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揚文集(二)如何讓過去的成為真正的過去

林書揚文集(二)如何讓過去的成為真正的過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林書揚
  • 心理學
  • 自我成長
  • 情緒管理
  • 過往
  • 放下
  • 療愈
  • 人生感悟
  • 個人成長
  • 積極心理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一個社會的反常現象,必然是一定的外在條件對該社會所起的變異作用,要理解此一反常現象之所以發生於此而不發生於彼,一定要從它的內部情況求其基因。不論在人體或在一個社會,「異變」都要從生理和病理的辯證關係中去把握。而對特定社會的體質探究,則難免涉及曆史觀、社會觀的運用,因此難免有人以「意識型態癥」相譏責。但不是「意識型態癥」,而是「意識型態恐懼癥」纔是造成今天如此嚴重的認識黑洞的原因,而為瞭讓過去真正成為過去,不再繼續醞釀成未來的禍源,我們隻有消滅那些黑洞。

本書特色

  1984年12月17日,本人假釋齣獄後初靠翻譯賺稿費維生。後來開始自寫。陸陸續續,不定期不定刊物。不論所寫文章的題目是什麼,說的是什麼,意識立場和思想脈絡是貫穿的。那是本人在34年7個月的長期獄囚生活中唯一的內部支持力量。不管彆人怎麼看怎麼想,本人覺得自己的生命史已經證明瞭它。

作者簡介

林書揚

  1926年生於日據下的颱南麻豆,颱南州立第二公學校(今颱南一中)畢業,1950年5月底被捕,判處無期徒刑。1984年12月17日假釋,係獄長達三十四年七個月,是颱灣坐牢最久的政治犯之一。齣獄後緻力於勞動階級解放與中國統一運動。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001發行序
005作者序
011〈從二二八到五○年代白色恐怖〉自序

【輯一】曆史省思
017二.二八的省思
029如何讓過去的成為真正的過去
035二.二八還原論
045析論颱灣五○年代白色恐怖──意義與實態
063苦澀的颱灣五四精神──60年代到70年代颱灣知青五案的啓迪
075遲來的春天──談談《資本論》解禁
081隱沒在戰雲中的星圖──序藍博洲的《幌馬車之歌》
087受苦的人沒有名字──關於舞颱劇〈槍擊紅色的青春〉
093劇場,賦予曆史對話的空間
095人民曆史批判運動的原則立場──在東京大陸花崗基金會訪日團歡迎會的
緻辭
097《1924年以前颱灣社會主義運動的萌芽》序

【輯二】翻案與復權
107翻案的道理.道理的翻案
111「五.二○特赦令」的階級歧視
115勿任霖雨空悼殤──記六張犁重現政治犯墳塚
121反白色恐怖運動的五點要求和一個主張──在立法院反五○年代白色恐怖
公聽會報告
127澄清觀念  確定方嚮
131五○年代政治案件處理委員會對國防部「研處意見」的看法和反駁
137[附錄]國防部對「五○年代政治案件」之研處意見
139噩夢醒瞭一半
141五○年代政治案件殉難者春季追悼大會聲明

【輯三】東亞冷戰與國傢恐怖主義
145韓戰的曆史本職該如何認識
151虛構的國傢安全如何踐踏人權──在漢城國傢安全體製與政治犯人權國際研討會的開幕緻詞
171關於東亞冷戰和國傢恐怖主義的幾點問題意識──在颱北東亞冷戰與國傢恐怖主義學術研討會的開幕緻詞
179在濟州島東亞和平與人權國際研討會的開幕緻詞
183日美之中國戰略:以颱灣白色恐怖為中心──在濟州島東亞和平與人權國際研討會發錶的論文
205揚棄根植於製度的戰爭和暴力──在沖繩東亞冷戰與國傢恐怖主義國際研
討會的開幕緻詞
209當前政治受難人復權運動的麯摺和限製

【輯四】史觀批判
217「八十年同化」狂想麯──略論謝裏法的曆史盲點
225受壓製者的倫理倒錯──評謝裏法氏的「曆史盲點論」
235颱灣人的「主體性」──讀《民進報》編輯部答覆文有感
245令颱灣人悲哀的一場對談──評司馬遼太郎與李登輝
259青年李登輝與「白色恐怖」
261追究「李登輝事件」不如探索當時青年思潮
265這是對曆史的瀆辱──對李登輝《颱灣的主張》的幾點感想
271迴應龍應颱的<誰是官兵誰是強盜>
275審視近年來的颱灣時代意識流—─評陳昭瑛、陳映真、陳芳明的「本土化」之爭

【輯五】工具天皇主義的批判
293工具天皇主義的詭譎性──報告劇「延命天皇」初詮
301日本軍國主義豈是孤魂野鬼──讀吳密察〈過時的帽子該扔瞭〉有感
313從颱灣看日本天皇主義的詭譎性──在日本關西大學的演講
325 [譯文]日本天皇的親衛隊──戰後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生態
331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經濟基礎
351鄭重推介《新日本軍國主義的新階段》中譯本
355編後語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對我個人當下心境的一次精準迴應。我最近常常陷入一種迴憶的泥沼,過去的一些選擇,一些未竟之事,像揮之不去的幽靈,盤鏇在腦海中。我明白,一味地沉溺於過往,是對生命能量的巨大消耗,但要如何纔能真正地“讓它過去”?這個“真正”二字,纔是我最為睏惑的地方。是徹底遺忘?那未免也太殘忍,畢竟那些構成我們生命肌理的碎片,也是我們之所以為我們的重要部分。是原諒?原諒自己,或者原諒他人?這聽起來似乎可行,但執行起來卻比想象中要睏難得多,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甚至無法清晰地辨彆“錯”與“對”,更遑論放下。所以我無比渴望在這本《林書揚文集(二)》中找到答案。我設想,林書揚先生或許會從更宏觀的角度,比如曆史的進程,人生的必然階段,來闡釋“過去”的意義。他會不會提到,個體在曆史洪流中的渺小,以及這種渺小如何幫助我們看淡個人的得失?或者,他會聚焦於當下,強調我們擁有塑造未來的力量,而這種力量,恰恰來自於我們對過去的理解和接納?我希望他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方法論,而不僅僅是空洞的理論。比如,他會不會分享一些他自己處理過往經曆的經驗?或者,他會引用古今中外的智慧,來為我們點亮一條前行的路?總之,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像一盞明燈,照亮我迷茫的心靈,引領我走齣被過去羈絆的睏境,重新找迴生命的活力與方嚮。

评分

這本《林書揚文集(二)——如何讓過去的成為真正的過去》,光是書名就足以讓人産生無限的遐想。林書揚先生,在我心中,一直是那個能夠用理性之光照亮情感迷霧的智者。而“如何讓過去的成為真正的過去”,這句副標題,簡直是直擊靈魂的拷問。我常常問自己,我真的“放下瞭”嗎?還是隻是暫時將它們壓抑在瞭心底,等待著某個時刻的爆發?我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我期待林先生能用他一貫的深刻洞察,為我們拆解“過去”的本質。它究竟是什麼?是已成定局的事實,還是我們內心對這些事實的主觀解讀?我尤其好奇,他會如何定義“真正的過去”。是真的讓它徹底消失,不留痕跡?還是找到一種與它共存的方式,讓它不再具有傷害性?我設想,他可能會從人生發展的不同階段,來闡釋“過去”的演變。例如,童年的“過去”與青年的“過去”,其對我們的影響必然是不同的。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獲得一種看待“過去”的全新思維模式,不再將其視為一種包袱,而是看作是生命曆程中一段重要的篇章,一段需要被理解、被接納,最終被升華的篇章。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如同一聲溫柔卻堅定的呼喚,瞬間擊中瞭內心深處。林書揚先生的名字,在我心中一直與沉靜、思考、以及對生命深刻的理解緊密相連。而“如何讓過去的成為真正的過去”,這個副標題,更是觸及瞭我們每個人生命中都可能存在的,那片被時間凝固的、有時閃耀著光芒、有時卻又布滿陰影的土地。我常常思考,那些過去的經曆,無論好壞,它們是否真的就“過去瞭”?還是它們以另一種形式,悄無聲息地影響著我們現在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感受?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過去”與“現在”的關係。它是否會告訴我們,那些所謂的“過去”,其實並非是死的,而是活在我們當下的感知和解讀之中?或許,林先生會引導我們去理解,所謂的“讓過去成為過去”,並非是遺忘和逃避,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接納與轉化。我期待他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引路人,帶領我們穿越記憶的迷宮,找到那條通往心靈平靜的道路。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提供思想的啓迪,更能帶來一種實踐的智慧,讓我們真正學會如何與過去的自己和解,從而輕盈地走嚮未來。

评分

《林書揚文集(二)——如何讓過去的成為真正的過去》,這個書名本身就蘊含著一種哲學的深度與情感的關懷。林書揚先生的文字,對我而言,一直是一種精神的滋養,一種對生命睏惑的解答。而“如何讓過去的成為真正的過去”,這個副標題,更是直擊瞭現代社會中許多人內心的隱痛。我們總是在與過往的片段糾纏不清,有時是甜蜜的迴憶,有時卻是尖銳的刺。我很好奇,林先生會從哪個角度來闡釋“成為真正的過去”?是強調遺忘的必要性,還是重塑記憶的力量?我設想,他或許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我們為何會對過去産生如此執念,又如何通過接納與和解來獲得內心的平靜。又或者,他會從更廣闊的人生哲學視角,來引導我們理解,時間的流逝本身就是一種“過去”,而我們所要做的,是如何在這種流逝中,找到與自我和解,與世界共存的方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考框架,讓我不再是被動地被過去所牽引,而是主動地去理解、去轉化,最終讓那些曾經的經曆,真正地融入到我們生命的河流中,成為滋養我們不斷前行的力量,而不是阻礙。

评分

初次看到《林書揚文集(二)——如何讓過去的成為真正的過去》這個書名,我便被它深深吸引。林書揚先生的名字,對於我們這些從小在颱灣成長起來的讀者來說,早已是思想的標杆,是文字的藝術。而“如何讓過去的成為真正的過去”,這個副標題,更是精準地抓住瞭現代人普遍存在的痛點。我們活在一個充滿迴憶的世界裏,過去就像一張無形的網,將我們牢牢纏繞。我常常在想,那些過往的經曆,究竟是以何種方式,仍然在影響著我們?是我們的潛意識在作祟,還是我們固守著某種不願改變的認知?我非常期待林先生能夠在這本書中,提供一種全新的解讀視角。他會不會強調“接受”的重要性?亦或是“轉化”的藝術?我設想,他或許會從更宏觀的人文角度,比如曆史的變遷,生命的輪迴,來闡釋“過去”的不可逆性,以及我們如何在這種不可逆性中找到力量。我渴望的,不僅僅是情感上的慰藉,更是思想上的啓發,能夠讓我真正理解,如何纔能讓那些曾經的經曆,不再成為束縛,而是成為滋養生命成長的養分。

评分

第一眼看到《林書揚文集(二)——如何讓過去的成為真正的過去》這個書名,我內心就湧起一股復雜的情緒,既有期待,又帶著一絲審視。林書揚的名字,對許多我這個年代的颱灣讀者來說,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名字,他代錶著一段曆史,一種思考,一種對生命、對社會的獨特洞察。而“如何讓過去的成為真正的過去”,這個副標題更是直擊人心,觸及瞭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必然麵對的課題。過去,它如影隨形,有時是甜蜜的迴憶,有時卻是沉重的包袱。我們總是在與過去的糾纏中前行,時而釋懷,時而又被其睏擾。這本書會如何引領我們跨越這道門檻?它會提供一個具體的路徑,還是僅僅一種虛幻的慰藉?我腦海中浮現齣無數個關於“過去”的畫麵,童年的無憂無慮,青春期的懵懂與衝動,甚至是一些年少輕狂時的遺憾。我相信,林書揚先生的文章,一定能從中提煉齣深刻的哲理,用他一貫的溫潤而有力的筆觸,為我們拆解這些復雜的情感,讓我們看見那些曾經阻礙我們前進的“過去”,原來是可以被理解,被接納,甚至被轉化成滋養我們繼續前行的養分。我尤其好奇,在處理“過去”這件事上,他會采取一種怎樣的角度?是強調遺忘,還是重塑?是接受其必然性,還是尋求一種積極的超越?我期待的,不僅僅是文字上的閱讀享受,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一種對自我生命軌跡更清晰的認知。

评分

“如何讓過去的成為真正的過去”,這個副標題,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來都苦惱於如何纔能真正地放下一些過往的經曆,那些曾經的錯誤,曾經的遺憾,它們像一層層陰影,籠罩著我。林書揚先生的名字,對我而言,就是深刻思考和人生智慧的代名詞。我非常期待他在這本書中,能夠用他一貫的細膩筆觸,為我們揭示“過去的真正意義”。它到底是什麼?是那些已經發生的,無法改變的事實?還是我們內心對這些事實的解讀和情感投射?我特彆好奇,林先生會不會分享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方法,讓我們能夠一步步地,將那些沉重的過去,轉化為滋養未來的養分?是冥想?是寫作?還是某種形式的儀式?我深信,這本書不會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會提供給我們一種能夠切實應用的智慧。我期望,讀完這本書,我能夠對“過去”有一個全新的認知,不再視它為一種負擔,而是將其看作是生命旅途中寶貴的財富,一種讓我們更加成熟、更加堅韌的力量。

评分

看到《林書揚文集(二)——如何讓過去的成為真正的過去》這個書名,我內心有種莫名的觸動,仿佛終於找到瞭一個可以傾訴和解答內心睏惑的齣口。林書揚先生,在我心中,是一位如同智者般的存在,他的文字總能穿透錶象,直抵人心。而“如何讓過去的成為真正的過去”,這句話,恰恰點齣瞭我當下最大的心結。我們每個人,都背負著或多或少的過去,有些是美好的迴憶,讓我們溫暖;有些卻是傷痕,讓我們疼痛。如何纔能做到“真正的過去”?我一直在探索。是真的要完全遺忘,還是需要學會原諒?我傾嚮於後者,但原諒本身,又是一個多麼艱難的過程。我迫切地想知道,林先生會從哪個角度來解讀這個“真正”?是心理層麵的釋懷,還是人生哲學層麵的領悟?我期望他能夠提供一些深刻的見解,讓我們明白,過去的沉重,並非是不可撼動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麵鏡子,照齣我們被過去所睏的癥結,更像是一盞明燈,指引我們如何卸下重負,輕裝前行。我相信,在林先生的筆下,那些曾經糾纏不清的過往,終將化為平靜的湖水,映照齣我們嶄新的未來。

评分

“如何讓過去的成為真正的過去”,這不僅僅是一個書名,更像是一種人生課題的宣言。我一直以來都非常欣賞林書揚先生的文字,他的深度與廣度,總能讓我受益匪淺。而這本書的副標題,更是精準地捕捉到瞭我內心長久以來的一個睏惑。我們每個人,都會被過去所牽絆,那些美好的迴憶讓我們留戀,那些遺憾的經曆讓我們痛苦。但如何纔能真正地“放下”?我常常感到無力。我期待在這本書中,林先生能夠提供一些深刻的見解,也許是從更宏觀的角度,讓我們看到個體“過去”在整個生命長河中的渺小,從而減輕執念。又或許,他會聚焦於當下的力量,強調我們如何通過積極的行動,來重塑對過去的認知。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導我,去理解“過去”的真正含義,它並非是一個僵死的概念,而是可以通過我們的當下,來不斷地被重塑和解讀。我期待,讀完這本書,我能夠擁有一種更從容、更釋然的態度去麵對曾經的自己,以及曾經的經曆,從而真正地,讓過去的成為“真正的過去”。

评分

讀到《林書揚文集(二)——如何讓過去的成為真正的過去》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閃過林書揚先生一貫的深刻洞察與溫文爾雅的文風。他總是能以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觸碰到我們內心最隱秘的角落。而“如何讓過去的成為真正的過去”,這個副標題,更是恰到好處地觸及瞭現代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睏擾。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但與此同時,我們對過去的羈絆,對遺憾的執念,卻似乎從未減弱。我好奇林先生在這本書中,會從哪些獨特的視角來探討這個問題?是側重於心理學的層麵,剖析我們為何會對過去耿耿於懷?還是從哲學的高度,探討時間的本質以及“過去”在生命中的位置?我尤其期待他能夠闡述“真正的過去”的含義。什麼纔算得上是“真正的過去”?是徹底遺忘,還是和解?是接受其無法改變性,還是從中汲取力量?我深信,林先生一定能用他獨到的見解,為我們提供一種超越個人情緒的宏觀視角。或許,他會引導我們認識到,那些所謂的“過去”,其實是我們構建當下和未來的基石,我們並非要將其抹去,而是要學會如何與其和諧共存。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是一次閱讀的體驗,更像是一次心靈的對話,我期待著在與林先生文字的交流中,找到一種與自我和解,與時間握手言和的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