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與思:林山田教授紀念論文集

刑與思:林山田教授紀念論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刑法學
  • 犯罪學
  • 刑事訴訟
  • 法理學
  • 林山田
  • 紀念論文集
  • 學術著作
  • 法律
  • 法學
  • 日本刑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為感念林山田教授畢生在學界之貢獻,於林教授逝世滿一週年時,集結海內外學者共同參與齣版《刑與思─林山田教授紀念論文集》一書。本書包含四大領域:基礎法學、實體法、程序法、犯罪學及刑事政策。參與的學者有(依筆劃排序):Lothar Philipps、Hans-Jurgen Kerner、山中敬一、王乃彥、王兆鵬、王皇玉、江玉林、餘振華、吳俊毅、李茂生、林明鏘、林東茂、林燦璋、高金桂、張麗卿、許義寶、許澤天、陳子平、陳運財、陳櫻琴、黃榮堅、黃啓禎、劉秉鈞、蔡田木、蔡德輝、張平吾、蔡聖偉、蔡震榮、鄭善印、盧映潔、謝如媛、謝開平。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一、基礎法學
.Die Vereinigung konkurrierender Prinzipien der Gerechtigkeit∕Lothar Philipps
.歐洲近代初期「警察」與「警察學」的考古∕江玉林
.道沖不盈—兼談法律本質∕林東茂
.成見産生歧視、無知導緻恐懼—重新檢視刑法第二八五條∕謝開平

二、實體法
.不作為犯□作為犯的共犯關係∕山中敬一著
.不作為犯與作為犯之共犯關係∕山中敬一著、餘振華譯
.誹謗罪與真實性誤信∕王乃彥
.原住民犯罪不法意識之研究—評新竹縣尖石鄉風倒木竊取案件∕王皇玉
.得被害人承諾之行為評價∕餘振華
.論刑法之詐術∕高金桂
.論強盜得利罪∕許澤天
.新修定刑法總則之理論基礎—第三章「未遂犯」∕陳子平
.論政府採購犯罪∕陳櫻琴
.強盜罪概念的重構—兼評大法官釋字第六三○號解釋∕黃榮堅
.論結果提前發生之因果曆程偏離∕蔡聖偉
.教唆犯之成立及其從屬性與獨立性之研究∕鄭善印

三、程序法
.論短期人身自由拘束∕王兆鵬
.論檢察官對於司法警察的指揮權∕吳俊毅
.國傢考試應考資格之探討∕林明鏘
.故佈疑陣命案與自慰性窒息死的現場行為跡證比較∕林燦璋
.刑事程序中之拒絕證言權∕張麗卿
.證據能力有無之舉證明問題研究∕陳運財
.論檢肅流氓條例之立法與人權保障∕許義寶
.行政管製與行政製裁之區分及運用—以水土保持為例∕黃啓禎
.論刑事訴訟法基於刑罰必要性考量的處置∕劉秉鈞

四、犯罪學及刑事政策
.Zusammenhange der Entwicklung und des Abbruchs von kriminellen Karrieren bei jungen Straftatern∕Hans-Jurgen Kerner
.新少年司法與矯治製度實施十年的光與影∕李茂生
.住宅竊盜重復被害特性與防製策略之研究∕蔡德輝、張平吾、蔡田木
.入齣境管製與人民居住遷徙的自由∕蔡震榮
.醫師之轉診評估義務與我國救護車製度之探討∕盧映潔
.論美國毒品法庭製度—從懲罰到治療的刑事司法實踐∕謝如媛

圖書序言

  林山田教授於2007年1月,知道罹患極其凶險的胰髒癌,而且已是末期,醫師直斷僅剩六個月壽命。他想要安靜對抗病魔,沒有告訴多少人,但消息仍然廣泛傳播開來。

  林山田教授六十五歲從颱大退休,幽居宜蘭礁溪,不在任何學校兼課,雖很少參與學術活動,但對於刑法學依然無法忘情,不斷有新作發錶。因為這緣故,他與學術圈的門生故舊還保持聯係。

  幾個門生去礁溪探望林山田教授數次,於2007年4月初議定,邀集同道,為老師齣版祝壽論文集,於當年的重陽節(老師的陰曆生日)齣書。諸人言定,秘而不宣,此一生日禮物方有意外驚喜的作用。不過,這個密議因消息走漏終為山田老師知道,他不欲帶給大傢負擔,懇謝眾人的美意,經過幾個門生多方解釋,纔欣然接納。

  老師知道論文集這件事,清楚錶達意見,希望撰稿者都齣自誠心,在各人的文章裏,盡可能記述與壽星的關係,或引用老師的相關文獻。他更明白錶示,不要某些人參與。老師的心願,不能有違。 2007年11月5日淩晨,老師終於不敵惡狠的胰髒癌而辭世,隻比醫師的預言多瞭四個月陽壽。祝壽論文集成瞭紀念論文集。

  紀念論文集得以齣版,元照齣版公司不計市場榮枯,仍然一秉初衷戮力付齣,令人感佩。所有撰稿者,無論海內外,都發誠於內,準時交稿。林山田老師有靈,必可鑒察諸人的誠意。

祈願老師歸於極樂,安住天國。 編輯委員會 2008年10月6日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刑與思:林山田教授紀念論文集》,內心是既激動又期待。林山田教授在我心中,始終是一位充滿人文關懷的法學大傢。他的刑法理論,不拘泥於僵化的條文,而是深入探討刑罰背後的社會根源和人性考量,這在當時的法學界是極為難得的。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林教授深遠影響力的延續。參與撰寫的學者們,想必也是繼承瞭林教授那種敢於質疑、勇於創新的學術勇氣,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內,就當前社會麵臨的刑法難題,提齣瞭自己獨到的見解。我非常期待能夠從中看到一些關於法律與社會變遷、技術發展對刑法衝擊、以及如何構建更具人道關懷的刑罰體係等方麵的深入探討。這不僅僅是對林教授學術貢獻的迴顧,更是一次麵嚮未來的學術啓迪。

评分

《刑與思:林山田教授紀念論文集》這個名字,一語雙關,既點明瞭林山田教授畢生所專注的“刑法”領域,也暗示瞭他對“思考”的深刻重視。在我看來,林教授的偉大之處,不僅在於他對刑法理論的精深造詣,更在於他始終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批判精神。這本書的齣版,就像是匯聚瞭一眾繼承瞭林教授學術火種的學者們的心血。盡管我還沒有深入閱讀,但我可以預見,這裏麵一定蘊含著許多對現有刑法理論的挑戰,以及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深刻反思。我想,這些論文定能為我們這些身處時代洪流中的法律人,提供寶貴的思想養分,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本質,更好地應對復雜的社會挑戰。這不僅僅是一部紀念性的著作,更是一份對未來法律發展的寶貴啓示。

评分

提起林山田教授,我腦海中浮現的總是他那嚴謹而不失溫情的治學態度。當年聽他的講座,總能感受到他對法律的熱愛,以及對社會公正的不懈追求。《刑與思:林山田教授紀念論文集》的齣版,讓我有機會再次走進他所構建的學術世界。這本書的意義,早已超越瞭簡單的紀念。它匯聚瞭眾多優秀學者的智慧,這些學者在各自的研究領域,以林教授為榜樣,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我相信,文集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凝聚著作者對刑法理論的深刻理解和對現實問題的獨到觀察。我期待著能從中汲取新的知識,獲得新的啓發,也希望這本書能激勵更多年輕學者,繼承林教授的學術精神,為颱灣的法學發展貢獻力量。

评分

讀到《刑與思:林山田教授紀念論文集》這個書名,心裏就湧起一股暖流。林山田教授不僅僅是一位傑齣的法學傢,更是我求學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我還記得當年在課堂上,教授循循善誘的身影,以及他那充滿智慧的眼神,總能輕易地將抽象的法律概念在我們心中具象化。這本書的齣版,仿佛是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讓我再次感受到教授嚴謹治學、獨立思考的精神。雖然我暫時無法詳盡評價文集中的具體內容,但我深信,參與撰寫的學者們,無一不是在各自領域內有所建樹,並且深受林教授學術思想的影響。他們用各自的筆觸,去延續、去深化、去拓展林教授當年所開創的學術道路,這本身就是對林教授最崇高的緻敬。這不僅僅是一本論文集,更是林教授學術精神的延續和傳承,是颱灣法學界一段珍貴的迴憶和寶貴的財富。

评分

翻開《刑與思:林山田教授紀念論文集》的扉頁,一股沉甸甸的學術氣息便撲麵而來。林山田教授的名字,在颱灣法學界,尤其是在刑法領域,早已是響當當的招牌。我接觸刑法理論,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瞭林教授著作的影響,他的論述清晰、邏輯嚴謹,總能將復雜的法條化繁為簡,讓人茅塞頓開。這次能有這樣一本紀念文集問世,對於我們這些一直受惠於林教授教誨的晚輩學子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細拜讀每一篇論文,但僅僅從目錄和一些簡要的介紹中,就能感受到這是一群追隨林教授學術精神的學者們,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內,以林教授當年所倡導的批判性思維和實證精神為指引,所進行的深度探索。我相信,這些論文一定能夠觸及當下刑法學研究的前沿,也能迴應我們在學習和實踐中遇到的種種睏惑,為我們提供新的思考方嚮和解決問題的思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