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瞭勸說獨居在半開放式車庫裏的老人搬進安養院,顔惠美鍥而不捨地連著拜訪對方十一次;因為擔心不再迴診的病患安危,她到野草叢中的廢墟裏尋找自我放逐的浪子。
無論是脾氣暴躁的黑道大哥、一心求死的老榮民,還是孝順乖巧的癌末青年,二十五年來,慈濟醫療誌工顔惠美用耐心與真誠相待每個病人與傢屬。
無論醫療最終是否治癒疾病,顔惠美都讓他們在溫暖的關懷中,安心篤定地麵對未來的每一天。
推薦序
用生命做誌工的人間菩薩
許木柱
自序
傾聽體悟 關懷祝福
顔惠美
第一章 生命大意義
歡喜承願
細數慈濟緣
智勇無懼
花語度眾
第二章 信任
一韆元的重量
好漢隻怕病來磨
車庫裏的黑狗兄
第三章 法雲地
藉我兩百元
安樂勿死
青春墜起
醫療團隊 誌工作伴
第四章 心蓮朵朵開
傾聽心音
四大天王
伏虎記
牽手一世緣
韆日弦
雨夜花
推薦序 用生命做誌工的人間菩薩許木柱 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從醫療人類學的角度,我認為必須從醫療資源、病患身心安適、誌工的正嚮特質等三個麵嚮入手,對本書纔會有全麵的認識。
在醫療資源方麵,本書讓我們瞭解慈濟醫院的啓用不僅改善瞭東部醫療資源長期不足的問題,而且樹立瞭「仁心人醫」的典範,以及不收保證金的製度。但是大傢都知道,如果不是證嚴法師堅毅不搖的大悲心,以及慈濟誌工無捨的付齣,這個極其艱钜的任務絕對無法達成。
在病患身心安適方麵,人類學傢認為病患也具有主觀意識,因此醫療問題不會隻是疾病的機械化處理而已,而是涉及身心安適的復雜現象。
法號「靜曦」的社服室終生誌工顔惠美師姐,秉持著「走入人群,把握因緣」的精神,無時無刻都帶著「慈濟四神湯」,不僅照顧病人的健康,也照顧他們的心,「渡」瞭許多原本不易化解心結的病患。
其中特彆讓人感動的例子,如翻山越嶺從南投來到花蓮順利換肝的文毅,對李明哲醫師「在門口歡迎我,並幫我推病床」有無以名狀的感動,以「山的另一邊您的另一個兒子」自居,寫信感恩他無緣麵見的捐肝者的母親,並發願未來走「一條感恩迴報的路」。
就像 上人所期許的,顔師姐就像剛升起來的太陽那樣溫和,隻會給予溫暖而不會刺眼,而且在慈濟的菩薩道上:「是一棵樹,而不是一支草。」
在誌工的特質方麵,我自己的親身經曆是:幾年前我們係上一位男學生因故往生,顔師姐陪伴著傷心欲絕的傢屬,傢長很快就同意捐齣病理解剖,而且在當天處理完所有事情後,不僅將整筆喪葬費捐齣,爸爸甚至在二年後,培訓成為慈誠。
對於拉長情擴大愛的誌工而言,生命因相遇而亮麗,顔師姐以真誠的心陪伴、膚慰病患與傢屬,讓他們茫然無助的心能安定下來。如果世間緣已盡,她也希望能讓病患安詳地離開,做到生死兩相安。
這種無私的真情,讓人想起金庸小說中改寫自金代詩人元好問《摸魚兒》的名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讓我們嚮這一位用生命做誌工,膚慰無數病患與傢屬心靈的人間菩薩緻敬。
自序
傾聽體悟 關懷祝福
十七年前,花蓮慈濟醫院剛啓用時,每當看到來掛號的病人在大廳等候,住院的病人等著醫師巡房,我們就會忍不住抬頭看看天空,如果是天氣晴,就滿心歡喜;天氣陰,就擔心會不會影響飛機?因為當時大部分的醫師都從北部聘請而來,天氣的好壞關係到飛機能不能起飛?醫師會不會來?心情時時刻刻隨著天氣起落,但又不能把擔憂掛在臉上,如果醫師真的不能來,還要想辦法安撫病人……
隨著花蓮慈濟醫院升級為醫學中心,愈來愈多醫師選擇到這裏服務,看天空的心情不再瞭,變成「看病人」,因為當年是醫師翻山越嶺而來,現在是病人翻山越嶺來花蓮找醫師,我們要看顧的病人更多瞭,這也錶示慈濟醫院各方麵的品質都受到肯定。
「人生無常」這句話,是我在醫院這麼多年來,最深刻的體悟,因為這裏,時時上演著生老病死。
生──能生個健康的寶寶,是大傢都很期待的,但有的孩子一齣生就不健全,有的孩子從小病痛不斷,雖然「生」不一定就能帶來喜悅,但是我認為,隻要能培養孩子有顆善良的心,懂得「口說好話,心想好意,手做好事,腳走好路」,就會有幸福的人生。
老──生瞭病的老人傢,特彆需要多去關懷,尤其是老榮民,時代的變遷,讓他們離鄉背景,被迫與親人分離,等年老時病瞭,身影就顯得格外孤單。麵對這樣的老人傢,誌工能發揮的力量,就是以真誠的心陪伴、膚慰,讓他們茫然無助的心能安定下來。
看到老榮民,就會想到社會安和樂利、國傢安定的重要性,不要問社會或彆人可以給我們什麼,應該要問自己能付齣什麼,若能捨下小愛,付齣大愛,人人彼此互相關懷,相信,我們的社會就會更祥和。
病──佛法說人生有八苦,其中以病苦為最,但人是吃五榖雜糧長大的,身體難免會老化、生病,最重要的是要及時看醫師,不要拖延。另外,社會需要祥和,身體也需要祥和之氣,有的人生瞭病,脾氣會特彆不好,怪醫護人員、傢屬,對什麼都不滿意,這樣的人復原的速度會比較慢,因為身體的氣無法調和;若能和醫師閤作,好好配閤,懂得感恩週遭的人,復原的速度就會比較快。
死──怕死是人的共通點,每個人都想活得久一些,但是假如世間緣已盡,坦然接受纔是智慧之道,要在還活著時為身後事做準備,離開人間纔不會有遺憾;如果最後的身體還能幫助彆人,例如器官捐贈、大體捐贈、病理解剖,捐齣來利益彆人,就會走得很意義、很有價值。
醫院是個學習的道場,說是我們去付齣,實際上應該反過來感恩所有的人,不論是醫學常識、溝通技巧、待人處世,每一步無不都是在學習,從做中所體會到的經驗,非常寶貴,即使時間一點一滴消失,也不會覺得自己白活,空過日子。
每一位病人都是一場啓示與省思,「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有時我們不免因為生離死彆而悲傷難過,但在醫院裏,在做誌工的同時,我們如何開導彆人,自己也要做到;慈濟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要拿來自己喝,不能總是請彆人喝,自己卻忘瞭喝。
上人就是如此,每次教導大傢怎麼做的同時,他都會先做到。
二十年的誌工生涯裏,遇到的挫摺也不少,但並不是睏難,而是無奈,尤其在醫院裏遇到履勸不改的病人,例如酗酒者,就算苦口婆心相勸也沒有用時,就會感到很無奈。
不論病人來自何方?是何身分?本著慈濟尊重生命的理念與精神,我們醫療誌工都會以平等的心來照顧,用傾聽及鼓勵,陪他們走一段路。若世間緣已盡,也希望能讓病患安詳地離開,做到生死兩相安。
很期待所有的病人、傢屬來到慈濟醫院後,都能感受到全球慈濟人的這分用心;更祝福所有的病患都能有好緣、好福報,早日康復,最好還能以重生的生命來做誌工,加入我們,為祥和社會一起努力付齣。感恩!
顔惠美
讀完《生命因相遇而亮麗:顔惠美的醫療誌工路》,我內心湧動著復雜的情感,既有深深的感動,也有對生命力量的敬畏。書中描繪的不僅僅是一位誌工的付齣,更是一段段觸動人心的生命故事的交織。每一次的相遇,都如同點亮黑夜的星火,照亮瞭受助者和助人者彼此的心靈。顔惠美老師以其細膩的筆觸,將那些在病痛中掙紮的靈魂,那些在絕望中閃爍的希望,以及那些在無私奉獻中綻放的人性光輝,一一呈現在讀者眼前。她筆下的故事,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的煽情,卻有著最真實的力量,直擊人心最柔軟的部分。讀到那些身處睏境卻依然保持樂觀的病人,讀到那些在艱難時刻伸齣援手的醫護人員,讀到顔惠美老師自己麵對挑戰時堅韌不拔的精神,我仿佛也置身於那個充滿挑戰與溫情的世界。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生命的意義,思考瞭在生命的旅途中,什麼纔是真正重要的。它提醒我,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愛與奉獻的光芒也從未熄滅,而每一次真誠的相遇,都可能成為改變彼此生命的契機。它讓我相信,即使個體力量微薄,匯聚起來的善意卻能産生驚人的能量,溫暖和照亮無數生命。
评分初讀《生命因相遇而亮麗:顔惠美的醫療誌工路》,我帶著一種探索的心情,想瞭解一位醫療誌工的日常。然而,這本書帶給我的遠不止於此。它像是一扇窗,讓我窺見瞭醫療體係背後那些鮮為人知卻至關重要的人性光輝。顔惠美老師以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描繪瞭她與形形色色病人之間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飽含著人性的溫暖與復雜。她沒有迴避病痛帶來的殘酷,也沒有誇大誌願服務的輝煌,而是用一種平和而堅定的敘事,展現瞭在生命的脆弱麵前,人與人之間最本真的連接。我尤其喜歡她對於細節的捕捉,那些病人臉上的錶情,那些傢屬無助的眼神,那些細微的動作,都被她栩栩如生地記錄下來,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即使在最艱難的環境下,人性的善良和堅韌依然是生命中最強大的支撐。顔惠美老師的誌工之路,不僅是付齣的過程,更是一種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她從中汲取瞭力量,也給予瞭希望。讀完之後,我感到一種莫名的鼓舞,也更加深刻地理解瞭“相遇”二字所蘊含的深意。
评分讀完《生命因相遇而亮麗:顔惠美的醫療誌工路》,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那些畫麵:病床前溫暖的笑容,一句句鼓勵的話語,一次次不經意的握手。顔惠美老師的文字,如同清泉般流淌,洗滌著我疲憊的心靈。這本書所展現的,是一種超越物質層麵的關懷,一種發自內心的愛。她沒有刻意去描繪宏偉的醫療成就,而是聚焦於每一個具體的生命個體,以及那些在生命邊緣發生的細膩情感。我被書中所描述的那些普通人的堅韌所打動,也被顔惠美老師的無私奉獻所感染。每一次的相遇,對於病人而言,或許是一絲來自外界的光亮;對於顔惠美老師而言,或許是一次對生命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生命的亮麗,並非隻來自於光鮮亮麗的成就,更來自於那些在睏境中相互扶持、相互溫暖的瞬間。它是一本關於愛、關於奉獻、關於生命價值的書,讀來令人心潮澎湃,也讓人對生活充滿瞭新的期待和感悟。
评分《生命因相遇而亮麗:顔惠美的醫療誌工路》這本書,如同鼕日裏的一抹暖陽,驅散瞭我心中些許的陰霾。顔惠美老師用她真誠的筆觸,記錄下瞭她在醫療誌工崗位上的點點滴滴。我之所以如此鍾愛這本書,是因為它沒有流於俗套的歌頌,而是以一種樸實無華的語言,講述瞭最真實、最動人的生命故事。每一次的醫療探訪,都可能是一次深刻的生命教育。她筆下的病人,有帶著遺憾離開的,也有頑強戰勝病魔重拾希望的,她們的故事,共同構成瞭生命的樂章。而顔惠美老師,則如同樂章中最動人的鏇律,用她的愛與耐心,為每一個音符注入生命力。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瞭一個普通人如何在平凡的崗位上,散發齣不平凡的光芒。她不僅僅是在提供幫助,更是在傳遞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一種麵對睏境時的勇氣和智慧。閱讀這本書,我仿佛也參與瞭那些相遇,感受瞭那些溫暖,體會瞭生命因彼此而亮麗的真諦。它讓我明白,即使我們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卻可以豐富生命的寬度和深度。
评分我一直認為,能夠真正觸動人心的文字,往往源於最純粹的體驗和最真摯的情感。《生命因相遇而亮麗:顔惠美的醫療誌工路》恰恰就是這樣一本作品。它沒有宏大的敘事,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但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飽含著作者對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對人性的洞察。通過顔惠美老師的親身經曆,我看到瞭醫療誌工這份工作的艱辛與不易,也看到瞭其中蘊含的無私與大愛。她筆下的那些病人,不僅僅是病痛的承受者,更是生命頑強意誌的體現;她筆下的醫護人員,不僅僅是治病救人的專業人士,更是散播溫暖和希望的天使。這本書最打動我的是,它並沒有將誌工描繪成高高在上的救世主,而是展現瞭一個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的奉獻中,實現自我價值,並與他人建立起深厚的情感連接。那些細微的關懷,那些不經意的鼓勵,那些在生死邊緣的對話,都構成瞭生命中最動人的篇章。閱讀這本書,我仿佛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讓我對“付齣”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因為這些相遇,真的會讓生命因此而變得不一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