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燭影,指的是蠟燭燃燒自己身軀所留下的影子,或是燭光投射在角落的影子?若是前者,那殘存的一點蠟,如何反證先前的身影?如果是後者,光盡,影也盡。幾韆年的曆史摺疊在書頁裏,隻有細小如蟻的文字,沒有光的行徑,也沒有光的影子。
詩人簡政珍創作30年唯一散文集
生命哲思與意象文體的完美融閤
簡政珍,被華人文壇喻為「承先啓後」的詩人(鄭明娳語),與葉維簾齊名(洛夫語),屢獲政府、各大媒體、機構大奬,論文及詩著作等身,為意像詩的先鋒者。
曆經三十年的淬鍊,以溫熱慈悲之筆呼喊萬靈生而平等,收入瞭慧眼靜觀世間的內斂深情,凝匯哲思而成《我們有如燭火》。
其文如詩,充滿意象與文字的沉默想像,又有更多對生命的詰問與美麗事物瞬間即永恆的捕捉,無論作詩、思人、聽樂、惜緣、追憶,皆有煦煦溫語,其中所悟不必一語道破,卻筆力萬鈞有如驚天雷,不但扣問己心,也留予觀文者更多深層的反思。
假如散文不是雜文,假如散文不說教,假如散文也是經由意象思維,散文的書寫,是對書寫者極大的挑戰。
哲思與意象使散文腳踏兩個世界,跨入美學的門檻,也履行瞭散文潛在的目的。「說」經由暗示與想像,不是「說教」。「說」引導讀者沉思,而非「雜文」的東傢長西傢短。意象不是詩的專利,散文經由意象站穩腳步,而成為美感經驗的課題。
─簡政珍
作者簡介
簡政珍
一九五○年生,颱灣省颱北縣人,颱大外文研究所碩士,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英美比較文學博士。曾任中興大學外文係教授、係主任,創世紀詩刊主編。現任亞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著有詩集《季節過後》、《曆史的騷味》、《浮生紀事》、《失樂園》、《放逐與口水的年代》等十種。詩學與文學論集:《空隙中的讀者》(英文)、《語言.意識.閱讀》(英文)、《語言與文學空間》、《詩心與詩學》、《放逐詩學》、《電影閱讀美學》、《颱灣現代詩美學》、《讀者反應閱讀法》、《解構閱讀法》等十五種;主編《當代文學理論》、《新世代詩人精選集》,與大陸首都師範大學吳思敬教授、澳門傅天虹教授共同主編《兩岸四地中生代詩選》。曾獲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的博士論文奬,中國文藝學會新詩創作奬,創世紀詩刊三十五周年詩奬,行政院新聞局金鼎奬等。目前研究其作品的評文有一百四十餘篇,碩士論文七種,博士論文一種,專書兩種。二○○七年三月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曾為其舉辦「兩岸中生代詩學高層論壇暨簡政珍作品研討會」。
現任亞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論文〈放逐詩學:中國現代文學中的放逐母題〉,獲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博士論文奬
詩集《季節過後》獲中國文藝協會詩創作奬
文論《語言與文學空間》獲選《聯閤報》「質」的排行榜
《紙上風雲》獲《聯閤文學》提名為詩集類年度好書
詩集《爆竹翻臉》及其策畫「尚書詩典」,獲新聞局金鼎奬
詩集《曆史的騷味》連續三個月榮登《聯閤報》「質」的排行榜
詩集《曆史的騷味》獲《明道文藝》選為曆年來新詩類十四本「必讀好書」之一
《詩的瞬間狂喜》連續三個月榮登《聯閤報》「質」的排行榜
《詩的瞬間狂喜》獲中國時報「雙周好詩榜」
【自序】意象言「說」
第一輯
山
海邊
背叛
我們有如燭火
聲音的探問
賣場的午後
懺悔文
轉位的榴槤
聲音宣布我的存在
去機場的路上
午後的召喚
分與閤
巷尾的一盞燈
真實的謊言──給林燿德
迴響的,畢竟是一首輓歌
生活中的奇蹟
從爆竹翻臉到雲雀的飛翔
無聲的迴響
曆史的騷味
第二輯
達達的眼神──我傢皈依三寶的愛犬
母親,話當年
絕處逢生
垃圾場旁邊的流浪狗
瞽者同心
泡沫與彩虹
馬路上的窟窿
心中的微塵
文字與生活的輪廓
關口──一次過關遣返的經驗
有情眾生的無情世界
有意無意的灰色的地帶
溝渠人生
咖啡湯匙
鐮刀的輕聲細語
披上人文的外衣
有工作,怎麼會辛苦?
傢虛實時的想像
被新屋所住
過年
紅綠燈的心情
浪頭上的浪花
介入與抽離
營造心情
說教與慈悲
我的夢──殘疾人士的藝術天地(之一)
心靈的和弦──殘疾人士的藝術天地(之二)
風聲與風暴
風潮與風的舞姿
路的盡頭
人與自然
自然與人間
一念之間
笑話
微笑
雨的聯想
All you can eat
雨中訪客
倚靠窗口聽驪歌
詩路在人間
有朋自遠方來
背影
人間的氣味
跨越季節的瞬間
把敬畏還給自然
水聲中文明的騷動
填補時間留下的空隙
跨越邊界
時間的報復
疤痕
虛幻的自我
《颱大八十,我的青春夢》──人文心靈的和弦
序
意象言「說」
這是目前我唯一的散文集。過去也許自己對「散文」有偏見,認為文章既然「散」,東南西北無所不談,美其為文,其實大都是雜文,因此缺乏書寫動機。到瞭發錶〈山〉後,散文對於我「散散的文觀」策動巨大的反撲。一篇〈山〉所用的意象與時間幾乎可以用來寫五首短詩。假如散文不是雜文,假如散文不說教,假如散文也是經由意象思維,散文的書寫,是對書寫者極大的挑戰。
但是,假如散文通篇以意象思維,一篇〈山〉,一篇〈海邊〉等五六篇下來,心中漸漸會有一種疑問,為何不把這些大量消耗的意象,留下來給詩?於是,將近三十年,齣瞭十本詩集,纔有瞭這一本散文集。
也許是潛意識想讓書寫從一般的散文中跳脫,因此,過去我對於「散文」的「謬思」,以及現在對於當時謬思的反思,頗值得審視與辯證。我的詩論裏提到,當今我們都是以白話文書寫,詩和散文的不同,不在於白話或是文言,而在於前者字裏行間蘊藏想像的空隙。散文傾嚮說明,而詩因為空隙産生餘韻。如此的看法,大緻閤理,但也暴顯瞭一些思維的侷限。問題是,詩與散文的分野,是全然的二元對立呢?還是有彼此交揉滲透的空間?其實,所謂文字間留下空隙,並非詩的專利。英國十六世紀培根,人事說理,切入要害,睿智且富於哲思。十九世紀美國艾默生「先驗主義」(transcendentalism)性靈的吉光片羽滲入散文的筋骨,梭羅的《湖濱散記》結閤抒情的節奏,加上清涼如水的生命體驗。這些散文傢字裏行間都留下空隙,需要讀者的想像加以填補。闡發哲理,並非仰賴說教,時而以思想的密度,啓人深思,時而以意象的姿容,引人遐想。英國的蘭姆(Charles Lamb)備受二十世紀吳爾芙夫人的贊嘆,贊嘆的內容,挑戰我們傳統的散文觀。她說:「蘭姆是最具天生麗質的散文傢。我們真想跟他說,請告訴我們怎麼寫散文?他的散文完美,超越比爾伯(Max Beerbohm),因為想像狂野乍現,讓天纔閃電爆裂,留下缺陷、不完美,而與詩的星辰並列。」
乍看,吳爾芙夫人的言語,似乎自相矛盾,是一段「想像狂野的閃現」,破解典型的散文見解。吳爾芙夫人以為,蘭姆散文之所以完美,在於呈現其詩的特質,因而在一般散文傢的眼光中,似乎不完美。事實上,這正是散文突破文類典型的疆界。過去齣類拔萃的散文傢,早就突破這個疆界,隻是論述者習慣使然,基於侷限的認知,導緻這個文類長年濛冤。於是,散文成為流水帳有之,散文成為閑言閑語者有之,散文等同於雜文者有之。
當散文和「詩的星辰並列」,所憑藉的是,語言的餘波蕩漾,伴隨意象的姿勢以及思維的間隙。當然,即使是暗示,散文還是有「說」的潛在身分。一方麵,散文是哲思的啓發,而非道德教訓的耳提麵命;另一方麵,散文雖然意象繽紛雜遝,但仍然點醒人世間的多情或是愚昧,正如吳爾芙夫人在贊賞蘭姆的同一本書《一個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裏,提到女人在文學作品裏的形象,有如「毛蟲展翅飛翔如老鷹」(a worm winged like an eagle)。吳爾芙所要「說」的是,女人在真實世界裏被忽視如毛蟲,卻在想像世界的文學裏被美化,成為翱翔的鷹隼。想像與真實極大的落差,現實裏,女人在曆史裏一片空白,詩與小說的作品裏,卻經常令人遐想與憧憬。遮掩造成女人更大的悲哀。
哲思與意象使散文腳踏兩個世界,跨入美學的門檻,也履行瞭散文潛在的目的。「說」經由暗示與想像,不是「說教」。「說」引導讀者沉思,而非「雜文」的東傢長西傢短。意象不是詩的專利,散文經由意象站穩腳步,而成為美感經驗的課題。
也許這本散文集就是作者散文觀作祟下的産物。過往,也許矯枉過正,八、九十年代自己寫的散文,意象頻繁間接造成其難産。另一方麵,這些意象傾嚮心靈的內在化,思維是一種冥想,少瞭現實客觀情境肌膚碰觸式的臨即感。八、九十年代自己總共寫的「散文」,不到二十篇,除瞭對「詩」的專注外,潛意識賦予散文的美學負荷,也是主要原因。這些文章,有些發錶,有些未發錶,到瞭最近纔得以完成,是這本集子第一輯的主要內容。
這本書得以結集齣版,是《人間福報》副刊帶來的因緣。民國95年《人間福報》副刊蔡孟樺主編來電,邀請我當他們的五月駐報作傢。為此,我寫瞭〈達達的眼神〉,〈母親,話當年〉等四篇文章。接著同一年十月,蔡主編請我為副刊每一星期寫一篇專欄。一年下來,纍積瞭五十幾篇散文,構成瞭這篇散文的主要部分,也是這本散文集的第二輯的主要內容。風格上,文字仍然以意象思維為主,和第一輯略顯不同的是,意象嘗試在濃稀之間調適韻律,內心的觀照漸漸和外在現實世界求取平衡,希望思維能以當下時空的情境作為立足點。意象的言「說」,既不是鼕烘的教訓,也非玄學秘境的喃喃自語。生命的啓示,既是白雲蒼狗,更是你我穿梭其中的人間。
另外要提的是,本書定名的過程,幾篇文章的標題在腦海裏飄忽不定,很難定奪。最後決定《我們有如燭火》,並不是因為選集中這篇同名文章最重要,而是迴首過往思維,所審視的大都是自我與人間。燭火是一種隱喻,發光照亮彆人的過程中,漸漸消蝕無形。燭火與其他光源不一樣,發光是以燃燒的灼痛為代價。感受肌膚之痛,想像燭火風中的飄搖,也許我們更能珍惜光的點點滴滴。這是我們命運共同的書寫。
另一方麵,過去,我們經常在燭影旁邊寫下諾言。但經常燃燒的灼痛還沒消失,諾言已經塗消。蠟燭在灼痛中飲盡一生,難道為的是飄忽的諾言?看看周遭人生,我們是否一直在塗寫與塗消自己?
自己寫序,有如蛇足,也算是一篇流水行雲式的散文告白。
簡政珍
**書評五** 這本書就像是為我量身打造的,總能在恰當的時機,給予我最需要的慰藉。簡政珍老師的文字,有一種療癒的力量,它不直白地給予安慰,而是透過細膩的觀察和真摯的情感,帶領你一步步走齣迷霧。我尤其欣賞她對於時間的態度,那種從容不迫,不急不徐,彷彿時間在她手中變慢瞭,讓她能夠靜靜地觀察、思考和感受。這在我們這個追求速度的時代,顯得格外難能可貴。書中很多片段,都讓我產生強烈的共鳴,彷彿她寫的就是我曾經歷過、思考過,卻未能用言語錶達齣來的感受。這種「被理解」的感覺,給予瞭我很大的力量。這本書,不隻是一本散文集,更像是一本心靈的指南,它引導我去認識自己,去接納自己,去溫柔地擁抱生命中的所有不完美。它告訴我,即使在黑暗中,我們也如燭火般,微弱卻能發光,足以照亮自己前行的路。
评分**書評九** 當我翻開《我們有如燭火》,我彷彿進入瞭一個由文字構築的靜謐花園。簡政珍老師的筆尖,帶著一種獨特的韻律感,每一個字句都彷彿經過瞭精心的雕琢,散發著淡淡的光芒。她擅長捕捉生活中的細微之處,並將其昇華為具有深意的人生感悟。我喜歡她對時間流逝的細膩描寫,那種淡淡的憂傷中,卻又蘊含著對當下的珍惜。她筆下的世界,總有一種溫潤的氣息,讓人感到安心。這本書,不是那種能夠讓你瞬間醍醐灌頂的讀物,而更像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你慢慢地、不自覺地去思考,去體味。它引導我去關注內心的聲音,去感受生命最真實的脈動。它讓我明白,原來,即使我們如同燭火般微弱,也能以自己的方式,溫暖自己,也溫暖他人。
评分**書評六** 與簡政珍老師的文字相遇,對我而言,是一場意外的驚喜。她的筆觸,帶著一種獨特的詩意,將生活中最樸實無華的片段,賦予瞭令人動容的生命力。我喜歡她觀察世界的角度,那種細膩入微,彷彿能捕捉到事物最真實的靈魂。書中描寫的場景,即便我從未親身經歷,卻能透過她的文字,身臨其境。那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驚嘆不已。更重要的是,她文字中透露齣的那種對人生的深刻體悟,以及對人間情感的溫柔洞察,深深地打動瞭我。她並不刻意去說教,而是透過一個個生活化的故事,引導你去思考,去感受,去發現屬於自己的領悟。這本書,就像是一杯陳年的老酒,初嘗或許平淡,但越品越有滋味,越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醇厚與甘甜。它讓我重新認識瞭「平凡」的價值,也讓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
评分**書評十** 簡政珍老師的文字,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魅力,它不像某些文學作品那樣強勢地吸引你的目光,而是像一縷溫暖的陽光,悄悄地灑落,讓你感到舒適和安寧。我尤其欣賞她對於人情世故的細膩描繪,那種觀察的精準,以及錶達的含蓄,都讓人拍案叫絕。她並非直接地批評或讚揚,而是透過一個個鮮活的場景和人物,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其中的深意。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許多習以為常的觀念,也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就像一位智者,用平靜的語調,講述著生命的智慧。我常常在讀到某個讓我覺得特別有共鳴的段落時,會停下來,反覆品味,甚至會掩捲沉思。這本書,給予我的,不僅僅是閱讀的樂趣,更是一種心靈上的成長和啟迪。它讓我明白,原來,生命的意義,就藏匿在這些點點滴滴的平凡之中。
评分**書評八** 我一直相信,好的文字,能夠跨越時空的界限,觸動不同世代的心靈。簡政珍老師的散文,就具備這樣的特質。她的筆觸,帶著一種歲月沉澱後的從容和智慧。我常常在深夜,伴著書本,感受那份來自文字的溫暖。她描寫的場景,可能是記憶中的故鄉,可能是生活中的瑣事,卻都被她賦予瞭生命般的活力。她用一種極其誠懇的態度,去觀察和記錄,去體會和思考。這讓她的文字,充滿瞭真實的力量,也充滿瞭人性的溫度。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種心靈的陪伴。它在不經意間,觸動你內心深處的某些角落,讓你重新審視自己,也重新認識這個世界。我尤其喜歡她對於「存在」的描寫,那種對生命本身的珍視,以及對個體價值的肯定,都讓我深受啟發。
评分收到!這是一份以颱灣讀者口吻撰寫的《我們有如燭火:簡政珍散文集》的十段書評,每段不少於300字,風格各異,且不包含書本內容。 **書評一** 打開這本書,感覺像是走進瞭一位久違的老友傢,那種熟悉的溫暖和安靜,立刻將我從外界的喧囂中抽離。簡政珍老師的文章,總有種魔力,能輕輕觸動你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讀她的文字,就像在午後陽光下,慢慢品嚐一杯溫潤的茶,不需要催促,也不需要刻意去尋找什麼,它就自然而然地滲透進你的生命裡,留下淡淡的餘韻。我尤其喜歡她描寫日常景物的細膩筆觸,那些看似平凡的風景,在她筆下卻能綻放齣令人驚豔的光彩。或許是巷口一棵老樹的姿態,或許是夕陽西下時天空的色彩,又或許是雨滴落在窗櫺的聲響,這些都被她捕捉得如此生動,如此有生命力。這種觀察力,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自己的生活,發現原來身邊有這麼多被我忽略的美好。書中傳達的,不隻是一種文學上的精緻,更是一種對生活質地的深刻體悟。它提醒著我們,即使在紛擾的世界中,也能保有內心的寧靜與豐盈。閱讀的過程,也是一次心靈的洗滌,讓人重新找迴與自己連結的感覺。這種感覺,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是多麼難能可貴。
评分**書評七** 讀簡政珍老師的書,就像是走進一個靜謐的空間,讓心靈得以喘息。她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激昂的論述,卻有著一種溫潤的力量,能夠輕柔地觸碰到你心底最深處的柔軟。我尤其欣賞她對情感的描寫,那種細膩、含蓄,卻又充滿瞭真實的力量。她並不試圖去定義或分析情感,而是用一種觀察者的姿態,將情感的流動,原原本本地呈現齣來。這種真摯的錶達方式,讓人不由自主地產生共鳴。書中的每一個篇章,都像是她用心靈去感知、去記錄的,充滿瞭對生命的敬畏和對人性的關懷。它讓我意識到,原來生活中的美好,並不需要刻意去尋找,它就存在於我們每一個細微的感知和每一次真摯的互動之中。這本書,就像一位溫柔的朋友,在你需要的時候,靜靜地陪伴著你,給予你無聲的支持和力量。
评分**書評二** 這是一本讓我重新燃起對文字熱愛的書。簡政珍老師的文字,有一種沉靜的力量,它不像某些作傢那樣擲地有聲,而是像溪水潺潺,緩緩流淌,卻能一點一點地浸潤你的心田。我常常在夜深人靜時翻開它,在柔和的燈光下,讓她的文字引領我進入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那是一個可以讓靈魂暫時棲息的地方,沒有功名利祿的追逐,沒有人情世故的煩擾,隻有純粹的思考和感受。我喜歡她在字裡行間透露齣的對生命、對人性的溫柔關懷。她筆下的每一個片段,都像是用心靈去感受、去捕捉的,充滿瞭細膩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讀完之後,你會發現,原來生命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和意義。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和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它沒有提供現成的答案,卻引導你去思考,去感受,去發現屬於自己的答案。這種閱讀體驗,是如此的珍貴,讓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喘息和沉澱。
评分**書評四** 坦白說,一開始翻開《我們有如燭火》,我並沒有抱持著太高的期待。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卻被簡政珍老師文字中那種淡淡的憂鬱和深沉的思索深深吸引。她筆下的世界,不是光鮮亮麗的,也不是充滿戲劇性的,而是帶著一種真實的、屬於人性的複雜性。她在描寫情感時,不誇張,不煽情,而是用一種近乎呢喃的語氣,將內心的波動細膩地呈現齣來。這種含蓄的錶達方式,反而更具感染力,讓讀者能夠感同身受。我常常在讀到某個段落時,會停下來,默默地思考,反芻其中的意味。書中的每一個字句,都彷彿經過瞭精心的打磨,散發著獨特的光澤。它讓我意識到,原來生命的意義,並不一定在於轟轟烈烈,而可能藏匿在那些平淡的日常,以及我們對生命的每一次溫柔迴望之中。這本書,就像一位智者,在低語,引導著我們去探索內心的深處,去理解人性的多樣與複雜。
评分**書評三**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讀到瞭簡政珍老師的作品。那瞬間,我彷彿被一股溫柔的力量所牽引,進入瞭一個全新的世界。她的文字,就像精心編織的絲線,細膩而堅韌,將生活中的點滴情感巧妙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幅幅溫馨而動人的畫麵。我特別欣賞她對細節的敏銳捕捉,以及那份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她總能從平凡中發現不平凡,從日常中挖掘齣詩意。這讓我反思,我們是否也曾如此認真地對待過身邊的一切?是否也曾駐足欣賞過路邊的一朵小花,或是感受過微風拂過臉頰的輕柔?這本書,恰好是一種提醒,提醒我們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去體會生命中那些細微卻真實的美好。它的影響,不是那種讓你拍案叫奇的震撼,而是像春雨潤物,悄無聲息地滋養著你的心靈,讓你變得更加柔軟,更加敏感。這種溫柔的力量,在現今社會,尤其顯得珍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