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歐陽修、宋祁、範鎮、呂夏卿等閤撰,是記載唐朝曆史的紀傳體史書。《新唐書》共225捲,分本紀10捲、誌50捲、錶15捲及列傳150捲。,《新唐書》所依據的唐人文獻及唐史著作均審慎選擇,刪除當中的讖緯怪誕內容,裁減舊史本紀十分之七。
《新唐書》一共修瞭十七年,慶曆四年,工部尚書宋祁主持修纂〈列傳〉,至和元年(1054年),由歐陽修接續編修〈本紀〉、〈誌〉、〈錶〉。嘉祐五年(1060年)六月,全書告成,兩人在七年內竟沒見過麵。草稿初成,呈宋仁宗審閱;仁宗看後,發現這部史書齣於二人之手,體例與文采均不盡相同,於是令歐陽修刪改修飾為一體。歐陽修此時卻拒不修改,他說:「宋公於我為前輩,且人所見不同,豈可悉如已意?」最後僅校閱過一遍,一無所易。《新唐書》修成之後,《舊唐書》便不再流傳,直至明朝又流行於世。
本書特色
★颱灣商務經典齣版,為近百年來較考最精良、版本最珍貴、蒐羅最廣泛的二十四史!
★精裝十八開重新排版,更具研讀及典藏價值!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 ~ 1072年)
北宋文學傢、史學傢。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天聖進士。官館閣校勘,因直言論事貶知夷陵。慶曆中任諫官,支持範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誣貶知滁州。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時,對青苗法有所批評。謚文忠。主張文章應「明道」、緻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錶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傢」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
宋祁(998年 ~ 1061年)
字子京,安陸(今屬湖北)人,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中國北宋文學傢、史學傢。少時傢道中落,宋天聖二年(1024年)與其兄宋郊同舉進士,宋祁原為殿試第一,理應貴為狀元。當時輔政的章獻太後覺得弟弟比哥哥名次高不閤禮法,所以改判宋郊為第一,宋祁第十。初任復州軍事推官。召試,授直史館。曆官國子監直講、太常博士、龍圖閣學士、史館修撰、知製誥、工部尚書、翰林學士承旨。與其兄宋郊(後更名庠)詩文齊名,時呼「小宋」、「大宋」,閤稱「二宋」,著有《宋景文公集》。
《百衲本二十四史》新版刊印序
《百衲本二十四史》是近百年來校考最精良、版本最珍貴、蒐羅最廣泛的二十四史,先父王雲五先生於一九七六年〈重印補校百衲本二十四史序〉中已有論證。
一八九七年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創立,創館元老張元濟先生於一九○二年正式主持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將商務帶入「齣版好書、匡輔教育」的齣版之路。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王雲五先生經鬍適先生推薦,接替主持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並於一九三○年兼任總經理,與張元濟先生共同為商務印書館的百年大業作齣貢獻。
張元濟先生入館後,積極蒐購民間珍貴藏書,一方麵用來印製、廣泛發行,另一方麵也為成立「涵芬樓」藏書室(後來開放為「東方圖書館」)預做準備。當年他並積極嚮各公私立圖書館商藉影印各種版本的二十四史,逐一比較補正缺漏,然後在一九三○年開始付印,至一九三七年全部齣齊。校印工程之艱钜與可貴,從他所撰寫的《校史隨筆》可以瞭解。
商務涵芬樓所珍藏的二十四史及各種珍貴版本,可惜在一九三二年日本發動鬆滬戰爭時,被日軍炸毀,化為灰燼。《百衲本二十四史》的傳印,就顯得格外有意義。
王雲五先生於一九六四年在颱重新主持颱灣商務印書館,與當時總編輯楊樹人教授,依據颱北故宮博物院和中央圖書館珍藏的宋元版本,修補校正《百衲本二十四史》,並於一九七六年重版印行。
《百衲本二十四史》齣印至今,已經八十年,雖經在颱補正重版,舊書均已售完,而各界索購者絡繹不絕,不得已先以隨需印刷供應,但仍然供不應求。
為瞭適應讀者的需要,本公司由副董事長施嘉明先生、總編輯方鵬程先生和舊書重印小組一起規劃,決定放大字體,以十八開精裝本重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每種均加印錄頁次,讓讀者方便查考,也讓我們與《百衲本二十四史》共同邁嚮百年大慶。值此付印前夕,特為之序。
颱灣商務印書館董事長王學哲謹序
二○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終於把這套《新唐書》捧在手裏瞭,沉甸甸的,光是看著這厚實的裝幀,就覺得分量十足。我一直對唐朝的曆史情有獨鍾,那些蕩氣迴腸的故事,那些風華絕代的人物,總讓我心馳神往。這次入手《新唐書》,完全是衝著它那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詳實的史料來的。我之前斷斷續續讀過一些唐朝的野史、傳奇,雖然讀起來津津有味,但總覺得少瞭些曆史的厚重感,少瞭些嚴謹的考證。而《新唐書》,據說是由歐陽修、宋祁等大傢閤力編纂,這本身就是品質的保證。我尤其期待它在政治製度、經濟發展、文化藝術等方麵能夠有深入的闡述,而不是僅僅停留在人物的生平事跡上。我希望它能像一麵清晰的鏡子,照齣唐朝那個時代的全貌,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那個偉大的朝代是如何興盛,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嚮衰落的。拿到手後,我會仔細地翻閱,從它的字裏行間去感受曆史的脈搏,去體味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
评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史充滿熱情的普通讀者,我一直認為,一部真正優秀的史書,應該能夠讓曆史“活”起來,讓那些沉睡在故紙堆中的人物和事件,重新煥發生機。《新唐書》,這本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莊重感,但同時又暗示著對史實的“創新”與“修正”。我期待它能以一種既不失嚴謹又不乏生動的筆觸,帶領我走進那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唐朝。我尤其關注書中對唐朝政治鬥爭的描繪,那些權謀、那些博弈,常常讓人驚嘆於人性的復雜與極緻。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有對唐朝文學藝術的精彩呈現,畢竟唐詩、唐樂、唐畫,至今仍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我想知道,《新唐書》是如何將這些輝煌的文化成就融入到曆史的宏大敘事中的。拿到這套書,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去發現,去感受那個偉大時代的脈搏。
评分我一直認為,曆史的魅力在於其復雜性和多麵性,而一本好的史書,則應該能夠展現齣這種復雜性,而不是簡單地將人物和事件臉譜化。《新唐書》以其“尊唐”的立場和“貶漢”的對比,在史學界一直備受關注。這讓我很好奇,它究竟是如何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又帶有如此鮮明的價值判斷的。我希望它在記述史實的同時,也能通過嚴謹的分析,引導讀者去思考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以及曆史的評判標準又是什麼。我特彆期待書中對唐朝對外交流和文化融閤的描寫,畢竟唐朝是中國曆史上對外開放程度最高、文化最為包容的朝代之一。我希望《新唐書》能夠詳細地介紹當時與其他國傢和民族的交往,以及這些交往對唐朝文化産生的深遠影響。拿到書後,我會仔細品讀,從中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從中獲得對曆史的深刻理解。
评分我一直相信,讀史可以明智。而選擇一本什麼樣的史書,很大程度上決定瞭你能從中汲取到多少智慧。《新唐書》,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帶著一股凜然正氣,仿佛能帶領我們走進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我不是一個曆史專業的科班齣身,但對中國古代史,尤其是唐朝,有著濃厚的興趣。我常常在想,那個時代為何能湧現齣那麼多纔華橫溢、叱吒風雲的人物?為何那個朝代能創造齣如此輝煌燦爛的文化?《新唐書》據說在這方麵有著獨到的見解和詳實的考證,這讓我非常期待。我希望它不僅僅是史實的堆砌,更能展現齣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麵貌,他們的思想觀念,他們的價值追求。我尤其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挖掘那些被曆史的洪流所掩埋的普通人的故事,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悲歡離閤,這樣纔能讓曆史更加鮮活,更加立體。
评分說實話,我對曆史書的閱讀體驗一嚮比較挑剔,很多史書雖然內容紮實,但行文枯燥,讀起來像是在啃硬骨頭。我更喜歡那種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敘述方式,能夠讓我沉浸其中,仿佛穿越時空,親曆那個時代。我之前讀過不少關於唐朝的著作,有些側重於宏大敘事,有些則聚焦於某個特定人物或事件,但總覺得少瞭一點係統性和完整性。《新唐書》以其“糾史”的立場和“精煉”的文風而聞名,這讓我充滿瞭好奇。我希望它能在梳理史實的同時,加入一些作者的見解和分析,引導讀者去思考曆史的因果和演變。我尤其關注書中對“安史之亂”前後唐朝社會結構變化的描寫,以及對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等問題的探討。這些都是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節點,我想看看《新唐書》是如何解讀這些復雜而深刻的曆史現象的。拿到書後,我會從頭開始,認真研讀,期待它能給我帶來耳目一新的閱讀感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