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依高一、高二物理課程為主,從物理的基本入門開始探討物理學的演進、科學記號及科學單位等,分門彆類將各主題重點利用樹狀圖,將物理概念利用提綱挈領的文字進行整理,佐以詳細重點整理輔助,幫助讀者能在短時間內做齣有效率的復習,並網羅曆屆學科能力測驗考題最為驗證重點最有利的依據,在各範例之後提齣作者最獨特且破題的見解,最後再附上一題類題,讓讀者進行練習。
作者大膽打破傳統課程編排,將高一、高二物理的課程,利用統整性的概念分成十大主題,並集閤教學團隊教師群,依照教學經與學科能力測驗走嚮,將高一、高二物理的課程重點,以淺顯易懂、深入淺齣的方式記載在書中。
本書特色
學測物理懂瞭沒?
學校老師沒教的解題秘訣,就讓大為老師報你知!
必勝關鍵
1.超強「考前精華一覽」:每一主題概念將其製作流程圖,條列化闡述正確觀念,奠定紮實基礎。
2.主題後皆附有「重點提醒」:檢示是否通盤瞭解基礎概念。
3.「範例」和「類題」相輔相成,搭配「題型切入觀點」一語道破試題觀念。
4. 隨書附有「學測能力測驗模擬試題」,最完整詳盡的解題要領,綜觀考題全貌、學習無死角。
作者簡介
蘇仕 老師
集專業與喜感於一身,總是利用歡樂帶給學生專業的知識,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學習得更快樂。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蘇仕(舒適)學習的效能。曆任立佳補習班、高國華補習班,目前任於陳大為理化專業教學團隊。
主題一 緒論 001
一 物理學的演進 003
二 有效數字 006
三 科學記號 006
四 基本單位 006
主題二 運動 011
一 等加速度運動公式 013
二 等速率圓周運動 016
三 剋蔔勒三大行星運動定律 020
主題三 力 025
一 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028
二 力的種類 034
三 重力 038
四 靜力平衡 041
五 壓力 045
主題四 功與能量 049
一 功 051
二 力學能 054
三 碰撞 057
主題五 熱學 061
一 溫度 064
二 物質的三態變化與潛熱 065
三 熱的本質與熱功當量 068
四 熱容量及比熱 068
五 熱平衡 068
六 熱傳播 072
主題六 波動學 077
一 波依介質的有無可分為力學波與非力學波 081
二 依介質的振動方嚮 081
三 依連續性可分脈波與週期波 081
四 反射定律與摺射定律 084
五 波的乾涉與繞射 089
六 聲波 092
七 樂音三要素 094
八 光的微粒說與波動說 097
九 麵鏡與透鏡成像 101
十 光與電磁波 104
十一 都蔔勒效應 107
主題七 電磁學 111
一 感應起電 115
二 靜電力 119
三 歐姆定律 122
四 電流熱效應 125
五 傢庭用電 128
六 磁場 131
七 載流長直導綫産生的磁場 134
八 螺綫管電流的磁場 134
九 載流導綫在磁場中所受的力 137
十 法拉第的電磁感應與冷次定律 140
十一 變壓器 140
十二 馬剋士威電磁理論 140
主題八 近代物理 145
一 物質組成 147
二 原子模型 147
三 核分裂 151
四 核熔閤 152
主題九 現代科技 157
一 奈米科技 159
二 液晶、電漿科技 163
主題十 宇宙學 167
一 宇宙的組成與結構 169
二 膨脹中的宇宙 169
序言
高中基礎物理在傳達國中延伸的內容及更深入的專業知識,同時也強調日常生活中所運用的科學方法及技能,更要學會利用科學態度解決問題。
高中生在學習過程,常會碰到無法釐清的盲點或概念,本書更能引領學生循序漸進的突破睏境。
本書內容歸納齣幾點重要特色:
1. 重點提醒:內容解說以課本觀念為主,經作者詳細整理齣最重點內容,講解精闢、適閤學生自修研讀。
2. 經典範例:羅列曆屆學測試題,針對解題關鍵詳加分析,俾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學習無障礙。
3. 類題:利用相同觀念,解決各種不同的題型,使學生麵對學測不再恐懼。本書所列舉的十大主題,即使學測命題如何韆變萬化,隻要能詳讀內容,必能掌握學測重點。
蘇仕 謹識
讀完《學測物理必考的10大主題》的“電場與電勢”章節,我發現它更像是一本為初學者設計的入門指南,而非一本能夠幫助我衝刺高分的備考寶典。我原本期待能看到更多關於電場綫和等勢麵的復雜組閤分析,或者關於靜電平衡、電容串並聯以及電介質影響的深入探討。然而,這本書在這些方麵的講解相對淺顯,給齣的例題也多是比較基礎的計算題,例如計算點電荷産生的電場強度或某一點的電勢。對於一些涉及到動量、能量與電場相互作用的綜閤題型,或者對電容器的充放電過程進行詳細分析的題目,這本書提供的材料則顯得有些不足。我渴望的是能夠通過這本書,不僅理解理論,更能掌握解決各種復雜電學問題的技巧和方法,尤其是在那些需要靈活運用公式、進行多步驟推理的難題上。這本書的例子雖然清晰,但似乎忽略瞭學測物理中常常會齣現的一些“陷阱”題型,以及那些需要考生具備更強空間想象力和邏輯分析能力纔能解決的挑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更豐富的題型,更多樣的解題思路,以及一些能夠幫助我突破瓶頸、提升解題效率的“獨門秘籍”,而不是停留在基礎概念的復述上。
评分閱讀《學測物理必考的10大主題》的“近代物理”章節,我的感受是,它在一些關鍵的、近年來學測物理趨勢中越發重要的領域,並沒有給齣足夠的篇幅和深度。我本以為,本書會在光電效應、原子光譜、放射性衰變等方麵,提供非常詳盡的公式推導,以及能夠解釋各種實驗現象的清晰邏輯。我期待的,是能夠看到更多關於能級躍遷的計算,例如利用玻爾模型分析氫原子光譜,或者對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進行預測和計算的復雜問題。然而,本書在這方麵的講解,似乎停留在概念的介紹和一些基本的公式應用,例如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方程,但對於如何運用這些公式來解決一些更具綜閤性、需要跨章節知識融閤的難題,則顯得有些不足。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與核物理、粒子物理相關的最新研究進展的簡要介紹,或者一些能夠啓發思考的開放性問題,以便我能更好地理解近代物理學的魅力和發展方嚮。同時,對於一些可能齣現的、涉及到相對論初步概念的題目,本書也幾乎沒有提及。這讓我覺得,雖然這本書涵蓋瞭“近代物理”這個大類,但在為學測考試做準備時,它未能充分體現這個闆塊在近年考試中的權重和難度變化。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是《學測物理必考的10大主題》,拿到手後,我滿懷期待地翻開,希望能找到一些能幫助我快速掌握學測物理核心考點的秘訣。然而,在細細研讀之後,我發現這本書的內容似乎並沒有完全觸及我預期的範圍,或者說,它所講解的深度和廣度,與我對“必考”二字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比如,在關於“牛頓運動定律”的部分,我本來期望能看到更多不同情境下的受力分析練習,以及一些針對典型易錯點的深入剖析。但這本書提供的內容更多是基礎概念的陳述和一些相對簡單的例題,對於一些復雜的聯動、斜麵運動或者涉及摩擦力的綜閤問題,講解得不夠詳細,也沒有給齣足夠多的變式練習來幫助鞏固。同樣,在“能量守恒定律”章節,雖然提到瞭功、能、功率等概念,但對於如何在實際問題中準確判斷係統,以及如何處理彈簧振子、圓周運動中的能量轉化等進階內容,這本書的著墨不多。我原本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獲得的是一套能夠係統梳理、層層遞進的學習路徑,並且能對那些每年都會反復齣現的、變化多端的考點有更深刻的認識。然而,目前讀到的部分,感覺更像是對教材內容的簡要復習,缺乏一些更具啓發性和挑戰性的內容,這讓我感到有些失望,因為它並沒有能在我心中構建起一個紮實的“必考”知識體係。
评分《學測物理必考的10大主題》在“光學”部分的內容,對於我這樣的備考者來說,感覺有些不夠“給力”。我原以為,這本書會對光的直綫傳播、反射、摺射等基礎光學現象進行詳盡的公式推導和典型應用講解,並且能深入分析透鏡成像的各種情況,例如組閤透鏡成像、虛像與實像的辨彆,以及光綫如何通過復雜的幾何光學係統。然而,我所閱讀到的內容,更多是基於簡單的幾何作圖和成像公式的應用,對於一些涉及到光程差、乾涉、衍射等波動光學內容,或者高難度的情景題,如天文望遠鏡、顯微鏡的工作原理的深入剖析,這本書幾乎沒有涉及。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更詳細的實驗原理介紹,以及如何根據實驗現象推導齣相關物理規律的思考過程。此外,關於光的偏振、全反射等一些相對“冷門”但可能齣現的考點,這本書的篇幅也很少。我期待的是能夠通過這本書,不僅掌握課本上的所有知識點,更能理解這些知識點是如何在實際問題中應用的,並且能通過大量的變式練習來鞏固和提高。目前的內容,感覺更像是對課本內容的一種概括,對於想要在這門學科上取得優異成績的我來說,還遠遠不夠。
评分拿到《學測物理必考的10大主題》這本書,我首先翻閱瞭關於“波動與振動”的部分,希望能找到一些能夠幫助我理解簡諧運動的本質,以及掌握波的衍射、乾涉等現象的解題思路。我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對不同介質中的波速、波長、頻率之間的關係進行清晰的梳理,並且能給齣一些關於駐波、多普勒效應等易錯、易混淆知識點的詳細講解和針對性練習。然而,這本書在這些方麵的論述,整體感覺比較寬泛,對於簡諧運動的能量變化、迴復力分析的細微之處,以及波的疊加原理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講解得不夠透徹。例如,在處理多質點振動或者復雜波的疊加時,這本書提供的例題數量有限,且難度適中,未能充分展現學測物理中可能齣現的更具挑戰性的題目類型。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更豐富的圖像分析,例如對位移-時間圖像、速度-時間圖像的深入解讀,以及如何通過這些圖像來分析物體的運動狀態和能量變化。此外,對於一些與聲波、機械波相關的實際應用問題,例如聲波的反射、摺射,以及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特性,這本書的內容也有待加強,以幫助我建立更全麵的知識體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