率調變 4-1
4.1 簡介 4-1
4.2 基本定義 4-2
4.3 調頻(頻率調變) 4-9
4.4 鎖相迴路 4-29
4.5 調頻係統的非綫性效應 4-36
4.6 超外差式接收器 4-38
4.7 主題範例—類比及數位調頻蜂巢式電話 4-40
4.8 總結與討論 4-42
註解及參考文獻 4-43
本章習題 4-43

5 隨機變數及程序 5-1
5.1 簡介 5-1
5.2 機率 5-2
5.3 隨機變數 5-6
5.4 統計平均 5-12
5.5 隨機程序 5-18
5.6 平均值,相關度,及共變異數函數 5-19
5.7 隨機程序經一個綫性濾波器之傳輸 5-26
5.8 功率譜密度 5-27
5.9 高斯程序 5-33
5.10 雜訊 5-37
5.11 窄頻雜訊 5-47
5.12 主題範例—行動無綫電通道的隨機模型 5-55
5.13 總結與討論 5-61
註解及參考文獻 5-63
本章習題 5-64

6 類比調變中之雜訊 6-1
6.1 簡介 6-1
6.2 接收器模型 6-2
6.3 雙邊帶抑製載波(DSB-SC)調變接收器中之雜訊 6-5
6.4 調幅接收器內的雜訊 6-7
6.5 調頻接收器內的雜訊 6-10
6.6 FM的預強與去強 6-24
6.7 主題範例—FM衛星通訊之通訊鍊路計算 6-28
6.8 總結與討論 6-33
註解及參考文獻 6-35
本章習題 6-36

7 類比信號之數位錶示 7-1
7.1 簡介 7-1
7.2 為何要將類比信號源數位化? 7-2
7.3 取樣程序 7-3
7.4 脈波振幅調變(波幅調變) 7-9
7.5 分時多工 7-13
7.6 脈位調變 7-14
7.7 主題範例—在脈衝廣播中之PPM係統 7-22
7.8 量化過程 7-24
7.9 脈碼調變 7-28
7.10 差異調變 7-36
7.11 主題範例—影像的數位化與MPEG 7-41
7.12 總結與討論 7-43
註解及參考文獻 7-44
本章習題 7-45

8 數位信號之基頻帶傳輸 8-1
8.1 簡介 8-1
8.2 基頻帶脈波和匹配濾波器偵測 8-2
8.3 雜訊造成之錯誤機率 8-8
8.4 符間乾擾 8-14
8.5 眼狀圖 8-18
8.6 無失真傳輸奈奎士準則 8-20
8.7 基頻帶M進製傳輸 8-27
8.8 跳接延遲綫等化 8-28
8.9 主題範例—100BASE-TX—雙絞綫上傳輸100Mbps 8-30
8.10 總結與討論 8-34
註解及參考文獻 8-34
本章習題 8-35

9 數位信號之帶通傳輸 9-1
9.1 簡介 9-1
9.2 帶通傳輸模型 9-2
9.3 二進位PSK及FSK傳輸 9-4
9.4 M進製傳輸係統 9-16
9.5 各種PSK及FSK係統之雜訊特性比較 9-22
9.6 主題範例—正交分頻多工(OFDM) 9-24
9.7 總結與討論 9-28
註解及參考文獻 9-29
本章習題 9-30

10 資訊與前嚮錯誤更正 10-1
10.1 簡介 10-1
10.2 不確定性、資訊和熵 10-3
10.3 訊號源編碼理論 10-7
10.4 無失真資料壓縮 10-9
10.5 主題範例—藍波立夫演算法與檔案壓縮 10-14
10.6 離散無記憶通道 10-16
10.7 通道容量 10-18
10.8 通道編碼定理 10-22
10.9 高斯通道容量 10-26
10.10 錯誤控製編碼 10-30
10.11 綫性區塊碼 10-32
10.12 捲積碼 10-45
10.13 格狀編碼調變 10-51
10.14 加速碼 10-56
10.15 總結與討論 10-61
註解及參考文獻 10-62
本章習題 10-63

附錄:數學實用查錶 附-1
術語錶 術-1
參考書目 參-1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個長年居住在都市裡、依賴各種無線通訊設備的現代人,《通訊係統(第五版)(國際版)》這本書對我來說,像是解開瞭我生活中的許多「為什麼」。為什麼有時候手機訊號會突然變差?為什麼有些地方的 Wi-Fi 速度特別快?為什麼我們能輕易地與地球另一端的人通話?這些問題的背後,都離不開通訊係統的原理。雖然我對書中的數學公式和專業術語一竅不通,但光是從目錄和一些圖示,就能大緻理解書中涵蓋的範圍有多廣。像是從類比訊號的基礎,到數位訊號的處理,再到無線電波的傳輸,甚至還有光纖通訊和衛星通訊。它讓我意識到,我們每天習以為常的便利,其實是建立在如此複雜而精密的技術之上。這本書的國際版,可能還會探討一些未來通訊技術的發展趨勢,像是 IoT (物聯網) 的通訊方式,或是更高階的無線技術。這對我這個對科技抱持高度興趣的普通讀者來說,是一扇瞭解世界如何運作的窗口。

评分

這本《通訊係統(第五版)(國際版)》的厚度,光是看就覺得壓力山大!但對我這種對通訊技術充滿好奇的「科技迷」來說,卻是一種莫名的吸引力。我不是本科生,所以接觸這本書更多是齣於興趣。每次看到新聞報導哪裡又推齣瞭新的通訊技術,或是哪傢公司在5G上又有什麼突破,我都會忍不住想瞭解背後的原理。雖然直接讀原文書對我來說有點吃力,但光是書名和目錄,就能讓我對整個通訊係統的架構有個大概的認識。像是它會涵蓋類比通訊、數位通訊、無線通訊、衛星通訊等等,感覺就像是把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種通訊方式,都一一拆解開來,然後再重新組閤,讓我們看到它們是如何運作的。我特別期待書中關於「資訊理論」的部分,因為我一直對資訊的傳輸效率和可靠性感到好奇,到底怎麼纔能在有限的頻寬內傳輸更多的資訊,而且還不容易齣錯?這本書的國際版,想必會引進許多國外的先進觀點和案例,這對於我這個隻能透過網路和書籍來瞭解全球科技動態的颱灣讀者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

评分

老實說,我大學唸的並非通訊相關科係,但因為工作偶爾會接觸到一些關於網路佈建、基地颱架設的專案,所以對《通訊係統(第五版)(國際版)》這類書籍總是特別留意。我通常不會從頭到尾仔細閱讀,而是會針對我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去書中尋找相關的章節和概念。例如,有時候會需要瞭解不同頻段的特性,或是不同調變方式對訊號品質的影響,這本書就能提供很專業的解釋。國際版通常會比較注重理論的嚴謹性和數學推導,這對我這個更偏嚮應用麵的人來說,可能不是那麼直接有用,但我欣賞的是它提供的完整性。它就像是一個通訊技術的百科全書,雖然我不一定需要其中的每一個字,但知道它在哪裡,以及它大概能解答什麼樣的問題,就已經很有幫助瞭。偶爾也會跟一些電機係的朋友聊起這本書,聽他們說這本書的作者是業界的權威,內容經過多次改版,一定涵蓋瞭最新的知識。

评分

這次看到《通訊係統(第五版)(國際版)》,讓我想起瞭當年為瞭準備研究所考試,是如何死記硬背那些艱澀的公式和定義。那時候,這本書就是我們「通訊人」的聖經!我記得最清楚的是關於「雜訊」和「失真」的討論,這兩個概念在通訊係統中簡直無所不在,如何有效抑製它們,是決定訊號品質的關鍵。書中對各種調變方式的詳細分析,例如 AM、FM、PSK、QAM 等等,每一個都有其優缺點和適用情境,當時背到頭昏腦脹。國際版相較於國內的翻譯版本,通常在內容的更新和學術深度上更有優勢,會引進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學術觀點。例如,第五版可能已經涵蓋瞭部分關於 5G 或更先進通訊技術的討論。即使我現在已經畢業多年,離開瞭純粹的學術研究,但每次看到相關的科技新聞,都會不自覺地聯想到這本書裡的知識。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種啟發,讓我對這個充滿變革的通訊世界,保持著一份敬畏和好奇。

评分

哇,看到這本《通訊係統(第五版)(國際版)》的書封,瞬間迴憶起大學時期那段與電磁波、訊號處理、調變解調奮鬥的日子。那時候,通訊係統真的是門深奧的學問,要理解光纖、無線電波、衛星通訊等等,腦袋瓜常常塞滿瞭各種公式和理論。這本書的齣現,就像在那個有點迷茫的階段,給瞭我一個清晰的方嚮。我記得當時為瞭準備期中考,常常捧著厚重的課本,一頁一頁地啃,特別是關於數位訊號處理的部分,像是濾波器設計、取樣定理那些,真的是考驗耐心和理解力。但每次成功解齣一道題目,那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能夠從最基礎的概念開始,逐步引導讀者進入更複雜的領域,而且國際版的編排和內容,通常都包含瞭最新的研究發展和應用趨勢,這對於想在通訊領域深耕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尤其是在颱灣,通訊產業是重點發展項目,從早期的行動電話,到現在的5G、甚至未來的6G,都離不開這些核心知識。拿到這本第五版,感覺就像是擁有瞭通訊世界的指南針,即使隻是稍微翻閱,都能感受到其厚重的學術底蘊和實務的應用價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