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教神學院二十多年,以豐富的教導與陪伴經驗,寫下本書。有如為有誌進入神學院研讀者開設的先修課程,從認識呼召開始,到進入神學院的專業研習,到最後在事奉禾場中的自我超越等,針對不同階段,不同處境,於心理、靈性、智識等各層麵,皆有詳盡中肯的闡明與提醒,如同良善牧人對羊群的諄諄善誘,是一本提供有心接受神學教育裝備者的最佳入門指引。
作者期望每位進入神學院的學員,都能明確自己的呼召與所屬團體的呼召,而非隻是憑著一時衝動的選擇進入神學院,或僅將神學院當作未來進入職場的跳闆。
各層麵深刻的剖析,坦白的陳述,使有誌者在入學前先有正確的態度,學習時有適當的學習方式,畢業後有明確的事奉方嚮。
神學教育就是要教育我們學像基督,以祂為榜樣。
神學教育也是全方位的學習與成長,是一個終身的學習過程。
這是一本:
為立誌接受神學裝備者的預備課程
為正在接受神學裝備者的學習指引
為已經具備神學裝備者的提醒教導
正如馬丁路德所提倡的「信徒皆祭司」,我們都要作「傳道人」,用行為和言語見證上帝的福音,故此,即便上主未呼召我們直接在教會任職事奉祂,神學訓練對每個信徒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簡介
林德(日告)
作者在1949年生於香港。1974年大學畢業後濛召入讀香港信義宗神學,於1977年獲道學碩士,1986年獲東南亞神學研究院(South East Asia Graduate School of Theology)神學碩士學位(M. Th.) 1990年獲「聯閤神學院及長老會基督教教育學院」(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and Presbyterian School of Christian Education)教育學博士(Ed. D.),於1979年按立;曾在堂會任傳道二年,在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任執行乾事六年。唯大部分時間在香港信義宗神學院事奉,除為基督教教育教授外,曆任訓導長、教務長、副院長,最後任職院長十六年。義務事工包括被選為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副監督、世界信義宗聯閤會議會議員及研究部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現為自由傳道。
本書分為三部,共計六章,將神學教育分為三期,從如何確認個人領受進入神學院的呼召開始,如何選擇閤適自己研習的神學院所,到進入神學院接受教育的各種情況,舉凡課程內容、學習方式、宗派衝突、生活情境、人際關係等各層麵的剖析,最後到畢業後進入服事禾場可能麵臨的諸多磨練與考驗的突破教導。並附錄配閤各章之簡要作業,以更清楚迴應學習所得。
前言
作業
第一部神學教育前期
第一章從呼召齣發—
第二章認識我們的呼召
甲.呼召的定義
一.普遍的呼召與特殊的呼召
二.內在的呼召與外在的呼召
乙.如何確定上帝的呼召
一.被彆人的需要所感動
二.與自己的恩賜配閤
三.得到弟兄姊妹的認同
丙.如何選擇神學院
一.考慮的因素
二.考慮的步驟
第三章隨呼召而行—淨化和深化我們的呼召
甲.淨化我們的呼召
乙.深化我們的呼召
一.勇氣
二.竭力
三.真理
四.恆心
五.助人
丙.呼召的持續性
丁.我們的呼召和我們所屬團體的呼召
第二部神學教育期
第四章神學教育就是—神學教育的目標
甲.專業的學習
一.領導纔能
二.傳道
三.人際關係
四.履行先知責任
乙.學術的學習
一.瞭解神學教育的內容
二.增進分析辨思
丙.自身的學習
一.塑造靈命
二.培養廣泛興趣
第五章教育我們─神學教育的內容
甲.內容
一.處境
二.課程
乙.分類
丙.上課形式
一.校園內的學習
二.校園外的學習
第六章學神─研習神學的方法
甲.捨棄和建立
乙.與生命及生活關聯
一.與上帝生命相遇
二.與作者生命相遇
三.與自己生命相遇
丙.開放自我
丁.用事奉來瞭解知識
一.學院生活與事奉
二.現場教育
戊.研讀神學不可取代靈修
己.彆忘記成長需時
一.挫敗感
二.身分迷惑
三.厭倦麻木
四.自我肯定和身分確立
第三部神學教育後期
第七章乘呼召翱翔─事奉者的自我超越
甲.身體/情感
一.瞭解自己的情緒
二.妥善錶達和處理情感
三.同理心
四.建立支持係統
乙.靈命/品德
一.更新呼召
二.明確願景
三.促進愛心
四.聆聽上主的聲音
五.勇氣
六.謙虛
丙.知識/智慧
一.進修
二.在恩賜上成長
三.培養智慧
丁.社交/閤作
一.忠於自己
二.瞭解彆人
三.欣賞彆人
四.幫助彆人
五.嚮彆人認罪
六.不要存過高要求
後語
《神學就是學神:沒有終點的旅程》這個書名,絕對是我近期看過最有吸引力的。它一下子就抓住瞭我對生命本質的探究慾望。我一直覺得,真正的「神學」不應該是教條式的灌輸,而是一種對生命終極奧秘的親身體會和學習。「學神」這個詞,給我的感覺就是一種積極的、主動的探索,一種想要貼近生命源頭、理解其運作法則的渴望。 「沒有終點的旅程」則描繪瞭一種開放和包容的姿態。它告訴我們,這不是一次性的學習,而是持續一生的探索。在颱灣社會,我們常常麵臨各種壓力,也可能對自己的信仰或價值觀感到睏惑,這本書名恰恰提供瞭一種解放的可能,讓我們知道,對生命意義的追尋是永無止境的,而這個過程本身就充滿瞭價值。我期待書中能夠以一種深刻而又不失溫情的方式,引導讀者進入這場心靈的旅程,讓我們在不斷的學習和成長中,找到內心的力量和方嚮。
评分這本書名《神學就是學神:沒有終點的旅程》一開始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對宗教和哲學的議題很有興趣,但對於「神學」這個詞,總覺得有點距離感,好像是學術界或神職人員專屬的領域。然而,書名中的「學神」二字,卻打破瞭我原有的刻闆印象,讓人感受到一種親切和探究的意味。「沒有終點的旅程」更是點齣瞭這種探索的持續性,暗示著這是一趟充滿發現、不斷前進的生命經驗,而非一次性的知識灌輸。 在颱灣,隨著社會的快速變遷和價值觀的多元化,越來越多人開始迴歸探尋生命的意義和精神的歸宿。許多人或許曾經歷過信仰的睏惑,或者對人生中的種種難解之題感到迷茫,這本書名或許能提供一個新的視角。我猜想,書中應該會從一個比較平易近人的角度齣發,引導讀者思考神學的本質,以及如何將這種「學神」的態度融入日常生活中。它可能不會像傳統的神學著作那樣,充斥著晦澀難懂的術語和嚴謹的論證,而是更注重與讀者進行心靈的對話,激發思考,而非強加觀點。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 राह(rào),讓我們在紛擾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寧靜與方嚮。
评分光看《神學就是學神:沒有終點的旅程》這個書名,就讓我充滿瞭期待。它不像一般宗教書籍那樣,給人一種肅穆或高冷的感覺。「學神」這個詞,聽起來更像是與一位智者進行深入的交流,從他的智慧中汲取養分,來理解我們自身的存在。這種「學」,我覺得更側重於一種內化的過程,是一種透過學習來提升自身心靈境界的努力。 而「沒有終點的旅程」,則更是精妙。它暗示瞭生命是一場不斷進化的過程,我們的理解和體悟也會隨著時間而深化。在颱灣,很多年輕人也在思考自己的未來和人生的意義,這本書名或許能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讓大傢明白,生命中充滿瞭無限的可能性,我們不必因為一時的迷茫而感到焦慮。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引導,讓我們學會如何享受這個過程,如何在不斷的探索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平靜與喜悅,而不是將所有精力都放在追逐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上。
评分《神學就是學神:沒有終點的旅程》,這書名簡直像一聲來自遠方的召喚,聽起來就很有深度,又帶點詩意。我個人一直覺得,真正的信仰或是一種對生命的深刻理解,都應該是活的,而不是死的教條。書名中的「學神」,我覺得可以理解成一種對更高層次存在、對生命意義的持續學習和體悟。這種學習,不是為瞭通過考試,而是為瞭讓自己的生命更加豐盈和有方嚮。 「沒有終點的旅程」這幾個字,更是觸動瞭我。在颱灣,我們常常被要求設定目標、追求成就,但有時候,我們也會感到疲憊,感到失去方嚮。這本書名卻告訴我們,探索生命本身就是一趟永無止境的旅程,這是一種釋放,也是一種鼓勵。它或許可以引導我們去思考,生命中最寶貴的,也許不是最終達到的那個點,而是我們在追尋過程中所纍積的經驗、所獲得的成長。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與世界、與信仰的關係,找到一種更為寬廣和包容的生命態度。
评分讀到《神學就是學神:沒有終點的旅程》這個書名,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個畫麵:不是坐在冰冷的書桌前,而是漫步在歷史的長廊,或是在寧靜的自然中,與古往今來的智慧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書名中的「學神」,我理解為一種對終極真實、對生命源頭的謙卑探求,一種對「道」的追尋,而不是狹隘的宗教教條。這種「學」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活生生的體驗,是將生命本身作為課堂,將每一次的遇見、每一次的挑戰都視為一次學習的機會。 「沒有終點的旅程」則更像是一種心靈的開放和無畏。它意味著我們不需要預設終點,不需要急於找到一個確切的答案。相反,旅程本身就是目的,每一次的探索、每一次的疑惑、每一次的突破,都是這趟旅程的寶貴組成部分。在颱灣這個充滿活力但也時常讓人焦慮的社會,這種「活在當下、持續探索」的精神,或許能給予讀者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我很好奇,書中會如何具體闡述這種「無終點」的學神之道,它會提供哪些引導性的思考,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這種永不止息的生命活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