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民、國民與主權∕5
壹、前 言∕7
貳、人民的意義及功能∕7
一、人民之意義∕7
二、人民之性質∕8
三、人民之功能∕8
參、國民之確定∕9
一、問題之性質∕9
二、現行國籍法規定∕10
肆、人民的法律地位∕13
一、前 言∕13
二、人民之自決權∕13
三、人民之製憲權∕14
四、國傢權力之閤法化及行使∕15
伍、主 權∕15
一、主權概念∕15
二、現代主權論∕16
三、對外主權∕18
四、對內主權∕18
五、國傢主權屬於國民全體之意義∕19
陸、國民主權∕20
一、國民主權原則之性質∕20
二、國民主權的三項領域∕21
三、國傢權力的派(衍)生性格∕24
四、結 語∕27
第二章 共和國原則∕29
第三章 民主國原則∕33
壹、民主國之依據與意義∕35
一、民主國之依據∕35
二、民主國之意義及必要性∕35
貳、民主國實踐之方式∕41
一、直接民主∕42
二、間接民主∕44
參、自我統治及自我決定∕46
一、民主與自由∕47
二、民主與平等∕49
三、任期製∕50
四、多數決原則∕52
五、不受國傢乾涉之公共意見∕55
六、民主與公開程序∕57
七、多黨製∕59
肆、民主國運作之前提∕60
一、社會文化之前提∕60
二、政治結構上的要件∕62
三、道德上的前提∕64
伍、實質民主之概念∕66
一、民主與基本權利∕66
二、民主原則與法治國原則∕66
陸、民主國原則適用的領域∕67
第四章 法治國原則∕71
壹、法治國原則之發展及要件∕73
貳、憲法上法治國原則之規定∕75
參、法治國傢的三個基本前提∕78
一、憲法國傢∕79
二、基本權利之保障∕79
三、法所具有的特性及功能∕81
肆、權力分立∕93
一、前 言∕93
二、權力分立原則之理論基礎與功能∕93
三、權力分立之構成要素∕98
四、權力均衡(製衡)∕106
五、權力分立原則麵臨之難題與對策∕111
伍、法治國原則在政府組織內部之功能依法行政與
依法審判∕115
一、依法行政∕115
二、依法審判∕126
陸、法律明確性原則∕127
柒、法(律)安定性∕131
一、信賴保護原則∕132
二、立法領域之信賴保護原則法律效力禁止溯及既往∕135
捌、全麵且有效的權利保護體係∕140
一、訴訟權之保障∕140
二、獨立的法院∕142
三、有效的訴訟程序∕143
玖、國傢責任體係∕145
一、國傢賠償製度∕145
二、國傢補償製度∕147
拾、比例原則∕151
各 論 篇
第一章 選舉製度∕157
壹、選舉與民主國原則∕159
一、主權在民之體現∕159
二、間接民主之決定∕159
貳、選舉之功能與限製∕160
一、選舉之功能∕160
二、選舉之限製∕161
參、選舉進行之程序∕161
一、國傢機關與選舉∕161
二、投票行為前之程序∕163
肆、選舉原則∕174
一、普通原則∕174
二、直接選舉原則∕175
三、平等選舉原則∕176
四、無記名選舉原則∕178
五、自由選舉原則∕179
伍、選舉製度之設計∕183
一、多數選舉製∕184
二、比例代錶製∕185
三、單一選區兩票製∕185
陸、結 語∕188
第二章 政 黨∕191
壹、政黨之發展∕193
一、政黨與代議製度∕193
二、政黨之發展階段∕194
貳、政黨之意義與地位∕196
一、憲法規定∕196
二、法律定義∕196
三、政黨定位∕198
參、政黨與其他政黨之關係∕201
一、復數政黨原則∕201
二、政黨平等原則∕202
肆、政黨內部組織之建構∕204
一、民主原則之適用與限製∕204
二、政黨基本組織∕206
三、黨員之權利與義務∕207
伍、政黨財政∕215
一、財政問題的重要性∕215
二、政黨財源之種類∕216
三、政黨財源憲法上之基礎∕221
四、監督機製∕226
陸、政黨之解散∕230
柒、結 語∕231
第三章 總 統∕233
壹、國傢元首的憲法地位∕235
貳、總統之産生、任期、去職∕236
一、總統産生之方式∕236
二、總統選舉∕237
三、總統之任期∕238
四、總統地位之喪失∕239
參、總統之特權與特彆義務∕240
一、憲法上之特權∕240
二、一般法律上之特權∕247
三、禁止兼職義務∕247
肆、總統之職權∕248
一、統帥權∕248
二、外交權∕248
三、公布法律、發布命令之權∕249
四、人事提名與任免權∕251
五、戒嚴與緊急命令權∕253
六、赦免權∕255
七、院際間爭執之解決權∕256
八、國傢安全大政方針決定權∕256
伍、總統與立法院之關係∕257
一、立法院解散權∕258
二、國情報告∕258
陸、結 語∕259
第四章 行 政∕261
壹、行政院之憲法地位∕263
貳、行政院之成立、成員之産生、任期與去職∕265
一、行政院院長之産生∕266
二、行政院其他成員之産生∕267
三、內閣之變動∕270
參、行政院的組織∕274
一、行政院院本部∕274
二、各部會及政務委員∕274
三、獨立機關∕276
四、行政院會議∕281
肆、行政院的職權∕282
伍、行政院與立法院之關係∕282
一、施政方針、施政報告∕283
二、質 詢∕284
三、覆議製度∕288
四、不信任製度與解散國會∕292
陸、結 語∕294
第五章 立 法∕295
壹、立法機關之地位∕297
貳、立法機關之成立與解散∕299
一、立法委員之任期∕300
二、立法院之解散∕301
三、不連續原則(Grundsatz der Diskontinuitat)∕302
參、立法委員之法律地位∕303
一、立法委員與人民間之委任關係∕304
二、黨團紀律與黨團強製∕310
三、立法委員行使職權之權利∕311
肆、立法機關之組織∕318
一、院 會∕319
二、院長、副院長∕320
三、委員會∕322
四、黨 團∕325
五、其他輔助組織∕327
伍、立法機關之權限與任務∕328
一、立法權∕328
二、預算權∕335
三、創設其他憲法機關之任務∕342
四、監督任務∕346
五、代議任務∕351
陸、立法機關運作之程序原則∕352
一、公開原則∕352
二、多數決原則∕353
柒、保障立法委員地位之權利∕354
一、概 說∕354
二、言論免責權∕356
三、不受逮捕權∕367
四、待遇請求權∕374
捌、立法委員之義務∕389
一、概 說∕389
二、兼職禁止∕390
三、倫理規範∕392
四、利益迴避∕393
五、其他義務∕394
第六章 司 法∕397
壹、前 言∕399
貳、司法之概念∕399
一、司法之意義∕399
二、司法之典型特徵∕401
三、行使司法權之機關∕402
四、司法一元化或多元化∕404
參、司法之任務∕404
一、人民紛爭的解決∕404
二、權利保護公權力侵害之救濟∕405
三、法律監督∕406
肆、司法組織∕407
一、司法院∕407
二、其他司法組織∕411
三、法 官∕416
伍、司法獨立∕419
一、組織獨立∕420
二、預算獨立∕420
三、功能獨立∕421
四、身分獨立∕429
陸、法院程序∕432
一、無漏洞的權利保護∕432
二、法定聽審權∕434
三、公平審判的要求∕434
第七章 大法官∕439
壹、前 言∕441
貳、大法官之資格、任命及任期∕441
一、大法官之資格∕441
二、大法官的任命及任期∕442
參、大法官之地位∕443
一、大法官為憲法上的法官?∕443
二、大法官的身分保障∕445
肆、大法官之權限∕445
一、解釋憲法∕447
二、統一解釋法令∕453
三、違憲政黨解散案件之審理∕454
四、總統、副總統彈劾案之審理∕454
五、補充解釋∕455
六、大法官對國傢權力之監督∕456
伍、一般程序進行原則∕457
一、審理程序∕457
二、審查範圍∕458
陸、大法官解釋之效力∕461
一、概 說∕461
二、大法官審查法令是否違憲的宣告方式∕462
三、大法官解釋的效力種類∕463
四、暫時處分∕488
柒、大法官解釋之執行∕489
自序
本書之齣版係作者學習憲法以及從事憲法教學十餘年來心得之纍積,採用「國傢法」之名稱是沿襲德國法上之用語,希望藉由本書內容之呈現,擴大我國傳統上憲法學習之範圍及深度。
基本權利與國傢組織係國傢法上兩大主軸,其中基本權利之保障係所有國傢組織設立之目的,基本權利之內容隨著國際交流日益頻繁,逐漸顯現齣一般性之普世價值,無論採用何種政治製度之國傢,莫不以保障人民之基本權利為其最主要之目標。而國傢組織則不然,隨著各國曆史經驗、政治、社會、經濟環境之不同,呈現多樣之風貌,並無放諸四海皆準之製度,各國政府組織之設計各有其特色,遇有爭議時,並無絕對之解決方式可供參考。因而各國憲法、法律規定以及釋憲機關之見解成為最重要依據,外國憲法經驗僅能作為重要參考,而不具規範效力。基於此項想法,本書除我國現行憲法及相關法律內容介紹外,大量引用我國司法院大法官之解釋,使讀者能夠清楚認識我國憲法實務運作之情形,僅在必要時,輔以外國法製之介紹。主要目的在使讀者能先從我國既有憲法基礎齣發,心有餘力時再吸取他國寶貴之經驗,以避免無謂之不當援引或産生不符閤現狀之認知。惟基於時間上之限製,我國特有的監察院與考試院隻好暫時割愛,待下一次再補充。
本書得以順利付梓,應該感謝所有教導、協助以及鼓勵我的眾多師長與一同成長彼此激勵之友人,尤其是協助我進入德國慕尼黑大學就讀之翁嶽生教授與廖義男教授,以及我在慕尼黑大學的指導教授,Prof. P. Badura,他們不斷的支持與幫助,纔使我有機會踏上學術研究之路,在此緻上無限之謝意。中正大學在我迴國後,提供自由之教學與研究環境,使我能在如詩畫般校園與和樂氣氛下,不斷在研究之路上前進。尤其是係主任六年期間,在許多老師、職員、同學協助下,使我有機會在繁忙行政工作之餘,完成此書,在此一併緻謝。此外,中正大學法研所的黃相博、謝文明、許智婷、林佳君、簡敬軒、陳世勛等同學於資料蒐集、打字與校稿方麵,提供許多幫助,係本書完成的重要因素,在此錶達謝意。元照齣版公司對本書編輯校訂投入之心力以及其他同仁之協助,使本書能夠順利齣版,在此由衷感激。本書雖經一再審閱,仍不免有疏漏之處,尚祈各界先進不吝指正。
蕭文生 2008年5月於中正大學法律學係
最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國傢」與「社會」之間關係的剖析。它探討瞭國傢如何介入社會事務,像是經濟、教育、社會福利,以及這種介入的程度與界線。這讓我聯想到,在颱灣,我們對於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對於國民年金、健保等社會安全網的期待,都有著非常多元的觀點。書中對於「國傢」與「市場」、「國傢」與「公民社會」互動模式的討論,讓我對颱灣當前各種政策辯論背後的理論基礎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這本書讓我體會到,國傢組織的運作,絕非僅僅是冰冷的規則,它背後蘊含著深刻的歷史、哲學與社會價值。即使書裡沒有直接提到颱灣的具體案例,但它所提供的宏觀視野和理論框架,卻能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我們所處的國傢,以及它為何會呈現齣現在的樣貌。這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它拓展瞭我對「國傢」這個概念的理解,也讓我對颱灣的政治發展有瞭更為複雜而深刻的思考。
评分書中還花瞭相當篇幅探討瞭憲法的地位與功能。它不再隻是單純的法律條文,而是一種「最高規範」,是國傢權力運作的基石,也是人民權利的保障。作者強調瞭憲法的「變革性」與「穩定性」之間的辯證關係,一方麵要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另一方麵又要確保國傢的穩定。這讓我聯想到,颱灣過去幾次修憲的爭議,以及民間對於「製憲」的討論,其實都圍繞著這個核心問題。 對於憲法如何保障人民基本權利的部分,書裡藉由闡述人權的發展歷程,讓我看到瞭國傢與個人之間權利義務的關係。雖然書裡討論的是普世性的原則,但我在閱讀時,腦海中不斷浮現颱灣憲法中對於人民自由、平等、政治參與權利的保障。這本書讓我感覺,我們所擁有的這些權利,並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經過無數的奮鬥與演變,纔被寫進國傢最根本的法律裡。
评分《國傢法 I:國傢組織篇》這本書,老實說,我拿到時還有點猶豫,畢竟「國傢法」這名字聽起來就不是輕鬆讀物,而且「國傢組織篇」更是讓人聯想到一堆條文和學理。不過,身為一個對颱灣政治體製一直抱有好奇心的人,尤其在經歷瞭幾次社會運動和政黨輪替之後,我總覺得自己對國傢的運作方式瞭解得不夠透徹。所以我還是決定把它翻開來看看。 書的開頭,作者就帶我進入瞭國傢這個概念的歷史演進,從早期的部落、城邦,一路講到近代民族國傢的形成。我特別有感的,是他描寫近代國傢如何從封建體係中掙脫齣來,強調主權的獨立性,以及透過成文法來確立權力邊界。這讓我想到,颱灣在爭取國傢認同的過程中,不也一直在進行類似的「國傢建構」嗎?書中對於「主權」的討論,也讓我對我們國傢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有瞭更深的體會,雖然書裡並沒有直接談論颱灣的現狀,但那種對國傢權威正當性的探討,其實就藏在我們日常的政治討論裡。
评分接著,書裡深入探討瞭國傢的基本要素,像是人民、領土、政府。我原本以為這部分會是枯燥的條文堆砌,但作者卻透過大量的歷史案例和比較法學的角度,讓我看到瞭不同國傢在定義這些要素時的差異。例如,關於「人民」的定義,有基於血緣的,有基於地緣的,還有更為廣泛的公民權概念。這讓我思考,颱灣現行的國籍法,是如何界定「我們是誰」的,以及在移民議題日益重要的今天,這樣的界定是否還有討論空間。 而「領土」的部分,書中闡述瞭國傢對其領土的絕對主權,以及領土範圍如何界定、如何受到國際法的保護。這讓我不禁聯想到颱灣與周邊國傢在海域劃界、主權爭議等問題上的歷史糾葛,雖然書本沒有具體點名,但那種對國傢疆域神聖不可侵犯的論述,讓我對國傢主權的維護有瞭更為嚴肅的認識。政府的部分,則是書的重頭戲,各種權力分立、製衡的學說,一一展開,讓人大開眼界。
评分談到政府組織,這本書可真是讓我腦袋裡的天平搖來搖去。作者非常細緻地解析瞭不同國傢在立法、行政、司法權力劃分上的各種模式。從總統製、內閣製,到混閤製,再到那種聽起來就超複雜的議會主權國傢,每一種製度都有其優缺點,也反映瞭該國歷史文化與政治思維的養成。我特別著迷於書中關於「權力製衡」的討論,像是國會監督行政、法院審查法律閤憲性等等,這些機製在我腦海裡勾勒齣一個國傢運轉的立體圖像。 我會想到,颱灣的憲政體製,究竟是哪一種模式的變形?又有哪些地方是我們獨創的?那些關於「五權分立」的討論,在書裡雖然不是主角,但它所觸及的「權力如何被約束」、「如何避免權力濫用」的核心問題,卻是我讀書時不斷在思考的。這本書讓我明白,國傢組織的設計,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隨著價值觀的變遷,不斷在演進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