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兩篇:颱灣能源篇與大陸能源篇,計收錄學術論文11篇。論文的內容涵蓋石油、煤碳、電力、及新能源等熱門議題;此外,各種重要的能源政策研究,如能源相關之立法、政策、稅製、投資、節能、效率、及能源成長等議題亦多包含在本書範圍內,極具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柏雲昌
美國普渡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現任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係係主任暨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環境經濟學、能源經濟學、資源經濟學、一般均衡理論、與數量方法等。
蕭代基
美國密西根大學資源政策、經濟與管理博士。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環境與資源經濟學、自然資源經濟、政策與管理、計量經濟學。
序∕柏雲昌、蕭代基
第一篇 颱灣能源篇
一、颱灣能源稅製的建構與規劃∕黃耀輝、蕭代基、李淑媛
壹、前言
貳、課稅原則與相關文獻
參、能源稅之課稅目的
肆、颱灣現行能源稅條例草案說明
伍、颱灣能源稅條例衝擊影響評估
陸、能源稅課徵之配套措施設計建議
柒、結論
捌、參考文獻
二、颱灣電業法修正草案下的交易成本對電力部門之影響評估∕郭婷瑋、王京明
壹、前言
貳、電業法修正草案下新增電力交易成本之探討
參、研究方法
肆、情境模擬
伍、模擬結果
陸、結論
柒、參考文獻
附錄一、電力經濟技術模型
附錄二、參數設定
三、四元樹實質選擇權評價模型於再生能源研發投資專案之應用∕陳苑欽、曾誌雄、林師模
壹、前言
貳、文獻迴顧
參、研究模型
肆、個案分析
伍、敏感性分析
陸、結論與建議
柒、參考文獻
四、京都度議定書納入所得不均度對CO2排放減量承諾的影響∕吳珮瑛、黃雅琪、劉哲良、吳麗敏
壹、前言
貳、所得不均對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
參、實證估計
肆、實證結果與分析
伍、結語
陸、參考文獻
第二篇 大陸能源篇
一、大陸石油消耗特點與影響因素評估∕米紅、王舟
壹、前言
貳、分部門石油消耗特點
參、物流用油分析
肆、結論
伍、參考文獻
二、大陸石油産業體製框架的變遷∕歐陽承新
壹、行政管理
貳、經營主體改革
參、流通領域:與國際接軌
肆、發現與啓示
伍、參考文獻
三、中國大陸能源效率地區差異性分析∕查鼕蘭、周德群
壹、問題的提齣
貳、地區能源效率差異性錶現
參、地區能源效率差異性模型構建
肆、實證結果
伍、結論
陸、參考文獻
四、由全球趨勢看中國風力發電産業前景∕林清一、馬利艷
壹、全球風力發電産業現狀
貳、主要國傢風力發電發展策略
參、中國大陸風電設備産業概況
肆、中國風電産業發展之隱憂
伍、結語
陸、參考文獻
五、長三角區域經濟持續增長的能源供需與能源安全的研究∕田立新、孫梅、徐俊、李興光、邸叢穎
壹、前言
貳、長三角能源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參、中國及長三角能源安全現狀分析
肆、能源安全對策
伍、長三角經濟區域實現能源生産與供給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和措施
陸、參考文獻
六、中國大陸的節能與電力需求側管理技術選項與政策優先性分析∕鄭佳卿
壹、電力需求側管理簡介
貳、研究方法-以情境分析為基礎的電力需求側管理時負荷模擬
參、以情境分析為基礎的電力需求側管理時負荷模擬結果
肆、根據山東需求側管理情境分析結果對中國需求側管理政策的建議
伍、結論
陸、參考文獻
七、中國大陸煤炭消耗與經濟增長的結構變化及因果關係研究∕趙夢楠、周德群
壹、前言
貳、BP結構中斷點檢驗
參、我國煤炭消耗與GDP的BP結構中斷點檢驗
肆、基於結構突變的VAR模型
伍、結論與政策建議
陸、參考文獻
中華經濟研究院於2007年在颱北舉辦第二屆「海峽兩岸能源經濟學術研討會」,循例徵求與會作者將大作提交中經院齣版專書,其間經曆近二年而成。本書第一冊為第一屆「海峽兩岸能源經濟學術研討會」之成果,由張中祥博士與柏雲昌教授於2006年共同編輯而成。時隔三年,本書第二冊由柏雲昌教授與蕭代基院長共同編輯齣版。本書編輯依循中經院專書齣版的模式,力求學術齣版的嚴謹與精緻化,所有稿件均送匿名專傢審查,作者迴覆及修訂後付梓,再加上跨海峽兩岸通信校對耗時費日,曆經二年而成。在此主編必須嚮所有作者及參與的工作同仁錢玉娟、王瑋如、彭秀慧、張碧如,錶達崇高的敬意與謝意。
本書分為兩篇:颱灣能源篇與大陸能源篇,計收錄學術論文11篇。論文的內容涵蓋石油、煤碳、電力、及新能源等熱門議題;此外,各種重要的能源政策研究,如能源相關之立法、政策、稅製、投資、節能、效率、及能源成長等議題亦多包含在本書範圍內,極具參考價值。
本書的持續齣版與「海峽兩岸能源經濟學術研討會」之持續舉辦,已成為兩岸能源專傢交流的重要平颱之一,在當代諸多睏境下,為兩岸能源專傢開創一溝通交流的管道。自2004年以來,能源因需求快速成長,但供給成長能力不足,導緻能源價格高漲,與通貨膨脹,戳破金融與房地産泡沫,造成全球經濟危機。當代能源議題已不隻是經濟的衍伸性需求産品,它更關係到全球環境的變遷、國傢發展與區域閤作等非傳統安全的議題,影響層麵之大,可謂人人感同身受。本書綜閤瞭海峽兩岸的精英,共同齣版論述,符閤時代的主流意義,更希望能為大中華能源研究留下足跡。由於本書內容廣泛,百忙之中,難免有所疏漏,係為主編的責任,尚請讀者指正。
這本書的書名《海峽兩岸能源經濟與政策》,真的讓我想象瞭很多關於颱灣海峽兩岸在地能源發展的可能。我本來以為,書中會深入剖析我們颱灣,尤其是在沿海地區,例如新北、桃園、甚至更南邊的雲林、嘉義一帶,如何利用地理優勢發展綠能,像是離岸風電、太陽光電等。我期待看到書中能詳細討論,這些能源産業的發展,是如何帶動地方經濟、創造就業機會,同時又會麵臨哪些環境上的挑戰,例如漁業的衝擊、生態的維護等等。更讓我好奇的是,作者如何將“兩岸”這個概念融入其中。我猜想,書中可能會探討,颱灣在能源自主和多元化發展上的努力,與對岸在能源生産和消費上的龐大規模,之間存在著怎樣的互動關係。會不會有關於兩岸能源貿易的分析?或者,在能源技術創新上,是否存在著某種形式的交流或競爭?我希望書中能夠揭示,我們颱灣在能源政策上的選擇,例如對於核能的態度,以及大力發展再生能源的決心,與對岸的能源戰略,例如在煤炭、天然氣、甚至核能上的布局,在宏觀經濟和區域安全層麵上,究竟有何異同。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會提到,在國際能源市場劇烈波動的時候,我們颱灣的能源供應是否能夠保持穩定,而對岸的能源戰略又會如何影響整個區域的能源供需平衡。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吸引我注意,一開始以為會探討一些關於我們生活環境周遭,例如新北、桃園一帶海濱區域的能源發展,或是更廣義的,颱灣與中國大陸兩岸在能源産業上的閤作與競爭。畢竟,海峽這個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我們颱灣的海岸綫,以及隔著海峽的對岸。我本來期待會看到一些關於地方能源轉型、在地經濟如何受能源政策影響的深刻分析,甚至是兩岸能源貿易、技術交流的細緻梳理。書中是否能夠點齣颱灣在能源供應上麵臨的獨特挑戰?例如,我們地狹人稠,能源依賴進口的比例高,以及在追求綠色能源轉型過程中,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的復雜議題。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否能深入探討,在“海峽”這個地理概念下,兩岸在能源政策上的異同,以及這些政策如何影響雙方的經濟體質,甚至可能包含一些我沒想過的閤作或衝突的麵嚮。例如,我們這邊在發展離岸風電,對岸在頁岩氣開發上投入甚巨,這些不同的能源戰略,最終會如何影響區域的能源安全與經濟格局?或者,書中是否會分析,在國際能源市場波動劇烈的情況下,兩岸各自的能源政策是否能夠展現齣韌性,抑或反而相互牽製?我對書中可能觸及的,例如,颱灣在中南部沿海發展太陽能的挑戰,或是對岸在大規模水電、核能上的布局,能否在“海峽兩岸”的框架下,得到一個有機的連結和獨特的解讀,感到非常期待。書中是否會提及,在能源價格波動時,兩岸民間生活受到怎樣的衝擊,以及政府如何齣手穩定物價,維護民生?這些都是我日常生活中會關心的議題。
评分“海峽兩岸能源經濟與政策”這個書名,對我而言,既熟悉又充滿探索的空間。我之所以會被吸引,是因為“海峽”這個詞,它勾勒齣瞭我們颱灣獨特的地理意象,也讓我聯想到我們與大陸之間那片海洋。我原本的期待是,這本書能夠從一個更加貼近我們生活的角度,來探討颱灣的能源發展。例如,我們如何利用海濱地區的優勢,發展齣具有潛力的再生能源,像是離岸風電、太陽能,這些能源的開發如何影響我們的經濟,以及是否能為地方帶來新的機遇。更讓我好奇的是,“兩岸”的涵義。我猜想,作者可能會將颱灣的能源政策,與對岸大陸的能源發展進行比較,分析雙方在能源結構、技術創新、政策走嚮上的異同。例如,在追求能源轉型、降低碳排放的全球趨勢下,兩岸各自的策略為何,又會如何影響區域的能源供需平衡與能源安全。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關於兩岸在能源經濟與政策上的深度解讀,或許能揭示一些我未曾思考過的關聯性,以及這些關聯性對颱灣未來發展的潛在影響。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海峽兩岸能源經濟與政策》聽起來非常學術,但同時也觸及瞭我身為颱灣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的能源議題。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會從一個宏觀的視角,探討我們颱灣在能源發展上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尤其是在“海峽”這個地理概念下,我們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發展齣符閤自身需求的能源政策。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分析,例如颱灣在發展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方麵所取得的進展,以及這些發展如何影響我們的産業結構和經濟競爭力。同時,書名中的“兩岸”,更是讓我産生瞭無限的聯想。我猜想,作者可能會將颱灣的能源發展,置於一個更廣闊的區域背景下進行審視,或許會探討我們與中國大陸在能源政策、技術、市場上的互動。會不會涉及到兩岸在能源資源開發上的差異,例如颱灣在再生能源上的積極布局,以及對岸在化石燃料、核能上的投入,這些不同的策略最終會如何影響區域能源的供需平衡和能源安全?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深度的分析,例如,在國際能源價格劇烈波動時,兩岸的能源政策是否能夠展現齣不同的韌性,或者是否會相互影響。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海峽兩岸能源經濟與政策》聽起來非常貼近我們颱灣的生活,也觸及瞭我一直以來所關注的議題。我一開始的期待是,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我們颱灣在能源發展上的獨特性,特彆是在“海峽”這個地理概念下,我們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資源和高度依賴進口的能源結構下,發展齣適閤自己的能源政策。我原以為書中會詳細分析,例如我們推廣離岸風電、太陽光電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以及這些能源轉型如何影響地方經濟、産業發展,甚至是我們日常的能源使用成本。更讓我好奇的是“兩岸”這個詞的意涵。我猜想,書中可能會將颱灣的能源發展置於一個更廣闊的區域背景下進行審視,或許會探討我們與中國大陸在能源政策、技術、市場上的互動。會不會涉及兩岸在能源資源開發上的差異,例如颱灣在再生能源上的積極布局,以及對岸在化石燃料、核能上的投入,這些不同的策略最終會如何影響區域能源的供需平衡和能源安全?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深度的分析,例如,在國際能源價格劇烈波動時,兩岸的能源政策是否能夠展現齣不同的韌性,或者是否會相互影響。
评分《海峽兩岸能源經濟與政策》這個書名,讓我一開始就聯想到我們颱灣獨特的地理環境,也就是與大陸隔海相望的“海峽”。我本以為,這本書會深入探討,我們颱灣如何在利用海濱資源發展能源,例如離岸風電、太陽能等,來提升能源自主性,並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分析,這些能源政策是如何在實踐中落地,以及在推動過程中,我們可能遇到的技術、資金、甚至是環境上的挑戰。同時,書名中的“兩岸”二字,也勾起瞭我對於兩岸在能源領域閤作與競爭的好奇。我猜想,書中可能會對颱灣與中國大陸在能源結構、能源政策、能源技術等方麵的異同進行比較。例如,我們這邊在推動能源轉型、減少碳排放方麵所做的努力,與對岸在發展規模龐大的能源産業,例如煤炭、天然氣、核能等,在策略上會有哪些差異。更深層的,我也期待書中能夠探討,這種差異在宏觀經濟層麵,以及區域能源安全層麵,會産生怎樣的長遠影響。
评分我當初會翻開這本書,純粹是因為“能源經濟與政策”這幾個字,它們直接觸及瞭我身為一個颱灣民眾,對於生活成本、産業發展以及國傢未來的深切憂慮。我們每天都會看到關於電費調整的新聞,聽到企業抱怨能源成本過高影響競爭力,也感受到社會上對於發展再生能源的急切呼聲,但同時又擔憂其穩定性與對環境的影響。我原以為這本書會就這些顯而易見的議題,提供一些數據化的分析,或是提齣一些在颱灣可以實踐的政策建議。比如,如何提高能源效率?如何發展更具成本效益的綠能技術?如何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更進一步,我也期待作者能就兩岸在能源政策上的差異,進行一些比較性的研究。我們這邊對於能源轉型,尤其是發展非核傢園的議題,有著非常明確的政治和社會共識,而對岸在能源結構的多元化上,尤其是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程度,可能存在著截然不同的考量。這些差異,究竟會對兩岸的經濟發展模式,甚至區域的能源安全格局,産生怎樣的影響?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深入的見解,而不是流於錶麵的數據堆砌。例如,作者是否會分析,在國際碳排放壓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兩岸各自的能源轉型步伐,是否能有效地應對這些挑戰?或者,在能源技術研發方麵,兩岸之間是否存在著互補或競爭的關係?這些問題,都與我們颱灣在經濟發展和國傢戰略上息息相關,是我非常關心並希望在書中找到答案的。
评分“海峽兩岸能源經濟與政策”這個書名,在初次看到時,就勾起瞭我作為颱灣人對傢鄉周遭環境以及與大陸之間關係的種種聯想。我原本的期待是,這本書會著重於探討我們颱灣如何利用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海峽”所代錶的海岸綫,來發展能源産業。例如,我們是否能夠充分利用海風、潮汐等自然資源,發展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再生能源技術,並帶動地方經濟的轉型與發展。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分析,這些能源政策的製定,是如何與我們颱灣的經濟發展目標相結閤,以及在追求能源自主和環境永續之間,如何取得微妙的平衡。書名中的“兩岸”,更是讓我感到好奇。我猜想,作者或許會從一個更宏觀的視角,來審視颱灣與中國大陸在能源經濟和政策上的互動。例如,在能源價格波動、地緣政治緊張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下,兩岸各自的能源戰略會有怎樣的調整,又會如何相互影響。我尤其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兩岸在能源技術研發、能源貿易、甚至是在能源安全議題上的比較性分析,藉此幫助我們更清晰地理解,在復雜的國際能源格局中,颱灣所處的獨特位置。
评分《海峽兩岸能源經濟與政策》這個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我們颱灣周遭的海洋環境,以及我們與大陸之間那片特殊的“海峽”。我本以為,這本書會從一個相當務實的角度齣發,探討我們颱灣在能源開發利用上的具體實踐,尤其是在我們這片土地上,如何利用海濱的地理優勢,發展像是離岸風電、潮汐能等潛力巨大的能源。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這些新興能源的開發,對我們颱灣的經濟結構,例如漁業、旅遊業,會帶來哪些具體的影響,同時又會麵臨哪些技術、法規、甚至是社會接受度上的挑戰。而“兩岸”這個部分,更是讓我充滿好奇。我猜想,書中可能會將我們颱灣的能源發展,與對岸的大陸進行比較,看看在能源政策的製定上,兩岸有哪些異同之處。例如,我們這邊在追求能源轉型、減少碳排放方麵所做的努力,與對岸在發展規模龐大的能源産業,例如煤炭、天然氣、核能等,在策略上會有哪些差異。更深層的,我也期待書中能夠探討,這種差異在宏觀經濟層麵,以及區域能源安全層麵,會産生怎樣的長遠影響。
评分這本書的題目《海峽兩岸能源經濟與政策》讓我聯想到瞭許多與我們颱灣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我本以為,作者會從我們颱灣在地發展的角度齣發,去探討如何利用海濱的地理優勢發展能源,例如在沿海地區大力推廣太陽能和風力發電,以及這些能源發展如何帶動地方經濟,創造就業機會,同時又可能麵臨哪些環境上的挑戰。例如,漁業的權益如何保障,生態環境的保護如何做到位,這些都是我們老百姓非常關心的問題。而且,書名中的“兩岸”二字,讓我十分好奇作者會如何解讀。我猜想,書中可能會對颱灣與中國大陸在能源政策上的差異與聯係進行深入的分析。例如,我們颱灣在推動能源轉型、減少對化石燃料依賴的同時,對岸的能源結構又是怎樣的?會不會涉及到兩岸在能源貿易、技術交流,甚至是能源安全上的閤作或競爭?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探討,在國際能源價格大幅波動的情況下,我們颱灣的能源供應是否能夠保持穩定,而對岸的能源戰略又會對整個區域的能源供需平衡産生怎樣的影響。書中會不會也討論,在追求能源永續發展的過程中,兩岸各自在政策上遇到的阻力與挑戰,以及如何剋服這些睏難,以期實現更穩定的經濟發展和更可靠的能源供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