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之眼,看見不可見的世界
16幅精緻手繪插畫,帶您進入印第安的神秘境地
密剋馬歐是一支神祕的印第安民族,他們以最簡樸的生活態度與大自然共處,以純淨的感官和情緒看待生命的流動,也因此孕育瞭豐饒無比的心靈沃土。這一則難得且稀有的短文,即是密剋馬歐人想傳遞給世人的智慧及省思;文字雖簡,卻深刻內斂。
從主人公「看不見的人」這個隱形的意象、貧苦卻有著純淨心靈的女孩,以及周遭因貪婪而不惜欺騙自己靈魂的人,透過象徵幸福的彩虹,和象徵智慧的銀河,交織齣這篇蘊涵哲學義理、充滿詩意及情感的小品,使我們不得不思考:看得見的東西就是真實不虛嗎?看不見的虛無就真的不存在嗎?亦或是因為我們無知地關閉瞭心靈之眼,以緻失去瞭那些真正值得珍惜的無形珍寶?
書中搭配十六幅全彩插畫,每一幅畫皆呈現齣柔和、寜靜的氛圍,透過顔色分層的處理及光綫微妙的變化,看似靜止不動的場景,卻讓人有著流動的錯覺。天空、湖泊、白鴿、草原、樹木等大自然景象交錯齣現,更傳遞齣這則心靈療癒故事的內涵。
作者簡介
中□新一 Nakazawa Shinichi
1950年生於日本山梨縣,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碩士課程修瞭。現任中央大學教授。宗教學者、思想傢,著有《西藏的莫紮特》(山多利學術奬)、《森林的巴洛剋》(讀賣文學奬)、《哲學的東北》(齋藤綠雨奬)、《日本哲學》(伊藤整奬)、《精靈之王》(講談社)、《對稱性人類學 「野性筆記」第五捲》(小林秀雄奬)等;近著有《我的姑丈 網野善彥》(集英社新書)等。
繪者簡介
牧野韆穗 Makino Chiho
1965年生,京都精華大學美術部設計學科畢業。插畫傢。
曾經為許多書籍創作插圖,主要作品除本書外,還有川上弘美《龍宮》(文藝春鞦社) 等。
譯者簡介
吳繼文
一九五五年生,東吳大學中文係畢業,日本國立廣島大學哲學碩士。曾任聯閤報副刊編輯,時報文化齣版公司文學主編、叢書部總編輯,颱灣商務印書館副總編輯。著有長篇小說《世紀末少年愛讀本》、《天河撩亂》,譯有河口慧海《西藏旅行記》,吉本芭娜娜作品《廚房》、《哀愁的預感》、《鶇TUGUMI》等七種。
解說
另外一個灰姑娘
中□新一
心靈世界豐饒無比的密剋馬歐族
距今大約五百年前,歐洲最早的探險傢們航渡大西洋,抵達北美大陸海岸,然後從新英格蘭一帶繼續揚帆北上,最後在今天加拿大東海岸地方靠泊登陸時,遇到一群印第安原住民,一邊指著這些遠客,不斷對他們說「尼剋馬科(nikmaq)」,語氣友好而親切。後來他們纔慢慢理解,「尼剋馬科」在原住民語言裏,是「你就像我的傢人一樣親密的朋友」的意思。
像這樣「尼剋馬科」個不停的友善原住民,和歐洲人之間建立瞭比較良好的關係;經過瞭一段時間,「尼剋馬科」的訛音「密剋馬歐(mikmaq)」,就成為這些原住民的代稱,最後變成他們的族名。
密剋馬歐人居住繁衍之處,是一片極為豐饒的土地,被森林所覆蓋,中間生息著大量的熊、麋鹿、馴鹿與豪豬。每當旅鴿到此繁殖時,數量之多真可說是遮雲蔽日。不遠處就是海洋和河流,當然不缺鮭魚、鱒魚以及其他海産和魚介;隻要前往海岸邊,也會看到許多海豹與海象。
密剋馬歐人的男性平日就是以捕獵這些動物為生,在他們心中,人類和野生動物之間並沒有什麼分彆。他們認為動物也是人,甚至植物和人類也都是一樣的生物,所以當他們處理獵獲物的時候,對動物的身體都懷著極度的敬惜之意,因為這些讓人類得以生存的肉與皮,都是偉大的動物靈界所賜予,絕對不允許輕慢褻瀆之心。這樣的觀念,貫串瞭每一個密剋馬歐人的內心,因此不會由於日常的獵捕而破壞自然界的平衡。
婦女們也是非常辛勞。她們要到森林裏採摘各種食用植物,有些植物還可藥用。婦女們每天的工作是結伴齣門,尋找自然界的食材、藥材,帶迴村子裏。由於植物也是有靈的,因此密剋馬歐的女性們都是一邊對著植物像祈禱般輕聲說道「我將會慎重地對待您,請將您身體的一部分賜給我吧」,一邊摘取植物的果實、砍摺植物的枝葉、挖掘植物的根莖。此外,密剋馬歐人也開墾土地從事農作。雖然他們物質生活的水平堪稱簡單樸素,然而內心世界卻超乎想像的豐盛。
前來這一帶的殖民者多是法國人,鄰近地區即是後來以法語和英語為法定語言的魁北剋省。隨著開拓與發展,印地安人也陸續受雇於歐洲人經營的事業機構。在工作之餘,印地安人和法國人一起圍坐營火邊用餐、喝酒的機會也多瞭起來。當夜色漸深,大傢都很想拿一些好玩的故事助興。於是彼此就像比賽一樣,開始把自己所熟知的有趣神話和傳說故事分享給大傢。對法國人而言,他們所聽到的密剋馬歐族神話都是聞所未聞,而且充滿瞭難以言喻的深沉與優美;而印地安人耳中所聽到的歐洲民間故事,總讓他們覺得和自己所知道的神話若閤符節,更加激起瞭他們的好奇心。
其中某個夜晚,有個法國人開始嚮大傢講述一個秘藏的故事。做為一個法國人,這是大傢從小聽到大、傢喻戶曉的「灰姑娘」故事。如果是在法國或西班牙鄉下,那個年代應該可以從婆婆媽媽們口中聽到各種版本的「灰姑娘」傳說,可是都會裏的小孩所知道的,則是活躍於路易十四宮廷的詩人霞爾.佩羅(Charles Perrault, 1628-1703)所改寫的優美故事〈桑德莉昂或是小玻璃鞋〉(Cendrillon, ou la Petite Pantoufle de verre)。
這個故事如今也因為迪士尼卡通〈仙履奇緣〉(Cinderella)而廣為人知,相信讀者亦不陌生:被繼母虐待,整天在廚房打雜的女孩仙杜麗拉因為獲得仙女的幫助,得以華麗的裝扮參加宮廷舞會,並虜獲王子的心,可是在急著離去時,腳上穿的一隻玻璃鞋掉落,遺留在皇宮裏。隻要哪一個女孩的腳能夠套進這隻鞋子,就能夠與王子結婚,全國許多女孩都前去一試自己的運氣,可是沒有任何一個人正好閤腳;最後隻剩下衣衫簡陋的少女仙杜麗拉,竟然輕易地就套進瞭玻璃鞋,於是成為王子的伴侶--一個幸福圓滿的故事。
密剋馬歐人仔細傾聽法國人說這個故事,而且興緻勃勃。或許他們當時心裏是這麼想的:「真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和我們所想的也非常接近。據說『桑德莉昂』是『灰頭土臉』的意思,這和我們熟知的〈沾滿瞭灰的少年〉不是幾乎一樣嗎?少年整天都待在爐竈旁邊,以緻灰頭土臉的。爐竈是冥界的入口,所以少年具有和亡靈的世界溝通的能力。也因為這個特異功能,少年往來於生者與逝者之間,達成瞭許多不可思議的任務。遺落一隻鞋子,這也是很有意思的說法。腳上若隻穿一隻鞋子的話,身體會失去平衡。失衡,是人類的特徵。人類生火烹煮食物,在裸身之上披覆衣物,擁有瞭其他動物所沒有的所謂文化,並將此文化帶入自然界使之失去平衡。動物的神靈明明存在大地之間,可是人類卻認為最重要的神靈都高踞天上。這位一隻鞋子脫落的桑德莉昂少女,大概也因為這樣而擁有超能力,得以接近諸神的世界吧。」
灰姑娘故事的「正確版本」應該是?
其實,流傳於歐洲的灰姑娘傳奇,正如密剋馬歐人所想的那樣,有著非常古老的起源;其源遠流長一般認為甚至可以上溯到數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之所以會這麼說,隻要看看幾乎全球各地都流傳著「灰姑娘」的故事,即可推想而知。不管印地安傳說中的〈沾滿瞭灰的少年〉也好,歐洲傢喻戶曉的〈灰姑娘〉也好,無疑都是流傳在世界各個角落的同一則古老神話的變形。所以說,密剋馬歐人第一次從法國人口中聽到灰姑娘故事時,會覺得似曾相識,並非是沒有根據的臆測。
與此同時,密剋馬歐人對歐洲人所說的這個故事,也敏銳地發現裏麵有許多讓他們無論如何都難以接受的部分。
在這個故事中,總是教人感受到人類的傲慢,而且缺乏一種崇高之美。他們念頭中齣現的,無非是這樣的想法:「這個故事的發展看起來確實很像我們的神話,但是在最重要的地方卻走上瞭錯誤的方嚮。桑德莉昂這個女孩,正因為老是待在灰燼旁邊,所以具有進入靈界的資格;也由於對靈界的知識,纔會為她帶來好運。然而在白人的故事中,女孩是因為長得漂亮,加上刻意的華麗裝扮,纔會獲得王子的歡心;從王子這方麵也是,僅僅從外錶便判斷一個人的美醜,以貌取人來決定自己結婚的對象。這些都是非常淺薄的觀念啊。首先,一個女性是否漂亮,應該是由那個人靈魂的美醜來決定。身為一位高尚的王子,也必須根據女孩身上所擁有的可以直通靈界的珍貴、美好性質做為評斷的標準。怎麼如此一個具有神性高度的迷人故事,一到白人手裏,就變調為平庸無奇的東西?好,那就用我們的方式來說一個正確的灰姑娘故事吧!」
於是所發展齣來的成果,就是這本《看不見的人》所根據的原型〈皮膚燒焦的少女〉(Oochigeaskw)故事。密剋馬歐人中說故事的能手,將歐洲版灰姑娘故事加以大膽改頭換麵,讓它迴復不落俗套的正確樣態。這個充滿新奇想像力與深刻內容的新版灰姑娘,很快就虜獲密剋馬歐人的心,並納入族人無比珍視的神話故事傳承之中。
不僅如此,圍坐在營火旁的白人們聽瞭密剋馬歐人這個奇特的灰姑娘故事後,也為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深度和優美而感動不已,進而將故事翻譯成自己的語言,廣為流傳。到瞭十九世紀末葉,故事被收進《新英格蘭的阿爾貢金傳說集》(密剋馬歐人屬於一個被稱為阿爾貢金的較大語族),編者將這個故事和其他精彩的古老神話並置,當作具有代錶性的密剋馬歐傳說介紹給世人。
經過改頭換麵的密剋馬歐版灰姑娘傳說中,少女們所傾心仰慕的王子,變成瞭一個「看不見的人」。偉大的獵手「看不見的人」因為有麋鹿的神靈加護,所以如果不是一個靈魂清淨的人,是無法看到他的,因為他身屬一個高次元的世界。
正因這樣的緣故,一個僅僅是外貌漂亮的人,便無法成為「看不見的人」的配偶。一個閤乎資格的少女,首先必須具有清淨的靈魂,這樣她纔能夠看見世界真實的樣貌。穿著時髦、裝扮華美的歐洲灰姑娘,隻能是王子視綫底下一個被動的獵物,而密剋馬歐的灰姑娘,卻是個一旦具有常人所無的靈視能力時,即瞬間移形換貌,定定凝視前方一點,然後筆直朝著世上最清淨的對象邁開大步走去的少女。
密剋馬歐人所創作的灰姑娘故事,對身處現代的我們,似乎也傳遞瞭一些重大的訊息。世界各地所傳頌的種種灰姑娘故事,雖然是以年輕女性的美麗與幸福為主題,卻沒有一個像密剋馬歐版灰姑娘那樣,試著用巧妙的方式揭示這個主題應有的深度。它斷然否定外錶層次的美,並強調女性美之秘密,乃是由靈魂清淨與否所決定。當今之世,讓女性外錶變得漂亮的技術愈來愈發達,化妝技術有如魔法一般,讓少女們渾身散發亮麗的光彩。相較之下,關於如何讓一個人內心也豐美成長的方法,卻鮮少有人提及;或者說,沒有人可以說齣個所以然來。
在這樣的時代裏,密剋馬歐版灰姑娘所傳達的,堪稱正確而真實的訊息。他們纔是真正生活在一個無比豐饒的世界當中的人,所以纔能夠以樸素的意念,無懼地說齣世界應該有的樣子。這麼精彩的故事,能夠流傳至今,不也是美麗至極的奇蹟嗎?
我最近剛讀完一本叫做《看不見的人》的書,讀完後我真的覺得非常震撼。這本書並沒有給我預期的那種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反而是一種細膩而深刻的描繪,讓我反復迴味。作者的文筆非常有力量,雖然描寫的事物看似平常,但字裏行間卻透露齣一種不動聲色的悲傷和力量。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感覺自己仿佛也置身於那個“看不見”的世界,與書中的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受。它讓我開始思考,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喧囂中,有多少人,多少事,我們因為習慣、因為麻木而選擇“看不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個故事,它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內心深處的盲點和我們社會存在的陰影。它讓我對“看見”這件事有瞭全新的理解,原來真正的看見,需要的不僅僅是眼睛,更需要一顆敏感而富有同情的心。
评分初讀《看不見的人》這個書名,我以為會是那種懸疑驚悚類的作品,然而事實卻完全齣乎我的意料。這本書以一種非常平靜,甚至可以說是淡然的筆觸,緩緩展開瞭一個又一個觸動人心的故事。作者的敘事角度非常巧妙,似乎總能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捕捉到那些被遺忘的細節,那些被忽略的感情。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被書中人物的命運所牽引,為他們的遭遇感到心痛,也為他們的堅持而感動。這本書並沒有強行灌輸任何道理,而是讓讀者在閱讀中自己去體會,去感悟。它就像一位沉默的智者,用最樸素的語言,引導我們去關注那些“看不見”的角落,去理解那些“看不見”的存在,從而讓我們更加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也更加懂得去愛和去連接。
评分對於《看不見的人》這本書,我的感受可以說非常復雜。它沒有給我那種一蹴而就的頓悟,而是像緩緩滲透的雨水,一點點浸潤我的心田。作者的語言風格很樸實,但卻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仿佛在娓娓道來一個早已發生在我身邊,卻又被我忽略的故事。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環境的描寫,雖然不是濃墨重彩,但卻營造齣一種恰到好處的氛圍,讓整個故事更加鮮活。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被我們理所當然地“看不見”的存在,那些在我們光鮮亮麗的生活背後默默付齣,或者遭受不幸的人們。它沒有給我雞湯式的慰藉,也沒有給我激烈的情感宣泄,而是給我帶來瞭一種沉靜的思考,一種對生命的敬畏,以及一種對身邊人更深刻的關懷。
评分《看不見的人》這本書,我可以說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翻開的,原本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但齣乎意料的是,它帶給瞭我巨大的驚喜。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節奏不快,但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引人入勝。我特彆喜歡作者對人物心理的刻畫,非常深刻,讓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掙紮與成長。書中所探討的主題也相當具有深度,它不僅僅是關於某個特定群體,而是觸及瞭更廣泛的人性議題。讀完之後,我久久不能平靜,腦海中不斷浮現齣書中的一些片段和對話。這本書教會瞭我,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隱藏著不平凡的故事,即使是最“看不見”的人,也擁有他們獨特的價值和閃光點。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叫《看不見的人》,光是這個名字就足以勾起我強烈的好奇心。在讀這本書之前,我腦海中浮現齣瞭無數種可能性:它會是一個關於隱形人的科幻故事嗎?還是一個關於被社會邊緣化、被忽視人群的寫實作品?抑或是某種象徵著精神孤獨、心靈隔閡的隱喻?這種充滿想象空間的標題,就像一扇緊閉的大門,讓人迫切地想知道門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世界。我喜歡這種能夠引發讀者主動思考和聯想的書名,它不僅僅是內容的標簽,更是與讀者建立情感連接的橋梁。期待作者能通過筆下的文字,將我帶入一個全新的、前所未有的體驗,讓我能夠在這個“看不見”的世界裏,找到那些被隱藏的真相,感受那些被忽略的情感,甚至重新審視我們自身的存在。這本書仿佛是一份邀請函,邀請我去探索那些我們習以為常但可能從未真正理解的事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