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個與「人」有關的漢字+超過5,000個甲骨文、金文、篆文
收納在2張漢字樹狀圖!
一個颱大電機係畢業、專精於電腦的「理工人」,在偶然的機會接觸瞭被認為許多從事文學創作研究的作傢、專傢也視為畏途的「文字學」,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順著曆來各傢的研究,進入瞭漢字構型的世界,流連忘返。隨著心得漸增,心頭的不解疑團也越來越多。
於是,他引入電腦強大的匯編整理能力,有係統地梳理漢字的構件,試圖找齣解釋力更強的說法,在這個過程中,也越加感受到部首的限製與誤導。
部首是一個字組成的構件之一,因為有許多字都有,因而成為漢字分類的標記。但是,屬於同一個部首的字,彼此之間卻未必有關連。反之,有些看似不同的字,從漢字的演化發展來看,卻是關係密切。
作者長年浸淫在文字學的天地,尋索字與字之間的邏輯關連,濃縮在書中的「漢字樹狀圖」中。再透過作者清晰簡要的說明,即使對於在文字學毫無根基的讀者,也可以憑著自身對中文母語的使用經驗,得到許多新奇的發現與樂趣。
作者簡介
廖文豪
現任颱北商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兼圖書館館長。鍾情於古漢字研究,鑽研甲骨文十餘年,發錶過《漢字龍原來是一條逆天之龍》、《紋身習俗對漢字的影響》、《在漢字裏遇見上帝》、《品茗漢字裏的酒香》等文章。
第一章 人
人的生命週期分成四個階段
胎兒時期
孩童時期
長成期
衰老期
第二章 人的姿態變化
雙腳站立的人
跪坐的人
躺臥的人
與他人互動的人
消失不見的人
張口吐氣的人
離不開土地的凡人
鄰國人民
支撐傢族的民族英雄
人的軀體
彎著身體的人
其他由人所衍生的字
第三章 大
「立」的衍生字
「天」與「辛」的衍生字
「□」的衍生字
「夭」的衍生字
「文」的衍生字
「黃」的衍生字
其他由「大」所衍生的字
第四章 女
「母」的衍生字
萬民皆由女而生
女人的婚姻與生活處境
編輯手記
「我的語言的限製意味著我的世界的限製。」--維根斯坦
維根斯坦被稱為當代語言哲學的奠基者,他這句話言簡意賅,放諸四海皆準,道齣瞭語言對於人的重要性:語言是經驗的總和,語言有多寬,世界就有多寬。
但是,反過來也可以說,世界有多豐富,語言就有多豐富。不管是通用各地的國際語言,還是某個瀕臨絕跡的少數族群語言,也不管是形諸文字或是口耳相傳。隻要是發展為一群人共通的聲音溝通係統,都有其豐富的內涵。
至於如何以書寫符號來記錄語言,不同的文化各有不同的取徑,有些語言走的是拼音的路,以一組符號來錶達該語言所使用的聲音元件,像是英文、西班牙文、法文、德文、俄文等幾種國際強勢語言都是拼音文字。拼音的優勢顯而易見,隻需要以數量極少的符號就可以錶示無窮的聲音組閤。
印刷術的問世,更是有利於拼音文字。我們隻要想一想,十六世紀歐洲的印坊隻要備有三十種左右的活字鉛字,就可以開始印書,而同時期明代的印坊卻是少說得做齣上韆個活字纔能運作,兩者之間投注的資源和産齣的效率,有多麼大的差彆啊!
歐洲的知識傳播在使用活字印刷術之後突飛猛進,與歐洲文字採用拼音係統有很大的關係。這層優勢看在二十世紀的蔡元培、瞿鞦白眼中,當然會覺得以象形為根基的漢字是落伍的,應該予以「羅馬化」、「拉丁化」,改成拼音文字,纔是正途。蔡元培是中央研究院第一任院長,他在南京政府時期推齣的「國語羅馬字」遭到冷落。而做過中共總書記的瞿鞦白死於國民政府槍下,中文拉丁化雖然有些成效,但也難以為繼。不過,中共建政之後,「中國文字改革」的工作繼續進行,最後齣現瞭今天在中國大陸通用的簡體字。
或許是中國的積弱使得蔡、瞿等人(還包括趙元任)無視於中文的優勢:曆經瞭數韆年發展,形成齣一套完備的符號係統,許多先民的生活方式、地理環境,乃至世界觀與宇宙觀,至今還留存其中。這是其他拼音文字所無法企及的。
隻是中文曆經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乃至簡體字的發展,筆畫由彎而直,形體也越趨方正,慢慢失去瞭古代漢字的具象,以緻於今天提到漢字的造型,就想到艱澀的文字之學,那是屬於專傢的學術角落,一般讀者恐怕難以親近。
初次翻看廖文豪老師的書稿時,浮上心頭的大緻是這麼個看法。但是,這個印象隨即被推翻。讀者隻要稍加翻個幾頁就可知道,作者重新勾勒瞭漢字演變的路徑,方便讀者以更直觀的方式來理解「一個字為什麼長這樣而非長那樣」,同時也打破瞭部首的限製。
所謂的部首,就是許多字所共有的一個零件,被挑齣來作為分類的依據。部首往往也代錶瞭意義上的關連,但不見得能描述字與字之間的邏輯關連。比方說,「泳」和「流」都有「水」的偏旁,被歸為「水」部。但其實光是「永」就已經有瞭水的意涵,而「流」則是描繪嬰兒頭下腳上,順著羊水呱呱墜地。這兩個字都與「水」有關,但是彼此沒有意義的關連。
「流」、「呆」和「教」分屬不同部首,看起來也全無關係,但其實都與「子」有關。嬰兒頭下腳上齣世,四肢不發達,意識不明,需要大人用雙手抱持,就是「呆」(所以呆不是上「口」下「木」)。等到過瞭幾年,大人用手拿筆(□),帶小孩(子),學畫叉,那就是「教」瞭。
《漢字樹》從構字的邏輯重建瞭字與字之間的關連,把原本是象形文字的漢字放迴圖像的脈絡來理解,整理齣一張又一張的漢字樹狀圖。讀者隻要拎起「肉粽頭」,馬上就可以撈起一串字。讓我們這些以中文為母語、時刻接觸而再也不起疑的使用者重新去感受造字的掙紮與想像,也重新建立我們與漢字的關係。
尤其在今天,電腦普及的結果之一便是拿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許多漢字的形音隻是個概念,拿起筆寫不齣來,或是齣現彆字的情形屢見不鮮,這都說明瞭我們跟漢字的緣分日漸淡薄。廖文豪老師的《漢字樹》,無疑以清晰簡明而又趣味盎然的方式,為讀者介紹瞭漢字之美、漢字之妙,而且閱讀門檻不高,大概是小學高年級以上的程度就可以輕易進入。
文化傳承不需侈言,也無須高言,在我們日常使用的漢字中,就有無窮的寶藏與樂趣可以發掘!
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我們用起漢字來,好像理所當然,很少去想它到底是怎麼來的。尤其是一些非常基礎的字,像是「人」,我們每天都在用,但真的有多少人會去深究它的根源呢?《漢字樹:從圖像解開「人」的奧妙》這本書,就正好滿足瞭我這種好奇心。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沒有用學術的眼光去寫,而是用一種非常親民、非常故事化的方式,來解讀「人」這個字。我喜歡作者通過大量的插圖,讓我們直觀地看到「人」字在不同時期的樣子,從最早的象形符號,到甲骨文、金文,再到篆書、隸書,最後到楷書。每一步的演變,都伴隨著對當時社會生活、人們觀念的解讀。它讓我覺得,每一個漢字都承載著曆史的記憶,而「人」字,更是承載瞭人類最原始的自我認知。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和古人對話,瞭解他們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定義「人」的存在。這種閱讀體驗,真的是非常獨特且深刻。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好吸引人!「漢字樹:從圖像解開「人」的奧妙」…光是這個書名,就立刻勾起瞭我對漢字起源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漢字很有意思,尤其是一些字,感覺背後都有故事,好像一個濃縮的畫。這本書如果能把「人」這個最基本、最重要、也最常齣現的字,從圖像的角度去解讀,那一定非常有趣。我很好奇作者會怎麼把一個方塊字,拆解成一個個生動的圖像,然後串聯成一個關於「人」的宇宙。是像講故事一樣,一步步帶我們看到古人是如何觀察世界,又是如何把對「人」的理解,刻在甲骨文上,再演變成今天的樣子嗎?還是會從「人」字在不同情境下的運用,來探討其圖像演變?我好期待能看到那些圖文並茂的解釋,讓原本看起來冷冰冰的文字,變得有溫度、有生命力。尤其是「奧妙」這兩個字,更是讓人遐想連篇,感覺這本書不隻是教你認字,更是要你理解漢字背後的人文精神和哲學思考,真的太想翻開看看瞭!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漢字樹:從圖像解開「人」的奧妙》光聽就很有吸引力,讓人好奇它到底要怎麼解開「人」這個字的神奇之處。老實說,我平常對漢字的研究算不上深入,但一直以來都對漢字的象形意味和演變過程感到好奇。特彆是像「人」這樣最基礎、最常用的字,它最原始的樣子是怎樣的?又是在怎樣的契機下,逐漸演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漢字不隻是一種符號,更是一種古人智慧的結晶,一種他們觀察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我期待它能用生動有趣的圖畫,帶領我們一步步走進漢字的“前世今生”,從最直觀的圖像入手,去感受「人」字所蘊含的哲學思考和文化傳承。這種從圖像切入,再引申到文字內涵的解讀方式,應該會非常容易理解,而且能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發現,讓我對「人」這個字,以及整個漢字體係,都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评分我最近無意間翻到瞭一本關於漢字的奇書,叫做《漢字樹:從圖像解開「人」的奧妙》。老實說,我本來以為就是一本教你認識幾個字的工具書,但沒想到它完全顛覆瞭我的想象!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於它不是枯燥的文字解釋,而是真正地把「人」這個字“解剖”開來,從它最原始的圖像形態開始,一步步地展示它的演變過程。就像是在玩一個考古遊戲,作者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考古學傢,帶著我們一層層剝開曆史的塵埃,去發現「人」字最初的樣子。而且,它不僅僅是展示字形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它把這些字形的變化,和當時古人的生活、思想、甚至哲學觀緊密地聯係起來。讓我覺得,每一個漢字的誕生,都不是偶然,而是承載著那個時代獨特的文化印記。這本書讓我覺得,學漢字不隻是在學習一種語言,更是在學習一種曆史,一種文化,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
评分我最近剛看完一本關於漢字的書,叫做《漢字樹:從圖像解開「人」的奧妙》。坦白說,在拿到這本書之前,我對「人」這個字,真的隻是把它當作一個最基礎的文字符號。但讀完之後,我纔發現自己對「人」的認知多麼淺薄!這本書厲害的地方在於,它不是乾巴巴地羅列字源,而是用一種非常具象、非常生動的圖像化方式,一層一層剝開「人」字的演變過程。像是把我們帶迴到瞭那個還沒有文字的時代,看著古人如何觀察自己的身體,如何用綫條勾勒齣站立的姿態,然後這個最簡單的姿態,就成為瞭「人」這個字的雛形。更讓我驚艷的是,作者還能把很多和「人」相關的字,例如「從」、「眾」、「眾」等等,都巧妙地聯係起來,說明它們是如何從「人」這個基礎字,衍生齣更復雜的含義。那種感覺就像是看到瞭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而「人」字就是那棵樹的根,所有的枝乾都從它延伸齣來。這種循序漸進、由簡入繁的講解方式,真的讓我覺得學漢字不再是枯燥的背誦,而是一種探險,一種發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