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你所擁有的一切,都隻是暫時替眾生保管而已;如果你執迷於某些人、事、物,就像把一片葉子放在眼前,本來可以盡入眼底的大好風景,全被遮蔽在外,無緣享受。
人生境遇,跌跌撞撞很難免,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然而,那些跌入生命幽榖的人之所以走不齣來,是因為背負在身上有形無形的東西太多太沉重,始終不願意卸下來而讓自己停住瞭腳步。
其實,隻要前腳踏瞭齣去,後腳就會跟上來,放下心中執念,自然會有一番新天地;不能放下,就算天堂離你隻有一步之遙,你也進不去。
現代人離愛越來越遠,離慾望越來越近,一心想要買房子、想要好身材、想要事業有成、有錢有地位……無論是金錢名利,或是他人的期待,每一個想要「緊緊抓住」的念頭,不但對自己是種桎梏,甚至也成為彆人的摺磨。
人生旅程,很多人就是因為放不下,擔負著有形無形的行李,讓自己綁手綁腳,本來可以盡入眼底的大好美麗風景完全視而不見,讓一個又一個的美好「當下」從眼前溜走。難怪知名作傢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會說:「擁有更多,不代錶你不會還想要更多。如果你總是想要更多──更有錢、更漂亮、更有名,你將因小失大。」
其實,放下並不是要我們放棄所擁有的一切,而是放下心中的執著。本書集結10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心理勵誌作傢小品文,透過72則小故事與讀者分享,當你放下心中的執念,當下的快樂就像四季盛産的水果,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將唾手可得。
作者簡介
王筱君
理性生活、感性思考,喜愛聽故事更樂於把動人的故事分享給大傢。
李佳靜
1976年生,現居新店,寫過數百首詩,得過七個文學奬,現著迷於小故事及插畫。
汪采晴
大學念的是物理,研究所轉嚮統計發展,碩士學位拿到前,又決定再多念瞭哲學……試過瞭種種工作後,發現:隻在寫作中,得以平靜。
林仁培
創意行銷及婚禮顧問SOHO;熱愛從旅行看見生命,由思考遇見世界,讓創作內化自己。
梁文馨
畢業於文大廣告係,曾任廣告公司文案,現任職於學學文創,詩作曾獲紐西蘭華文創作奬。
許蕓齊
己未年生的貓,左手廣告文案,右手專心創作。著有《歡迎撿走這顆心》、《愛的發聲練習》。
曾於岑
曾任雜誌社主編、科技公司資深文案,喜歡在故事中感受曆練的智慧,希望透過故事分享感動與快樂。
連采宜
中學教師;寫作和旅行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自由。
盧宜湘
任職貿易公司廣宣企畫;珍惜生命,充實內外在專業涵養,用行動實現更多采人生體驗。
蔡子怡
愛笑、愛聽、愛看、愛說、愛傢的愛書人,抱持著開心過生活,每天都充滿笑容喜悅。
<作者序>找到人生的兩把萬能鑰匙
PART- 1 前腳踏齣去,後腳自然就會跟上來
1.鳶尾花與蓮霧樹
2.讓風箏高飛的方法
3.三個算命仙
4.貧窮的富翁和富有的乞丐
5.稀飯裏的自在
6.盡責的母親
7.已經習慣瞭
8.一碗粥的代價
9.老員外的紹興酒
10.頭彩的滋味
11.五歲的品味
12.還重不重?
13.小沙彌點燈
14.最美麗的鼻子
15.一幅好畫的貶值
16.快樂的花圃
17.假畫的價值
18.嫁不齣去的美女
19.鄰居的太太
20.最有用的教誨
21.最美的風景
22.真假公主
23.紅燈區的覺者
24.缺角的琉璃杯
25.不醫病患的醫生
PART- 2 放不下我執,是一種靈魂的胃潰瘍
26.讓靈魂趕上來
27.成為迎嚮暴風雨的麥子
28算命師與鹽巴水
29一艘船的容量
30畫窗前的鮮花
31大口呼吸,就是幸福
32把兒子當丈夫的婦人
33.一直都在的花香
34.坐船的人
35.不見瞭的老花眼鏡
36.流浪者的油菜花田
37.模特兒的問題
38.投資大師的願望
39.讓婚姻幸福的傳傢寶
40.謝謝你犯瞭錯
41.遺失的行李箱
42.草屋裏的老和尚
43.麵對自己,就是最好的生日禮物
44.上瞭路,纔知道前方的精采
45.得瞭第一名之後呢?
46.丟掉身上的爛蘋果
47.治癒憂鬱癥的咖啡
48.親情應該也有停損點
49.人生要多少纔會「夠瞭」
50.愧疚的老師父
PART- 3 懂得放下,快樂就像四季盛産的水果隨手可得
51.趕走幸福的農夫
52.播種善良的種子
53.如何進入永恆的境界?
54.隻收自己買得起的禮物
55.好命的媳婦
56.希望是最好的藥石
57.真正的富人
58.挫摺迴力球
59.吃苦的質與量
60.跑龍套的女孩
61.沒有運氣好這件事?
62.嚮往海邊的天鵝
63.敢夢就有希望
64.倒下十三次的男孩
65.醜陋的人,往往看不見自己的真麵目
66.換顆心的山羊
67.救命的空瓶子
68.讓女子外遇的絲巾
69.刺蝟的優雅
70.贏過蘇東坡的年輕人
71.世上最快樂的人
72.樂在其中,是最好的奬賞
作者序
找到人生的兩把萬能鑰匙
連續的陰雨天氣之後,陽光終於在週末露瞭臉,在公園看見一對騎腳踏車的小姊弟,覺得很有意思。小弟弟約莫五、六歲,小姊姊約十歲左右。小弟弟身子搖搖晃晃的踩著腳踏車,邊喊:「爸爸,你不能放手喔!」他們的爸爸在後麵彎著腰、扶著小小的腳踏車,幫忙慢慢的推進。小姊姊熟練的騎著稍微大颱一點的腳踏車,經過他們時,還炫耀式的將雙手放開,就在車子快要倒嚮一邊時,她又抓住龍頭,掌握住方嚮,奔馳嚮前。
小姊姊在公園繞瞭好幾圈之後,她騎到氣喘籲籲的爸爸旁邊,「爸爸!你放手啦!你不放手,弟弟永遠都學不會啦!」
小弟弟聽到,怕跌倒又大叫::「爸爸,你不能放手,不然我會跌倒啦!」
小姊姊說:「跌到又不會死!膽小鬼!」她朝弟弟扮個鬼臉,又騎走瞭!
不禁想到,這不就像我們常常會麵臨的問題嗎?捨不得放掉某種依戀,將自己睏在一種前進不能、後退也不能的睏境中,像小弟弟要依賴爸爸扶著他的腳踏車一樣;但是他不丟掉那種依戀,就永遠學不會騎腳踏車,無法像小姊姊一樣奔馳嚮前。
人生很多的睏境,不也像學騎腳踏車,或溜冰、遊泳一樣嗎?在過程最多隻會讓你跌得鼻青臉腫,或多嗆瞭幾口水,像小姊姊說的「跌倒又不會死」。學會放手,就能享受迎風馳騁、優遊海上的快感,纔能自由的。這些技能一旦學會就不會忘記,睏境的曆練也會蘊化成你生存的能量。
最近因為肩膀的舊疾又發作,經朋友介紹到一傢新的復健診所治療,在等待的時候,一個十來歲、濃眉大眼、樣貌端正的小男孩在我身邊蹦來蹦去,猜測他應該是過動兒。護士走過來,叫他安靜坐好,但他一秒都靜不下來,在小小的長條椅上跳上跳下;一個彈跳,他身子一偏,撞到瞭我,我的肩膀痛的叫瞭齣來,引來瞭旁人的注目,也讓兩個大人火速趕到我們身邊,穿著白袍的治療師將小男孩領走去上課瞭,留下一個滿臉歉意的婦女一直對我說抱歉,她是小男孩的媽媽。
我扶著疼痛不已的肩膀,勉強擠齣笑容說:「沒關係。」
小男孩的媽媽在我旁邊坐下來,嚮我述說小男孩來這邊上課之後,已經進步很多瞭,她沒有任何一句抱怨的話語,一直含笑說著,小男孩因為過動闖瞭多少禍、發生過哪些趣事。有些事,我聽來都覺得艱辛萬分,難以想像要如何麵對這樣一個隨時會有狀況的小孩,而且是永無止境。但在這位媽媽身上我看不到一絲的怨懟,她完全正麵的接受這樣的狀況,還像說趣事般逗得我發笑不已。她說很感恩老天賜給她這個小男生,也把他們帶來這裏復建之類的話題。
陽光透過玻璃窗照映在這位媽媽身上,我忽然覺得她好像是天使。而她,不正是「活在當下」最好的例子嗎?
最後,我想與讀者分享的是,或許可以把「放下」當作是一種自我療癒的良方,像那位過動兒的媽媽,她放下瞭「為什麼我的小孩會這樣?」的無解問題,而在這裏麵有兩把萬能鑰匙,「同理心」是一支萬能鑰匙,「滿足感恩」則是另一支萬能鑰匙,隻要擁有這兩把鑰匙,「活在當下」不再是一種態度,而是贏過彆人、超越自己的方法。
我是在一個朋友的推薦下讀到這本書的,本來沒抱太大期待,想著可能又是心靈雞湯一類的讀物。但齣乎意料的是,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它沒有長篇大論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簡短、生動的寓言故事來闡述“放下”的智慧。這些故事有的來自東方哲學,有的似乎是作者原創,但都非常貼近生活,很容易引起共鳴。我特彆喜歡那個關於“籠子裏的鳥”的故事,它讓我深刻地意識到,很多時候,束縛我們的並不是外界的牢籠,而是我們自己內心的恐懼和不安。當我們不再為“如果……會怎樣”而糾結,不再為“我應該……”而強迫自己,纔能真正地掙脫心靈的枷鎖。書中的72個故事,每一篇都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內心的執念和貪婪,也指引瞭通往解脫的道路。我嘗試著將故事中的道理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比如在麵對工作壓力時,學會放下對完美的追求,接受“夠好就好”;在與人交往中,放下對他人評價的在意,更關注自己的感受。雖然過程有反復,但這本書給我的指引是清晰而有力的。它不是那種讀完就忘的書,而是會讓你反復咀嚼,並在不同的情境下獲得新的感悟。如果你也覺得生活讓你喘不過氣,被各種想法和情緒纏繞,不妨翻開這本書,或許你會找到屬於你的那份寜靜。
评分說實話,這本書的名字有點像市麵上那些“速成”心靈雞湯,我一開始是有些猶豫的。但讀瞭幾篇之後,我徹底改變瞭看法。這本書的“寓言”部分,真的是寫得太巧妙瞭。它們不像成人童話那麼晦澀,也不像哲學論文那麼枯燥,而是用一種極其簡潔、形象的方式,就把一個復雜的心理睏境給展現齣來瞭。比如說,有個故事講的是一個人總是在追求一個遙不可及的山頂,卻忽略瞭沿途的美景。我讀的時候,腦海裏立刻浮現齣自己過去那種“不達目標不罷休”的偏執,明明已經很纍瞭,卻還在逼迫自己往前衝,結果身心俱疲,也錯過瞭很多身邊的快樂。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不是直接告訴你“你應該放下”,而是通過故事,讓你自己去“領悟”為什麼需要放下,以及放下之後會帶來什麼。那種頓悟的感覺,遠比被強行灌輸道理要深刻得多。72個小故事,每一個都像是為你量身定做的“心靈按摩”,幫你疏通那些糾結的經絡。我最近在處理一些人際關係上的問題,總是想著如何去“改變”對方,或者去“討好”對方,結果搞得自己很纍。讀瞭這本書之後,我開始反思,是不是我應該先放下對“改變”的執念,放下對“被認可”的渴望,從關注自己的內心需求開始。這種思維的轉變,真的太重要瞭。
评分我是一位非常注重內容深度和思想性的讀者,對於那些浮光掠影、淺嘗輒止的書籍是很難産生好感的。然而,《選擇放下,就能活在當下——3》這本書,以其獨特的寓言形式,卻深深地吸引瞭我。它並非是用大段的文字去堆砌道理,而是通過一個個精煉、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層層剝繭,引導讀者去審視自己內心的執念。這些故事的敘事技巧非常高明,它們往往以一個看似簡單的場景開篇,卻能在結尾處拋齣一個引人深思的哲學命題。比如,書中關於“失去”與“獲得”的辯證關係,通過一個關於“空碗”的故事得以巧妙闡釋。這讓我聯想到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害怕失去而緊抓不放,殊不知,真正的獲得,有時恰恰來自於一種無畏的捨棄。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瞭“當下”的價值。我們總是活在過去的迴憶或未來的想象中,卻忽略瞭生命中最真實的時刻——此刻。那些故事,如同夜空中閃爍的星辰,雖不耀眼,卻能指引迷航的心靈,找到迴傢的路。它讓我明白,放下並非是懦弱的逃避,而是一種勇敢的抉擇,是對自我的解放。這本書值得反復品讀,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挖掘齣新的智慧和力量。
评分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是個特彆容易“想太多”的人,事情還沒發生,腦子裏就已經上演瞭一百種可能,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往壞瞭想。這種狀態讓我活得非常疲憊,總覺得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束縛著,喘不過氣來。偶然的機會,我看到瞭《選擇放下,就能活在當下——3》這本書,名字就特彆吸引我,感覺像是一劑良藥。這本書的內容,與其說是“書”,不如說是一係列精心設計的“心理遊戲”。那些寓言小故事,簡直是太有想象力瞭!它們沒有生硬的說教,而是用一種非常巧妙的方式,把我們內心深處的執念,那些我們自己可能都意識不到的“卡點”,給具象化瞭。讀故事的時候,我常常會心一笑,然後猛然驚醒,“哎呀,這說的就是我啊!” 比如,書中有一個關於“緊握石頭”的故事,我立刻就聯想到自己對過去某些不愉快經曆的耿耿於懷,總是不願意放開,結果讓自己的手一直處於疼痛狀態。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給瞭我一種“可行性”。它不是空喊口號,而是通過這些小故事,一點點地滲透,讓我體會到“放下”之後的那種輕鬆和自在。我開始嘗試在遇到煩心事時,去想一想書裏的某個故事,試圖用故事裏的智慧去化解當下的情緒。這種轉變,雖然纔剛剛開始,但感覺真的不一樣瞭,整個人好像卸下瞭不少沉重的包袱。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真是直擊人心,“選擇放下,就能活在當下”,我一直以來都被“過去”和“未來”牽絆著,總覺得如果當初那個選擇沒做,現在就會完全不同;或者總是在為明天的無數種可能性焦慮。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放下”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也並非意味著放棄或者妥協,而是一種智慧的選擇。那些寓言小故事,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比如那個關於“抓不住的沙子”的故事,我以前總是拼命去抓住,結果什麼都沒剩下,現在我明白瞭,有些東西,強求不得,順其自然反而能得到更多。還有那個“石頭和水”的故事,水滴石穿的力量,讓我重新審視瞭堅持的意義,但同時也提醒我,堅持不應該是死守,而是在適時的時候改變方嚮,找到最適閤自己的方式。這本書讓我開始真正地去體會“當下”的意義,不再沉溺於過去的悔恨,也不再為未來的不確定而惶恐。我開始留意身邊的美好,感受每一次呼吸,品味每一頓飯,和親人朋友的每一次交談。這種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書中的故事像一顆顆種子,在我心裏悄然發芽,讓我看到瞭活在當下的可能性,也給瞭我勇氣去實踐。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和我一樣,被執念睏擾,渴望獲得內心平靜的人。它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點醒瞭我們最容易忽視的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