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美術神探的鑑定秀 鼕陽/推理評論傢
你看過「稀世珍寶開運鑑定團」(開運!□□□□鑑定□)嗎?
這齣由日本東京電視颱(□□□東京)製作的帶狀綜藝節目,自一九九四年四月開播至今,即將邁入第十八個年頭。兩位男性主持人搭配一位女性助理,率領數位各有專擅的古物、美術品鑑定人,在一個小時的節目時間內為來賓(名人或一般民眾)評賞委交的物件並鑑價,是其主要內容。
多年前,國興衛視頻道引進該節目時,曾讓我好一陣子著迷不已。一開始,我隻是抱持著「猜價格」的遊戲心情,與共同觀賞的傢人朋友們比比看誰的眼光比較準,全然是外行人看熱鬧式地鬍亂瞎猜、打發時間而已。
不久,我的注意力逐漸轉移到這些評審鑑定人的說法上,他們使用的語匯並不艱澀,言簡意賅地介紹鑑價品的製作與曆史文化背景、收藏保存狀態、現下的市場交易狀況雲雲,獲得許多知識性的趣味。轉念一想,如此「觀察?推敲?評斷」的過程,像極瞭推理小說中麵對奇聞怪案的名偵探,從有限的資訊中察覺綫索,循跡挖掘齣事件的真相,隻不過這群古物與美術達人所麵對的並非凶狠殘暴的犯罪事件,而是一件件美感洋溢的美術品。
若以此觀之,那麼,門井慶喜所寫的這部《維梅爾的論點》,便可稱得上是美術神探神永美有所主持的「開運鑑定秀」瞭。
《維梅爾的論點》一書共收錄五篇故事,透過「我」:某短期大學美術係講師佐佐木昭友,以及自稱用舌頭的味覺來分辨真僞──感覺到甜味就是真跡,苦澀味則是贋品──的年輕人神永美有,一同解決五樁與美術品相關的奇特事件。
〈天纔的價值〉與「稀世珍寶開運鑑定團」的節目內容相近,要判定一幅蛋彩畫作《鞦》是不是文藝復興初期義大利畫傢波提切利的親筆真跡。即便是真跡的可能性不高,畫作的來源也頗為可疑,為何神永仍嘗到滿口強烈的甜味?
〈紙上之島〉則是要探究一張神祕的羊皮紙地圖,它的來源同樣需要調查鑑定,但更令人好奇的是,地圖上描繪的島嶼究竟在哪?又為何被當成傳傢寶般收藏?
〈晨間涅槃圖〉融入瞭宗教與曆史的元素,一幅繪製佛陀涅槃的宗教畫上,怎麼會齣現日本民間信仰的七福神?看似惡作劇亂畫的行徑背後,竟隱藏著攸關生死的祕密?
〈維梅爾的論點〉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某天,委託人帶來一幅拙劣的臨摹作品,並不是要判定畫作的真僞,而是要大學美術係講師佐佐木提供說法,證明這幅畫的繪者比荷蘭名傢維梅爾更高明?
〈遺言之色〉最具解謎推理小說的色彩。親人死後,留下的遺産尚待分配,能解開遺囑中所列的問題、迴答正確的顔色者纔能繼承,逝者為什麼要安排這場考驗?
在這五篇故事中,作者門井慶喜所提的美術知識與論點固然有趣,但在人物的行為與情感的著墨上,反倒更為可觀。這就像看「稀世珍寶開運鑑定團」時,鑑定人的說明與顯示器上齣現的鑑價金額皆十分具有戲劇性,不過在鑑賞過程中看見收藏者與收藏品之間微妙的聯係與羈絆時,這可能纔是節目能如此廣受觀眾喜愛的主要原因。
在此謹將這本書推薦給喜愛推理、熱愛美術,以及更多想讀個動人好故事的朋友們。
序2 藝術、謎團,與人生滋味 既晴/推理小說傢
說到推理小說與藝術之間的關係,請容我先引述英國推理作傢G.K.卻斯特頓(G. K. Chesterton)筆下神探布朗神父(Father Brown)的名言:「凶手是富有創造力的藝術傢,偵探隻是個評論傢。」自推理小說被發明以來,凶手緻力設計嶄新的犯罪手法,而偵探則必須從犯罪現場的蛛絲馬跡,找齣能夠證明凶手身分的「簽名」。
直接以藝術為題材的推理小說亦不在少數。歐美方麵,美國丹.布朗(Dan Brown)的《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 2003)揭露瞭《最後的晚餐》(Last Supper)的曆史謎團,西班牙圖洛.貝雷茲-雷維特(Arturo P?rez-Reverte)的《法蘭德斯棋盤》(La tabla de Flandes, 1990)則從一幅對奕的古畫中破解五百年前的謀殺案。美國布露.巴利葉特(Blue Balliett)的少年小說《誰偷瞭維梅爾?》(Chasing Vermeer, 2004)描述兩位小學生調查維梅爾畫作的失竊案,榮獲愛倫坡奬(Edgar Allan Poe Awards)。
日本方麵,則有高橋剋彥的《寫樂殺人事件》(1983)一作,榮獲江戶川亂步奬。其後,高橋又續寫《北齋殺人事件》(1986)與《廣重殺人事件》(1989),閤稱「浮世繪三部作」。解謎小說傢柄刀一,則以繪畫修復師禦倉瞬介為主角,陸續發錶《跨越時光的肖像》(2006)、《黃昏中的美術館》(2008)與《西斯汀之櫓》(2010)等作。
原名為《天纔的價值》的本書《維梅爾的論點》(2006),作者門井慶喜以《綁架犯》(2003)獲得ALL讀物推理小說新人奬齣道,「日常之謎」是其主要創作路綫,特彆擅長短篇,有《人偶的房間》(2007)、《悖論實踐》(2009)兩度入圍日本推理作傢協會奬。
「日常之謎」是日本推理的特有種,故事取材於日常生活中可能齣現的謎團,多不涉及犯罪或重案,敘事風格也比較清新、溫和,強調貼近生活,與歐美推理單純排除暴力血腥描寫的「舒逸推理」(cozy)有所不同。較知名的作傢有北村薰、加納朋子、若竹七海、米澤穗信等。
在本作中,門井創造齣偵探神永美有,他是一位藝術鑑定顧問,但鑑定作品真僞、年代時,並不仰賴科學儀器,而是靠天賦的特異能力。這項超能力有點類似「聯覺」(Synesthesia),當見到藝術品時,神永就能以味覺「品嘗」齣關於作品的事實。
當然,這項超能力,的確是可以協助神永「提前」得到答案,但卻不一定能讓他的工作無往不利。藝術品的來曆、客戶帶來這項委託的目的、如何處理纔能圓融完滿等問題,仍然考驗神永的智慧,關於友情、傢庭、理想、現實,各式各樣的人性百態,滋味盡在其中,是本書最引人入勝之處。
此係列目前尚有續作《林布蘭的光》(2009),仍是由大學講師佐佐木昭友與神永美有聯袂演齣,十分期待這對搭檔在新作中的閤作無間。
我本身就對曆史題材的書籍情有獨鍾,尤其是那些能將曆史人物與藝術結閤起來的,更是我的心頭好。《維梅爾的論點》這個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瞭一位荷蘭的偉大畫傢,以及他那充滿神秘感的畫作。我一直覺得,維梅爾的畫作有一種獨特的魅力,無論是《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那令人捉摸不透的眼神,還是《牛奶女傭》中那種樸實的生活氣息,都讓人著迷。但究竟是什麼,讓他的畫作如此與眾不同?他的“論點”又是什麼呢?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那個時代,去感受當時的社會風貌,去理解維梅爾創作的背景,去探究他那些精妙絕倫的光影運用和色彩搭配。我期待書中能有細膩的文字,將那些靜止的畫麵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眼前,讓我仿佛能親身經曆那個年代,與維梅爾一同思考,一同創作。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一場關於藝術與曆史的深度探索,充滿著未知的驚喜,讓我迫不及待想去翻閱。
评分每次看到《維梅爾的論點》這個名字,我都會在心裏默念幾遍,感覺有一種沉靜而深刻的力量。我總覺得,維梅爾的畫作,與其說是描繪現實,不如說是在捕捉一種瞬間的情緒,一種難以言喻的氛圍。那些光綫,那些細節,都帶著一種沉思的氣質。《維梅爾的論點》聽起來就像是一個邀請,邀請我們去思考,去感受,去發現隱藏在畫作背後的那些“論點”。我很好奇,作者會用怎樣的方式來呈現這些“論點”?會是通過對某幅畫作的深度剖析?還是通過對維梅爾生平的考據?又或許,是一種更具想象力的解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藝術創作的獨特見解,讓我不僅僅是欣賞維梅爾的技藝,更能理解他創作的初衷和藝術理念。這本書就像一本通往另一個維度的門票,讓我有機會窺探大師的內心世界,感受藝術的真正力量。
评分哇!《維梅爾的論點》這個書名,光聽就覺得很有畫麵感,讓人聯想到那些靜謐、光影交織的荷蘭黃金時代名畫。我最近真的好想逃離一下現實的瑣碎,找本能夠帶我進入另一個時空的書。《維梅爾的論點》聽起來就具備這樣的潛力。我一直對古典藝術,特彆是像維梅爾這樣,用光綫和細節說故事的畫傢特彆著迷。想象一下,翻開書頁,不是直接進入劇情,而是先被引迴到那個17世紀的颱夫特小鎮,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顔料和海水的味道,窗外的陽光透過老舊的玻璃窗,灑在某個平凡婦人的臉上,又或者是一張地圖上,讓每一個細節都仿佛有瞭生命。我特彆期待作者是如何透過文字,去“論證”維梅爾的藝術,也許是從他那些不多的畫作裏,挖掘齣隱藏的情感、社會背景,甚至是當時人們的生活哲學?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藝術對話,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看看這個“論點”究竟有多麼引人入勝。我真的很好奇,那些靜默的畫布背後,究竟藏著怎樣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或者說,作者又是如何將這些故事,巧妙地編織成一篇篇動人的“論點”的呢?
评分最近常在書店裏看到《維梅爾的論點》的宣傳,書名就帶著一股濃濃的學術氣息,但又不失藝術傢的浪漫。我一直覺得,真正的藝術品,不應該隻是掛在博物館裏供人瞻仰,而應該有其生命力,能夠跨越時空與觀者對話。《維梅爾的論點》聽起來就像是試圖為我們打開一扇窗,讓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維梅爾那些如詩如畫的作品。我很好奇,作者會從哪個角度切入他的“論點”呢?會不會是關於他畫中女性的眼神,那種不動聲色的憂鬱和智慧?或者,是那些充滿象徵意義的物件,比如珍珠耳環、地圖、或者是一封信?我總覺得,維梅爾的畫作裏,總是藏著一些不輕易顯露的深意,仿佛每一次的凝視,都能發現新的細節,新的解讀。《維梅爾的論點》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一個引路人,帶領我們走進維梅爾的內心世界,去解讀他用色彩和光影所傳達的訊息。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全新的視角,讓我對這位偉大的畫傢有更深層次的認識,甚至能讓我以後在欣賞他的畫作時,能夠有更多的心得和體會。
评分光聽《維梅爾的論點》這個書名,就有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藝術的獨特韻味。我一直對歐洲古典藝術,特彆是17世紀的荷蘭繪畫有濃厚的興趣,而維梅爾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星。他的畫作總是給人一種寜靜、安詳的感覺,但細細品味,又能發現其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和生活細節。《維梅爾的論點》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一次深入的藝術探索之旅,能夠帶我走進維梅爾的世界,去理解他那些看似平凡卻又充滿深意的畫作。我特彆好奇,作者究竟是從哪些角度來闡述他的“論點”呢?是關於維梅爾的創作技法,還是他對光影的獨特運用?亦或是,他想通過畫作來錶達當時社會的某些思潮?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全新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維梅爾的藝術成就,以及他作品中那些永恒的魅力。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解鎖一位藝術巨匠內心世界的鑰匙,充滿瞭吸引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