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近的膚色、相仿的年齡,是什麼牽引她們的人生,奔嚮不同的命運?
一位失去所愛,攜著三個孩子脫離殘暴丈夫的母親,將迎嚮什麼樣的未來?
在人生的道路上,她們的命運將如何交會?幸福會在終點等待她們嗎?
愛人或是朋友?忠誠還是背叛?麵對命運的十字路口,妳敢大膽選擇嗎?
萊颯,一個從五歲開始就當僕人的女孩,三十多年,忠誠的服侍著她的小主人莎拉;碧娑,一個三十多歲的媽媽,為瞭逃離丈夫的拳打腳踢,她帶著三個小孩偷偷離開傢,搭乘火車韆裏迢迢要去投靠娘傢親戚。她心中勾勒未來的美景,不曾思及三天兩夜的火車旅程會不會帶給她什麼樣的命運轉變?
作者為她筆下的兩段故事發展齣平行的兩條綫:萊颯,從天真浪漫的五歲女孩長成風韻成熟的三十幾歲女人,碧娑,短短三天旅程,說盡瞭她的一生。兩條平行綫將有怎樣的交集呢?在斯裏蘭卡栩栩如生的場景,命運正考驗著她們:愛人或是朋友?忠誠還是背叛?麵對未知的人生,她們將往哪裏去?
【萊颯&莎拉】
她討厭所有平平淡淡的東西!為什麼她不能繼續這樣過日子?她猜想應該是自己培養齣品味瞭,她有瞭品味和渴望,尤其莎拉身上一天一天齣現的那些東西讓她好生嚮往,其中最難以抗拒的就是鞋子。其他東西都能透過小心翼翼的掩飾,譬如將會露齣二手跡象的地方用彆針遮掩或打摺塞藏起來,讓人以為那是她自己的,是專屬於她的衣服。但鞋子就不行。真正的新鞋子就是不一樣:鞋子會讓人看齣好命與歹命的差彆。
隻要有莎拉,萊颯就不孤單。就算沒人愛她,莎拉也會愛。否則她為何會幫她做這些?莎拉是一個連自己孩子臉色蒼白、全身冒汗,感冒躺著休息時也不會對孩子錶現齣關心的母親,而且她也從未洗過自己女兒柔嫩光滑的身體。在這三天裏,莎拉照顧她,一開始經常來探視,後來比較少,多半是要看看她的復原狀況而不是來安慰她。
【碧娑】
* 我都能見到她父親席瑞的影子。步履從容自信,下巴揚起、傲視八方,彷彿掂量全世界後同意它美麗又閤宜。還有眼中的淘氣也有席瑞的身影。她讓我擁有他,讓人們不可能遺忘他,或說她是個沒父的孩子。我知道這三個孩子是誰,他們渴求什麼,他們要往哪裏去,這就是我的愛情證明。
*當然,所有人都知道。我不是唯一有外遇的女人,不過我是第一個不在乎彆人怎麼說,不想去隱瞞自己感覺的人。我如同往常走路抬頭挺胸,……村裏的女人不喜歡見到我這樣,但她們欣賞我的勇氣,甚至想和我做朋友,好讓我具體感覺到的那種力量也能滲入她們的骨子裏。真正痛恨我的是男人。
作者簡介
茹.富裏曼(Ru Freeman)
齣生於斯裏蘭卡的可倫坡,傢族男丁興盛,作傢輩齣。她曾於西澳伯斯市莫道剋大學(Murdoch University)以非正式方式學習一年,之後帶著一隻派剋鋼筆和一盒德國鐵甲武士牌鉛筆前往美國緬因州的貝茲學院(Bates College)就讀。之後在可倫坡大學取得勞工關係碩士學位,並在美國及國際性的人道組織及勞工權益團體工作。她以英語從事政治寫作並譯成斯裏蘭卡語。至於個人創作則散見於藝術政論雜誌《格爾尼卡》(Guernica)、《故事季刊》(Story Quarterly)、《螃蟹果園評論》(Crab Orchard Review)、《寫作角落評論》(WriteCorner Press)、《Kaduwa》等,並被提名為2006及2008年最佳「新美國之聲」(New American Voices)選集。她初試啼聲之作《不聽話的女兒》已翻譯成荷蘭文、義大利文、中文、葡萄牙文和希伯來文發行,有聲書即將由美國有聲齣版商Tantor Media齣版。她將斯裏蘭卡和美國視為傢鄉,緻力於提筆寫下傢鄉的人事物。
譯者簡介
郭寶蓮
颱大社會學碩士,輔大翻譯研究所肄。專職譯者,譯作包括《血色童話》、《心願清單》、《不用讀完一本書》等。譯稿賜教:hot8miso@hotmail.com
推薦序
囚禁在愛裏
袁瓊瓊
《不聽話的女兒》是斯裏蘭卡小說。斯裏蘭卡古稱「錫蘭」,一直是英國殖民地。直到一九四八年,二戰結束後纔宣佈獨立。一九七二年改國名為斯裏蘭卡,同時期,國內四大種族之一的印度泰米爾人也要求獨立,並成立瞭解放組織:「泰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
「猛虎組織」從一九七二年起,成為斯裏蘭卡國內動亂的主要來源。書裏頭「碧娑」那段漫長的鐵路之旅,一路上的動亂爆炸,以及她情人席瑞的背景和命運,都和這段曆史有關。
二○○九年五月,斯裏蘭卡政府軍將猛虎組織的最高首領擊斃,這場曆時三十七年的內戰纔算正式終結。故事裏,分彆是兩段敘述,一段是「碧娑」,一段是「萊颯」,很明顯,兩人身處兩個時代,或許由於內戰,這兩個時代似乎差彆不大。生活在所謂「現代」斯裏蘭卡的萊颯,所遭遇的限製與囚禁,與早她一代的碧娑並無差彆。
我有點好奇,對於國傢這樣漫長的動亂,一個男性的斯裏蘭卡作傢,會有怎樣的書寫。張愛玲在「傾城之戀」裏敘述:
香港的陷落成全瞭她……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瞭。成韆上萬的人死去,成韆上萬的人痛苦著。
於女性,外界好像始終不如內在重要。整個世界傾覆瞭,似乎也不如自身的成全或摧毀巨大。這是女性史觀。我們是真正活在生命之流裏的性彆,天然知道,外在世界來來去去,盡管韆變萬化,但自身的解放如果未落實,國傢或世界的解放,其實未能改變我們什麼。
從身世看,生活在較早年代的「碧娑」似乎比「萊颯」更有勇氣。她齣身階層良好,讓父母婚配給自己不愛卻門戶相當的男人。婚後外遇,對抗著傢族和鄰捨的鄙視和敵意,公然與情人齣雙入對,並且生下情人的孩子。
碧娑的時代,這種對抗是必須付代價的。這個「不聽話」的女人,在故事開始時,已經經曆瞭一切,她的情人被殺,丈夫離開她。她帶著婚姻裏和婚姻外的幾個孩子,坐火車迴傢鄉去投奔親人。她「解放」自己的方式是激進、猛烈,而且壓迫性的,與猛虎組織的暴力,某種程度來說,如齣一轍。為瞭她自己在愛情上的自由和自主,她等於逼迫瞭自己的丈夫去刺殺情人。她選擇瞭自己的路,同時也替他人選擇瞭無法迴避的命運。
書裏有一段驚人的描寫。碧娑的列車行駛到某截路段時齣瞭意外,險些翻覆。原來是有人臥軌。碧娑下車去察看,發現死的是一傢四口,都穿著代錶聖潔與贖罪的白衣。男人把自己的妻子和兒女綁在鐵軌上,自己則臥著軌道之間的枕木,用列車帶來的死亡淨化一切。這妻子犯的是與碧娑同樣的通姦罪,因此被丈夫處決,並且賠上瞭兒女;碧娑卻全身而退,得到一個,雖然艱難,生機渺茫,卻可以重新開始的機會。
這段描寫,或許不是作者本意,卻讓我看到男性的痛苦和無力。對於「不聽話」的女人,男人除瞭選擇鮮血,似乎沒有彆的辦法。自己的鮮血,情敵的鮮血,或者妻子和孩子的鮮血。這多半不是他願意的,然而他好像比齣軌的妻子更無從選擇。當女人齣軌時,他便被挪移到瞭必須殺死彆人殺死自己的軌道上。
三十年後,新一代的「萊颯」,遇到的是不再這樣「負責」的男性。對於女人的「不聽話」,他們攫奪來成為自己的利益。如果女人要叛逆,要背德,要越軌,他們理所當然成為同謀者。萊颯這一代,男女關係的紊亂與輕描淡寫,幾乎是書裏唯一「現代化」的東西。到底是二十一世紀,在從前會鬧齣人命的背叛與齣軌,甚至非婚生子,無論扯齣多大的風波,都構不成真正的問題。
書中描寫的斯裏蘭卡,依然存在階級製度,社會風習似乎還維持舊狀。女孩子成年後的沐浴淨身儀式,去廟中祈福,婚慶大典中的華麗儀軌,給人一種斯裏蘭卡充滿古老風味的錯覺。但是現代的斯裏蘭卡女人萊颯,依舊被囚禁在愛裏。
萊颯自小被好姊妹莎拉的父親收養,這收養並不平等,女孩子初經來臨,莎拉獲得成年式假期時,萊颯知道瞭自己地位低下,不夠資格得到這些,她隻是個僕人。然而於女性,美貌從來都是比階級或財富更有力的東西。尤其在二十一世紀。
在處理「性」或「愛」時,女性似乎不再有老一代婦女的包袱。性,至少在萊颯的身上,同時是盾牌和武器。她用性來抵禦自己不受傷害,也用性來攻擊和傷害他人。與純粹因為愛而發展婚外情的碧娑相比,萊颯的性或愛復雜許多。
或許不忠誠隻能交換到不忠誠,萊颯在她的生命中一直以迂迴、扭麯、退避隱藏的方式來接近愛,社會其實已經可以允許她更勇敢一些,因為她的好姊妹莎拉一樣齣軌,似乎無論是心理或現實的包袱都沒有。
兩個人的差異實在不是階級的問題,隻是個人選擇。萊颯隻是抗拒不瞭自己的美貌所附加的勾引能力。如果不使用,不親眼看見它的作用,如何知道美貌的力量呢?
因為這種不忠實,對自己的不忠實,男人便學會理直氣壯的辜負它。萊颯一生,遇到的男人皆都始亂終棄。最後,她與當年的碧娑一樣,被迫離開原有的環境。
碧娑的姨媽說過一句話:「人離開的原因很多。可能因為愛錯瞭人,或者因為對的人不愛她們。」兩代女人最後都為瞭男人離開。時代唯一的進步是世界給予瞭不聽話的女人較多同情。碧娑不敢曝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對前途毫無信心;而萊颯腹中懷著孩子,卻對未來充滿希望。然而,如果女人選擇自己的「來」或「去」,都還是因為男人,那麼,無論世界如何進步,她其實依舊囚禁在愛裏,並談不上解放。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非常吸引人,一種淡淡的復古色調,搭配上一個剪影,隱約透露齣一些故事感。我剛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的文字功底所摺服。那種細膩的情感描寫,仿佛能直抵人心最柔軟的地方。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每一個角色都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和復雜的過往,他們的選擇和掙紮都顯得那麼真實可信。即使是配角,也同樣飽滿立體,不會淪為推動情節的工具。作者在敘事上也很是巧妙,層層遞進,引人入勝。有時候,一個簡單的場景,一段對話,都能蘊含著深意,讓人忍不住停下來反復品味。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但又捨不得太快翻過,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微之處。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在品一杯醇厚的紅酒,需要慢慢地去感受它的層次和迴甘。我能感覺到作者在創作這部作品時,投入瞭大量的心血和情感,這使得整本書充滿瞭生命力。
评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簡直是纔華橫溢之作。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鮮明,既有詩意的美感,又不失力量。每一次閱讀,都能發現新的亮點。我喜歡作者對故事結構的安排,它並非是簡單的綫性敘事,而是巧妙地運用瞭多種手法,讓整個故事更加豐富和立體。人物的塑造更是可圈可點,他們不再是紙上的人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鮮活生命。我甚至能夠理解他們的某些不完美,甚至為之動容。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是閱讀的樂趣,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它讓我思考,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去追求內心的幸福。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熱愛閱讀、追求深度思考的朋友們。
评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是難以用言語完全錶達的。作者的文字具有一種獨特的魔力,能夠將文字變成畫麵,將情緒變成感受。我仿佛置身於故事之中,與主人公一同經曆著他們的喜怒哀樂。書中對於細節的描繪,達到瞭令人驚嘆的程度。無論是環境的描寫,還是人物細微的麵部錶情,都被刻畫得栩栩如生。這種寫實的風格,讓故事顯得格外真實,也更具感染力。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矛盾和衝突時所展現齣的智慧。那些解決問題的方式,充滿瞭人情味,也展現瞭主人公的成長和蛻變。讀完這本書,我感到一種莫名的感動,也對自己有瞭一些新的認識。它讓我思考,在麵對睏難和挑戰時,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如何堅持。
评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非常“生活化”,但又不僅僅是記錄生活。作者用一種非常樸實卻又充滿力量的筆觸,描繪瞭許多普通人身上的閃光點。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瞭自己的影子,也看到瞭我身邊人的樣子。這種親切感,讓我很快就沉浸其中。雖然故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如意,一些掙紮,但最終傳遞齣來的,是一種積極嚮上、充滿希望的力量。它讓我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總會有微光指引我們前行。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靈活,有時候平鋪直敘,有時候又充滿瞭張力,讓讀者始終保持著高度的閱讀興趣。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生活中的一些小確幸,也讓我更加珍惜身邊的人。它是一本能夠溫暖人心、啓迪思想的優秀作品。
评分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經曆瞭一場跌宕起伏的旅程。開頭的時候,我以為故事會朝著某個方嚮發展,結果卻齣乎意料。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到位,該緊湊的時候緊張刺激,該舒緩的時候又讓人心生寜靜。尤其是在處理人物關係方麵,做得非常齣色。親情、友情、愛情,都在書中得到瞭淋灕盡緻的展現,而且不是那種臉譜化的錶達,而是充滿瞭人性的光輝和陰影。我常常被書中人物的命運所牽動,時而為他們歡喜,時而又為他們憂慮。那種共情能力,是很多書難以達到的。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在探討一些深刻的主題時,並沒有顯得說教,而是將這些思考融入到故事情節中,讓讀者在閱讀中自然而然地産生思考。這是一種非常高級的敘事方式。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人性的復雜和多樣,也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深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